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语文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二十四节气表_二十四节气表的是什么意思[语文]”,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
其他回答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称“四立”,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立”即开始的意思。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节的开始,从气候上说,一般还在上一季节,如立春黄河流域仍在隆冬。
夏至、冬至——合称“二至”,表示天文上夏天、冬天的极致。“至”意为极、最。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夏至雨连连 冬至雪纷纷...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二十四节气分别有什么含义?
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叫做“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
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
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
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4个节气.
二十四个节气是怎样定出来的?
地球每365天5时48分46秒,围绕太阳公转一周,每24小时还要自转一次.由于地球旋转的轨道面同赤道面不是一致的,而是保持一定的倾斜,所以一年四季太阳光直射到地球的位置是不同的.以北半球来讲,太阳直射在北纬23.5度时,天文上就称为夏至;太阳直射在南纬23.5度时称为冬至;夏至和冬至即指已经到了夏、冬两季的中间了.一年中太阳两次直射在赤道上时,就分别为春分和秋分,这也就到了春、秋两季的中间,这两天白昼和黑夜一样长.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叫做“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署、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立春
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及时浇灌追肥,促进生长.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大春备耕也开始了.虽然立了“春”,但是盆地大部分地区仍会有霜冻出现,少数年份还会有“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这些气候特点,在安排农业生产时都是应该考虑到的.人们常爱寻觅春的信息在哪里呢?那柳条上探出头来的芽苞,“嫩于金色软于丝”;那泥土中跃跃欲出的小草,等待“春风吹又生”;而为着夺取新丰收在田野中辛勤劳动的人们,正在用双手创造真正的春天.
雨水
雨水节气的涵义是降雨开始,雨量渐增,在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黄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气寒冷,但见雪花纷飞,难闻雨声淅沥.雨水之后气温一般可升至0 ℃以上,雪渐少而雨渐多.可是在气候温暖的四川盆地,即使隆冬时节,降雨也不罕见.我省盆地这段时间候平均气温多在10℃以上,桃李含苞,樱桃花开,确以进入气候上的春天.除了个别年份外,霜期至此也告终止.嫁接果木,植树造林,正是时候.盆地继冬干之后,常年多春旱,特别是盆地西部更是“春雨贵如油”.农业上要注意保墒,及时浇灌,以满足小麦拔节孕穗、油菜抽苔开花需水关键期的水分供应.川西高原山地仍处于干季,空气温度小,风速大,容易发生森林火灾.另外,寒潮入侵时可引起强降温和暴风雪,对老、弱、幼畜危害极大.所有这些,都要特别注意预防.光阴易逝,季节催人,“一年之计在于春”.小春管理和大春备耕都应抓紧进行,争取今年胜过往年.……
字数太多
详解
问题2:二十四节气表是咋背?
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
问题3:电网公司二十四节气表 什么意思
汇总具有季节性和规律性特征的常规重点工作,并借鉴民间“二十四节气”形式,提炼出简洁通俗的“二十四节气工作短语”.
二十四节气工作短语:
职代会,定目标,迎两节,保两会,严法治,树品牌;
抓安全,忙春检,强服务,促提升,细诊断,双过半;
年中会,再部署,保度夏,抓培训,增电量,开秋检;
迎冬峰,保民生,抓考核,争先进,理思路,谋来年.
问题4:二十四节气有什么现实意义
立春:斗指东北.太阳黄经为315度.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其含意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雨水:斗指壬.太阳黄经为330°.这时春风遍吹,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
惊蛰:斗指丁.太阳黄经为345°.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这个时期过冬的虫排卵也要开始孵化.我国部分地区过入了春耕季节.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惊蛰没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
春分:斗指壬.太阳黄经为0°.春分日太阳在赤道上方.这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分.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各地农谚有:“春分在前,斗米斗钱”(广东)、“春分甲子雨绵绵,夏分甲子火烧天”(四川)、“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湖北)、“春分种菜,大暑摘瓜”(湖南)、“春分种麻种豆,秋分种麦种蒜”(安徽).
清明:斗指丁.太阳黄经为15°.此时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始发新枝芽,万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从前,在清明节这一天,有些人家都在门口插上杨柳条,还到郊外踏青,祭扫坟墓,这是古老的习俗.
谷雨:斗指癸.太阳黄经为30°.就是雨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所以,谷雨就是“雨生百谷”.谚云“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立夏:斗指东南.太阳黄经为45°.是夏季的开始,从此进入夏天,万物旺盛大.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是气温显著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最重要节气.
小满:斗指甲.太阳黄经为60°.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
芒种:北斗指向已.太阳黄经为75°.这时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晚谷、黍、稷等.如过了这个时候再种有芒和作物就不好成熟了.同时,“芒”指有芒作物如小麦、大麦等,“种”指种子.芒种即表明小麦等有芒作物成熟.芒种前后,我国中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增多,气温升高,进入连绵阴雨的梅雨季节,空气非常潮湿,天气异常闷热,各种器具和衣物容易发霉,所以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叫“霉雨”.
