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语文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碳排放_怎样认识和破解碳排放阅读答案[语文]”,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1.“低碳”,可以通过四方面达成:一是节能减排,二是 “低碳”建筑业,三是“低碳”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四是行为“低碳”.(2分)
“零碳”有两种路径:“不排碳”和“寻找无‘碳’能量”.但是,不排碳的地区就是不发展的地区,甚至是没有生命的地区,所以完全不排碳是不可能的;寻找无“碳”能量,但各类无碳能源有巨大的局限性.(2分)
2.用总分的方式.首先提出应该想办法控制碳排放的问题;然后列举当前控制碳排放的三个主要观点,并加以分析论述;最后得出“实际上,一个区域既要发展,又不改变碳能利用方式,是不可能达到 “零碳”效果的”这一结论,并加以举例论述.(4分)
3.观点:现在还做不到“零碳”,但可以有真正能做到“零碳”的设想.(2分)
作用:使文章的内容更加完整,对论述“碳排放”问题提供了解决的远景目标和追求方向,提出了前瞻性的大胆的设想.(2分)
4.要点提示:现阶段我们还无法做到“零碳”,应该尽可能做到“少排碳”;(结合原文分析出现状3分)在我们的生活中,要随时关灯、关水龙头,要尽量选择骑自行车、步行的方式出行……,以节约资源,减少能源浪费.(结合现阶段生活提出具体措施3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答题区间在第三段,可根据提示进行概括或者直接提取即可,如“目前主要有三个观点:不排碳、少排碳、使用无碳能源”,可根据第三段对这几个观点的论述进行概括即可.例如,“不排碳的地区就是不发展的地区,甚至是没有生命的地区,所以完全不排碳是不可能的.”可直接提取.以此类推.
考点: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此题可根据第三段论述的关键词句进行概括即可.如“目前主要有三个观点:不排碳、少排碳、使用无碳能源.”从总体上论述控制碳排放的观点,然后又分别从“不排碳、少排碳、使用无碳能源”三个角度进行论述,故采用了总分结构方式.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可在感知画线语句内容的基础上,找出具有概括性的语句直接提取或者概括即可.如“我的设想是”后面的内容“在认识自然碳循环客观规律的前提下,通过生态建设的措施,增强全球(或地球局部地区)的碳汇能力,特别是海洋及海洋生物的碳汇能力,从实现局部区域的“零碳”做起,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可提取关键词句加以概括为:加强生态建设,增强碳汇能力,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第二问,可从内容和结构上作答,如丰富了内容,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大胆设想等.
考点: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可结合着文章中的观点内容及自己对“碳排放”的感悟与认识进行阐述.如文章中作者认为,目前还做不到“零排放”,但可以“‘少排碳’”,然后再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即可.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求 阅读《我们身边的碳排放》一文答案!我们身边的碳排放(纪双城)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的举办,使“减排”成为全世界最热门的词汇.中印等国家先后公布了本国的减排计划,一下子把减排这个世
16.作者为什么要写我们身边的碳排放?(2分)
17.文章第②段划线处主要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作用是
.(2分)
18.文章第⑥段加点词“近”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19.除了文中提到的我们身边的碳排放,你还知道哪种碳排放方式?举例说明.(1分)
20.对于如何减少我们身边的碳排放,你还有哪些想法?(文中涉及的除外)(2分)
16.为了要告诉我们从日常生活入手来减少碳排放,保护环境.
评分标准:(2分)(意思接近即可)
17.列数字,准确说明了在肉类消费中,牛产生的温室气体是最多的.
评分标准:(2分) 说明方法1分(错字不得分),作用1分.
18.不能, 因为公共交通每年节省的天然气只是接近53亿升,并非确指,去掉后与事实不符,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评分标准:(2分)态度明确,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1分(只表明态度不得分),指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19.示例1:化石燃料的燃烧
示例2:动植物的呼吸
示例3:燃烧秸秆
评分标准:(1分)答出一种即可得1分.
20.示例: ①尽量步行或者骑自行车;②尽量使用太阳能热水器;③尽量使用节能灯
评分标准:(2分)每点1分.
问题2:低碳排放的意义[历史科目]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被破坏的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被破坏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指出“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国家实施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
低碳经济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产业的领域.著名学者林辉称之为“第五次全球产业浪潮”,并首次把低碳内涵延展为:低碳社会、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低碳家庭、低碳旅游、低碳文化、低碳哲学、低碳艺术、低碳音乐、低碳人生、低碳生存主义、低碳生活方式.
国际上用一个国家的碳排放量来衡量这个国家的能源消耗量.目前,我国的碳排放量是世界第一.联合国正在推动减少碳排放的国际合作,并规定每个国家允许的碳(二氧化碳)排放量.有迹象表明碳排放量将来可能替代纸币成为未来的货币,发达国家争着在中国建风能、太阳能发电厂就是在用这样产生的电能换中国大量的碳排放量以便将来买个高价.这些都是发达国家给我们弄的套套.人家的绿色能源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就是不给咱们也不卖.反而是利用这个建立起来的新规则继续奴役咱们.
问题3: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能量要减少,从而减少碳的排放,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少看一小时的电视就可以减少0.096kg碳的排放:少丢1kg垃圾,就减少2.06kg碳的排放:省1度电,就减少0.638k[数学科目]
①1200*0.096=1.2*96=115.2
②500*0.638*365=116435
③[52/(1-0.2)-52]*2.06=26.78
希望着能够帮助你,祝你一臂之力!
问题4:减少碳排放的意义
让人类生存更久
问题5:《两只水桶》阅读问题:挑水夫明白破桶有缺陷,但善加利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体会,文章见下[语文科目]
听爷爷讲的一个故事,在当年战争中有两个人都失去了一条腿,解放后一个靠领高额救济金过上了好的生活,每天喝酒浇愁,逢人就说他的苦难.另一个由于种种原因没领上救济金,就研究小发明做了小生意.救济金总是那么多,过了一些年头,做小生意的发财了还申请了专利,世世代代都享福.那个领救济金的,后来酗酒死了.
体会:当生活同样把灾难降临在人们头上时,善于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生活的人,永远会走向幸福,而不懂变通的人,往往是随遇而安,没有什么发展的.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