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语文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平水韵部_...它们能有什么区别吗?为什么在106平水韵中一些韵母...[语文]”,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诗用韵较严,写古体最好用平水韵,用中华新韵也行,但不能古韵今韵混用.
诗词韵脚的书,韵字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它们对于组词各有特色,便于发散思维.
你说的一些韵母不同的字,在同一个韵部,那是古今语音演化所致,上古音,中古音,和后世的音都是不同的.现代拼音方案是按现代音的北京话整理的,古代的入声字没有了,已经没有了平上去入的分法.
所谓韵部,就是指的韵母,如果你感觉到不了一些不同,那说明你觉察到了汉语音韵学中的一些基本现象.
词在古代是用来唱的,就与流行歌的概念相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诗,所以用韵上只要唱得顺就可以.所以用韵比较宽泛,词林正韵也是对几个邻韵进行归并.当然,如果你不喜欢词韵的归并,直接用成诗韵,也是完全可以的,也很显水平的(不过,如果酬唱,次韵的词只能按原词的韵字来,是无从选择的).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今人填词用?还是?写诗可以用吗?[语文科目]
关于押韵,现在有很多观点,但主要的是押韵从宽从严、用旧韵还是用新韵的问题.新韵的韵书有很多版本,但若你普通话说得很好,这些韵书也就没什么必要,顶多备本新华字典什么的就可以了.现在写旧体诗词,大多数人还是采用旧韵.旧韵的韵书也不少,但基本都是从《切韵》承继而来的.目前使用的旧韵韵书,被普遍认同的是:写诗用《平水韵》,填词依据《词林正韵》.个人看法,对于初学者最好不要贪图便捷,还是从旧韵入手比较好.因为写格律诗词,有个继承问题.学习旧韵,对更好地理解、把握前人的作品及其作品的音律、节奏等变化是大有裨益的.同时,也不至于闹出说“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不押韵”的笑话来.
最早的《平水韵》韵书,现在已经难见到了.清代以后人们写诗时所用的韵书主要是依据《佩文诗韵》、《诗韵集成》、《诗韵合壁》等,这些韵书都是在《平水韵》基础上重新编纂颁布的,都属于“平水韵”类,因此人们习惯上依旧把它们称作平水韵.
《平水韵》共有106个韵部,其中:平声30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韵书中平声分为上平声、下平声.这只是因为平声字多,所以分为两卷,等于说平声上卷,平声下卷,与现代汉语里的阴平声、阳平声不是一个概念,这点应该注意.
在今天看来是同韵的一些字,在旧韵中可能属于不同的韵部.比如“东”、“冬”二字,在旧韵中就分属两个韵部,前者属于“上平一东”,后者属于“上平二冬”.再比如“因”、“音”二字,前者属“上平十一真”,后者属于“下平十二侵”.至于这些字在旧韵中其读音上有何分别,我们现在不需要过多的去追究它.只须知道:它们在最初的时候读音是有区别的,只是后来随着语言的变化混而为一而已.
韵有宽有窄,字数多的叫宽韵,字数少的叫窄韵.宽韵字多,写诗挑选韵字就比较容易些;窄韵字少,选字就比较困难,窄韵的律诗也就比宽韵的律诗少见.
近体诗的押韵规则是:
1)除首句有时需要押韵外,其它都是逢偶相押,隔句相押,即在偶数句子的末尾字押韵,奇数位子上的句子不用韵.
2)一般只押平声韵,且要求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也不允许通韵,当然也就不允许出韵了.
3)韵不能重出,即不许“重韵”.也就是说只能用同韵部的不同韵字,不能重复用同一个韵字.
此外,每首诗的首句尾字作平声时,首句也须押韵.但由于首句本可不入韵(仄声字收尾时),所以首句的押韵比其它位置的押韵,其要求相对宽松些,既可以使用本韵,也可以用邻韵.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律以首句入韵为常见.
至于什么是平声字、什么是仄声字,放在下一日再谈.这里先说说邻韵.
所谓邻韵,不是说韵书上邻近的韵部就是邻韵,而是指读音上比较相近的那些韵部的字.“相近”不以上平声、下平声的界限而有所间隔.