夏至:北斗指向乙.太阳黄经为90°.太阳在黄经90°“夏至点”时,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上空,北半球正午太阳最高.这一天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从这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所心以古时候又把这一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阳运生到最北的一日.过了夏至,太阳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一天比一天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
小暑:斗指辛.太阳黄经为105°.天气已经很热,但不到是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此时,已是初伏前后.
大暑:斗指丙.太阳黄经为120°.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正值勤二伏前后,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经常出现40℃高温天气.要作好防暑降温工作.这个节气雨水多,在“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谚语,要注意防汛防涝.
立秋:北斗指向西南.太阳黄经为135°.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
处暑:斗指戊.太阳黄经为150°.这时夏季火热已经到头了.暑气就要散了.它是温度下降的一个转折点.是气候变凉的象征,表示暑天终止.
白露:斗指癸.太阳黄经为165°.天气转凉,地面水汽结露最多.
秋分:斗指已.太阳黄经为180°.秋分这一天同春人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从这一天起,阳光直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依我国旧历的秋季论,这一天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一半,因而称秋分.但在天文学上规定,北半球的秋天是从秋分开始的.
寒露:斗指甲.太阳黄经为195°.白露后,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到了寒露,则露水日多,且气温更低了.所以,有人说,寒是露之气,先白而后寒,是气候将逐渐转冷的意思.而水气则凝成白色露珠.
霜降:太阳黄经为210°.天气已冷,开始有霜冻了,所以叫霜降.
立冬:太阳黄经为225°.习惯上,我国人民把这一天当作冬季的开始.冬,作为终了之意,是指一年的田间操作结束了,作物收割之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立冬一过,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即将结冰,我国各地农民都将陆续地转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其他农事活动中.
小雪:太阳黄经为240°.气温下降,开始降雪,但还不到大雪纷飞的时节,所以叫小雪.小雪前后,黄河流域开始降雪(南方降雪还要晚两个节气);而北方,已进入封冻季节.
大雪:太阳黄经为255°.大雪前后,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而北方,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荡”的严冬了.
冬至:太阳黄经为270°.冬至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我们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天文学上规定这一天是北半球冬季的开始.而冬至以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渐长了,谚云: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小寒:太阳黄经为285°.小寒以后,开始进入寒冷季节.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
大寒:太阳黄经为300°.大寒就是天气寒冷到了极点的意思.大寒前后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大寒正值三九刚过,四九之初.谚云:“三九四九冰上走”.
大寒以后,立春接着到来,天气渐暖.至此地球绕太阳公转了一周,完成了一个循环.
问题5:二十四节气表是什么?
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侯
我国的农历把一年分为四个季节、二十四个节气和七十二侯.五日为一侯,三侯为一气,六气为一时,四时为一年.气为节气,时为季节,人们常说四时八节,这里的时就是季节,四时即为四季.《礼记.孔子闲居》:“天有四时,春、秋、冬、夏.”八节:古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为八节.《左传.僖公五年》:“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孔颖达疏:“凡春秋分、冬夏至,立春立夏为启,立秋立冬为闭,用此八节之日,必登观台,书其所见云物气色.”节气:从小寒起,太阳黄经每增加30°便是另一个节气.计有:小寒、立春、惊蛰、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十二个节气,连同十二个中气,总称为二十四节气.
一、二十四节气
立春:每年的阳历2月4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15°时开始.我国习惯以立春作为春季开始的节气.《月令七十二侯集解》:“正月节,立,建始也.立秋立夏同.”立春是正月的节气,立,开始的意思.立春即春天开始了.
雨水:每年阳历的2月19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30°时开始.《月令七十二侯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木生者必水也,故立春之后继之雨水.”雨水是二月的中气,雨水以后,我国大部份地区雨量逐渐增加.
惊蛰:每年阳历的3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45°时开始.《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蜇虫惊而出走矣.”惊蛰是二月的节气,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冬眠动物将出土活动.我国大部份地区进入春耕季节.华中有农谚云:“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
春分:每年阳历的3月21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0°(春分点)时开始.《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为之春分.”也就说春分把春季的九十天分为两半.《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春分是二月的中气,此日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等长,其后阳光直射位置更向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天文学上规定春分为北半球春季开始,我国大部份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华中有农谚云:“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春分这一天,太阳是从正东方升起,从正西方落下.春分以后至秋分前,太阳升起和落下的方向从正东和正西,逐渐向东北和西北偏移.
清明:每年阳历的4月5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时开始.《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清明是三月的节气,我国大部份地区气候温暖,草木萌茂,改变了冬季寒冷枯黄的景象.这一节气开始的一日为清明节,有踏青扫墓的习俗.
