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语文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王充求学_王充的著作?[语文]”,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王充是东汉时期杰出的思想家, 唯物主义哲学家.整个东汉二百年间,称得上思想家的,仅有三位:王充、王符、仲长统.王符(公元85—162年),字节信,著有《潜夫论》,对东汉前期各种社会病端进了抨击,其议论恺切明理,温柔敦厚;仲长统(公元180年—220年),字公理,著有《昌言》,对东汉后期的社会百病进行了剖析,其见解危言峻发,振聋发聩.王充则著《论衡》一书,对当时社会的许多学术问题,特别是社会的颓风陋俗进行了针砭,许多观点鞭辟入理,石破天惊.《论衡》也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百科全书” .就物理学来说,王充对运动、力、热、静电、磁、雷电、声等现象都有观察,书中记载了他的观点.他还解释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王充把人的发声,比喻为鱼引起水的波动;把声的传播,比喻为水波的传播.他的看法与我们今天声学的结论是一致的:声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要靠一定的物质来传播.欧洲人波义耳认识到空气是传播声音的媒介,是17世纪的事,比王充晚1600年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东汉王充的《论衡》一书中,阐述了无神论思想,与之相似的著作是 ( )A、《水经注》 B、《兰亭序》 C、《神灭论》 D、《史记》[历史科目]
c
《神灭论》坚持了物质第一性的原则,系统地阐述了无神论的思想,指出人的神(精神)和形(形体)是互相结合的统一体:“神即形也,形即神也,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他把人的形体与精神的关系,用刀口同锋利的关系作了极为形象的比喻:“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神之于质,犹利之于刀,形之于用,犹刀之于利”,“未闻刀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范缜的《神灭论》一发表,朝野为之哗然、震惊.
问题2:王充在他的著作《论衡》中,阐述了自己与当时主流思想相抵触的独到见解并提出了教育的理想目标是培养?[语文科目]
鸿儒
问题3:王充字王充字仲任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师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语文科目]
王充是个孤儿,却很孝顺.喜爱看书,能背各家个派的学说
问题4:王充求学王充成功的三个要素
多读书,读好书,面要广,多读对学习有好处的书
问题5:王充是谁
王充(27~约97),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东汉时期著名哲学家.唯物主义者,其代表作是《论衡》.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