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语文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杜甫草堂记_请帮我找下《杜甫草堂记》,是一篇散文,不是古诗,[语文]”,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杜甫草堂记
花间紫燕飞东西,
水上肥橙压嫩枝;
塘边枯树似杜老,
呕心扶杖觅新诗.
杜甫草堂记 文 / lbxyhm
成都西南三十里,有小溪逶迤而行,溪边青草萋萋,修竹葱笼.日:浣花溪.沿溪有青砖碧瓦,古色古香之建筑群落.日:杜甫草堂.草堂系诗圣杜甫为避安史之乱,在成都闲居时所建,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草堂最初是不是现在这个模样,我不敢肯定.因为经过后人无数次的扩充修缮,草堂也许早就面目全非了.不过这并不重要,只要后人能找到这个文化圣地,从而缅怀我们伟大的诗人就行.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幽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这是诗人笔下草堂的景色,恬静优美,清幽雅致.如果你饱受了城市的喧嚣,如果你厌恶了灯红酒绿,那么眼前这赏心悦目的山水画会不会让你浮躁的心灵安静一点呢?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又会不会让你冷漠麻木的神经有所震动呢?我想也许就是我们今天的许多人前来拜谒草堂所要寻求的答案吧!
我跨进草堂的时候,天色尚早,几无游客.清静的院内,古木参天,好鸟相鸣,怪石林立,荷花飘香.在“听秋轩”,两个年逾古稀的老人悄然而坐,他们的银髯在晨风的轻拂下微微飘动,严然神仙下凡抑或杜老重生.我于是赶紧选了一个位子坐下来,与二位长者一道静静聆听这秋日的喁喁私语.可是好景不长,转眼之间大量的游客接踵而至.大人的手机,孩子的欢笑,照相机的快门马上就取代了院子里的宁静.很快草堂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布满了人的踪迹,整个草堂喧闹起来.
我尾随众人姗姗而行.我的心情是无比严肃的,因为我觉得游览这种历史文化圣地就应该庄重一点,至少不应当像游览自然风光那样抱一种游玩的态度.在一览亭,在盆景园,在陈列室,在楠树林,在草堂旧址,每到一个景点我都竭力去感受圣地的文化氛围,并不断地想象杜甫当年在此生活的情景.也许是由于我的游览过于专注和庄重,走在草堂亭台楼榭之间我竟有一种梦幻般的`感觉.我的意识仿佛进入了一种虚空的境界,一会儿是在唐朝,一会而又是在现代,似梦似醒,亦真亦幻.旅游居然让人获得了这样美妙的体验,真是不敢相信!不过美中不足的是今天的游客太多,整个草堂内几乎找不到一个可以让我独自静一静的地方,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而且我想要是杜老先生看到这人来人往,川流不息的场面,会不会心烦呢?以诗人的品性,他又会不会跑到九寨沟、峨眉山之类的地方再盖上它几座杜甫草堂呢?本来我计划用一整天的时间细细玩味草堂的一景一物,可是喧嚣却让我不得不草草结束这次旅行.中午时分,我怏怏地走出了草堂大门.
站在马路对面,回望草堂.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草堂是那么的不起眼,是那么孤苦伶仃,甚至有点不伦不类.虽然今天人们已经意识到了它的宝贵之处,并刻意地在保护它,但迅猛发展的城市建设却正在一刻不停地将它同化,而且随时有可能将它吞噬.这是杜老先生始料不及的,他当初修建草堂的时候,周围是肥沃的田野,里生长着茂密的庄稼,而今的草堂,方圆几十里看不到一棵农作物,除了楼房,还是楼房.当然在杜老先生所生活的年代是不可能思考生态、环保之类的问题,但是如果今天请他重新回到草堂来,回到这个连鸟叫也需要用机器模仿的草堂来,不知道他还住不住得惯?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杜甫草堂记[语文科目]
杜甫草堂记(金陶)
①走近你,应该说是我多年的愿望.因为你,飘落着千年的文墨之魂.可当我来到成都的西郊,真正走近你,我的脚步忽然变得沉重起来.这种沉重倒不是千年历史风云的聚合、弥散,而是一种我无法理喻的来自心里的茫然:这就是杜甫草堂?这就是一代诗圣客居过的地方?这就是我们满嘴流芳的一些诗句的源头?
②我行走在绿色的竹阴里,盛夏里也感受到那蜂拥而至的凉意.风吹竹响,那阵阵清音,就是当年滋养你澎湃诗意的天籁之响?我不敢想像当年贫困潦倒、寄人篱下的你,却能营造出偌大的竹林.也许这竹林只在你心中有过,在你的诗歌中有过.你那草屋,就该隐在丛林修篁深处,哦,对,还应该有一层漠漠的轻烟笼罩才是.
