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知识所分享的是【初二数学书答案】的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下面是详细内容。
答案一:
八年级下册数学书
复习题16答案
4、(1)无解;(2)x=-6/35
5、(1)x不等于-1/2,且x不等于2
(2)x不等于正负2,且x不等于3/2
6、(1)x=2;(2)x大于-1/2;
(3)x小于2
7、(1)x=-7
8、某工厂现在平均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50台,现在生产600台机器所需时间与原计划生产450台机器所需时间相同,现在平均每天生产多少台机器?
(600-450)/50=3
600/3=200台
原来的速度做的话只可以做450台,
现在的速度可以做600台,
就比原来多做了150台,
多做150台,而每天只多做50台,
那多要3天才能做完,
600台机子3天做完,
那就当然是200台了
600/X=450/(X-50)
600X-30000=450X
150X=30000
X=200
9、一台收割机相当于一个农民工作效率的150倍。若这机器收割10公顷比100个农民少1小时,这台收割机每小时收割多少公顷?
收割机相当150个农民,收割时,150个与100可看作100与100,另外多出50,由题可知,多出50个干的,相当100个干一小时,那么明显一共干了2小时,所以收割机一小时收5公顷。
设这台收割机每小时收割X公顷,则一个农民工作效率为(X/150)公顷。
10/[(X/150)×100]-10/X=1
1500/100X-10/X=1
500/100X=1
5/X=1
X=5公顷
这台收割机每小时收割5公顷小麦。
10题 一辆汽车开往距离出发地180千米的目的地,出发后第一小时内按原计划的速度匀速行驶,一小时后以原来速度的1.5倍匀速行驶,并比原计划提前40分到达目的地。求前一小时的行驶速度。
设前一小时的平均速度 V
1+(180-1*V)/(1.5V)+40/60=180/V
1+120/V-2/3+2/3=180/V
60/V=1
V=60
11题 运动员两端的半圆形跑到外径为R,内经为r,中间为直跑道,整个跑道总面积为S,请用含S,R,r的式子表示直跑道的长a。
两个半圆型跑道面积共为2π(R平方-r平方)
直跑到宽为R-r
a=[s-2π(R平方-r平方)]/2(R-r)
答:前一小时的平均速度是60千米/小时.
12题
(1)式子a/bc+b/ca+c/ab的值能否为0?为什么?
第一题:不能,假设原式为0,即a/bc+b/ca+c/ab=0,两边同时乘以abc得:a平方+b平方+c平方=0,仅当a=b=c=0时成立,把值带入原式则分母为0无意义,所以不能为零!
(2)式子(a-b)/(b-c)(c-a)+(b-c)/(a-b)(c-a)+(c-a)/(a-b)(b-c)的值能否为0.为什么? 通分:
[(a-b)^2+(b-c)^2+(c-a)^2]/(b-c)(c-a)(a-b)
因为分子的因子均为非负数,要为零,只有
a=b=c
但是由定义得,a≠b≠c。所以
有分子不为零,所以值不能为0
复习题17答案:
6、如图,一块砖的A,B,C三个面的面积之比是4:2:1,如果把砖的B面向下放在地上时地面所受压强为a帕,则把砖的A面和C面分别向下放在地上,地面所受压强分别为多大? 解:
因为压强P=F/S
F是不变的,变化的是面积S
因为SA:SB:SC=4:2:1
所以压强之比为:1/4:1/2:1=1:2:4
因为PB=a
PA=a/2
PC=2a
8、两个不同的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否会相交,为什么?
不会相交,比如y=a/x 和y=b/x,(a不等于b),若相交,则交点坐标适合两个方程,可两个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无解,不信你试试,让a/x=b/x,找得到这样的x的值吗?
11、市政府计划建设一项水利工程,工程需要运送的土石总量为10的6次方立方米。某运输公司承办了该项工程运送土石方的任务。
1.运输公司平均每天的工作量V(单位:立方米/天)与完成运送任务所需的时间t(单位:天)之间具有怎样的函数关系?
2.这个运输公司共有100辆卡车,每天一共可运送土方石10的4次方立方米,则公司完成全部运输任务需要多长时间?
