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师说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契诃夫简介_契诃夫《苦闷》的梗概越快越好”,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苦闷》这篇小说情节非常简单,马车夫约纳·波塔波夫的苦闷不但是失去儿子的苦闷,更主要的是没有人愿意倾听他心声的苦闷.契诃夫对约纳·波塔波夫的苦闷的描写非常巧妙.“我儿子这个星期死啦.”、“这个星期——嗯——我儿子——死了!”“儿子呢,这不是,也死了”、“老弟,我儿子死了……”——这些话是一条线索——每当约纳·波塔波夫把自己最想说的东西表达出来时,雇主也好路人也好,总是顾左右而言(做)他.这让约纳·波塔波夫每每心头刚燃起一点希望之火就被无情地扑灭.这种堵在心里的难过更让人体会出约纳·波塔波夫这类底层劳动人们的孤苦无告!约纳·波塔波夫何尝不想这样:“听的人应当啊啊惊叫,叹气,大声哭唱……和婆娘们说更好.婆娘们尽管傻,但是没听上,两句就会号啕大哭.”但最终只有他的马愿意听他来讲心事,多么可怜的人啊.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求契诃夫的《苦恼》全文谢谢!
我向谁去诉说我的悲伤①?……
暮色昏暗.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上,积成又软又薄的一层.车夫姚纳·波达波夫周身雪白,象是一个幽灵.他在赶车座位上坐着,一动也不动,身子往前伛着,伛到了活人的身子所能伛到的最大限度.即使有一个大雪堆倒在他的身上,仿佛他也会觉得不必把身上的雪抖掉似的.……他那匹小马也是一身白,也是一动都不动.它那呆呆不动的姿态、它那瘦骨棱棱的身架、它那棍子般直挺挺的腿,使它活象那种花一个戈比就能买到的马形蜜糖饼干.它多半在想心思.不论是谁,只要被人从犁头上硬拉开,从熟悉的灰色景致里硬拉开,硬给丢到这儿来,丢到这个充满古怪的亮光、不停的喧嚣、熙攘的行人的旋涡当中来,那他就不会不想心事.……姚纳和他的瘦马已经有很久停在那个地方没动了.他们还在午饭以前就从大车店里出来,至今还没拉到一趟生意.可是现在傍晚的暗影已经笼罩全城.街灯的黯淡的光已经变得明亮生动,街上也变得热闹起来了.
“赶车的,到维堡区.去!”姚纳听见了喊声.“赶车的!”
姚纳猛的哆嗦一下,从粘着雪花的睫毛里望出去,看见一个军人,穿一件带风帽的军大衣.
“到维堡区去!”军人又喊了一遍.“你睡着了还是怎么的?到维堡区去!”
为了表示同意,姚纳就抖动一下缰绳,于是从马背上和他肩膀上就有大片的雪撒下来.……那个军人坐上了雪橇.车夫吧哒着嘴唇叫马往前走,然后象天鹅似的伸长了脖子,微微欠起身子,与其说是由于必要,不如说是出于习惯地挥动一下鞭子.那匹瘦马也伸长脖子,弯起它那象棍子一样的腿,迟疑地离开原地走动起来了.……“你往哪儿闯,鬼东西!”姚纳立刻听见那一团团川流不息的黑影当中发出了喊叫声.
“鬼把你支使到哪儿去啊?靠右走!”
“你连赶车都不会!靠右走!”军人生气地说.
一个赶轿式马车的车夫破口大骂.一个行人恶狠狠地瞪他一眼,抖掉自己衣袖上的雪,行人刚刚穿过马路,肩膀撞在那匹瘦马的脸上.姚纳在赶车座位上局促不安,象是坐在针尖上似的,往两旁撑开胳膊肘,不住转动眼珠,就跟有鬼附了体一样,仿佛他不明白自己是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为什么在那儿似的.
“这些家伙真是混蛋!”那个军人打趣地说.“他们简直是故意来撞你,或者故意要扑到马蹄底下去.他们这是互相串通好的.”
姚纳回过头去瞧着乘客,努动他的嘴唇.……他分明想要说话,然而从他的喉咙里却没有吐出一个字来,只发出咝咝的声音.
“什么?”军人问.
姚纳撇着嘴苦笑一下,嗓子眼用一下劲,这才沙哑地说出口:“老爷,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哦!……他是害什么病死的?”
姚纳掉转整个身子朝着乘客说:
“谁知道呢,多半是得了热病吧.……他在医院里躺了三 天就死了.……这是上帝的旨意哟.”
“你拐弯啊,魔鬼!”黑地里发出了喊叫声.“你瞎了眼还是怎么的,老狗!用眼睛瞧着!”
“赶你的车吧,赶你的车吧,……”乘客说.“照这样走下去,明天也到不了.快点走!”
车夫就又伸长脖子,微微欠起身子,用一种稳重的优雅姿势挥动他的鞭子.后来他有好几次回过头去看他的乘客,可是乘客闭上眼睛,分明不愿意再听了.他把乘客拉到维堡区以后,就把雪橇赶到一家饭馆旁边停下来,坐在赶车座位上伛下腰,又不动了.……湿雪又把他和他的瘦马涂得满身是白.一个钟头过去,又一个钟头过去了.……人行道上有三个年轻人路过,把套靴踩得很响,互相诟骂,其中两个人又高又瘦,第三个却矮而驼背.
“赶车的,到警察桥去!”那个驼子用破锣般的声音说.
“一共三个人.……二十戈比!”
姚纳抖动缰绳,吧哒嘴唇.二十戈比的价钱是不公道的,然而他顾不上讲价了.……一个卢布也罢,五戈比也罢,如今在他都是一样,只要有乘客就行.……那几个青年人就互相推搡着,嘴里骂声不绝,走到雪橇跟前,三个人一齐抢到座位上去.这就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该哪两个坐着,哪一 个站着呢?经过长久的吵骂、变卦、责难以后,他们总算做出了决定:应该让驼子站着,因为他最矮.
“好,走吧!”驼子站在那儿,用破锣般的嗓音说,对着姚纳的后脑壳喷气.
“快点跑!嘿,老兄,瞧瞧你的这顶帽子!
全彼得堡也找不出比这更糟的了.……”“嘻嘻,……嘻嘻,……”姚纳笑着说.
“凑合着戴吧.……”
“喂,你少废话,赶车!莫非你要照这样走一路?是吗?