③我到了什么地方?柴门?我记起你笔下那属于你的柴门,那该是极为简单的茅草覆顶的,还略带一些歪斜的柴门呀,可我眼前分明是极堂而皇之端端正正的黑瓦釉木的建筑.这哪是什么“柴门”,分明是豪华的大宅门呀.穿过柴门,有碧水一泓,石桥一座;有榕树流绿,楠木吐秀.在那浓阴簇拥中,又是一座敞厅式的建筑赫然而立,这是大廨.
④大厅中央是你的一尊铜像,那铜像造型极为夸张,整个身躯弯得像残月.你低首捋须,深思苦吟,仿佛那些华章就这样一首一首地吟出,也就是你这一苦吟,吟出了半个盛唐.
⑤跨过一座小木桥,但见竹子一丛.摇曳的竹阴中,闪现出茅草的屋顶.这时我猛然意识到,我这才真正走近你.这是三间低矮的草屋,屋内幽暗,泥墙的缝隙透出了丝丝微光.中间为堂屋,左边是卧室,一张床榻,早已蒙上了厚厚的尘埃.堂屋中靠门之处,置放着一张简易的木桌,木桌说不清它的颜色,只是桌上端放着笔墨纸砚.
⑥这才是你的草堂.
⑦我伫立在草屋前,这里竹篱围护,当年你就栖身于此,有过“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的无奈,但也是在这里,你喊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样超然高洁的心性,怎能不让后来者由衷地折服!
⑧依依惜别你的草屋,徜徉在你那无数次走过的花径上,这里早已没有了花香,更没有了“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情趣,而变成两堵极为气派的赭红色的墙夹起的小道.
⑨我突然明了,我先前所看到的一切,还有那富丽的工部祠,那恢弘的大雅堂,完完全全是后人的“杰作”,是后人对你生前种种际遇的一种心境的“补偿”.然而我又担心,也正是这些“杰作”,这些“补偿”,或多或少掩盖了事实的真相,也就或多或少丢失了它原先的魅力和震撼力.因为有的时候,我们的眼力很难透过历史的变易,还原生活的最初状态.
⑩杜甫先生,后生说错了吗?
( 选自《语文学习》2004年第4期,有删节)
23.走近杜甫草堂,是作者多年的愿望.而真正走近杜甫草堂时,他的脚步“忽然变得沉重起来”.联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感到脚步沉重.(4分)
答:
24.“因为有的时候,我们的眼力很难透过历史的变易,还原生活的最初状态.”文中 “生活的最初状态”指的是什么?(3分)
答:
25.阅读第⑤段中划线句子,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认为此时才真正走近了杜甫?(4分)
答:
26.第⑦段中,杜甫“超然高洁的心性”体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3分)
答:
27.联系本文内容,阅读下面链接材料,谈谈你对保护文物古迹的看法,并简述理由.(4分)
链接材料:
(1)为开发旅游资源,有关部门准备为具有600年历史的南京明城墙安装电梯.
(2)被誉为“江浙第一寺”的泰州南山寺大雄宝殿,去年进行了翻修,据负责此项工程的同志介绍,此次翻修保持了大殿原有的结构和外观.
答:
(2005年泰州市)
【答案】
23.因为作者所见的竹林、豪华的宅门、敞厅式的建筑,全系后人“杰作”,而这些“杰作”,掩盖了历史的真相,丧失了遗迹的魅力与震撼力,让作者为之茫然.(4分)
24.历史遗迹的本来面目或历史遗迹所反映的历史真相.(本题3分,符合上述意思得3分,如答“当年杜甫困顿的生活环境”得2分)
25.作者看到茅屋时,想到了当年杜甫困顿的生活状态,感受到他博大的胸怀.(本题4分,每点2分)
26.杜甫“超然高洁的心性”体现在他虽身处困境,却能胸怀天下,心忧黎民.(本题3分,意思对即可)
27.要善待历史遗迹,保持遗迹原貌;不要以修缮、开发等名义,人为破坏文物古迹的原貌.(本题4分,意思对即可)
问题2:杜甫草堂记阅读答案[语文科目]
杜甫草堂(金陶)
①走近你,应该说是我多年的愿望.因为你,飘落着千年的文墨之魂.可当我来到成都的西郊,真正走近你,我的脚步忽然变得沉重起来.这种沉重倒不是千年历史风云的聚合、弥散,而是一种我无法理喻的来自心里的茫然:这就是杜甫草堂?这就是一代诗圣客居过的地方?这就是我们满嘴流芳的一些诗句的源头?
