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师说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_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最后讨论的结果是什么[政治]”,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
要求发达国家加大减排力度,增加对发展中国家技术,资金援助...(所有).中国承诺延缓二氧化碳的排放,既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2、进程太多,建议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3、中国不多说,不知道只好算你没良心,小Z同学~
以下为各国态度
欧盟:“如果奥巴马总统飞越大西洋(600558,股吧)来到哥本哈根,却只是把美国之前宣布的减排目标重复一遍的话,那将会令人感到相当意外.”这是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代表欧盟进行谈判的瑞典环境大臣安德烈亚斯·卡尔格伦,在会议首日(12月7日)进行发言时的表态.
在会议东道国丹麦首相拉尔斯·L·拉斯穆森高调声称“达成协议完全可能”后,卡尔格伦的上述说法,立即将未来两周谈判桌上剑拔弩张的情形揭示了出来.
卡尔格伦还声称,欧盟已准备好将自身的减排目标从20%提高到30%,但这将需要与会其他各方同样做出进一步努力.
德国:谋求发挥减排领军作用
要点:希望通过气候保护促其清洁能源技术外销
德国高度重视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率先制定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国家计划.除了通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德国还谋求在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发挥领军作用.
在国际减排方面,德国认为以美国为首的工业国应承担主要减排义务,但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工业国也要采取相应措施.希望通过倡导气候保护来促进其世界领先的清洁能源技术外销.
德国总理默克尔11月3日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时,呼吁国际社会采取一致行动,消除气候变暖给人类造成的危害.默克尔表示,希望12月在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能够为实现地球平均温度上升不超过2摄氏度这一目标达成共识.默克尔说:“我们需要一个新协议,全世界都注视着美国和欧洲.”她强调,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机会不容错过,克服全球性挑战只能通过国际社会的合作才能实现.默克尔敦促美国国会采取实际行动,通过温室气体减排法案,为哥本哈根大会取得成果作出贡献.
在上世纪90年代初,德国率先制定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国家计划.当时联邦议院决定,在1999年的基础上,到2005年,德国将来自工业、家庭和交通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降低25个百分点.在这一计划的约束下,2007年德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降低了21.3%.
2008年6月,德国联邦议院通过了由政府提出的《气候与能源一揽子计划》,目标是到2020年德国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40%.为实现这一目标,德国大力发展以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提升可再生能源对国家能源需求的贡献率,争取到2020年使德国清洁能源发电比重从15%增至30%.德国还将斥巨资促进清洁能源汽车和新型建筑保温隔热材料的推广.
俄罗斯:有实力达减排40%目标
要点:提议建立多边或全球环境保护基金
日前,记者采访了俄罗斯气候变化问题专家、世界自然基金会俄罗斯代表处全球气候变化项目负责人阿列克谢?科科林.他表示,俄罗斯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小,俄政府并不认为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刻不容缓,俄罗斯完全有实力成为国际减排的领先国家.
科科林说,俄政府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制定了相关节能和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计划,这些计划的实施将会有效遏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进而有助于降低俄罗斯的排放水平.但他认为,俄政府这些行动的动机更多是想要摆脱经济对能源的过度依赖.
科科林说,俄总统梅德韦杰夫今年6月份在八国集团峰会之前对俄罗斯应承担的国际减排义务作了阐述,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俄罗斯计划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300亿吨;二是俄罗斯计划在2020年前使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10%-15%.科科林认为,这里需要加以修正,因为这一指标中没有考虑森林的因素,森林能吸收大约10%的温室气体,再加上俄经济增速超过排放增速,如2000年至2007年俄经济高速增长,而每年排放只增加1%-1.5%,俄罗斯实际能够达到40%的减排目标.由此可见,俄罗斯完全有实力成为国际减排的领先国家,当然这需要俄罗斯在节能、提高能效及植树造林方面付出努力.
科科林认为,俄罗斯可有条件地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支持.
俄正在讨论中的方案是建立多边或全球性基金,类似于全球环境基金,将从事绿色技术转让、协助发展中国家减排、适应气候变化以及防止热带雨林大规模商业砍伐等相关工作.这类基金不应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机制下运行,因为会约束提供资金的国家数量,但也不能完全脱离公约,可以接受公约相关机构的监督.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将提供一定数额的资金.
