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语文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蜉蝣撼树_蚍蜉和蜉蝣是一种动物吗蚍蜉撼大树中的蚍蜉,和寄蜉蝣...[语文]”,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蚍蜉(pífú),指一种大蚂蚁,常用蚍蜉撼大树
比喻不自量力;
蜉蝣(fú yóu),蜉蝣目通称蜉蝣,具有古老而特殊的性状,是最原始的有翅昆虫;
很清楚两者不是一种昆虫.
其他回答
不是。
蚍蜉是大蚂蚁。
蜉蝣是一种动物,早上出生晚上就死了,生命力很短暂。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蜉蝣族 是什么动物RT,是苍蝇来着?蜉蝣是什么我知道,但是蜉蝣族是什么来着?[语文科目]
凡人看多了,蜉蝣是昆虫的一种而已.但长得不像苍蝇.眼睛也不会放光.
问题2:除了蜉蝣还有什么动物生命短
蝉
问题3:像找点形容事物弱小的词 比如蝼蚁 蚍蜉 蜉蝣等 此类词 知道的给我 附上读音谢谢多一点。可以高深 冷僻点[语文科目]
草芥jie(四声)
锱铢zi zhu(一声)
米粒之光
问题4:蜉蝣目特征及代表动物[生物科目]
蜉蝣目具有古老而特殊的性状,是最原始的有翅昆虫.变态类型为原变态,一生经历卵、稚虫、亚成虫和成虫4个时期,是有翅亚纲中较原始的变态类型,仅见于蜉蝣目.为古翅次纲,他们的翅不能折叠.蜉蝣目昆虫体形细长柔软,体长通常为3-27mm,触角短,复眼发达,中胸较大,翅2对或1对,膜质,大多前翅大后翅小,前翅发达,后翅退化,停歇时翅直立.腹部末端有一对很长的尾须,部份种类还有中央尾丝,稚虫水生,咀嚼口器在成体时退化.蜉蝣栖于水溪和池塘中,雄虫成群飞舞以吸引雌虫.
已知有23科、约2500种,中国已知有大约250种.常见的有蜉蝣科(Ephemeridae)和四节蜉蝣科(Baetidae).
问题5:介绍下蜉蝣最好别长篇大论的发来`谢谢1读音2习性(生长在什么地方、吃什么、等等)3活多久4人们一般用到它的地方都是什么感情色彩?
蜉蝣 :
fú yóu
1.亦作"蜉蝤".2.虫名.幼虫生活在水中,成虫褐绿色,有四翅,生存期极短.3.比喻微小的生命.4.比喻浅薄狂妄的人或文辞.5.犹浮蚁.浮于酒面上的泡沫.
蜉蝣目通称蜉蝣,具有古老而特殊的性状,是最原始的有翅昆虫.体形较小或中等,细长,体壁柔软.头部小,触角短,刚毛状.复眼发达,雌性的复眼常左右远离;雄性的复眼常较大,左右接近,且每一复眼上下部小眼面往往不同,一般上半部小眼面大于下半部,也有二部分完全分隔者.单眼3个.口器为咀嚼式,因成虫不取食,没有咀嚼能力,上颚退化消失,下颚也退化,常有下颚须.胸部以中胸最大,前、后胸小而不显著,翅有两对,呈三角形,脆弱,膜质,多为前翅大,后翅小,亦有后翅退化者,休息时竖立在身体背面.蜉蝣翅脉相及翅的关节不发达,翅脉最为原始,翅脉极多,多纵脉和横脉,呈网状.翅的表面呈折扇状.足细弱,仅用于攀附.跗节1一5节,末端有爪1对.
腹部11节,第11节仅存窄环形背板.雄性第10节后缘有1对由前足延长形成的抱器,3一4节,少数1节,用于在飞行中抓住雌虫.在其内侧有二对短小简单的阳茎.雌性生殖孔1对,开口于第7、8腹节之腹面.卵巢按节排列.两性生殖孔均成对.腹末有1对分节的长丝状尾须,第11节背板常延长形成中尾丝.尾须和中尾丝细长多节,与缨尾目昆虫相似.
变态类型为原变态,一生经历卵、稚虫、亚成虫和成虫4个时期,是有翅亚纲中较原始的变态类型,仅见于蜉蝣目.特别是从幼虫变为成虫要经过一个“亚成虫期”,这时的亚成虫与成虫完全相似.亚成虫期历时较短,一般经数分钟到一天左右即脱皮变为成虫.
雌虫产卵于水中.卵小,白、绿或淡褐色,圆或椭圆形.卵一端常有附着的帽状物,或从卵的表面伸出有粘性的细丝.稚虫水生,常扁平.上颚构造原始,仅一个关节突,中央内缘有一突出的咀嚼面,舌两侧有一对间颚.复眼和单眼发达;触角长,丝状.腹部第1至第7节有成对的气管鳃,尾丝2—3条.其中气管鳃是适干水中生活的呼吸器官,稚虫期一般1一3年,大部分每年1代或两三代,在温暖地区10~15 天能完成发育.一般脱皮20一24次,多者达40次.稚虫取食高等植物和藻类,少数种类捕食水生节肢动物.老熟稚虫一般浮升到水面,或爬到水边石块或植物茎上,日落后羽化成“亚成虫”,此期虫体与成虫相似,但翅不透明或半透明,体表、翅、足常被细毛和缘缨,体色较成虫灰暗,前足和尾须短,行动不活泼,呈静休状态,不能交尾.亚成虫期长短与成虫期之长短有相关现象,亚成虫期短者,成虫寿命则短;亚成虫期长者,成虫期则长.蜉蝣变为成虫后还要脱皮.成虫不取食,寿命极短,只能存活数小时,最多为7天,故有朝生暮死之说.
蜉蝣目主要分布在热带至温带的广大地区.已知有14科、约2250种,我国已知有大约250种.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