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高考语文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火烧云教学设计_火烧云教学实录[语文]”,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火烧云教学实录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10课《火烧云》.昨天大家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什么是火烧云?
生甲:火烧云是一种自然现象.(课题下板书:自然现象)
生乙:火烧云是日出或日落时天空出现的各种各样的云霞.
师:对,(多媒体出示火烧云的全景图)看,这就是火烧云.你们觉得火烧云怎么样?
(学生不由赞叹:好美呀、真是绚丽多彩、太神奇了……)
师:说得真好.课文中有一句话很形象地告诉了我们什么是火烧云.请大家把书翻到64页,快速浏览课文,把这句话找出来好好地读一读.
(学生各自读书,找句子.)
生:我觉得是这句话:“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天空着了火.”
师:(点击鼠标,在全景图上覆盖文字)他找的是这句话,你们同意吗?
生齐说:同意.
师:来,我们一起看着屏幕把这句话读一读.
(生齐读)
师:大家请看,如果我把这个“烧”字换成“红”字(点击鼠标,屏幕上“烧”字的下面出现一个“红”字),你再读一读,看看哪个词更好些?为什么?(生都说用“烧”好.)
生甲:前面有一个“红通通”,再用“红”就重复了.
生乙:课题是《火烧云》,用“烧”就能起到点题的作用.
生丙:用“烧”字还可以和后面的“火”字照应,使词语搭配更恰当.
(学生感到有些困难,望着老师.)
师:大家再想一想,燃烧着的火焰是什么样的?
生丁:哦,我知道了,燃烧着的火焰不止一种颜色,用“烧”就能说明火烧云的颜色非常丰富.
生戊:还有,“烧”是一个动词,它把火烧云从西向东的蔓延趋势写出来了,把它写活了,同时,也告诉我们火烧云是会变化的.
师:这样看来,这个“烧”字(鼠标点击,“烧”字下面的“红”字
消失)的确用得很准确.那么,怎样读才能读出“烧”重重的好呢?大家先在下面试一试,体会体会.
生甲: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天空着了火.
师:好样的,你是采用重读“烧”来突出它重重的好.还有不同的表现方法吗?
生乙: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天空着了火.
师:向你学习,你采用的是重音轻读的方法来表现“烧”重重的好.
(学生纷纷聚首,跃跃欲试)
师:既然大家都想读,那我们就一起试试吧!
(生齐读,读得非常投入)
师:读的好极了!这一烧,天空中可就发生了许多变化.火烧云的什么在变呢?
(生自由地在下面说:颜色、形状,师板书.)
师:说得太好了,看来大家预习得真不错.那么这节课,你们想确定怎样的学习目标呢?
生甲;我想了解火烧云颜色是怎样变化.
生乙:我想知道火烧云的形状是怎样变化.
生丙:我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生丁:我想把好的段落背下来.
师:你们想知道作者为什么能把火烧云写得这么生动、形象吗?
生齐:想.
(师在屏幕上打出学习目标:1、了解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2、想想作者为什么能把火烧云写得这么生动、形象.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你们想先学哪个自然段?
(多数学生说第三自然段)
师:(多媒体出示第三自然段的文字)这是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看看自己能不能把这段话读懂.
(学生自读,老师巡视)
师:谁来读给我们听一听?
(生齐举手)
师:(指着一位女生)请你读.大家注意听,听她读得是否通顺、流利.
(生朗读全文,读得挺好的.)
师:我们把这一段齐读一遍,再来交流自己学习的感受.
(生齐读)
师:谁来谈谈.
生:老师,我有一个词语不懂,我不知道半灰半百合色是什么样的颜色?
师:有谁知道吗?
(生面露难色)
师:百合,大家见过吗?
(生在下面七嘴八舌:见过,见过,就是百合花)
生:我知道百合色就是像百合花那样的颜色.
师:真聪明,那你知不知道半灰半百合色是一种什么样的颜色?
生甲:我知道,就是一半是灰色的,一半是百合色的.
师:有可能.还可能是灰色多一点,百合色少一点.
生乙:也可能是百合色多一点,灰色少一点.
师:不错,还会是什么颜色的?
生丙:半灰半百合色还可能是灰色和百合色混合在一起的颜色.
师:真了不起,一个半灰半百合色就让同学们组合出了这么多的色彩.由此可见,火烧云的颜色——
生一起说:非常多.(板书:多)
师:关于这一点,你们还可以从哪里体会出来?
生甲:我是从这里体会出来的:红通通、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茄子紫、梨黄天空都有.
(老师随即点击这些表示颜色的词,使它们变成相应的颜色.)