澳大利亚:积极推动减排立法
要点:欲借气候变化事务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
澳大利亚陆克文政府执政以来一直将气候变化问题列为优先施政目标.澳政府力促国内在12月联合气候变化大会召开前通过温室气体排放交易议案,欲借气候变化事务在南太平洋地区发挥主导作用,并在国际舞台发挥更大作用.
全球变暖会影响澳大利亚的生物多样性,海平面上升将直接威胁澳大利亚周边岛屿的生存,但是由于国内利益集团的分歧和经济发展的压力,
澳大利亚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一直踯躅不前.直至2007年12月3日,新任总理陆克文签署了《京都议定书》,这是陆克文及其政府当天宣誓就职后做的第一件大事,他当时发表声明说,“这是新政府的第一项正式行动,显示了新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决心,对于澳洲继续在国内以及与国际社会一道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陆克文政府积极推动的温室气体排放交易议案被誉为“最为雄心勃勃的减排计划之一”,目标是要到2020年,将澳大利亚的温室气体排放削减25%.议案中还约束澳大利亚的近千家大型污染排放公司必须购买二氧化碳排放配额,这些企业的排放量占澳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75%以上.
澳大利亚温室气体排放量只占全球排放量的1.5%左右,但由于严重依赖煤炭发电,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已超过美国.澳大利亚气候变化和水资源部8月9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指出,从1998年9月至2009年3月,澳大利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平均每年增加1.6%.如果不对温室气体排放加以控制,到2020年,澳大利亚的碳污染程度将比2000年严重20%.
澳大利亚政府原定于明年开始实施温室气体排放交易,但该议案在提交国会后受阻,连连遇挫.目前,澳政府与反对党仍在协商之中,继续力促议案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之前得以通过.
巴西:“自愿做出”减排决定
要点:巴西还有巨大的减排潜能
本报巴西利亚电巴西政府11月13日宣布,计划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预期基础上减少36.1%至38.9%.巴西将于12月向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提交这一减排计划.
据巴西媒体报道,巴西总统卢拉11月13日在圣保罗召集民事办公室、环境部和科技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会议,就减排目标问题达成一致.巴西民事办公室主任迪尔玛?罗塞芙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希望这一“自愿做出”的减排承诺能向全世界表明巴西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明确立场.
罗塞芙说,最乐观的估计是到2020年实现减排38.9%的目标,其中农牧业减排6.1%,能源业减排7.7%,钢铁企业减排0.4%.有分析说,如果能够实现这一目标,那么巴西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20年时将接近其1994年的排放水平,相当于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20%.
作为南半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巴西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态度鲜明,总统卢拉多次要求发达国家充分意识到所承担的历史责任,在减排问题上作出更强有力的承诺.
由巴西科技部组织编制的一份初步报告指出,巴西目前林场总面积为36万平方公里,与德国差不多.只要巴西在18%的林场中缩减毁林面积80%的目标,就相当于少排放1.21亿吨二氧化碳.巴西又是生物燃料研发大国,如果进一步推广生物燃料应用,每年还可以少排放5000万吨二氧化碳.此外,如果政府部门资助农业领域退耕还林,将可以恢复1100万公顷用于放牧的草地.
巴西全国宽间研究所的气象问题专家卡洛斯?诺伯雷表示:“这还仅仅是初步估计,但是已经足以表明巴西具有巨大减排潜力.”
非洲:要用一个声音说话
要点:寻求650亿美元环境赔偿
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之前,非洲国家统一立场,寻求工业化国家交付650亿美元,作为对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小、遭受影响最大的受害国的赔偿.
今年8月,非洲国家接连召开10国部长级会议和特别首脑会议,讨论在哥本哈根会议上的共同立场.9月,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14个成员国在刚果(金)首都金沙萨召开首脑会议,进一步就气候变化问题协调立场.10月上旬,非洲国家在布基纳法索首都瓦加杜古举行会议,确定了寻求工业化国家650亿美元环境赔偿的方案,并要求工业化国家在2020年以前,把排放量在上世纪90年代的水平上降低至少40%.
非洲有53个国家,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有较大发言权.埃塞俄比亚总理梅莱斯在9月初表示,非洲国家就是要利用“数量”优势,寻求有利的气候变化公约,否则将否决任何协议.他还透露,非洲将派出统一团队赴会,代表非洲各国和非盟进行谈判,决不允许再达成一个不利于非洲的协议.
非洲国家还准备同岛屿国家和其他一些穷国形成80国联盟,寻求到2020年全球平均气温升幅同工业化前相比不超过1.5摄氏度的目标,这实际上是要求工业化国家达到至少45%的减排量.