要给你一个脖儿拐吗?……”
“我的脑袋痛得要炸开了,……”一个高个子说.“昨天在杜克玛索夫家里,我跟瓦斯卡一块儿喝了四瓶白兰地.”
“我不明白,你何必胡说呢?”另一个高个子愤愤地说.
“他胡说八道,就跟畜生似的.”
“要是我说了假话,就叫上帝惩罚我!我说的是实情.……”
“要说这是实情,那末,虱子能咳嗽也是实情了.”
“嘻嘻!”姚纳笑道.“这些老爷真快活!”
“呸,见你的鬼!……”驼子愤慨地说.“你到底赶不赶车,老不死的?难道就这样赶车?你抽它一鞭子!唷,魔鬼!唷!使劲抽它!”
姚纳感到他背后驼子的扭动的身子和颤动的声音.他听见那些骂他的话,看到这几个人,孤单的感觉就逐渐从他的胸中消散了.驼子骂个不停,诌出一长串稀奇古怪的骂人话,直骂得透不过气来,连连咳嗽.那两个高个子讲起一个叫娜杰日达·彼得罗芙娜的女人.姚纳不住地回过头去看他们.正好他们的谈话短暂地停顿一下,他就再次回过头去,嘟嘟哝哝说:“我的……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大家都要死的,……”驼子咳了一阵,擦擦嘴唇,叹口气说.“得了,你赶车吧,你赶车吧!诸位先生,照这样的走法我再也受不住了!他什么时候才会把我们拉到呢?”
“那你就稍微鼓励他一下,……给他一个脖儿拐!”
“老不死的,你听见没有?真的,我要揍你的脖子了!……跟你们这班人讲客气,那还不如索性走路的好!……你听见没有,老龙②?莫非你根本就不把我们的话放在心上?”
姚纳与其说是感到,不如说是听到他的后脑勺上啪的一 响.
“嘻嘻,……”他笑道.“这些快活的老爷,……愿上帝保佑你们!”
“赶车的,你有老婆吗?”高个子问.
“我?嘻嘻,……这些快活的老爷!我的老婆现在成了烂泥地罗.……哈哈哈!……在坟墓里!……现在我的儿子也死了,可我还活着.……这真是怪事,死神认错门了.……它原本应该来找我,却去找了我的儿子.……”姚纳回转身,想讲一讲他儿子是怎样死的,可是这时候驼子轻松地呼出一口气,声明说,谢天谢地,他们终于到了.
姚纳收下二十戈比以后,久久地看着那几个游荡的人的背影,后来他们走进一个黑暗的大门口,不见了.他又孤身一人,寂静又向他侵袭过来.……他的苦恼刚淡忘了不久,如今重又出现,更有力地撕扯他的胸膛.姚纳的眼睛不安而痛苦地打量街道两旁川流不息的人群:在这成千上万的人当中有没有一个人愿意听他倾诉衷曲呢?然而人群奔走不停,谁都没有注意到他,更没有注意到他的苦恼.……那种苦恼是广大无垠的.如果姚纳的胸膛裂开,那种苦恼滚滚地涌出来,那它仿佛就会淹没全世界,可是话虽如此,它却是人们看不见的.
这种苦恼竟包藏在这么一个渺小的躯壳里,就连白天打着火把也看不见.……姚纳瞧见一个扫院子的仆人拿着一个小蒲包,就决定跟他攀谈一下.
“老哥,现在几点钟了?”他问.
“九点多钟.……你停在这儿干什么?把你的雪橇赶开!”
姚纳把雪橇赶到几步以外去,伛下腰,听凭苦恼来折磨他.……他觉得向别人诉说也没有用了.……可是五分钟还没过完,他就挺直身子,摇着头,仿佛感到一阵剧烈的疼痛似的;他拉了拉缰绳.……他受不住了.
“回大车店去,”他想.“回大车店去!”
那匹瘦马仿佛领会了他的想法,就小跑起来.大约过了一个半钟头,姚纳已经在一个肮脏的大火炉旁边坐着了.炉台上,地板上,长凳上,人们鼾声四起.空气又臭又闷.姚纳瞧着那些睡熟的人,搔了搔自己的身子,后悔不该这么早就回来.……
“连买燕麦③的钱都还没挣到呢,”他想.“这就是我会这么苦恼的缘故了.一个人要是会料理自己的事,……让自己吃得饱饱的,自己的马也吃得饱饱的,那他就会永远心平气和.……”墙角上有一个年轻的车夫站起来,带着睡意嗽一嗽喉咙,往水桶那边走去.
“你是想喝水吧?”姚纳问.
“是啊,想喝水!”
“那就痛痛快地喝吧.……我呢,老弟,我的儿子死了.……你听说了吗?这个星期在医院里死掉的.……竟有这样的事!”
姚纳看一下他的话产生了什么影响,可是一点影响也没看见.那个青年人已经盖好被子,连头蒙上,睡着了.老人就叹气,搔他的身子.……如同那个青年人渴望喝水一样,他渴望说话.他的儿子去世快满一个星期了,他却至今还没有跟任何人好好地谈一下这件事.……应当有条有理,详详细细地讲一讲才是.……应当讲一讲他的儿子怎样生病,怎样痛苦,临终说过些什么话,怎样死掉.……应当描摹一下怎样下葬,后来他怎样到医院里去取死人的衣服.他有个女儿阿尼霞住在乡下.……关于她也得讲一讲.……是啊,他现在可以讲的还会少吗?听的人应当惊叫,叹息,掉泪.……要是能跟娘们儿谈一谈,那就更好.她们虽然都是蠢货,可是听不上两句就会哭起来.
“去看一看马吧,”姚纳想.“要睡觉,有的是时间.……不用担心,总能睡够的.”
他穿上衣服,走到马房里,他的马就站在那儿.他想起燕麦、草料、天气.……关于他的儿子,他独自一人的时候是不能想的.……跟别人谈一谈倒还可以,至于想他,描摹他的模样,那太可怕,他受不了.……“你在吃草吗?”姚纳问他的马说,看见了它的发亮的眼睛.“好,吃吧,吃吧.……既然买燕麦的钱没有挣到,那咱们就吃草好了.……是埃……我已经太老,不能赶车了.……该由我的儿子来赶车才对,我不行了.……他才是个地道的马车夫.……只要他活着就好了.……”姚纳沉默了一忽儿,继续说:“就是这样嘛,我的小母马.……库兹玛·姚内奇不在了.……他下世了.……他无缘无故死了.……比方说,你现在有个小驹子,你就是这个小驹子的亲娘.……忽然,比方说,这个小驹子下世了.……你不是要伤心吗?”
