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语文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叶圣陶的简介_介绍叶圣陶的作文,450字,介绍作家[语文]”,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叶圣陶于1894年10月28日在江苏省苏州市的吴县出生.他的父亲帮当地一个地主做帐房,家境清苦.他六岁(1899年)时,进入当地的私塾就读,其后跟随父亲工作.在工作里,他有机会走遍苏州城,体会到低下阶层的生活.
1907年,叶圣陶进入当地的草桥中学(即后来的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就读.中学时期,
不知疲倦的叶圣陶
开始接触外国小说及当时的文艺新潮.他不单喜爱阅读这些外国小说及新文学,更与同学组织诗会《放社》.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清贫在当地一家初等学校任教,并试验当时的新式教学法.
1914年,他因被排挤出学校而失业.在他失业期间,他全心投入文言文小说的创作.这些小说都寄到《礼拜六》杂志发表.他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的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出版了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1923年,叶圣陶进入商务印书馆,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并主编《小说月报》等杂志,同时继续文学创作,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和大量短篇小说其中《藕与莼菜》编入2013年七年级上学期第八课.作品收集在《叶圣陶集》里.
叶圣陶生活在一个不稳定的时代:他出生之年正值甲午战争,之后国家经历了百日维新,但很快又被列强割据.他早年的生活对他有很重要的影响,使他变得爱国,并致力投身于新闻及教育的工作上,藉以改善国家将来的命运.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叶圣陶写的文章肖复兴的作文[语文科目]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1963年,我上初三,写了一篇作文叫《一张画像》,是写教我平面几何的一位老师.他教课很有趣,为人也很有趣,致使这篇作文写得也自以为很有趣.经我的语文老师推荐,这篇作文竟在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奖.当然,我挺高兴.一天,语文老师拿来厚厚一个大本子对我说:“你的作文要印成书了,你知道是谁替你修改的吗?”我睁大眼睛,有些莫名其妙.“是叶圣陶先生!”老师将那大本子递给我,又说:“你看看叶先生修改得多么仔细,你可以从中学到不少东西!”
我打开本子一看,里面有这次征文比赛获奖的20篇作文.我翻到我的那篇作文,一下子楞住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那篇作文简直像是动过大手术鲜血淋漓又绑上绷带的人一样.回到家,我仔细看了几遍叶老先生对我作文的修改.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类似这样的地方修改得很多,长句子断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删掉原句中“包” 这个动词,使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而“书皮”改成了“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我真的从中受益非浅,隔岸观火和身临其境毕竟不一样.这不仅使我看到自己作文的种种毛病,也使我认识到文学事业的艰巨: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干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叶老先生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儿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这则短短的评语,树立起我写作的信心.那时我才15岁,一个毛头小孩,居然能得到一位蜚声国内外文坛的大文学家的指点和鼓励,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涨涌起的信心和幻想,像飞出的一只鸟儿抖着翅膀.那是只有那种年龄的孩子才会拥有的心思.
这一年暑假,语文老师找到我,说:“叶圣陶先生要请你到他家做客!”
我感到意外.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大作家,居然要见见一个初中学生,我自然当成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那天,天气很好.下午,我来到东四北大街一条并不宽敞却很安静的胡同.叶老先生的孙女叶小沫在门口迎接了我.院子是典型的四合院,敞亮而典雅,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使得夏日的燥热一下子减少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叶小沫引我到客厅,叶老先生已在门口等候.见了我,他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落座之后,他用浓重的苏州口音问了问我的年龄,笑着讲了句:“你和小沫同龄呀!”那样随便、和蔼,作家头顶上神秘的光环消失了我的拘束感也消失了.越是大作家越平易近人,原来他就如一位平常的老爷爷一样让人感到亲切.
想来有趣,那一下午,叶老先生没谈我那篇获奖的作文,也没谈写作.他没有向我传授什么文学创作的秘诀、要素活指南之类.相反,他几次问我各科学习成绩怎么样.我说我连续几年获得优良奖章,文科理科学习成绩都还不错.他说道:”这样好!爱好文学的人不要只读文科的书,一定要多读各科的书.”他又让我背背中国历史朝代,我没有背全,有的朝代顺序还背颠倒了.他又说:“我们中国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历史,搞文学的人不搞清楚我们的历史更不行.”我知道这是对我的批评,也是对我的期望.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容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致不知黄昏什么时候到来,悄悄将落日的余染红窗棂.我一眼又望见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黄昏中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那时候,我刚刚读过叶老先生写的一篇散文《爬山虎》,便问:“那篇《爬山虎》是不是就写的它们呀?”他笑着点点头:“是的,那是前几年写的呢!”说着,他眯起眼睛又望望窗外那爬山虎.我不知那一刻老先生想起的是什么.
我应该庆幸,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大作家,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发作家.他对于一个孩子平等真诚又宽厚期待的谈话,让我15岁那个夏天富有生命和活力,仿佛那个夏天便长了.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同时,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问题2:叶圣陶写过的文章XX~
叶圣陶主要笔名有叶陶、圣陶、桂山等,1914年开始创作文言小说,1918年开始发表白话文作品.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杂文、诗歌和儿童文学作品.