生乙:“半~半~”两个“半”也说明天空的颜色很多.
生丙:“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说明天空的颜色确实很多,有的我们连见都没见过.
师:体会得真好,老师为你们喝彩.你们再想想火烧云的颜色除了变化多这个特点之外,还有什么特点?
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变化快.
师:(板书: 变化快)非常正确,你是从哪里体会出来的?
生: “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就说明了火烧云变化很快.
(老师随即点击“一会儿”使其变色)
师:火烧云美不美?看到这么绚丽的色彩在天空不断地变化,你感到怎样?
生甲:我感到激动.
生乙:我感到很惊奇.
生丙:我看到这么美丽的火烧云非常高兴.
师:那就让我们怀着这种又惊又喜的感情好好地把这段读一读.大家读的时候,语气可以欢快、跳跃一些,以表现火烧云变化又多又快.读到后来,(鼠标指着“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可以轻一些,慢一些,要边读边想象那是些什么样的色彩.来,我们一起来试试.
(师生共同朗读第三自然段)
师:同学们前面读得很好,但这最后一句还没有读出边读边思的意境,谁再来试试.
生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前后快慢的速度变化不明显)
师:有点进步,如果能把“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读得再快一点就更能表现火烧云的颜色之多了.再试试吧,你一定能读得更好.
生甲:(又读了一遍,读得好了一些.)
师:现在我听出来了,火烧云的颜色变化更多了,你还能读得更好一些,再读一遍吧!
生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这回读得很好)
师:读得好!这才叫读中感悟!同学们,作者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我们来帮她补充补充好吗?
(学生情绪高涨,都说好)
师:我们先来说说像红通通、金灿灿这种形式表示颜色的词吧!谁试试?
生接火车说:黄澄澄、绿油油、红扑扑、绿茵茵、黑乎乎、白花花、红彤彤……
师:再看看,像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样先说事物再说事物特有的颜色的词,会说吗?
生接火车说:枣红、橘黄、果绿、天蓝、金黄、雪白、翡翠绿、玛瑙红、象牙白、橄榄绿……
师:说得真好,我们再来点难度大的.谁能用一个词把这些颜色统统概括起来.
生接火车说:无颜六色、五光十色、色彩斑斓、色彩缤纷、五彩缤纷、绚丽多彩……
师:你们真了不起,说出了这么多表示颜色的词.为了帮助大家积累好词佳句.我们一起把描写火烧云颜色的这段话背下来好吗?请大家看着大屏幕自己先在下面背一背.(点击鼠标,去掉表示颜色的词.)
(学生在下面试背)
(大家一起试背,背得挺好)
师:火烧云色彩瑰丽无比,它的形状也毫不逊色,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欣赏.同学们边看边想:这火烧云像什么?你想说就在下面直接说出来.
(师生共同欣赏火烧云的动态的壮美图景.学生边看边说,情绪
高涨.)
师:怎么样,神奇吧!更妙的是我们的作者把火烧云的形状写得惟妙惟肖,让人读了就觉得自己真的看见了火烧云似的,你想不想读一读?
(生齐说:想!)
师:请同学们从4—6自然段中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好好地读一读,
等会儿读给大家听,看谁读得有感情.
(学生自己读,读完了就举起了手.)
师:说说吧,你喜欢什么形状的火烧云?
生;我喜欢形状像马的火烧云.
师:老师也喜欢这一段.我们合作着把这一段读一读好吗?(生点头)这样吧,我提问引读,你直接用书上的话来回答我提的问题.其他同学看我俩配合得怎么样?同时想一想这一段应该怎样读才好?
师:一会儿,天空出现了什么?
生:一会儿,天空出现了一匹马.
师:马是什么样的?
生: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师:后来又是怎样变化的呢?
生: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师:我俩配合得怎样?这段应该如何读才好呢?
(学生都在思考)
师:当你看到在草原上奔跑的骏马出现在天空,你觉得怎么样?
(生有的说奇怪,有的说惊奇.)
师:看到那匹马非常乖巧,非常听话,仿佛在等着你骑上它的背,你又会怎么样?
(生都说喜欢它!)
师:可就在这时,那匹马变模糊了.你会感到怎样呢?
(生有的说遗憾,有的说惋惜.)
师:说的真好,随着一种形状的出现到模糊到消失,我们要读出先惊喜,后惋惜的语气.来,喜欢这部分的同学,我们一起来试试.
(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课文.)
师:好样的,还有喜欢别的段落的同学吗?
(生一起举手.)
师:(请一位同学站起来)你喜欢什么形状的火烧云?