那匹瘦马嚼着草料,听着,向它主人的手上呵气.
姚纳讲得入了迷,就把他心里的话统统对它讲了.……
【注释】
①引自宗教诗《约瑟夫的哭泣和往事》.——俄文本编者注
②原文是“高雷内奇龙”,俄国神话中的一条怪龙.在此用做骂人的话.
③马的饲料.
作者简介:契诃夫,俄国小说家、戏剧家.戏剧名作《三姊妹》《樱桃园》.
问题2:契诃夫的简介大约400字左右吧,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郁闷,我是要自己抄下来的!你复制粘贴那么不道德,还让我抄那么多?BS还需要 奥·卜劳恩 莫怀成 诶德温 弗·达尔 4个人的资料(全是预备年级
弗达尔
弗·达尔(1921-1999),是法国当代著名的才气横溢的多产作家,公认的黑系列(Fleuve Noire)小说大师,他以达尔(Frederic DARD)为笔名发表的系列及系列小说达三百余部之多,创下总销售册数超过两亿册的纪录,许多小说都经多次再版或被搬上银幕.达尔的著作已经译成数十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深受法国及世界读者喜爱,公认是战后法国最受欢迎的作家,其文其名在法国家喻户晓.达尔在法国文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他成为一种“现象”、代表一个流派,小说自成一格,引人入胜.他的小说以内容深刻、形象鲜明、情节感人、语言奇特著称,堪称法国当代黑系列小说大师.达尔以他出众的才华,在文坛上奠定基础,成为一种新的、受人瞩目的文学流派,发出璀璨的光芒.
契诃夫( 诃 读hē),А.П.(АнтонПавлович Чехов1860~1904) 俄国小说家、戏剧家.1860年1月29日生于罗斯托夫省塔甘罗格市.祖父是赎身农奴.父亲曾开设杂货铺,1876年破产,全家迁居莫斯科.但契诃夫只身留在塔甘罗格,靠担任家庭教师以维持生计和继续求学.1879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系.1884年毕业后在兹威尼哥罗德等地行医,广泛接触平民和了解生活,这对他的文学创作有良好影响.他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齐名为三大短篇小说巨匠.19世纪90年代和20世纪初期是契诃夫创作的全盛时期.当时俄国的解放运动进入无产阶级革命的新阶段.在革命阶级的激昂情绪激荡下学生以及其他居民阶层中间的民主精神渐趋活跃.契诃夫也渐渐克服了不问政治的倾向,积极投入社会活动.随着20世纪初社会运动的进一步高涨,契诃夫意识到一场强大的、荡涤一切的“暴风雨”即将降临,社会中的懒惰、冷漠、厌恶劳动等恶习将被一扫而光.他歌颂劳动,希望每个人以自己的工作为美好的未来做准备(《三姊妹》,1900~1901).在1905年革命的前夕写成的《新娘》(1903)表达了要“把生活翻一个身”、奔赴新生活的渴望.剧本《樱桃园》(1903~1904)展示了贵族的无可避免的没落和由新兴资产阶级所代替的历史过程,同时表现了毅然同过去告别和向往幸福未来的乐观情绪:樱桃园伐木的斧声伴随着“新生活万岁!”的欢呼声.然而由于契诃夫的思想立场从未超越民主主义的范畴,他笔下的新人都不知道创建崭新生活的必由之路,他们渴望的“新生活”始终只是一种朦胧的憧憬.
1904年6月,契诃夫因病情恶化,前往德国巴登维勒治疗,7月15日在那里逝世,遗体运回莫斯科安葬.
问题3:契诃夫 苦恼我要全文
苦恼 契诃夫
http://free.7host02.com/sunnybaggio/xs007.htm
我向谁去诉说我的悲伤①?……
暮色昏暗.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上,积成又软又薄的一层.车夫姚纳·波达波夫周身雪白,象是一个幽灵.他在赶车座位上坐着,一动也不动,身子往前伛着,伛到了活人的身子所能伛到的最大限度.即使有一个大雪堆倒在他的身上,仿佛他也会觉得不必把身上的雪抖掉似的.……他那匹小马也是一身白,也是一动都不动.它那呆呆不动的姿态、它那瘦骨棱棱的身架、它那棍子般直挺挺的腿,使它活象那种花一个戈比就能买到的马形蜜糖饼干.它多半在想心思.不论是谁,只要被人从犁头上硬拉开,从熟悉的灰色景致里硬拉开,硬给丢到这儿来,丢到这个充满古怪的亮光、不停的喧嚣、熙攘的行人的旋涡当中来,那他就不会不想心事.……姚纳和他的瘦马已经有很久停在那个地方没动了.他们还在午饭以前就从大车店里出来,至今还没拉到一趟生意.可是现在傍晚的暗影已经笼罩全城.街灯的黯淡的光已经变得明亮生动,街上也变得热闹起来了.
“赶车的,到维堡区.去!”姚纳听见了喊声.“赶车的!”
姚纳猛的哆嗦一下,从粘着雪花的睫毛里望出去,看见一个军人,穿一件带风帽的军大衣.
“到维堡区去!”军人又喊了一遍.“你睡着了还是怎么的?到维堡区去!”
为了表示同意,姚纳就抖动一下缰绳,于是从马背上和他肩膀上就有大片的雪撒下来.……那个军人坐上了雪橇.车夫吧哒着嘴唇叫马往前走,然后象天鹅似的伸长了脖子,微微欠起身子,与其说是由于必要,不如说是出于习惯地挥动一下鞭子.那匹瘦马也伸长脖子,弯起它那象棍子一样的腿,迟疑地离开原地走动起来了.……“你往哪儿闯,鬼东西!”姚纳立刻听见那一团团川流不息的黑影当中发出了喊叫声.
“鬼把你支使到哪儿去啊?靠右走!”
“你连赶车都不会!靠右走!”军人生气地说.
一个赶轿式马车的车夫破口大骂.一个行人恶狠狠地瞪他一眼,抖掉自己衣袖上的雪,行人刚刚穿过马路,肩膀撞在那匹瘦马的脸上.姚纳在赶车座位上局促不安,象是坐在针尖上似的,往两旁撑开胳膊肘,不住转动眼珠,就跟有鬼附了体一样,仿佛他不明白自己是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为什么在那儿似的.