谷雨:每年阳历的4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时开始.《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有雨其谷于水也.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谷雨是三月的中气,谷雨前后,一般天气较暖,雨量也较以前增加,是我国北方春季作物播种、出苗的重要季节,农谚有“谷雨前后,点瓜种豆”.
立夏:每年阳历的5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45°时开始.我国习惯以立夏作为夏季开始的节气.《月令七十二侯集解》:“四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假,大的意思.《易.家人》:“王假有家.”陆绩注:“假,大也.”立夏是四月的节气,是夏天的开始.这时农作物生长渐旺,田间管理日益繁忙.小麦开始吐穗,农谚“有立夏麦呲牙”.
小满:每年阳历的5月21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60°时开始.《月令七十二侯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小满是四月的中气,这时我国北方夏熟作物籽粒渐饱满,南方进入夏收夏种季节.
芒种:每年阳历的6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时开始.《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嫁种矣.”芒种是指一些有芒的作物开始成熟的意思.种是指种子,就是说带芒的庄稼已经结了种子.芒种是五月的节气,此时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在农业生产上,多忙于夏收夏种.
夏至:每年阳历的6月22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90°(夏至点)时开始.《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中.夏,假也,至极也,万物至此假大而至极也.”《汉学堂精解》所集崔灵恩《三礼义宗》:“夏至为中者,至有三义:一以明阳气之至极,二以明阴气之始至,三以明日行之北至.故谓之至.”意思是说,至有三个含义:一是说阳气已经到了极至,二是说阴气已经开始来到,三是说太阳往北已经到了头.夏至是五月的中气,此时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长,其后阳光直射位置向南移动,白昼渐短.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故在短期间内气温继续升高.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开始.这时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病虫迅速滋长蔓延,需加强田间管理.华中农谚云:“夏至棉田草,胜如毒蛇咬.”
小暑:每年阳历的7月7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05°时开始.《月令七十二侯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小暑是六月的节气,还不到最热的时候.这时正值初伏前后(初伏在夏至后二十一天至三十天之间,小暑到大暑是夏至后十五至三十天),我国大部份地区进入一年最热的时期.农业生产上,多忙于夏秋作物的田间管理.
大暑:每年阳历的7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20°时开始.《月令七十二侯集解》:“六月中,解见小暑.”《通纬.孝经援神契》:“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为大暑,六月中(夏历).小大者,就热之中分为大小,初后为小,望后为大.”大暑是六月的中气,这时正值中伏前后,我国大部份地区常为一年最热时期,进入汛期雨水较多,有“小暑大暑,淹死老鼠”之说,也是喜温作物生长速度最开的时期.
立秋:每年阳历的8月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35°时开始.我国习惯以立秋作为秋季开始的节气.《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秋,揫也,物于此时而揫敛也.”立秋是七月的节气,农作物开始停止生长,农谚有“立秋种啥啥不收”,此后气温开始下降.
处暑:每年阳历的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时开始.《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是七月的中气,此后我国大部份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大暑过后,气温逐渐下降,一般每侯只降半度左右,由大暑到处暑前共降温不到3度.处暑后一侯能降2度左右,因此是比较明显的一个转折点,是气候变凉的象征.
白露:每年阳历的9月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65°时开始.《月令七十二侯集解》:“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白露是八月的节气,这时我国大部份地区天气渐凉,气温显著下降,夜间比较凉,早上露水比较多.
秋分:每年阳历的9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80°(秋分点)时开始.《月令七十二侯集解》:“八月中,解见春分.”.《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是八月的中气,此日和春分一样,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此后阳光直射更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天文学上规定秋分为北半球秋季开始.我国北方进行秋收秋种.从春分后到秋分前这一段时期,太阳是从东偏北处升起,从西偏北处落下.只有春分秋分这两天,太阳是从正东方升起,从正西方落下.此后到春分前太阳是从东偏南处升起,从西偏南处落下.
寒露:每年阳历的10月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95°时开始.《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是九月的节气,这时我国大部份地区天气凉爽,进行秋收秋种,寒露是表示气温很低,露水很凉,将要结霜.所以有“一场秋雨一场凉,三场白露一场霜”的说法.
霜降:每年阳历的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时开始.《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是九月的中气,霜降前后我国黄河流域一般出现初霜.我国各地出现初霜的日期不同,一般北方早南方迟,山地早平地迟,其出现早晚受地理条件和地形的影响很大.我国南方地区进入秋收秋种的大忙季节.
立冬:每年阳历的11月7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25°时开始.我国习惯以立冬作为冬季开始的节气.《月令七十二侯集解》:“十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是十月的节气,冬天开始了,这是黄河中下游地区即将结冰.
