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师说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恭亲王奕欣_恭亲王奕欣是如何死的”,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爱新觉罗·奕欣(1832--1898年),清末洋务派首领.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元年(1851年)被封为恭亲王.咸丰十年(1860年),咸丰帝逃亡热河时,被任命为全权大臣,留京议和,与英、法、俄分别签订《北京条约》.咸丰十一年(1861年)受命主持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咸丰帝死后,与慈禧太后共谋发动祺祥政变,清除肃顺集团,任议政王,掌军机处及总理衙门,总揽朝政,主持洋务活动.因与慈禧太后的矛盾,几度解职、复职.戊戌年病死.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恭亲王到底是叫奕诉还是叫奕欣?是同一个人吗?他为什么有两个名字?
恭亲王既不是 奕诉 也不是 奕欣
名字都是错的
准确的是 奕䜣,恭亲王奕䜣.
“䜣”不是常用字,一般的字典都没有收录.
爱新觉罗•奕䜣(1833年—1898年),号乐道堂主人,清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同父异母兄弟.恭亲王,清末洋务派首领,绰号〔鬼子六〕.身后谥〔忠〕.
参考资料
问题2:比较咸丰帝奕宁与恭亲王奕忻恭亲王各方面都比咸丰帝优秀,如果是恭亲王做了皇帝(虽然历史不能假设,在此权且想像下咯),从其执政理念、能力上讲,我们中国能不能减少些近代化的痛苦?
咸丰帝继位之初,也曾有过励精图治、中兴祖业的政治抱负,下过诏,求过言,惩处过因循敷衍的官员.但是,咸丰帝既没有先祖康熙帝那样雄才大略的英武,也没有乾隆帝坐享先帝之成的福气,自登基之日起,即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双重危机,未得一日之安稳.以太平天国为代表的国内起义,英法等国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愈来愈坏的吏治官风,很快磨灭了咸丰帝振刷国内政治的锐气,转而开始穷奢极欲,迷恋于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的生活,“以醇酒妇人自戕”.
所以不好说,那时的清朝因为官场腐败,闭关锁国,发展已经落后了.而且还是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体制不改变谁当权都一样还是好不到那里.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咸丰不当皇帝的话,那不就没有慈禧这个疯婆子了吗?
再加上恭亲王支持洋务运动,提倡学习西方先进科学的强国之举
这样一来戊戌变法说不定还能成功呢呵呵~
那样就能走上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近代化道路,应该会减少些近代化的痛苦.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