“这些家伙真是混蛋!”那个军人打趣地说.“他们简直是故意来撞你,或者故意要扑到马蹄底下去.他们这是互相串通好的.”
姚纳回过头去瞧着乘客,努动他的嘴唇.……他分明想要说话,然而从他的喉咙里却没有吐出一个字来,只发出咝咝的声音.
“什么?”军人问.
姚纳撇着嘴苦笑一下,嗓子眼用一下劲,这才沙哑地说出口:“老爷,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哦!……他是害什么病死的?”
姚纳掉转整个身子朝着乘客说:
“谁知道呢,多半是得了热病吧.……他在医院里躺了三 天就死了.……这是上帝的旨意哟.”
“你拐弯啊,魔鬼!”黑地里发出了喊叫声.“你瞎了眼还是怎么的,老狗!用眼睛瞧着!”
“赶你的车吧,赶你的车吧,……”乘客说.“照这样走下去,明天也到不了.快点走!”
车夫就又伸长脖子,微微欠起身子,用一种稳重的优雅姿势挥动他的鞭子.后来他有好几次回过头去看他的乘客,可是乘客闭上眼睛,分明不愿意再听了.他把乘客拉到维堡区以后,就把雪橇赶到一家饭馆旁边停下来,坐在赶车座位上伛下腰,又不动了.……湿雪又把他和他的瘦马涂得满身是白.一个钟头过去,又一个钟头过去了.……人行道上有三个年轻人路过,把套靴踩得很响,互相诟骂,其中两个人又高又瘦,第三个却矮而驼背.
“赶车的,到警察桥去!”那个驼子用破锣般的声音说.
“一共三个人.……二十戈比!”
姚纳抖动缰绳,吧哒嘴唇.二十戈比的价钱是不公道的,然而他顾不上讲价了.……一个卢布也罢,五戈比也罢,如今在他都是一样,只要有乘客就行.……那几个青年人就互相推搡着,嘴里骂声不绝,走到雪橇跟前,三个人一齐抢到座位上去.这就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该哪两个坐着,哪一 个站着呢?经过长久的吵骂、变卦、责难以后,他们总算做出了决定:应该让驼子站着,因为他最矮.
“好,走吧!”驼子站在那儿,用破锣般的嗓音说,对着姚纳的后脑壳喷气.
“快点跑!嘿,老兄,瞧瞧你的这顶帽子!
全彼得堡也找不出比这更糟的了.……”“嘻嘻,……嘻嘻,……”姚纳笑着说.
“凑合着戴吧.……”
“喂,你少废话,赶车!莫非你要照这样走一路?是吗?
要给你一个脖儿拐吗?……”
“我的脑袋痛得要炸开了,……”一个高个子说.“昨天在杜克玛索夫家里,我跟瓦斯卡一块儿喝了四瓶白兰地.”
“我不明白,你何必胡说呢?”另一个高个子愤愤地说.
“他胡说八道,就跟畜生似的.”
“要是我说了假话,就叫上帝惩罚我!我说的是实情.……”
“要说这是实情,那末,虱子能咳嗽也是实情了.”
“嘻嘻!”姚纳笑道.“这些老爷真快活!”
“呸,见你的鬼!……”驼子愤慨地说.“你到底赶不赶车,老不死的?难道就这样赶车?你抽它一鞭子!唷,魔鬼!唷!使劲抽它!”
姚纳感到他背后驼子的扭动的身子和颤动的声音.他听见那些骂他的话,看到这几个人,孤单的感觉就逐渐从他的胸中消散了.驼子骂个不停,诌出一长串稀奇古怪的骂人话,直骂得透不过气来,连连咳嗽.那两个高个子讲起一个叫娜杰日达·彼得罗芙娜的女人.姚纳不住地回过头去看他们.正好他们的谈话短暂地停顿一下,他就再次回过头去,嘟嘟哝哝说:“我的……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大家都要死的,……”驼子咳了一阵,擦擦嘴唇,叹口气说.“得了,你赶车吧,你赶车吧!诸位先生,照这样的走法我再也受不住了!他什么时候才会把我们拉到呢?”
“那你就稍微鼓励他一下,……给他一个脖儿拐!”
“老不死的,你听见没有?真的,我要揍你的脖子了!……跟你们这班人讲客气,那还不如索性走路的好!……你听见没有,老龙②?莫非你根本就不把我们的话放在心上?”
姚纳与其说是感到,不如说是听到他的后脑勺上啪的一 响.
“嘻嘻,……”他笑道.“这些快活的老爷,……愿上帝保佑你们!”
“赶车的,你有老婆吗?”高个子问.
“我?嘻嘻,……这些快活的老爷!我的老婆现在成了烂泥地罗.……哈哈哈!……在坟墓里!……现在我的儿子也死了,可我还活着.……这真是怪事,死神认错门了.……它原本应该来找我,却去找了我的儿子.……”姚纳回转身,想讲一讲他儿子是怎样死的,可是这时候驼子轻松地呼出一口气,声明说,谢天谢地,他们终于到了.
姚纳收下二十戈比以后,久久地看着那几个游荡的人的背影,后来他们走进一个黑暗的大门口,不见了.他又孤身一人,寂静又向他侵袭过来.……他的苦恼刚淡忘了不久,如今重又出现,更有力地撕扯他的胸膛.姚纳的眼睛不安而痛苦地打量街道两旁川流不息的人群:在这成千上万的人当中有没有一个人愿意听他倾诉衷曲呢?然而人群奔走不停,谁都没有注意到他,更没有注意到他的苦恼.……那种苦恼是广大无垠的.如果姚纳的胸膛裂开,那种苦恼滚滚地涌出来,那它仿佛就会淹没全世界,可是话虽如此,它却是人们看不见的.
这种苦恼竟包藏在这么一个渺小的躯壳里,就连白天打着火把也看不见.……姚纳瞧见一个扫院子的仆人拿着一个小蒲包,就决定跟他攀谈一下.
“老哥,现在几点钟了?”他问.
“九点多钟.……你停在这儿干什么?把你的雪橇赶开!”
姚纳把雪橇赶到几步以外去,伛下腰,听凭苦恼来折磨他.……他觉得向别人诉说也没有用了.……可是五分钟还没过完,他就挺直身子,摇着头,仿佛感到一阵剧烈的疼痛似的;他拉了拉缰绳.……他受不住了.