今年早些时候,埃塞俄比亚总理梅莱斯指出,北半球的污染与该国80年代遭受的饥荒有很大关系,富国应给予赔偿.
据总部设在日内瓦的“全球人道主义论坛”今年5月发表的报告,全球最贫困的50个国家的总排放量不到1%,但它们却承受着90%以上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
美国:对气候谈判仍持消极态度
要点:要对转让先进能源技术设置障碍
奥巴马政府上台后积极推动国会通过立法对美国的气候政策做出中长期规划,但是这一立法进程远落后于预期.当前,作为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美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仍表现消极,致使哥本哈根大会达成全面气候协定的前景不乐观.
美国在前总统布什时期退出了《京都议定书》,令国际社会备感失望,因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持消极态度,美国一直成为被抨击的对象.
在奥巴马上任后,美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展现了比较积极的立场.在今年9月下旬对联大发表的首次讲话中,奥巴马承认气候变化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并认为气候变化只能靠人类自身去解决.奥巴马坦承气候变化主要是发达国家造成的,发达国家有义务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起带头作用.美国将通过投资清洁能源、提高能效以及减少排放等实现减排目标.
根据美国众议院6月底通过的《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又称气候法案),美国202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相当于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4%),到2050年减少83%.法案还引入了名为“总量控制与排放交易”的温室气体排放交易机制,推动美国国内形成碳交易市场.
在参议院民主党人9月底公布的气候法案中,以2005年为基础,将2020年和2050年的减排目标分别设定为20%和80%,将短期减排目标设定得更高.但分析人士认为,此法案过关的难度很大.
11月3日,美欧首脑会议发表的共同宣言表明,美国希望实现2050年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50%的目标.
目前,美国的清洁能源技术主要掌握在私营企业手中,企业间的商业交易是技术转让的主要渠道.美国政府认为,企业间的技术转让涉及商业利益和知识产权,因此要遵循市场规则,努力达到共赢.为此,美国政府对推进技术转让一直不太积极,有时甚至对向发展中国家转让先进清洁能源技术设置障碍.美国众议院6月份还通过一项决议,声称要制定政策防止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削弱美国在风能、太阳能以及其他清洁能源技术方面的知识产权.
日本:减排目标引发国内争论
要点:担心减排目标会影响其国际竞争力
日本民主党政府在温室气体减排问题上态度较为积极,鸠山由纪夫出任首相后不久便提出了“减排25%”的目标.但此举在日本国内引发争论,经济界对“减排25%”抵触情绪严重,这一目标能否细化落实仍有待观察.另一方面,出于自身利益考虑,鸠山政府对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减排帮助和技术转让则态度积极.
此前的自民党时代,福田内阁虽然提出了2050年比2005年减排60%至80%的长期目标,但未就2020年中期目标表态.麻生内阁迟至今年6月才表明2020年比2005年减排15%的中期目标.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普遍认为这一减排目标过于消极.
鸠山当选日本首相后,于9月下旬宣布了2020年比1990年减排25%的中期目标,并在西方媒体中获得好评.
尽管鸠山在表态中为日本留下余地,强调上述减排目标的前提是必须构筑一个包括世界上所有温室气体“主要排放国”在内的公平有效的国际框架.但是,这一目标仍在日本国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日本经济界主要担心过高的减排目标会影响其国际竞争力,特别是在钢铁、电力、石油等方面.目前,日本经团联等经济组织以及部分大企业负责人纷纷公开要求政府重新考虑这一目标,不少企业负责人声称“减排25%”的目标将会进一步导致日本产业空心化和失业增加.根据麻生内阁时代的测算,即使8%的减排目标,也将使日本实际GDP年均下降0.6%,失业率增加0.2%个百分点,家庭年均负担增加7.7万日元;如果以25%为目标,日本失业率将增加1.3个百分点,家庭负担则会增加36万日元.在反对势力的要求下,鸠山内阁已于10月底决定重新测算25%的减排目标对家庭负担的影响.
只能说.失败了..
一句话,发达国家拿发展中国家当挡箭牌,以减排为借口削弱发展中国家的实力,维护自己的利益.
