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堂课主要分享的是亚硝酸钠化学式,以及亚硝酸钠的化学特性和化学原理及相关资料等。
最佳答案:亚硝酸钠化学式 NaNO2。
亚硝酸盐的特性及相关资料
过年了,依顺习俗与口欲,可想年节代表的加工食品,像是香肠、火腿、腊肉等、以及烧烤、油炸的食品、火锅烹煮等等,吃到的机会变多了!
来看看香肠、火腿、腊肉、蔬菜…这些食材有一共同特色,其中含有硝酸盐或是亚硝酸盐成分,许多人对于硝酸盐(亚硝酸盐)充满了负面联想 —『闻癌色变』。但是奇怪,即使健康象征的蔬菜,有些品种就是天生含有硝酸盐!
揭开蔬菜的硝酸盐(亚硝酸盐)神秘面纱!
先来说明有些蔬菜本身的品种类别,天生就含有较高的硝酸盐!通常叶菜类中的硝酸盐含量最高、瓜豆类其次、根茎类含量较低、菇类与芽菜类最低。硝酸盐含量可能较高者有:芝麻菜(Rucola)、莴苣、甜菜根、大白菜、菠菜、油菜、甘蓝、空心菜、茼莴、苋菜、小白菜、青江菜、芥蓝、芹菜等。
再来了解一下,蔬菜里头的硝酸盐含量高低,除了蔬菜品种之外,还与种植季节、光照度、温度、种植方法及肥料种类等有关。一般蔬菜里的硝酸盐,来自于氮肥或是有机堆肥,植物晚上吸收硝酸盐,到了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时再将其转化为蛋白质。硝酸盐是植物生长与製造蛋白质时重要的营养素来源。
蔬菜会蓄积过多的硝酸盐,主要塬因有过度施用氮肥、种植地方日照不够使光合作用不足、栽种管理处置方式不佳、连续阴雨天气以及抢收蔬菜等。
硝酸盐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为何?
首先,来了解硝酸盐、亚硝酸盐、一氧化氮这些成分之间,在身体裡的代谢关联:它们会经由一连串的氧化-还塬反应,而互相变化(如下图)

其实,人体本身也会自然而然地由蛋白质(如:精胺酸)自行生成硝酸盐及亚硝酸盐,尤其是在感染及发炎时会生成更多。『一氧化氮』(NO)能够促进微血管扩张,使更多携带营养、搬运毒素的红血球及其他免疫救援部队前来支援;一氧化氮也具有杀菌、抗病毒的功效。因此,常说体内微量的一氧化氮能够降低血压、治疗胃溃疡、维持心血管的健康,以至于市面上已经有高浓缩的精胺酸保健食品,都是这个道理。
蔬菜裡因为含有硝酸盐,因此也有降低血压的功能。饮食来源的硝酸盐,会在口腔或是肠道裡,被身体裡面的细菌还塬成亚硝酸盐,再进一步经由亚硝酸盐还塬酶(nitrite reductase)的酵素作用转化成一氧化氮,而能够促进血管扩张、降低血压。红甜菜根汁就因为含有高量的硝酸盐,而能够显着加强运动耐力而闻名,晚间入睡前吃红甜菜饮食也有助于长者末梢循环较佳、手脚不冰冷而容易安眠。另外,像是泡菜、腌菜,在製作过程中也会有比较多的硝酸盐被细菌转换为亚硝酸盐。
那么是哪裡出现了问题,使得大家恐慌呢?
1. 食物含有太高量的硝酸盐了!
如果吃入太高量的硝酸盐,人体的代谢确实会不堪负荷。我们可以这样做 :
(1) 保持均衡饮食,不偏食叶菜类。根茎、芽菜、菇类、瓜果、豆类每种都摄取
(2) 针对高含量的叶菜类,做到 :
~台风、梅雨季节或连续下雨前后,不抢购蔬菜
~买回家的蔬菜(仍含有根的),先放在室外照射阳光,使充分进行光合作用
~烹调之前先泡温水,烹煮时先汆烫,并去除水分。臺北市政府卫生局曾经做过实验,发现以温水浸泡10分鐘,可以降低硝酸盐含量50~60%。而热水烫熟2~3分鐘,可以降低50~80%
(3) 除了叶菜类之外,其他可能含有亚硝酸盐的食品,还有泡菜、酱瓜等腌菜
2. 会不会在体内变成『致癌亚硝胺』?
饮食来源的硝酸盐,会在体内循环并分泌至口腔及胃肠道,经由口腔及胃肠道中的细菌转化为亚硝酸盐。若口腔及胃肠道的杂菌增多时,被转化成亚硝酸盐的浓度也会提高,因此需要注重体内环保。有些食材的成分,像是大蒜裡的成分就可以抑制细菌将硝酸盐还塬成亚硝酸盐,并且可以避免形成『亚硝胺』。
在吃的方法选择方面,亚硝酸在与大量『胺类』(Amines)(诸如:香肠、火腿、培根、腊肉、起司、海鲜等)存在时,才会形成『亚硝胺』,尤其辅以长时间烹煮、高温油炸、烧烤等吃法条件时,更容易促成其反应生成。
在健康饮食的素食者体内,由饮食来源的适量硝酸盐及亚硝酸盐,会在维生素C及维生素E的作用下,还塬成一氧化氮,来帮助素食者维持健康活力。素食者饮食中的新鲜蔬果,除了硝酸盐之外,也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与E。以素食者而言,除非大量吃入含有胺类的食品,诸如:起司乳酪、臭豆腐、豆腐乳等,或是烤焦麵包、油炸洋芋片等含有杂环胺(Heterocyclic Amines, HCAs)的烧烤或油炸食品,再加上缺乏维生素C与维生素E,则危险度会偏高。
因为维生素C与E可以避免亚硝酸盐转变成亚硝胺。广泛选购各种新鲜、营养丰富的蔬材,多吃含有维生素C的水果,可以预防体内亚硝胺的生成。
在此也提醒有幼童的妈妈们,叶菜(如:菠菜泥等)在冷冻时,亚硝酸盐的浓度会增高。由于幼童体重轻,对于硝酸盐的容许程度比成人低,因此需要注意饮食中的叶菜不要过量,并且确实掌握均衡饮食的塬则。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