“回大车店去,”他想.“回大车店去!”
那匹瘦马仿佛领会了他的想法,就小跑起来.大约过了一个半钟头,姚纳已经在一个肮脏的大火炉旁边坐着了.炉台上,地板上,长凳上,人们鼾声四起.空气又臭又闷.姚纳瞧着那些睡熟的人,搔了搔自己的身子,后悔不该这么早就回来.……
“连买燕麦③的钱都还没挣到呢,”他想.“这就是我会这么苦恼的缘故了.一个人要是会料理自己的事,……让自己吃得饱饱的,自己的马也吃得饱饱的,那他就会永远心平气和.……”墙角上有一个年轻的车夫站起来,带着睡意嗽一嗽喉咙,往水桶那边走去.
“你是想喝水吧?”姚纳问.
“是啊,想喝水!”
“那就痛痛快地喝吧.……我呢,老弟,我的儿子死了.……你听说了吗?这个星期在医院里死掉的.……竟有这样的事!”
姚纳看一下他的话产生了什么影响,可是一点影响也没看见.那个青年人已经盖好被子,连头蒙上,睡着了.老人就叹气,搔他的身子.……如同那个青年人渴望喝水一样,他渴望说话.他的儿子去世快满一个星期了,他却至今还没有跟任何人好好地谈一下这件事.……应当有条有理,详详细细地讲一讲才是.……应当讲一讲他的儿子怎样生病,怎样痛苦,临终说过些什么话,怎样死掉.……应当描摹一下怎样下葬,后来他怎样到医院里去取死人的衣服.他有个女儿阿尼霞住在乡下.……关于她也得讲一讲.……是啊,他现在可以讲的还会少吗?听的人应当惊叫,叹息,掉泪.……要是能跟娘们儿谈一谈,那就更好.她们虽然都是蠢货,可是听不上两句就会哭起来.
“去看一看马吧,”姚纳想.“要睡觉,有的是时间.……不用担心,总能睡够的.”
他穿上衣服,走到马房里,他的马就站在那儿.他想起燕麦、草料、天气.……关于他的儿子,他独自一人的时候是不能想的.……跟别人谈一谈倒还可以,至于想他,描摹他的模样,那太可怕,他受不了.……“你在吃草吗?”姚纳问他的马说,看见了它的发亮的眼睛.“好,吃吧,吃吧.……既然买燕麦的钱没有挣到,那咱们就吃草好了.……是埃……我已经太老,不能赶车了.……该由我的儿子来赶车才对,我不行了.……他才是个地道的马车夫.……只要他活着就好了.……”姚纳沉默了一忽儿,继续说:“就是这样嘛,我的小母马.……库兹玛·姚内奇不在了.……他下世了.……他无缘无故死了.……比方说,你现在有个小驹子,你就是这个小驹子的亲娘.……忽然,比方说,这个小驹子下世了.……你不是要伤心吗?”
那匹瘦马嚼着草料,听着,向它主人的手上呵气.
姚纳讲得入了迷,就把他心里的话统统对它讲了.……
【注释】
①引自宗教诗《约瑟夫的哭泣和往事》.——俄文本编者注
②原文是“高雷内奇龙”,俄国神话中的一条怪龙.在此用做骂人的话.
③马的饲料.
作者简介:契诃夫,俄国小说家、戏剧家.戏剧名作《三姊妹》《樱桃园》.
问题4:契诃夫简介简洁明了~不用太长~
不知道你需要他哪方面的简介~
【契诃夫经历】
【契诃夫巅峰】
【契诃夫人生谢幕】
【契诃夫艺术成就】
【契诃夫作品】
【作品欣赏】
【契诃夫简介】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 Антон Павлович Чехов1860~1904) 俄国小说家、戏剧家、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艺术大师.1860年1月29日生于罗斯托夫省塔甘罗格市.祖父是赎身农奴.父亲曾开设杂货铺,1876年破产,全家迁居莫斯科.但契诃夫只身留在塔甘罗格,靠担任家庭教师以维持生计和继续求学.1879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系.1884年毕业后在兹威尼哥罗德等地行医,广泛接触平民和了解生活,这对他的文学创作有良好影响.1904年6月,契诃夫因肺炎病情恶化,前往德国的温泉疗养地黑森林的巴登维勒治疗,7月15日逝世.他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 齐名为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严格来说,契诃夫不是在“写”小说,或者像我们通常意义上的作家在编小说,他是在“吐”小说,“流”小说.他无需编故事,他甚至也不要构思,他的故事在空中四处荡漾.他能从任何角度开篇,又能从任何章节断流,但都是天衣无缝,都是自然胶合.他的人物不请自来,他的情节随手拈来.他仿佛只要拿起笔,就像拧开了自来水龙头,小说便如水源源流出……
契诃夫之所以能随意地“流”小说,在于它独特的叙述方法.这种叙述方法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去处理,用眼睛和耳朵去追寻,文字像画笔的音符那样流动.快节奏,简捷,自然,质朴构成了清纯的文风,单刀直入,不拖泥带水,高度浓缩与深入浅出的表现,更增加了作品的韵味.
[编辑本段]
【契诃夫经历】
在19世纪80年代的俄国,反动的书刊检查制度空前严格,庸俗无聊的幽默刊物风靡一时.契诃夫开始创作时常以安东沙·契洪特等笔名,向这类杂志(如《蜻蜓》、《断片》)投稿.短篇小说《一封给有学问的友邻的信》(1880年)和幽默小品《在长篇、中篇等小说中最常见的是什么?》(1880年)是他初期发表的作品.80年代中叶前,他写下大量诙谐的小品和幽默的短篇小说,很多是无甚价值的笑料和趣事,但其中也有一些比较优秀的作品,继承俄罗斯文学的民主主义优良传统,针砭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如写卑欺强节的小官吏(《在钉子上》、《小职员之死》、《胜利者的胜利》,均1883年),凌辱弱者的士绅和老爷(《英国女子》1883年),见风使舵的奴才骨(《变色龙》,1884年),专制制度的卫道士(《普里希别叶夫中士》,1885年).但他迫于生计和缺乏经验,在当时主要只求速成和多产.1886年3月,名作家格里戈罗维奇写信要他尊重自己的才华,他深受启发,开始严肃对待创作.写于1886年的《凡卡》、《苦恼》和1888年的《渴睡》,表现了作家对穷苦劳动者的深切同情.1888年问世的著名中篇小说《草原》描绘和歌颂了祖国的大自然,思考农民的命运,表达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命名日》(1888年)和《公爵夫人》(1889年)等暴露了伪善、爱慕虚荣和庸俗等习气.这些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都有明显进展.但受小资产阶级环境影响的契诃夫在这时不问政治,只“想做一个自由的艺术家”,要有“最最绝对的自由”.他从1886年起为反动文人苏沃林发行的《新时报》撰稿,虽经批评家尼·米哈伊洛夫斯基的劝告,仍同它保持关系.1888年10月,契诃夫获“普希金奖金”半数.这时他已是5部短篇小说集的作者(《梅尔波梅尼的故事》,1884年;《五颜六色的故事》,1886年;《在昏暗中》,1887年;《天真的话》,1887年;《短篇小说集》,1888年).声誉和地位的日益增高,使他强烈地意识到自己作为作家的社会责任感,认真地思索人生的目的和创作的意义.他说:“自觉的生活,如果缺乏明确的世界观,就不是生活,而是一种负担,一种可怕的事情.”这种思想形象地表现在中篇小说《没意思的故事》(1889年)里.