其他回答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歧很大,我感觉发达国家有点不讲理,他们经济实力雄厚,技术也先进,理应多担起些责任。可是他们的做法令人失望。七十七国集团反对,最终什么也没达成。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大会上中国代表建议,会议进程,各方代表的发言简要内容等,[政治科目]
1、要求发达国家加大减排力度,增加对发展中国家技术,资金援助...(所有).中国承诺延缓二氧化碳的排放,既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2、进程太多,建议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3、中国不多说,不知道只好算你没良心,小Z同学~
以下为各国态度
欧盟:“如果奥巴马总统飞越大西洋(600558,股吧)来到哥本哈根,却只是把美国之前宣布的减排目标重复一遍的话,那将会令人感到相当意外.”这是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代表欧盟进行谈判的瑞典环境大臣安德烈亚斯·卡尔格伦,在会议首日(12月7日)进行发言时的表态.
在会议东道国丹麦首相拉尔斯·L·拉斯穆森高调声称“达成协议完全可能”后,卡尔格伦的上述说法,立即将未来两周谈判桌上剑拔弩张的情形揭示了出来.
卡尔格伦还声称,欧盟已准备好将自身的减排目标从20%提高到30%,但这将需要与会其他各方同样做出进一步努力.
德国:谋求发挥减排领军作用
要点:希望通过气候保护促其清洁能源技术外销
德国高度重视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率先制定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国家计划.除了通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德国还谋求在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发挥领军作用.
在国际减排方面,德国认为以美国为首的工业国应承担主要减排义务,但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工业国也要采取相应措施.希望通过倡导气候保护来促进其世界领先的清洁能源技术外销.
德国总理默克尔11月3日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时,呼吁国际社会采取一致行动,消除气候变暖给人类造成的危害.默克尔表示,希望12月在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能够为实现地球平均温度上升不超过2摄氏度这一目标达成共识.默克尔说:“我们需要一个新协议,全世界都注视着美国和欧洲.”她强调,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机会不容错过,克服全球性挑战只能通过国际社会的合作才能实现.默克尔敦促美国国会采取实际行动,通过温室气体减排法案,为哥本哈根大会取得成果作出贡献.
在上世纪90年代初,德国率先制定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国家计划.当时联邦议院决定,在1999年的基础上,到2005年,德国将来自工业、家庭和交通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降低25个百分点.在这一计划的约束下,2007年德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降低了21.3%.
2008年6月,德国联邦议院通过了由政府提出的《气候与能源一揽子计划》,目标是到2020年德国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40%.为实现这一目标,德国大力发展以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提升可再生能源对国家能源需求的贡献率,争取到2020年使德国清洁能源发电比重从15%增至30%.德国还将斥巨资促进清洁能源汽车和新型建筑保温隔热材料的推广.
俄罗斯:有实力达减排40%目标
要点:提议建立多边或全球环境保护基金
日前,记者采访了俄罗斯气候变化问题专家、世界自然基金会俄罗斯代表处全球气候变化项目负责人阿列克谢?科科林.他表示,俄罗斯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小,俄政府并不认为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刻不容缓,俄罗斯完全有实力成为国际减排的领先国家.
科科林说,俄政府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制定了相关节能和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计划,这些计划的实施将会有效遏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进而有助于降低俄罗斯的排放水平.但他认为,俄政府这些行动的动机更多是想要摆脱经济对能源的过度依赖.
科科林说,俄总统梅德韦杰夫今年6月份在八国集团峰会之前对俄罗斯应承担的国际减排义务作了阐述,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俄罗斯计划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300亿吨;二是俄罗斯计划在2020年前使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10%-15%.科科林认为,这里需要加以修正,因为这一指标中没有考虑森林的因素,森林能吸收大约10%的温室气体,再加上俄经济增速超过排放增速,如2000年至2007年俄经济高速增长,而每年排放只增加1%-1.5%,俄罗斯实际能够达到40%的减排目标.由此可见,俄罗斯完全有实力成为国际减排的领先国家,当然这需要俄罗斯在节能、提高能效及植树造林方面付出努力.
科科林认为,俄罗斯可有条件地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支持.
俄正在讨论中的方案是建立多边或全球性基金,类似于全球环境基金,将从事绿色技术转让、协助发展中国家减排、适应气候变化以及防止热带雨林大规模商业砍伐等相关工作.这类基金不应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机制下运行,因为会约束提供资金的国家数量,但也不能完全脱离公约,可以接受公约相关机构的监督.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将提供一定数额的资金.
澳大利亚:积极推动减排立法
要点:欲借气候变化事务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
澳大利亚陆克文政府执政以来一直将气候变化问题列为优先施政目标.澳政府力促国内在12月联合气候变化大会召开前通过温室气体排放交易议案,欲借气候变化事务在南太平洋地区发挥主导作用,并在国际舞台发挥更大作用.