生:我喜欢像狮子的火烧云.
师:(多媒体出示火烧云图片)喜欢这段的同学请站起来.
(许多学生站起来了.)
师:(指先站起来的同学)请你学着老师的样子为同学们提问引读,带着大家一起有感情地把这段课文读一遍.
(生读课文)
师:读得真好,请坐.像狗的这团火烧云大家喜欢吗?
(生齐说喜欢)
师:这段谁来引读?(大家都举起了手)都愿意.这样吧,请同位同学互相引读,等会儿,你们一起为老师引读好吗?
生齐说:好!(同学们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
师:准备好了吗?请大家一起站起来为老师引读.
(师生共同朗读这一段.)
学生只有在阅读活动中,自己读书、思考、与他人讨论交流,亲自经历获取知识的实践活动,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采用了“以读代讲”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有效地读,在整个引读过程中,通过多媒体的帮助,把读、思、听、说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在品句赏画过程中,提高了理解能力,也提高了鉴赏水平.
师:这三个写火烧云形状的段落大家都读得很好,现在我们来谈谈体会.你觉得火烧云的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
生齐说:变化多.
师: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吗?
生接火车说:千姿百态、形状各异、各式各样、形态万千、千奇百怪.
师:我说呀,火烧云的形状变化不仅多,还很(生接着说:快!)从哪儿看出来?(板书:在“多”和“快”的下面加点)
生:我是从一转眼、一会儿、忽然这些词看出来的.
生:还有两三秒钟、接着也能说明这一点.
生:我再补充一个词:跑着跑着.
师:读了这一部分,你还知道了什么?想一想,这三个自然段都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生:我知道,它们都是先写出现了什么,再写它是什么样的,最后写它是怎么变化的.
师:再想想,作者为什么能把火烧云写得这么生动,这么形象呢?
生:作者观察得很仔细.
生:作者还了合理的想象.
师:说得好.天空中的火烧云千姿百态,千变万化.如果不仔细观察,不合理的想象是写不出这么精妙的文章.所以,我们要向作者学习:平时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要注意积累材料.现在我就要看看大家做得怎么样?
师:(多媒体出示火烧云的图片)你瞧,天空中的这团火烧云像什么?你能不能模仿课文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合理的想象,生动具体地把它的样子及变化说出来.这样吧,老师给你们一个提示(点击鼠标,图片下方显出文字:接着又来了什么,它是什么样的,是怎么变化的?),你们先在四人小组里说,等会儿,我们来比赛,看那一组的同学说得好(生积极参与四人小组的活动.)
师:谁来说说.
生:接着来了一只小白兔,它蹲在地上,双手捧着胡萝卜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萝卜吃完了,它又蹦着跳着去找萝卜了.一会儿功夫,小白兔不知蹦到哪里去了,
师:说得真好,老师为你喝彩!还有谁来试试?
生:过了一会儿,又来了一只小白兔.它蹲在那里津津有味地吃着胡萝卜.吃着吃着,它发现后面来了一条龙,吓得撒腿就跑.跑着跑着.小白兔不见了,龙也不知哪里去了.
(生自发地鼓起了掌.)
师:说得太好了,大家再想想一下:天空中的火烧云除了像马、狮子、狗、兔子、龙、还有的像什么呢?
生接火车说:像猪、像犀牛、像火车、像小鸟、像葫芦、像篮子……
师:哎呀呀,这哪里是天空,分明就是一个万物博览会.同学们,请你们选一团你喜欢的火烧云仿照课文回家之后把它写下来好吗?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 教学片断 教师可以抓住课文极具魅力的语言进行教学设计 师: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火烧云的颜色
一、生字词语的教学.
这一部分内容我将让学生课内和课外结合完成,课外预习,课内老师检查指导,学生学习巩固,这样学生在预习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在课堂上经过老师的点拨,排除疑难,加深巩固.
二、读文章,想画面.了解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是怎样变化的.
1、描写火烧云颜色变化快的段落.首先让学生把这部分内容读熟,然后圈划出重点的词语,让学生理解火烧云变化之快,明白作者是怎样把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多和快写具体的,为仿写作好铺垫.2、描写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内容.这一部分内容我将继续采用圈词语、划句子的方法.用不同的线条画出有关的内容,学习课文.学生通过自学,找到了相关的句子,发现这一节是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写法.另外几节由于结构相似,我让学生用上面的方法自学.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这段内容的写作特点.然后,作者写了火烧云形状的变化.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作者分别把火烧云形状的变化用四个段落做了详尽的描写.结构安排上大致与第一部分相似,但所描写的景象要具体得多.要引导学生认真地阅读课文,把每段的内容弄清楚,从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再说说火烧云形状的特点.通过学习这部分内容,从中体会火烧云中云彩的形状瞬息万变,美妙无穷,也体会作者的丰富想象力.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可结合课后“思考·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火烧云的.