从这个时期起,契诃夫开始创作戏剧.独幕剧《结婚》(1890年)和《论烟草的危害》(1886年)、《蠢货》(1888年)、《求婚》(1888~1889年)、《一个不由自主的悲剧角色》(1889~1890年)、《纪念日》(1891~1892年)等轻松喜剧在思想内容和喜剧性上接近于他的早期幽默作品.剧本《伊凡诺夫》(1887~1889年)批判缺乏坚定信念、经不起生活考验的80年代的“多余的人”.
1890年4月至12月,体弱的契诃夫不辞长途跋涉,去沙皇政府安置苦役犯和流刑犯的库页岛游历,对那里的所有居民、“将近一万个囚徒和移民”逐一进行调查.库页岛之行提高了他的思想觉悟和创作意境.1891年他在一封信里说:“……如果我是文学家,我就需要生活在人民中间……我至少需要一点点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哪怕很少一点点也好.”他开始觉察到,为《新时报》撰稿所带给他的只是“祸害”,终于在1893年同这家刊物断绝关系.他对俄国的专制制度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写出了《库页岛》(1893~1894年)和《在流放中》(1892年)等作品,而最重要的则是震撼人心的《第六病室》(1892年).这部中篇小说控诉监狱一般的沙皇俄国的阴森可怕,也批判了他自己不久前一度醉心的“勿以暴力抗恶”的托尔斯泰主义.列宁读它后受到强烈的感染,说自己“觉得可怕极了”,以致“在房间里待不住”,“觉得自己好像也被关在‘第六病室’里了”.
在1890至1900年间,契诃夫曾去米兰、威尼斯、维也纳和巴黎等地疗养和游览.从1892年起,他定居在新购置的莫斯科省谢尔普霍夫县的梅里霍沃庄园.1898年,身患严重肺结核病的契诃夫迁居雅尔塔.1901年他同莫斯科艺术剧院的演员奥尔迦·克尼碧尔结婚.在雅尔塔他常与列夫·托尔斯泰、高尔基、布宁、库普林和列维坦等人会见.
[编辑本段]
【契诃夫巅峰】
19世纪90年代和20世纪初期是契诃夫创作的全盛时期.当时俄国的解放运动进入无产阶级革命的新阶段.在革命阶级的激昂情绪激荡下学生以及其他居民阶层中间的民主精神渐趋活跃.契诃夫也渐渐克服了不问政治的倾向,积极投入社会活动:1892年在下诺夫哥罗德省和沃罗涅什省赈济饥荒;1892至1893年间在谢尔普霍夫县参加扑灭霍乱的工作;1897年参与人口普查工作;1898年支持法国作家左拉为德雷福斯辩护的正义行动,并因此疏远同苏沃林的关系;1902年为了抗议沙皇当局取消玛克西姆·玛克西姆·高尔基的科学院名誉院士资格的决定,他和柯罗连科一起放弃在1900年获得的科学院名誉院士称号;1903年他资助为争取民主自由而受迫害的青年学生.他的民主主义立场日益坚定,对社会生活的底奥的观察更为深刻,对酝酿中的革命的预感也日益明朗,从漆黑的现实中渐渐看到隐约的“火光”.他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他强调艺术作品应该有明确的思想(剧本《海鸥》,1896年);他在一系列作品里接触到重大的社会问题.例如《农民》(1897年)以清醒的现实主义反映了农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贫乏:赤贫、愚昧、落后和野蛮;《在峡谷里》(1900年)并描绘了农村资产阶级——富农疯狂地掠夺财富和残忍本性.这些小说对美化农村公社生活的民粹派是有力的反驳.揭露资本主义的主题也见于《女人的王国》(1894年)和《三年》(1895年)等作品;而《出诊》(1898年)则表明资本主义“魔鬼”不仅压榨工人,而且也折磨着工厂主后裔的良心,他们意识到生活没有意义和不合理,因而深深感到抑郁不安.剧本《万尼亚舅舅》(1897)描写没有真正理想和严肃目标的知识分子的可悲命运,他们的正直无私的劳动终成无谓的牺牲.《带狗的女人》(1899年)以爱情为题材,暴露庸俗和虚伪,唤起读者“对浑浑噩噩的、半死不活的生活……的厌恶”.《带阁楼的房子》(1896年)和《我的一生》(1896年)否定80至90年代流行的、用日常工作代替社会斗争的“小事”论,批判自由主义者的渐进论思想,认为需要一种“更强大、更勇敢、更迅速的斗争方式”,要走出日常活动的狭隘圈子,去影响广大群众.他的创作中逐渐响起了“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的呼声.在《套中人》(1898年)里揭示80年代反动力量对社会的压制及他们的保守和虚弱,并鞭挞当时存在的套中人习气.在《醋栗》(1898年)和《姚内奇》(1898年)里他刻画自私自利、蜷伏于个人幸福小天地的庸人的心灵空虚和堕落,并指出“人所需要的不是三俄尺土地,也不是一座庄园,而是整个地球,整个大自然,在那广大的天地中,人才能尽情发挥他的自由精神的所有品质和特点”.