《春宴琐谭》叶圣陶的第一部白话小说1918
《雪朝》(与朱自清等人合蓍)(诗)1922
《隔膜》(小说集)(1922)
《稻草人》(小说,早年童话集)1923
《火灾》(小说集)(1923)
《线下》(短篇小说)1925
《倪焕之》(长篇小说)1929
《古代英雄的石像》(童话)1931
《文心》(教育)1934(与夏丏尊合著)
《未厌居习作》(散文)1935
《圣陶短篇小说集》(短篇小说集)1936
《叶绍钧选集》(文选)1936
《略读指导举隅》(教育)1946,(与朱自清合著)
《儿童文学研究》1947
《精读指导举隅.》(教育)1948
《写作杂谈》(教育)1951
《叶圣陶童话选》(童话)1956
《叶圣陶出版文集》(文选)1958
《抗争》(短篇小说)1959
《夜》1959《平常的故事》1959
《微波》1959
《箧存集》(诗)1960
《潘先生在难中》(短篇小说)1964
《叶圣陶散文》(散文)1983
《我与四川》(散文和诗)1984
《文章讲话》(与夏丏尊合著)(教育)1997
《文话七十二讲》(教育)1999,(与夏丏尊合著)
叶圣陶童话代表作:
《稻草人》、《旅行家》、《小白船》、《古代英雄的石像》、《一粒种子》、《皇帝的新衣》、《玫瑰和金鱼》、《月亮姑娘的亲事》、《含羞草》、《快乐的人》、《芳儿的梦》、等等
问题3:叶圣陶的文章有哪些要叶圣陶的!
叶圣陶
叶圣陶(1894.10.28~1988.2.16),作家,教育家,出版家,政治活动家.原名叶绍钧,笔名叶、圣陶、斯提等.江苏苏州人.早年当小学教师,并参加新潮社和文学研究会.1923年起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主编或编辑过《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国文月刊》、《笔阵》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投入抗日救亡活动.1946年后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1949年后历任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著有小说《隔膜》、《线下》、《倪焕之》,散文集《脚步集》、《西川集》,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并编辑过几十种课本,写过十几本语文教育论著.
生平简历
1894年,叶圣陶出生于苏州吴县.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任小学教员.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开始文言小说创作.
1915年,任上海商务印书馆尚公学校国文教员,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后应聘到吴县角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
1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2、3号上发表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1919年,加入了北京大学的新潮社,开始白话文学的创作.
1921年,与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文学为人生”.
1923年,进入商务印书馆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
1930年,转入开明书店,主办《中学生》杂志.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
抗战期间,他前往四川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
1946年,回到上海后,担任了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及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
1949年,到达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后任全国文联委员.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民进中央主席.
教育和新闻编辑思想
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和新闻出版思想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教是为了不教
文学为人生
易读性
文学作品
叶圣陶主要笔名有叶陶、圣陶、桂山等,1914年开始创作文言小说,1918年开始发表白话文作品.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杂文、诗歌和儿童文学作品.
《春宴琐谭》:他的第一部白话小说
《倪焕之》:长篇小说
《隔膜》:小说集
《火灾》:小说集
报章杂志
叶圣陶曾在以下报纸、杂志作过编辑、主笔或主编:
《礼拜六》
《上海时事新报》
《上海民国日报》
《文学周报》
《公理日报》
《国文月刊》
《苏州评论》
《妇女杂志》
《小说月报》
《中学生》
《开明少年》
《中国作家》
《人民教育》
《中国语文》
《诗》
《光明》
《国文杂志》
《中学生战时半月刊》
童话作品
叶圣陶曾写过以下童话:
《稻草人》
《旅行家》
《小白船》
《古代英雄的石像》
《一粒种子》
《皇帝的新衣》
《玫瑰和金鱼》
《月亮姑娘的亲事》
《含羞草》
《快乐的人》
《芳儿的梦》
等等
叶圣陶纪念馆
角直镇的叶圣陶公园叶圣陶纪念馆位于苏州吴中区角直保圣寺西园,这里是他1917年到1922年任教过的县立第五高等小学原址.
(1894~1988)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出版家,政治活动家.原名叶绍钧,笔名叶、圣陶、斯提等.江苏苏州人.父亲在地主家做帐房,家境清苦.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闭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1915年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教国文,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1917年应聘到吴县角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他称角直为自己的第二故乡.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曾与夏丏尊合作出版了《阅读与写作》、《文心》、《文章讲话》等.1923年起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主编或编辑过《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国文月刊》、《笔阵》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投入抗日救亡活动.1946年后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1949年后历任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著有小说《隔膜》、《线下》、《倪焕之》,散文集《脚步集》、《西川集》,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并编辑过几十种课本,写过十几本语文教育论著.
问题4:介绍叶圣陶稻草人这篇文章!要介绍稻草人这篇文章300字大哥大姐帮帮忙!只是介绍这篇文章!摆脱了!我没时间察
哎!现在的孩子,怎么做作业爱搬都这里做!你看看下面满意不满意吧!
叶圣陶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童话集《稻草人》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苦难,但有时气氛显得低沉和悲哀,稍后的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着重表现人民群众团结抗暴的集体力量.他的童话构思新颖独特,描写细腻逼真,富于现实内容.鲁迅说,叶圣陶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表·译者的话》).叶圣陶的早期作品笔调抒情,风格唯美,后期作品却因为意识到“在成人的灰色的云雾里,想重视儿童的天真写儿童超越一切的心理,几乎是不可能的企图.” 而开始一变为着力描写现实中的不幸与苦难,《稻草人》这篇童话就通过一个富有同情心而又无能为力的稻草人的所见所思,真实地描写了二十 年代中国农村风雨飘摇的人间百态.但是他在创作童话方面的语言特色始终是别具一格的.他的语言简洁、朴素,用散文来写童话,充满诗意,富有听觉和视觉形象的美.例如《稻草人》,一开头就写道田野里白天的情形,有诗人、画家把它写成诗画成画!
问题5:关于叶圣陶的文章苏教版的课本里头一共有几篇叶圣陶写的文章,(1~6年级不限)并列出它们的名字来,最少不能少与2个.[数学科目]
记金华的双龙洞,牛郎织女.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