邻韵,若按中古音划分,大致情况是:
a)东冬两韵为一类;
b)江阳两韵为一类(注意在古音中江阳不邻近,江更接近于东冬,是为特例);
c)支微齐三韵为一类;
d)鱼虞两韵为一类;
e)佳灰两韵为一类;
f)佳麻两韵为一类(特例);
g)真文与元(部分)三韵为一类;
h)寒删先三韵为一类;
i)删先与元(部分)三韵为一类;
j)萧肴豪三韵部为一类;
k)庚青蒸三韵为一类;
l)蒸侵两韵为一类(特例);
m)覃盐咸三韵为一类.
关于近体诗的用韵,前面说了“不允许通韵”,但情况往往也有例外.古人写诗也有通韵的,并且还找了些理由冠以漂亮的名字,什么“孤雁出群”、“只鸟单飞”、“辘轳体”、“葫芦体”、“进退格”等等,这些都是格律粗通之后的事,这里就先不说了.
古体诗的用韵比近体诗要宽松,可以押平声韵,也可以押仄声韵,既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中间换韵,有时也允许通韵和重韵,但每次换韵前不得少于两韵.
词的用韵比诗更为宽松,不仅平水韵中的邻韵可以通押,上去声也可以通押,而且古人的作品中还有不少是以方音押韵的,这主要是唐宋人填词多倚口语押韵的缘故.清代时戈氏根据唐宋人词作品的大多数情况,在平水韵基础上编纂了一部《词林正韵》.由于这部韵书是以“平水韵”作为基础的,只是把其中一些读音比较邻近的韵部进行了归并、拆解或重新组合,符合诗人们的用韵习惯,所以逐渐为词人们所接受,词人们填词也就渐渐依据这部韵书押韵.《词林正韵》共分十九个韵部,除了十五到十九五个入声韵部单列外,其他十四个韵部都平仄另列.
词的用韵比较复杂,不同的词调对韵有不同的规定,有押平韵的,也有押仄韵的,还有平仄互押的;有一韵到底的,也有中间换韵的.总之,词是倚照词谱来填,哪里需要押韵,哪里不需要,是用仄韵还是用平韵,是一韵到底还是中间换韵,词谱中都有规定,只需依照词谱安排押韵就可以了.
诗有韵,就如同屋有柱子;柱不稳,则屋必倾.韵不稳,则诗必劣.所以押韵方面有些情况当有所戒,尤其对初学者来说不可不知:
1)凑韵:俗称也叫挂韵,就是说所押韵字,与全句意思不相贯串,而勉强凑合上一个韵字.
2)落韵:也就是俗称的出韵.
3)重韵:同一个韵字在一首诗中重复出现,哪怕是一字两义而并押之,也算重韵.重韵在近体诗中是不允许的,但在古体诗中允许重韵.
4)倒韵:也就是说将二字颠倒以就合韵脚而押韵.这种情况在某些词语颠倒后对于词的理解无多大影响情况下也可以.
5)哑韵:作诗当选择声音响亮的韵押之,自然音调高超.若用哑韵则非但诗句不挺,也会使全诗因之萎弱.
6)僻韵:又名险韵,指那些僻字或单字只义的字.
7)同义韵:用同义字重复押韵,如花葩、芳香、忧愁等,分别意义相同,一诗并押未免重复可厌.
8)同字义异韵:同一个字,往往有多义,不可勉强借义凑押.如属于“四支韵”的思字,不可作情思之思押,这方面初学最宜审慎.
无论是写诗还是填词,“唱和”是经常遇到的情况.唱和不一定要和韵,但有人喜欢显示自己的才能,唱和时不仅和意,而且还“和韵”.和韵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次韵:又称步韵,即用原诗相同的韵字,且前后次序都必须相同,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
2)用韵:即使用原诗中的韵字,但不必依照其原来的次序.
3)依韵:即用与原诗同一韵部的字,但不必用其原字.