3.当公司以问题(2)中的速度工作了40天后,由于工程进度的需要,剩下的所有运输任务必须在50天内完成,公司至少需要再增加多少辆卡车才能按时完成任务(结果精确到个位)?
1.V=1000000/t
2.t=1000000/10000=100天
3.(1000000-40*10000)/50/100-100=20辆
需要再增加20辆卡车
第三问为什么用50除以100
100是每辆车的运输能力,从第二问中可以得知,10000/100=100方/辆
答案二:
§1.l 探索勾股定理 随堂练习 1.A 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是625;B 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44。 2.我们通常所说的29 英寸或74cm的电视机,是指其荧屏对角线的长度,而不 是其长或宽,同时,因为荧屏被边框遮盖了一部分,所以实际测量存在误差. 1.1 知识技能 1.(1)x=l0;(2)x=12. 2.面积为60cm:,(由勾股定理可知另一条直角边长为8cm). 问题解决 12cm2。 1.2 知识技能 1.8m(已知直角三角形斜边长为10m,一条直角边为6m,求另一边长). 数学理解 2.提示:三个三角形的面积和等于一个梯形的面积: 联系拓广 3.可以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 随堂练习 12cm、16cm. 习题1.3 问题解决 1.能通过。. 2.要能理解多边形ABCDEF’与多边形A’B’C’D’E’F’的面积是相等的.然后 剪下△OBC 和△OFE,并将它们分别放在图③中的△A’B’ F’和△D’F’C’的位 置上.学生通过量或其他方法说明B’ E’F’C’是正方形,且它的面积等于图①中 正方形ABOF 和正方形CDEO 的面积和。即(B’C’) 2=AB2+CD2:也就是BC2=a2+b2。, 这样就验证了勾股定理 §l.2 能得到直角三角形吗 随堂练习 l.(1) (2)可以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 2.有4 个直角三角影.(根据勾股定理判断) 第二章 实数 §2.1 数怎么又不够用了 随堂练习 1.h 不可能是整数,不可能是分数。 2.略:结合勾股定理来说明问题是关键所在。 随堂练习 1.0.4583, 3.7, 一1/7, 18 是有理数,一∏是无理数。 习题2.2 知识技能 1.一559/180,3.97,一234,10101010…是有理数,0.123 456 789 101 1 12 13…是无 理数. 2.(1)X 不是有理数(理由略);(1)X≈3.2;(3)X≈3.16 §2.2 平方根 随堂练习 1.6,3/4,√17,0.9,10-2 2.√10 cm. 习题2.3 知识技能 1.11,3/5,1.4,103 问题解决 2.设每块地砖的边长是xm,x2×120=10.8 解得x=0.3m 联系拓广 3.2 倍,3 倍,10 倍,√n 倍。 随堂练习 1.±1.2, 0, ±√18,±10/7,±√21,±√14,±10-2 2.(1)±5;(2)5;(3)5. 习题2.4 知识技能 1.±13,±10-3,±4/7,±3/2,±√18 2.(1)19;(2) -11;(3)±14。 3.(1)x=±7;(2)x=±5/9 4.(1)4;(2)4;(3)0.8 联系拓广 5.不一定. §2.3 立方根 1.0.5,一4.5,16. 2. 6cm. 习题2.5 知识技能 1.0.1,一1,一1/6,20,2/3,一8 2. 2,1/4,一3, 125,一3 3. a1827641252163435127291 000 3√a12345678910 数学理解 4.(1)不是,是;(2)都随着正数k 值的增大而增大;(3)增大 问题解决 5.5cm 联系拓广 6.2 倍,3 倍,10 倍,3√n 倍. §2.4 公园有多宽 随堂练习 1.(1)3.6 或3.7;(2)9 或10 2.√6 <2.5 习题2.6 知识技能 1.(I)6 或7;(2)5.0 或5.1 2.(1)( √3-1)/2<1/2 (2) √15>3.85 3.(√5-1)/2<5/8 数学理解 4.(1)错,因为(√8955)显然大于10;(2)错,因为(√12345)显然小于100. 