全球变暖会影响澳大利亚的生物多样性,海平面上升将直接威胁澳大利亚周边岛屿的生存,但是由于国内利益集团的分歧和经济发展的压力,
澳大利亚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一直踯躅不前.直至2007年12月3日,新任总理陆克文签署了《京都议定书》,这是陆克文及其政府当天宣誓就职后做的第一件大事,他当时发表声明说,“这是新政府的第一项正式行动,显示了新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决心,对于澳洲继续在国内以及与国际社会一道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陆克文政府积极推动的温室气体排放交易议案被誉为“最为雄心勃勃的减排计划之一”,目标是要到2020年,将澳大利亚的温室气体排放削减25%.议案中还约束澳大利亚的近千家大型污染排放公司必须购买二氧化碳排放配额,这些企业的排放量占澳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75%以上.
澳大利亚温室气体排放量只占全球排放量的1.5%左右,但由于严重依赖煤炭发电,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已超过美国.澳大利亚气候变化和水资源部8月9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指出,从1998年9月至2009年3月,澳大利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平均每年增加1.6%.如果不对温室气体排放加以控制,到2020年,澳大利亚的碳污染程度将比2000年严重20%.
澳大利亚政府原定于明年开始实施温室气体排放交易,但该议案在提交国会后受阻,连连遇挫.目前,澳政府与反对党仍在协商之中,继续力促议案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之前得以通过.
巴西:“自愿做出”减排决定
要点:巴西还有巨大的减排潜能
本报巴西利亚电巴西政府11月13日宣布,计划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预期基础上减少36.1%至38.9%.巴西将于12月向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提交这一减排计划.
据巴西媒体报道,巴西总统卢拉11月13日在圣保罗召集民事办公室、环境部和科技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会议,就减排目标问题达成一致.巴西民事办公室主任迪尔玛?罗塞芙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希望这一“自愿做出”的减排承诺能向全世界表明巴西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明确立场.
罗塞芙说,最乐观的估计是到2020年实现减排38.9%的目标,其中农牧业减排6.1%,能源业减排7.7%,钢铁企业减排0.4%.有分析说,如果能够实现这一目标,那么巴西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20年时将接近其1994年的排放水平,相当于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20%.
作为南半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巴西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态度鲜明,总统卢拉多次要求发达国家充分意识到所承担的历史责任,在减排问题上作出更强有力的承诺.
由巴西科技部组织编制的一份初步报告指出,巴西目前林场总面积为36万平方公里,与德国差不多.只要巴西在18%的林场中缩减毁林面积80%的目标,就相当于少排放1.21亿吨二氧化碳.巴西又是生物燃料研发大国,如果进一步推广生物燃料应用,每年还可以少排放5000万吨二氧化碳.此外,如果政府部门资助农业领域退耕还林,将可以恢复1100万公顷用于放牧的草地.
巴西全国宽间研究所的气象问题专家卡洛斯?诺伯雷表示:“这还仅仅是初步估计,但是已经足以表明巴西具有巨大减排潜力.”
非洲:要用一个声音说话
要点:寻求650亿美元环境赔偿
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之前,非洲国家统一立场,寻求工业化国家交付650亿美元,作为对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小、遭受影响最大的受害国的赔偿.
今年8月,非洲国家接连召开10国部长级会议和特别首脑会议,讨论在哥本哈根会议上的共同立场.9月,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14个成员国在刚果(金)首都金沙萨召开首脑会议,进一步就气候变化问题协调立场.10月上旬,非洲国家在布基纳法索首都瓦加杜古举行会议,确定了寻求工业化国家650亿美元环境赔偿的方案,并要求工业化国家在2020年以前,把排放量在上世纪90年代的水平上降低至少40%.
非洲有53个国家,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有较大发言权.埃塞俄比亚总理梅莱斯在9月初表示,非洲国家就是要利用“数量”优势,寻求有利的气候变化公约,否则将否决任何协议.他还透露,非洲将派出统一团队赴会,代表非洲各国和非盟进行谈判,决不允许再达成一个不利于非洲的协议.
非洲国家还准备同岛屿国家和其他一些穷国形成80国联盟,寻求到2020年全球平均气温升幅同工业化前相比不超过1.5摄氏度的目标,这实际上是要求工业化国家达到至少45%的减排量.