问题2:有的人写词用词林正韵,写诗用平水韵,可我写词写诗用的都是中华新韵14韵部的那个,到底该用哪种啊~我想着是写给现代人看的,就都用中华新韵了,这有什么说法么
现代人写诗、填词,还是不要拘泥于那么多框框,用普通话汉语拼音来作为用韵的基础就好.词林正韵也好,平水韵也好,只不过是别人写了诗、填了词,以后好事之徒借了前人的名声,画个框框给你钻而已.试问,谢灵运、曹植、李白写诗的时后有什么词林正韵、平水韵吗?他们的作品为什么千古传诵呢?写什么词林正韵、平水韵的人,他们自己的好诗好词又在那里呢?古人的诗词之所以好,就在于没有太多的框框套住他们.中国的文人很无聊,自己写不了什么好东西,就总喜欢搞八股,框框一套,文章就死了,放不开了,脑筋就围着框框转了,那些东西出来后,好诗词不是多了,而是慢慢窒息了,陨落了.古人的很多诗词,你用那个东西去套,可能也要重新改写才好.在我看来还是内容为上,适当讲点音韵便可.
问题3:自创咏花七律诗或词,律诗要用平水韵.要有对仗,要有诗意.[语文科目]
蝶恋花·咏梅
云卷云舒湘水岸
鹤喜相逢,引颈声声唤.
问讯何时雪消散?
候得霾去阳光灿!
风送春归何其慢.
来客叹息:红蕊几时绽?
梅待冰融花枝现.
香魂可偿伊人愿!
原创勿抄,谢绝票选.
问题4:平水韵部如何使用现在普通话只有一、二、三、四声,如何分平声、仄声?那平水韵有106部,看得眼瞭乱,到底如何使用?
《平水韵》的使用方法其实很简单.
先说声调.今音分一、二、三、四四声,古音分平、上、去、入四声,平水韵106部实际就分属于平、上、去、入四个类别之下.格律诗讲究平仄,如使用《平水韵》指导格律诗声调,则其中“平”即为平声,“上、去、入”即为仄声.
声调的问题解决了,下面来说韵的问题.在今音中,什么样的字可以放在一起押韵,你一定很清楚了,粗浅地说,比如“楼、洲、头”这类字,因为都以韵母(ou)结尾,所以读起来顺口,是可以一起押韵的字,这么来讲你理解起来应该没有困难.那么在古代,这个道理也是同样,《平水韵》的106个韵部,正是按照字的古音来归纳的,比如“上平一东”中的所有字,在古代均为同一个韵母;“上平二冬”中的所有字,在古代均为同一个韵母;“上平三江”中的所有字,在古代均为同一个韵母……依此类推.而相应地,不同韵部中的字,在古代就不是同一韵母,尽管也许在今天,由于语音的演变,它们的韵母部分读音趋于相同了.比如“上平一东”和“上平二冬”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在今天这两个韵部中的字韵母基本都是“ong”,读起来没什么差别,但在古代格律诗中是决不允许通押的.说到这里,为了使你的理解更清晰,我还想反过来再举一个例子,由于语音的演变,在古代韵母相同、属于同一韵部的字,在今天也有可能出现分化,不再押韵,比如“上平五微”中的所有字,把它们用汉语拼音注明今音,会发现它们的韵母部分很明显分成了读“i”和读“ei”两类,在今天“i”和“ei”是不能通押的,读起来很不顺口,但是在古代这些字有着相同的韵母,并未分化,是同一韵部的字.
总之《平水韵》是一部很简单的韵书,你只需知道同一韵部下的所有字音调相同、韵母部分相同便可以了,按照这一标准,把所有汉字分成了106类.如果你还有什么不明了之处,可以追问.
问题5:深字在平水韵中的哪部,急求!急求啊,[语文科目]
上平十一真:
真因茵辛新薪晨辰臣人仁神亲申身宾滨槟缤邻鳞麟珍瞋尘陈春津秦频苹颦濒银垠筠巾囷民岷泯[轸韵同]珉贫莼淳醇纯唇伦轮沦抡匀旬巡驯钧均榛莘遵循甄宸纶椿鹑屯呻粼嶙辚磷呻伸绅寅姻荀询峋氤恂嫔彬皴娠闽纫湮肫逡菌臻豳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