小雪:每年阳历的11月22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40°时开始.《月令七十二侯集解》:“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词.”小雪是十月的中气,这时黄河流域一般开始下雪,地开始封冻,农谚有“小雪封地,大雪封河”之说.
大雪:每年阳历的12月7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55°时开始.《月令七十二侯集解》:“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大雪是十一月的节气,黄河流域一带见有积雪,河流开始结冰.即便是气温偏高的的年份,到了大雪土地也要封冻了,所以农谚有“大雪不封地,不过三五日”的说法.
冬至:每年阳历的12月22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70°(冬至点)时开始.《月令七十二侯集解》:“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通纬.孝经援神契》:“大雪后十五日,斗指子,为冬至,十一月中(夏历).阴极而阳始之,日至南,渐长至也.”唐朝诗人杜甫有诗“冬至阳生春又来”,就是指阴极阳来.冬至是十一月的中气,此日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其后阳光直射位置向北移,白昼渐长.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然必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少,故在短期间内气温继续降低.天文学上规定冬至为北半球冬季开始.
小寒:每年阳历的1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85°时开始.《月令七十二侯集解》:“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小寒是十二月的节气,这时正值三九前后,我国大部份地区进入严冬时期.
大寒:每年阳历的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开始.《月令七十二侯集解》:“十二月中,解见前(小寒).”《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为大寒.”大寒是十二月的中气,这时我国大部份地区唯一年的最冷时期.
二、七十二侯
我国古代黄河流域的物侯历,以五日为一侯,三侯为一气,一年分二十四气,共七十二侯.每侯以一个物侯现象相应,叫“侯应”,表示一年中物侯和气候变化的一般情况.七十二侯的侯应有两类:一类是生物侯,其中有动物的,如鸿雁来、寒蝉鸣、蚯蚓出等.也有植物的,如桃始华、萍始生、禾乃登等.另一类是非生物侯,如水始冰、雷乃发声、土润溽暑等,内容非常广泛.但是其中也有观察错误,不合于科学事实的情况,如鹰化为鸠、雀入水为蛤等.七十二侯的起源甚早,在先秦古籍《逸周书》中所记载的已告完全确立,对农事活动曾起过一定作用.由于侯的时间单位较小,而气候的年际及地区差别很大,故难以广泛运用.现将根据《农桑通诀》所载七十二侯列出,以作大家茶余饭后的闲资.
春季:
立春:第一侯,东风解冻.第二侯,蜇虫始震.第三侯,鱼陟负冰.
雨水:第一侯,獭祭鱼.第二侯,侯雁北.第三侯,草木萌动.
惊蛰:第一侯,桃始华.第二侯,仓庚鸣.第三侯,鹰化为鸠.
春分:第一侯,玄鸟至.第二侯,雷乃发声.第三侯,始电.
清明:第一侯,桐始华.第二侯,田鼠化鴽.第三侯,虹始现.
谷雨:第一侯,萍始生.第二侯,鸣鸠拂羽.第三侯,戴胜降于桑.
夏季:
立夏:第一侯,蝼蝈鸣.第二侯,蚯蚓出.第三侯,王瓜生.
小满:第一侯,苦菜秀.第二侯,蘼草死.第三侯,麦秋至.
芒种:第一侯,螳螂生.第二侯,鵙始鸣.第三侯,反舌无声.
夏至:第一侯,鹿角解.第二侯,蜩始鸣.第三侯,半夏生.
小暑:第一侯,温风至.第二侯,蟋蟀居壁.第三侯,鹰始挚.
大暑:第一侯,腐草为萤.第二侯,土润溽暑.第三侯,大雨时行.
秋季:
立秋:第一侯,凉风至.第二侯,白露降.第三侯,寒蝉鸣.
处暑:第一侯,鹰乃祭鸟.第二侯,天地始肃.第三侯,禾乃登.
白露:第一侯,鸿雁来.第二侯,玄鸟归.第三侯,群鸟养羞.
秋分:第一侯,雷始收声.第二侯,蜇虫坏户.第三侯,水始涸.
寒露:第一侯,鸿雁来宾.第二侯,雀入大水为蛤.第三侯,菊有黄华.
霜降:第一侯,豺乃祭兽.第二侯,草木黄落.第三侯,蜇虫咸俯.
冬季:
立冬:第一侯,水始冰.第二侯,地始冻.第三侯,雉入大水为蜃.
小雪:第一侯,虹藏不见.第二侯,天气上升.第三侯,闭塞成冬.
大雪:第一侯,鹖鴠不鸣.第二侯,虎始交.第三侯,荔挺出.
冬至:第一侯,蚯蚓结.第二侯,麋角解.第三侯,水泉动.
小寒:第一侯,雁北乡.第二侯,鹊始巢.第三侯,雉始雏.
大寒:第一侯,鸡始乳.第二侯,征鸟厉疾.第三侯,水泽腹坚.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