问题解决 5.4m,这里只是能取过剩近似值4m,不能取3m. 6.≈5m. §2.5 用计算器开方 (1) (3√11)< √5.(2)5/8>(√5-1)/2。 第二章 实数 §2.1 数怎么又不够用了 随堂练习 1.h 不可能是整数,不可能是分数。 2.略:结合勾股定理来说明问题是关键所在。 随堂练习 1.0.4583, 3.7, 一1/7, 18 是有理数,一∏是无理数。 习题2.2 知识技能 1.一559/180,3.97,一234,10101010…是有理数,0.123 456 789 101 1 12 13…是无 理数. 2.(1)X 不是有理数(理由略);(1)X≈3.2;(3)X≈3.16 §2.2 平方根 随堂练习 1.6,3/4,√17,0.9,10-2 2.√10 cm. 习题2.3 知识技能 1.11,3/5,1.4,103 问题解决 2.设每块地砖的边长是xm,x2×120=10.8 解得x=0.3m 联系拓广 3.2 倍,3 倍,10 倍,√n 倍。 随堂练习 1.±1.2, 0, ±√18,±10/7,±√21,±√14,±10-2 2.(1)±5;(2)5;(3)5. 习题2.4 知识技能 1.±13,±10-3,±4/7,±3/2,±√18 2.(1)19;(2) -11;(3)±14。 3.(1)x=±7;(2)x=±5/9 4.(1)4;(2)4;(3)0.8 联系拓广 5.不一定. §2.3 立方根 1.0.5,一4.5,16. 2. 6cm. 习题2.5 知识技能 1.0.1,一1,一1/6,20,2/3,一8 2. 2,1/4,一3, 125,一3 3. a1827641252163435127291 000 3√a12345678910 数学理解 4.(1)不是,是;(2)都随着正数k 值的增大而增大;(3)增大 问题解决 5.5cm 联系拓广 6.2 倍,3 倍,10 倍,3√n 倍. §2.4 公园有多宽 随堂练习 1.(1)3.6 或3.7;(2)9 或10 2.√6 <2.5 习题2.6 知识技能 1.(I)6 或7;(2)5.0 或5.1 2.(1)( √3-1)/2<1/2 (2) √15>3.85 3.(√5-1)/2<5/8 数学理解 4.(1)错,因为(√8955)显然大于10;(2)错,因为(√12345)显然小于100. 问题解决 5.4m,这里只是能取过剩近似值4m,不能取3m. 6.≈5m. §2.5 用计算器开方 (1) (3√11)< √5.(2)5/8>(√5-1)/2。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3.1 生活中的平移 随堂练习 1.图案(3)可以通过图案(1)平移得到. 2.不能 习题 3.1 知识技能 1. 首先找到小船的几个关键点向左平移4 格后的位置,然后连接相应的点,形 成相应的图形即可. 数学理解 2.例如:急刹车时汽车在地面上的运动,桌面上被拖动的物体的运动是平移. 3.不能 4.能 问题解决 5.图中的任意两个图案之间都是平移关系 §3.2 简单的平移作图 随堂练习 1.略 习题3.2 知识技能 1.如图3-2 连接BD,过点C(按射线DB 的方向)作出与BD 平行且相等的线段CA.连 接AB 即可. 2.略 3.略 问题解决 4.略 5.略 随堂练习 1.在不考虑图案颜色的前提下,五个环之间可以通过平移而相互得到. 2.可以得到类似于图3-9 右图的图案. 习题3.3 数学理解 2.如将通常的一大块花布铺平,它上面的图案可以看做由一个图案通过不断平移得的. 问题解决 3.答案是多种多样的,只要合理即可. §3.3 生活中的旋转 随堂练习 1.旋转5 次得到,旋转角度分别等于60°,120°,180°,240°.300°. 习题3.4 知识技能 1.(1)旋转中心在转动轴上;(2)120°,240°;(3)没有. 数学理解 2.都一样. 3.略. 4.以一个花瓣为“基本图案”,通过连接4 次旋转所形成的,旋转角度分别等于 72°,144°,216°,288°. 5.可以看做是一个“三角星” 绕图案的中心位置旋转90°,180°,270°形成的;也可 以看做是相邻两个“三角星” 绕图案的中心位置旋转180°所形成的 习题 3.5. 1.略 2.略
答案三:
初二数学课本答案
1. 如图 5—19,已知 CE、CB 分别是△ABC 和△ADC 的中线,且 AB=AC.求证:CD=2CE.