今年早些时候,埃塞俄比亚总理梅莱斯指出,北半球的污染与该国80年代遭受的饥荒有很大关系,富国应给予赔偿.
据总部设在日内瓦的“全球人道主义论坛”今年5月发表的报告,全球最贫困的50个国家的总排放量不到1%,但它们却承受着90%以上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
美国:对气候谈判仍持消极态度
要点:要对转让先进能源技术设置障碍
奥巴马政府上台后积极推动国会通过立法对美国的气候政策做出中长期规划,但是这一立法进程远落后于预期.当前,作为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美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仍表现消极,致使哥本哈根大会达成全面气候协定的前景不乐观.
美国在前总统布什时期退出了《京都议定书》,令国际社会备感失望,因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持消极态度,美国一直成为被抨击的对象.
在奥巴马上任后,美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展现了比较积极的立场.在今年9月下旬对联大发表的首次讲话中,奥巴马承认气候变化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并认为气候变化只能靠人类自身去解决.奥巴马坦承气候变化主要是发达国家造成的,发达国家有义务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起带头作用.美国将通过投资清洁能源、提高能效以及减少排放等实现减排目标.
根据美国众议院6月底通过的《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又称气候法案),美国202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相当于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4%),到2050年减少83%.法案还引入了名为“总量控制与排放交易”的温室气体排放交易机制,推动美国国内形成碳交易市场.
在参议院民主党人9月底公布的气候法案中,以2005年为基础,将2020年和2050年的减排目标分别设定为20%和80%,将短期减排目标设定得更高.但分析人士认为,此法案过关的难度很大.
11月3日,美欧首脑会议发表的共同宣言表明,美国希望实现2050年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50%的目标.
目前,美国的清洁能源技术主要掌握在私营企业手中,企业间的商业交易是技术转让的主要渠道.美国政府认为,企业间的技术转让涉及商业利益和知识产权,因此要遵循市场规则,努力达到共赢.为此,美国政府对推进技术转让一直不太积极,有时甚至对向发展中国家转让先进清洁能源技术设置障碍.美国众议院6月份还通过一项决议,声称要制定政策防止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削弱美国在风能、太阳能以及其他清洁能源技术方面的知识产权.
日本:减排目标引发国内争论
要点:担心减排目标会影响其国际竞争力
日本民主党政府在温室气体减排问题上态度较为积极,鸠山由纪夫出任首相后不久便提出了“减排25%”的目标.但此举在日本国内引发争论,经济界对“减排25%”抵触情绪严重,这一目标能否细化落实仍有待观察.另一方面,出于自身利益考虑,鸠山政府对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减排帮助和技术转让则态度积极.
此前的自民党时代,福田内阁虽然提出了2050年比2005年减排60%至80%的长期目标,但未就2020年中期目标表态.麻生内阁迟至今年6月才表明2020年比2005年减排15%的中期目标.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普遍认为这一减排目标过于消极.
鸠山当选日本首相后,于9月下旬宣布了2020年比1990年减排25%的中期目标,并在西方媒体中获得好评.
尽管鸠山在表态中为日本留下余地,强调上述减排目标的前提是必须构筑一个包括世界上所有温室气体“主要排放国”在内的公平有效的国际框架.但是,这一目标仍在日本国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日本经济界主要担心过高的减排目标会影响其国际竞争力,特别是在钢铁、电力、石油等方面.目前,日本经团联等经济组织以及部分大企业负责人纷纷公开要求政府重新考虑这一目标,不少企业负责人声称“减排25%”的目标将会进一步导致日本产业空心化和失业增加.根据麻生内阁时代的测算,即使8%的减排目标,也将使日本实际GDP年均下降0.6%,失业率增加0.2%个百分点,家庭年均负担增加7.7万日元;如果以25%为目标,日本失业率将增加1.3个百分点,家庭负担则会增加36万日元.在反对势力的要求下,鸠山内阁已于10月底决定重新测算25%的减排目标对家庭负担的影响.
咳咳,某Z你个懒鬼.百度上有为什么不自己找呢?
问题2:哥本哈根气候大会 英语简介简短一点的一分钟的就好中学水平不要太难的词汇中英文都有不能太长最好是自己写的词汇简单一点有中文对照 最好涉及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一些碰撞~[英语科目]
The U.N.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 opened in Copenhagen,Denmark Monday with some 15,000 delegates and observers from nearly 200 countries attending what is being billed the last best chance for an agreement to combat global warming.