[编辑本段]
【契诃夫人生谢幕】
随着20世纪初社会运动的进一步高涨,契诃夫意识到一场强大的、荡涤一切的“暴风雨”即将降临,社会中的懒惰、冷漠、厌恶劳动等恶习将被一扫而光.他歌颂劳动,希望每个人以自己的工作为美好的未来做准备(《三姊妹》,1900~1901).在1905年革命的前夕写成的《新娘》(1903)表达了要“把生活翻一个身”、奔赴新生活的渴望.剧本《樱桃园》(1903~1904)展示了贵族的无可避免的没落和由新兴资产阶级所代替的历史过程,同时表现了毅然同过去告别和向往幸福未来的乐观情绪:樱桃园伐木的斧声伴随着“新生活万岁!”的欢呼声.然而由于契诃夫的思想立场从未超越民主主义的范畴,他笔下的新人都不知道创建崭新生活的必由之路,他们渴望的“新生活”始终只是一种朦胧的憧憬.
1904年6月,契诃夫因肺炎病情恶化,前往德国的温泉疗养地黑森林的巴登维勒治疗,7月15日逝世, 在死前他妻子为他倒了一杯香槟,他用德语说我就要死了,然后他用他习惯的可爱的微笑向他妻子笑了笑,随即平静地喝完了那杯香槟,侧卧在沙发上,进入了他永恒的梦境,遗体运回莫斯科安葬.
[编辑本段]
【契诃夫艺术成就】
契诃夫创造了一种风格独特、言简意赅、艺术精湛的抒情心理小说.他截取片段平凡的日常生活,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描绘和刻画,从中展示重要的社会内容.这种小说抒情气味浓郁,抒发他对丑恶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把褒扬和贬抑、欢悦和痛苦之情融化在作品的形象体系之中.他认为:“天才的姊妹是简练”,“写作的本领就是把写得差的地方删去的本领”.他提倡“客观地”叙述,说“越是客观给人的印象就越深”.他信任读者的想象和理解能力,主张让读者自己从形象体系中琢磨作品的涵义.
契诃夫戏剧创作的题材、倾向和风格与他的抒情心理小说基本相似.他不追求离奇曲折的情节,他描写平凡的日常生活和人物,从中揭示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在契诃夫的剧作中有丰富的潜台词和浓郁的抒情味;他的现实主义富有鼓舞力量和深刻的象征意义,“海鸥”和“樱桃园”就都是他独创的艺术象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丹钦科以及莫斯科艺术剧院(1898年建立)与契诃夫进行了创造性的合作,对舞台艺术作出了重大革新.
契诃夫在世界文学中占有自己的位置.他以短篇小说和莫泊桑齐名.欧美许多作家谈到契诃夫的创作对20世纪文学的影响.在中国,在契诃夫逝世后不久,《黑衣教士》和《第六病室》等小说就被译介过来.他的剧本《海欧》、《万尼亚舅舅》、《三姊妹》和《樱桃园》也早在1921年和1925年先后由郑振铎和曹靖华等译成中文.以后,鲁迅艺术学院曾在延安演出《蠢货》、《求婚》和《纪念日》.瞿秋白、鲁迅、茅盾、郭沫若、巴金等对契诃夫都有过论述.他的小说和戏剧几乎全部有中译本.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出生于小市民家庭,靠当家庭教师读完中学,1879年入莫斯科大学学医,1884年毕业后从医并开始文学创作.
[编辑本段]
【契诃夫作品】
契诃夫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说:如《胖子和瘦子》(1883)、《小职员之死》(1883)、《苦恼》(1886)、《凡卡》(1886),主要再现“小人物”的不幸和软弱、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琐.而在《变色龙》及《普里希别叶夫中士》(1885)中,作者揭露了忠实维护专制暴政的奴才及其专横跋扈、暴戾恣睢的丑恶嘴脸,揭示出黑暗时代的反动精神特征.1890年,他到政治犯人流放地库页岛考察后,创作出表现重大社会课题的作品,如《第六病室》(1892),猛烈抨击沙皇专制暴政;《带阁楼的房子》(1896),揭露了沙俄社会对人的青春、才能、幸福的毁灭.他的小说短小精悍,简练朴素,结构紧凑,情节生动,笔调幽默,语言明快,寓意深刻.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其代表作《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前者成为见风使舵、善于变相、投机钻营者的代名词;后者成为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者的符号象征.
契诃夫创作后期转向戏剧:主要作品有《伊凡诺夫》(1887)、戏剧《海鸥》(1896)、《万尼亚舅舅》(1896)、《三姊妹》(1901)、《樱桃园》(1903),这些作品反映了俄国1905年大革命前夕知识分子的苦闷和追求,大都取材于中等阶级的小人物.其剧作含有浓郁的抒情味和丰富的潜台词,令人回味无穷.
《柳树》 《代表》 《胖子和瘦子》
《在催眠术表演会上》 《坏孩子》 (《小职员之死》《变色龙》(被选入语文书九年级下册)《我的“她”》
《拨萝卜》(仿童话) 《假面》 《牡蛎》 《必要的前奏》
《未婚夫和爸爸》 《小人物》 《预谋犯》 《相识的男人》
《普里希别耶夫中士》 《哀伤》 《苦恼》 《美妙的结局》
《卡什坦卡的故事》 《捉弄》 《歌女》 《在钉子上》
《跳来跳去的女人》 《演说家》 《凡卡》 《外科手术》
《脖子上的安娜》 《乞丐》 《彩票》 《名贵的狗》
《带阁楼的房子》 《出事》 《打赌》 《在流放地》
《夜莺演唱会》 《农民》 《套中人》 《第六病室》
《醋栗》 《姚内奇》 《窝囊》
[编辑本段]
【作品欣赏】
变色龙
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手里拿着个小包,穿过市集的广场.他身后跟着个巡警,生着棕红色头发,端着一个罗筛,上面盛着没收来的醋栗,装得满满的.四下里一片寂静……广场上连人影也没有.小铺和酒店敞开大门,无精打采地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像是一张张饥饿的嘴巴.店门附近连一个乞丐都没有.
“你竟敢咬人,该死的东西!”奥楚蔑洛夫忽然听见说话声.“伙计们,别放走它!如今咬人可不行!抓住它!哎哟,……哎哟!” 狗的尖叫声响起来.奥楚蔑洛夫往那边一看,瞧见商人彼楚京的木柴场里窜出来一条狗,用三条腿跑路,不住地回头看.在它身后,有一个人追出来,穿着浆硬的花布衬衫和敞开怀的坎肩.他紧追那条狗,身子往前一探,扑倒在地,抓住那条狗的后腿.紧跟着又传来狗叫声和人喊声:“别放走它!”带着睡意的脸纷纷从小铺里探出来,不久木柴场门口就聚上一群人,象是从地底下钻出来的一样.