分析 用加倍法.为了证明 CD=2CE,考虑 CE 是△ABC 底边 AB 上的中线,故把 CE 延长 到 F,使 CF=2CE,把原来证 CD=2CE 转化为证明 CD=CF,如此把线段“倍半”的数量关系转 化为证两条线段的相等关系. 证明 如图 5—20,延长 CE 至 F,使 EF=CE,连结 BF,可证△EBF≌△EAC.
∴BF=AC=AB=BD. 又∠CBF=∠CBA+∠ABF=∠BCA+∠CAB=∠CBD,BC 公用, ∴△CBF≌△CBD. (SAS) ∴CF=CD,即 2CE=CD. 3. 如图 5—22,在△ABC 中,BD=DC,ED⊥DF.求证:BE+CF>EF.
分析 本题算延长 FD 到 G,使 FD=DG,构造新△EDG,通过证明△BDG≌△CDF,达到转 移线段位置的目的(如图 5-22 将 BE+CF 转移为 BE+BG,将 EF 转移为 EG) 证明 延长 FD 到 G,使 DG=DF,连结 BG. ∵∠BDG=∠CDF,BD=DC. ∴△BDG≌△CDF
∴BG=CF 连结 EG ∵ED⊥DF,又 DG=DF ∴EG=EF 在△EBG 中,BE+BG>EG, ∴BE+CF>EF. 5. (本题 8 分)如图,直线 y = kx+6 与 x 轴 y 轴分别相交于点 E,F. 点 E 的坐标为(- 8, 0), 点 A 的坐标为(- 6,0). 点 P(x,y)是第二象限内的直线上的一个 动点。 (1).求 K 的值; (2).当点 P 运动过程中,试写出△OPA 的面积 S 与 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 x 的取值 范围; (3).探究:当 P 运动到什么位置(求 P 的坐标)时,△OPA 的面积为 27/8,并说明理由
y
F E A O
x
6、已知:如图,P 是正方形 ABCD 内点,∠PAD=∠PDA=150. A 求证:△PBC 是正三角形. (初二)
D P
B 7、设 P 是正方形 ABCD 一边 BC 上的任一点,PF⊥AP,CF 平分∠DCE. 求证:PA=PF. (初二) A D F
C
B
P
C
E
8、已知:△ABC 是正三角形,P 是三角形内一点,PA=3,PB=4,PC=5. 求:∠APB 的度数. (初二)
9.如图,在△ABC 中,∠ABC=60°,AD、CE 分别平分∠BAC、∠ACB,求证:AC=AE+CD.
A
E O B
D
C
10.如图,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B=2∠C,∠1=∠C, 点 E 在 AC 上. 求证:AC=AB+BD.
B
A E
1
D
C
.证明:∵∠4=∠1+∠C,∠1=∠C,
∴∠4=2∠C. ∵∠B=2∠C, ∴∠B=∠4. „„„„„„„„ 1 分
A
2 3 4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 ∴∠2=∠3. ∵AD=AD, ∴△ABD≌△AED. ∴AB=AE,BD=ED. ∵∠1=∠C, ∴ED=EC. ∴EC=BD. ∴AC=AE+EC=AB+BD. „„„„„„„„ 6 分 „„„„„„„„ 5 分 „„„„„„„„ 3 分 „„„„„„„„ 4 分
B
E C
1
D
11、△ABC 中,AB=AC,∠BAC=90 ,D、E 在 BC 上,且∠DAE=45 ,若 BD=3,CE=4 求 DE 的长。 A
0
0
B
D
E
C
解:作点 B 关于 AD 的对称点,连结 OD、OE、OA ∴∠BAD=∠OAD,AB=AO,BD=OD ∵∠BAC=90°,∠DAE=45° ∴∠BAD+∠CAE=∠OAD+∠OAE ∴∠CAE=∠OAE ∵AB=AC,∴AC=AO 在△OAE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