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星期一在哥本哈根开幕,将近两百个国家大约一万五千多名代表和观察员出席.这次会议被认为是为治理全球气候变暖达成一项新协议的最后一次最佳时机.
"A warm welcome to Copenhagen and to the United Nations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 2009"
“热烈欢迎大家来到哥本哈根,参加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
The opening words to delegates,experts and activists from around the world gathered here in Copenhagen for the next two weeks.
大会向来自世界各地的代表、专家与活动人士致欢迎辞,他们将在未来两个星期内在哥本哈根讨论气候变化问题.
Their task is to find common ground,including on 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promotion and transfer of new more eco-friendly technology and the necessary funding to make this possible,especially for the less developed and poorer nations.It also means coming up with long term vision and cooperation for the future.
代表们的使命是寻找共同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开发和普及更有利于生态的新型技术并落实所需要的资金,尤其是向欠发达和较贫困国家提供帮助.代表们还需要为未来制订长期战略与合作目标.
The U.N.'s top climate official,Yvo de Boer issued a stark reminder that the clock has run out.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德布尔(Yvo De Boer)明确警告说,时间已经所剩无几.
"The time for formal statements is over.The time for re-stating well known positions is past," said Yvo de Boer."The time has come to reach out to each other.I urge you to build on your achievements,take up the work that has already been done and turn it into action."
德布尔说:“已经没有时间打官腔了,重申已知立场的时间也已过去.现在应该彼此沟通、寻找共同点了.我敦促各位再接再厉,落实共识,付诸行动.”
Many countries have put proposals to reduce emissions on the table,including the United States,China and South Africa.
美国、中国与南非等许多国家都提出了减排的建议.
There have been strong statements from world leaders on the need to forge agreement,even though differences on timing,approach,burden sharing and funding remain.
各国领导人也发表了声明,强调有必要签署协议,但在时间、方法、责任分担和资金落实等方面依然存在分歧.
The Copenhagen conference was to come up with a binding agreement to succeed the 1997 Kyoto Protocol which mandated emissions cuts,but was not signed by some of the world's biggest polluters,including the United States.Kyoto expires in 2012.But many say a political framework is more likely at Copenhagen,with a binding accord to be worked out possibly next year.
哥本哈根会议计划签署一项具有约束力的协议,以取代1997年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规定了强制减排目标,但美国等世界上几个最大的污染国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2012年失效.很多人认为,哥本哈根会议更可能签署一份政治框架协议,可能明年再签署一份具有约束力的条约.
Denmark's Prime Minister Lars Lokke Rasmussen reminded delegates the time to act is now and for everyone.
丹麦首相拉斯穆森提醒说,现在是采取行动的时候了,每个国家都不例外.
"Global warming knows no borders,it does not discriminate,it affects us all and we are here today because we are all committed to take action," he said.
拉斯穆森说:“全球气候变化不在乎你有没有边界,也不在乎你是哪个国家,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我们每一个人.我们今天汇聚一堂,因为我们都决心采取行动.”
The prime minister said he believes a deal is possible.Delegates have just over a week to prove him right - before more than 100 heads of state and government come here.Conference organizers hope they'll have a deal on the table for signing.
拉斯穆森首相说,他认为有可能达成一项协议.各国代表只有一个多星期的时间来证明这种可能性是否存在,一百多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也在拭目以待.会议组织者希望届时能拿出一份协议让代表们签字.
问题3:召开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意义是什么[政治科目]
有人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是一场骗局,有人说是一个政治问题.我看,这其实是发达国家“劫富济贫”向发展中国家要钱.而且大会还削弱了联合国对于大会资金的主导权,把钱拨到西方国家,这样钱完全掌握在了发达国家手里,谁知道他们会拿钱来干什么呢?其实全球变暖不是个骗局,但有人却利用了它,成为一种政治游戏的手段.
可悲啊!
问题4:求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谁有本次大会的比较客观的报道 最好是比较完整的[语文科目]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将于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12月7日起,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将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毫无疑问,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会议将在现代化的Bella中心举行,为期两周.
根据2007年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第13次缔约方会议通过的《巴厘路线图》的规定,今年年末在哥本哈根召开的第15次会议将努力通过一份新的《哥本哈根议定书》,以代替2012年即将到期的《京都议定书》.考虑到协议的实施操作环节所耗费的时间,如果《哥本哈根议定书》不能在今年的缔约方会议上达成共识并获得通过,那么在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之后,全球将没有一个共同文件来约束温室气体的排放.这将导致人类遏制全球变暖的行动遭到重大挫折.也因为这个原因,本次会议被广泛视为是人类遏制全球变暖行动最后的一次机会.