“仿佛出乱子了,长官!……”巡警说.
奥楚蔑洛夫把身子微微往左边一转,迈步往人群那边走过去.在木柴场门口, 他看见上述那个敞开坎肩的人站在那儿,举起右手,伸出一根血淋淋的手指头给那群人看.他那张半醉的脸上露出这样的神情:“我要揭你的皮,坏蛋!”而且那根手指头本身就象是一面胜利的旗帜.奥楚蔑洛夫认出这个人就是首饰匠赫留金.闹出这场乱子的祸首是一条白毛小猎狗,尖尖的脸,背上有一块黄斑,这时候坐在人群中央的地上,前腿劈开,浑身发抖.它那含泪的眼睛里流露出苦恼和恐惧.
“这儿出了什么事?”奥楚蔑洛夫挤到人群中去,问道. “你在这儿干什么?你干吗竖起手指头?……是谁在嚷?”
“我本来走我的路,长官,没招谁没惹谁,……”赫留金凑着空拳头咳嗽,开 口说.“我正跟密特里•密特里奇谈木柴的事,忽然间,这个坏东西无缘无故把我的手指头咬一口.……请您原谅我,我是个干活的人.……我的活儿是细致的.这得赔我一笔钱才成,因为我也许一个星期都不能动这根手指头了.……法律上,长官,也没有这么一条,说是人受了畜生的害就该忍着.……要是人人都遭狗咬,那还不如别在这个世界上活着的好.……”
“嗯!……不错,……”奥楚蔑洛夫严厉地说,咳嗽着,动了动眉毛.“不错. ……这是谁家的狗?这种事我不能放过不管.我要拿点颜色出来叫那些放出狗来闯祸的人看看!现在也该管管不愿意遵守法令的老爷们了!等到罚了款,他,这个混蛋,才会明白把狗和别的畜生放出来有什么下场!我要给他点厉害瞧瞧……叶尔德林,”警官对巡警说,“你去调查清楚这是谁家的狗,打个报告上来!这条狗得打死才成.不许拖延!这多半是条疯狗.……我问你们:这是谁家的狗?”
“这条狗象是日加洛夫将军家的!”人群里有个人说.
“日加洛夫将军家的?嗯!……你,叶尔德林,把我身上的大衣脱下来.…… 天好热!大概快要下雨了.……只是有一件事我不懂:它怎么会咬你的?”奥楚蔑洛夫对赫留金说.“难道它够得到你的手指头?它身子矮小,可是你,要知道,长得这么高大! 你这个手指头多半是让小钉子扎破了,后来却异想天开,要人家赔你钱了.你这种人啊……谁都知道是个什么路数!我可知道你们这些魔鬼!”
“他,长官,把他的雪茄烟戳到它脸上去,拿它开心.它呢,不肯做傻瓜,就咬了他一口.……他是个无聊的人,长官!”
“你胡说,独眼龙!你眼睛看不见,为什么胡说?长官是明白人,看得出来谁 胡说,谁象当着上帝的面一样凭良心说话.……我要胡说,就让调解法官审判我 好了.他的法律上写得明白.……如今大家都平等了.……不瞒您说,……我弟弟 就在当宪兵.……”
“少说废话!”
“不,这条狗不是将军家的,……”巡警深思地说.“将军家里没有这样的狗.他家里的狗大半是大猎狗.……”
“你拿得准吗?”
“拿得准,长官.……”
“我自己也知道.将军家里的狗都名贵,都是良种,这条狗呢,鬼才知道是什么东西!毛色不好,模样也不中看,……完全是下贱呸子.……他老人家会养这样的狗?!你的脑筋上哪儿去了?要是这样的狗在彼得堡或者莫斯科让人碰上,你们知道会怎样?那儿才不管什么法律不法律,一转眼的工夫就叫它断了气!你,赫留金,受了苦,这件事不能放过不管.……得教训他们一下!是时候了.……”
“不过也可能是将军家的狗……”巡警把他的想法说出来.“它脸上又没写 着.……前几天我在他家院子里就见到过这样一条狗.”
“没错儿,是将军家的!”人群里有人说.
“嗯!……叶尔德林,给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风了.……怪冷 的.……你带着这条狗到将军家里去一趟,在那儿问一下.……你就说这条狗是我找着,派你送去的.……你说以后不要把它放到街上来.也许是名贵的狗,要是每个猪猡都拿雪茄烟戳到它脸上去,要不了多久就能把它作践死.狗是娇嫩的动物嘛.……你,蠢货,把手放下来!用不着把你那根蠢手指头摆出来!这都怪你自己 不好!……”
“将军家的厨师来了,我们来问问他吧.……喂,普洛诃尔!你过来,亲爱 的!你看看这条狗.……是你们家的吗?”
“瞎猜!我们那儿从来也没有过这样的狗!”
“那就用不着费很多工夫去问了,”奥楚蔑洛夫说.“这是条野狗!用不着多 说了.……既然他说是野狗,那就是野狗.……弄死它算了.”
“这条狗不是我们家的,”普洛诃尔继续说.“可这是将军哥哥的狗,他前几 天到我们这儿来了.我们的将军不喜欢这种狗.他老人家的哥哥喜欢.……”
“莫非他老人家的哥哥来了?乌拉吉米尔•伊凡尼奇来了?”奥楚蔑洛夫问, 他整个脸上洋溢着动情的笑容.“可了不得,主啊!我还不知道呢!他要来住一阵 吧?”
“住一阵.……”
“可了不得,主啊!……他是惦记弟弟了.……可我还不知道呢!那么这是他老人家的狗?很高兴.……你把它带去吧.……这条小狗怪不错的.……挺伶俐.…… 它把这家伙的手指头咬一口!哈哈哈哈!……咦,你干吗发抖?呜呜,……呜呜.……它生气了,小坏包,……好一条小狗崽子……”
普洛诃尔把狗叫过来,带着它离开了木柴场.……那群人就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
“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对他威胁说,然后把身上的大衣裹一裹紧,继续在市集的广场上巡视.
问题5:契科夫简介50字以内.急[语文科目]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 Аnton chekhov.1860~1904) 俄国小说家、戏剧家、十九世纪末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艺术大师.他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 齐名为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说代表作《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创作后期转向戏剧.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