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聆听了西南石油大学董教授关于管理心理学的有关内容以后,给了我一些不同角度的思考和启示。
管理者与心理学,似乎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其实质之间的内在联系也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管理者不仅面对的是一个人、一群人、一个组织的人,更是面对自己的人。首先,应将自己和同一组织的所有人当成一个权利义务平等,且需求均衡的自然人和感情人来看待;既然是自然人和感情人就会有不同的气质,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能力,就会存在不同差异的各种问题。为什么同一个问题,不同的管理者处理的结果也各不相同?有的可以推动问题迅速解决,有的则加速问题的消极扩大。这就让我反复思考这么一个问题: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是管理当局如何处理人与事之间的复杂关系的?换句话说,是把人用到正确合理还是把事做到正确合理?不同的参考标准得到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通常情况下,用适合的人做到不适合的事,结果一定不适合;用适合的人做适合的事,结果一定是适合的。
痛苦来自于比较之中,当问题出现时,作为管理者应当清醒得认识和定位自己以及与之有关的各方事物。在日常工作和生活过程中,注意细心观察各位同志之间的各种微小差异,包括气质、性格、能力等,了解这些不仅有利于实时掌握他们的心理动态,也有利于把有关业务和工作做到恰如其分,既把业务做完善了,也给各方保持了良好合作关系。唐太宗李世民曾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所以不同同志之间对相关业务的不同反映情况可以帮助自己了解和认识自己为人做事的标尺情况。
转换角度,调整自我,适应环境。当自己遇到或估计会碰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首先必须摆正心态和保持冷静的情绪,认真分析问题,如果在自己无法独立完成此项工作时,及时请教有关领导,经同意后会同有关部门和相关人员共同协商解决。不能因为暴露出的问题而自暴自弃,应积极主动联系各有关方协同处理。适应环境的重要前提必须是敢于面对各种问题,破坏了这个前提,一切自我孤立行动都是于事无补,背离客观环境,属于冒险的个人主义行动,不应宣扬和提倡。一切个人的行为和举动应考虑是否有利于组织的整体利益,凡是有利组织利益的,应予以保护和提倡;相反则应以适当纠正和正确引导。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