基于现实困境,各国政府、非政府组织、学者、媒体和民众都高度关注本次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哥本哈根的议题在近一年来一直是各大国际外交场合的重点议题.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已经多次就此话题表态.而中美两国对气候变化议题的态度一直都是全球媒体的关注重点.
哥本哈根会议的宗旨及预期目标
官员们将达成一个新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协议,并以此作为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阶段结束后的后续方案.根据UNFCCC秘书长德波尔的表述,在此次会议上,国际社会需就以下四点达成协议:
1.工业化国家的温室气体减排额是多少?
2.像中国、印度这样的主要发展中国家应如何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3.如何资助发展中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4.如何管理这笔资金?
会议的焦点问题
焦点问题主要问题集中在“责任共担”.
气候科学家们表示全球必须停止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并且在2015到2020年间开始减少排放.科学家们预计想要防止全球平均气温再上升2℃,到2050年,全球的温室气体减排量需达到1990年水平的80%.
但是哪些国家应该减少排放?该减排多少呢?比如,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国最近已经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译注,链接文章中的图见下,卫报).但在历史上,美国排放的温室气体最多,远超过中国.而且,中国的人均排放量仅为美国的四分之一左右.
中国政府争辩说,从道义上讲,中国有权力发展经济、继续增长,增加碳排放将不可避免.而且工业化国家将碳排放“外包”给了发展中国家——中国替西方购买者进行着大量碳密集型的的生产制造.作为消费者的国家应该对制造产品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负责,而不是出口这些产品的国家.
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将影响到COP15能否成功.同时,还有人怀疑现在采取的任何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可能都显得微不足道、为时已晚.卫报的一份问卷调查显示,近9成的气候学家不相信通过政治手段能避免全球平均气温再上升2℃.根据欧盟定义的级别,2℃,意味着“危险”.
中国开始积极应对世界气候问题
从全球来讲,共有192个国家参加了全球气候保护协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于 1997年签订了《京都议定书》,承诺在2012年前共同削减温室气体排放、并帮助脆弱地区应对变暖带来的灾害.而中国也已经从科学和社会发展等多方面认识到了气候变化的巨大影响,并且开始进行着积极的应对.我国于2005年通过了第一部《可再生能源利用法》.在这个积极政策的引导下,截至2008年底,我国风电发电量128亿度,比上年增加126.79%.风力发电已经成为这场能源革命中的主要力量.我国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产业基地,去年太阳能发电量达到1.1GW,占全球太阳能发电总量的27.5%.此外,我国还提出了到2010 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到2010年努力实现森林覆盖率达到20%、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争取达到16%等一系列目标.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英文: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或FCCC)是一个国际公约,于1992年9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由世界各国政府首脑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上制定的.目的是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尽量延缓全球变暖效应.但没有对参加国规定具体要承担的义务,具体问题体现在以后的《京都议定书》中.
公约参加国有189个,有5个国家以观察员身份出席.公约将参加国分为三类:
1.工业化国家.这些国家答应要以1990年的排放量为基础进行削减.承担削减排放温室气体的义务.如果不能完成削减任务,可以从其他国家购买排放指标.美国是唯一一个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的工业化国家.
2.发达国家.这些国家不承担具体削减义务,但承担为发展中国家进行资金、技术援助的义务.
3.发展中国家.不承担削减义务,以免影响经济发展,可以接受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援助,但不得出卖排放指标.
《京都议定书》
(英文:Kyoto Protocol,又译《京都协议书》、《京都条约》;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的补充条款.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三次会议制定的.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
1997年12月条约在日本京都通过,并于1998年3月16日至1999年3月15日间开放签字,共有84国签署,条约于2005年2月16日开始强制生效,到2009年2月,一共有183个国家通过了该条约(超过全球排放量的61%),引人注目的是美国没有签署该条约.
条约规定,它在“不少于55个参与国签署该条约并且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附件I中规定国家在1990年总排放量的55%后的第90天”开始生效,这两个条件中,“55个国家”在2002年5月23日当冰岛通过后首先达到,2004年12月18日俄罗斯通过了该条约后达到了“55%”的条件,条约在90天后于2005年2月16日开始强制生效.
问题5: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中国的承诺是什么?[物理科目]
延缓二氧化碳的排放,既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