②我行走在绿色的竹阴里,盛夏里也感受到那蜂拥而至的凉意.风吹竹响,那阵阵清音,就是当年滋养你澎湃诗意的天籁之响?我不敢想像当年贫困潦倒、寄人篱下的你,却能营造出偌大的竹林.也许这竹林只在你心中有过,在你的诗歌中有过.你那草屋,就该隐在丛林修篁深处,哦,对,还应该有一层漠漠的轻烟笼罩才是.
③我到了什么地方?柴门?我记起你笔下那属于你的柴门,那该是极为简单的茅草覆顶的,还略带一些歪斜的柴门呀,可我眼前分明是极堂而皇之端端正正的黑瓦釉木的建筑.这哪是什么“柴门”,分明是豪华的大宅门呀.穿过柴门,有碧水一泓,石桥一座;有榕树流绿,楠木吐秀.在那浓阴簇拥中,又是一座敞厅式的建筑赫然而立,这是大廨.
④大厅中央是你的一尊铜像,那铜像造型极为夸张,整个身躯弯得像残月.你低首捋须,深思苦吟,仿佛那些华章就这样一首一首地吟出,也就是你这一苦吟,吟出了半个盛唐.
⑤跨过一座小木桥,但见竹子一丛.摇曳的竹阴中,闪现出茅草的屋顶.这时我猛然意识到,我这才真正走近你.这是三间低矮的草屋,屋内幽暗,泥墙的缝隙透出了丝丝微光.中间为堂屋,左边是卧室,一张床榻,早已蒙上了厚厚的尘埃.堂屋中靠门之处,置放着一张简易的木桌,木桌说不清它的颜色,只是桌上端放着笔墨纸砚.
⑥这才是你的草堂.
⑦我伫立在草屋前,这里竹篱围护,当年你就栖身于此,有过“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的无奈,但也是在这里,你喊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样超然高洁的心性,怎能不让后来者由衷地折服!
⑧依依惜别你的草屋,徜徉在你那无数次走过的花径上,这里早已没有了花香,更没有了“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情趣,而变成两堵极为气派的赭红色的墙夹起的小道.
⑨我突然明了,我先前所看到的一切,还有那富丽的工部祠,那恢弘的大雅堂,完完全全是后人的“杰作”,是后人对你生前种种际遇的一种心境的“补偿”.然而我又担心,也正是这些“杰作”,这些“补偿”,或多或少掩盖了事实的真相,也就或多或少丢失了它原先的魅力和震撼力.因为有的时候,我们的眼力很难透过历史的变易,还原生活的最初状态.
⑩杜甫先生,后生说错了吗?
( 选自《语文学习》2004年第4期,有删节)
23.走近杜甫草堂,是作者多年的愿望.而真正走近杜甫草堂时,他的脚步“忽然变得沉重起来”.联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感到脚步沉重.(4分)
答:
24.“因为有的时候,我们的眼力很难透过历史的变易,还原生活的最初状态.”文中 “生活的最初状态”指的是什么?(3分)
答:
25.阅读第⑤段中划线句子,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认为此时才真正走近了杜甫?(4分)
答:
26.第⑦段中,杜甫“超然高洁的心性”体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3分)
答:
27.联系本文内容,阅读下面链接材料,谈谈你对保护文物古迹的看法,并简述理由.(4分)
链接材料:
(1)为开发旅游资源,有关部门准备为具有600年历史的南京明城墙安装电梯.
(2)被誉为“江浙第一寺”的泰州南山寺大雄宝殿,去年进行了翻修,据负责此项工程的同志介绍,此次翻修保持了大殿原有的结构和外观.
答:
【答案】
23.因为作者所见的竹林、豪华的宅门、敞厅式的建筑,全系后人“杰作”,而这些“杰作”,掩盖了历史的真相,丧失了遗迹的魅力与震撼力,让作者为之茫然.(4分)
24.历史遗迹的本来面目或历史遗迹所反映的历史真相.(本题3分,符合上述意思得3分,如答“当年杜甫困顿的生活环境”得2分)
25.作者看到茅屋时,想到了当年杜甫困顿的生活状态,感受到他博大的胸怀.(本题4分,每点2分)
26.杜甫“超然高洁的心性”体现在他虽身处困境,却能胸怀天下,心忧黎民.(本题3分,意思对即可)
27.要善待历史遗迹,保持遗迹原貌;不要以修缮、开发等名义,人为破坏文物古迹的原貌.(本题4分,意思对即可)
问题3:找个人解读下我的内存是1600的吗 还有能看出什么
没错啊 我的1333的运行频率就是667 原因是DDRIII内存是4位读取 等效频率为DDRII的同运行频率的2倍
问题4:帮忙找下有这歌词的歌名.“我要点爱,心中那个女孩.”(还出现倾盆大雨!这个词)很久以前的……
歌词呢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