三、语言优美生动有趣,抓住文中的词句来教学,体现“语文味”.
《火烧云》一课描述了夕阳西下时火烧云颜色的美丽和形状的奇异变化,反映出大自然的瑰丽,表达了作者对火烧云的喜爱之情.其中,在色彩变化方面,作者不仅抓住景物的特征,遣词造句也很有特色.
1.用重叠式的词语,写出色彩的浓、深.“红彤彤”形容火烧云很红;“金灿灿”则写出了火烧云颜色之深,犹如金子一样闪闪发光,鲜明耀眼,光彩夺目.
2.用并列式的词语,写出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形容火烧云变化的一刹那间,同时出现两种不同的颜色,并且混为一体,非常好看,清晰可辨.
3.用比喻式的词语,写出火烧云的颜色像某些实物的颜色一样,给人以形象感.“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词语是在表示颜色的形容词前面加上实物名,这不仅形象地写出了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像葡萄一样的灰色,象梨一样的黄色,像茄子一样的紫色,使人感到鲜明清晰,好像亲眼所见一样,而且语言简练、明快.
四、探究学习,想象.课文中作者对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进行了详尽的描写,学习课文时,先让学生深入体会,比如“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把火烧云想象成了动物,突出了火烧云变化的有趣.“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表明火烧云形状在不断地快速地变化着,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要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体会火烧云颜色、形状极多,变化极快的特点.再让学生结合自己观察到的情况,说说课文中没有提到的景象.如还有哪些颜色,还有其他的什么形状等,让学生通过想象,也学着作者的方法进行一番描述,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这一环节,教师也可以向学生展示课件,让学生根据课件上的内容想象,进行说的训练.对火烧云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课外查找有关的资料,如火烧云是怎样形成的等,培养学生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五、.关于朗读和背诵.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朴实,感情丰富.在指导朗读时,要让学生先自读自悟,将自己的感情融入课文中,与作者一道“观察”,一道“赞叹”,这样就容易把握课文的情感因素,读出自己的感情.例如,作者在描写火烧云的形状时,写了马的高大、狗的凶猛、狮子的威武等,这些描写看似写动物,实为写火烧云,是作者在看火烧云时的想象.朗读时,头脑中一定要想到火烧云,表现出对火烧云那种特有的赞叹之情.
背诵是积累的一种好办法.指导背诵,要在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顺序和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背诵2—6段要了解记叙的顺序,先写颜色的变化,可抓住“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这些重点词语练习背.再写形状的变化,先是变成马,接着写马的样子、变化;再写变成狗、狮子……按着这样的顺序能较快地背诵下来.
六、.拓展活动.学习完本课,要学生学着作者的观察方法,去观察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象,充分想象,写一个描写景物的片断.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本课的写作特点,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的能力.
这篇课文需要引入课外资源:我们是农村小学,1.课前,教师可以提醒学生观察清晨或傍晚天空云霞的变化,特别关注火烧云的自然现象.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观察时,要注意云彩颜色和形状的变化.2、教师还可以准备关于火烧云方面的资料和教学课件.
教学片断
教师可以抓住课文极具魅力的语言进行教学设计
师: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火烧云的颜色多?
生:我从“红彤彤”、“金灿灿”、“葡萄灰”、“梨黄”、“茄子紫”看出火烧云的颜色很多.
师:天空中的火烧云就只有这几种颜色吗?
生:不是的.因为书中说了“还有一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师:是呀!那究竟还会有哪些颜色呢?你们能不能仿照书中任意一种表示颜色的词,来说说天空中的火烧云还有哪些颜色?
生:“苹果绿”、“柠檬黄”、“草莓红”
生:“葡萄紫”、“鱼肚白”、“玫瑰红”
生:“桃红“、”草绿“、”天蓝“、”雪白“
生:“紫微微”、“黄澄澄”、“红通通”
师:哇!真不简单!一口气说出了这么多!书中还有一种形式没有人说到,谁会说?
生:“半黄半青”、“半蓝半葡萄灰”
师:天空中有这么多颜色交织在一起,真的是像书中说的那样,多美呀!谁能用一个词概括一下?
生:绚丽多彩、五颜六色
生:色彩斑斓
生:瑰丽无比
(学生每说完一个词,只要是对的,教师都随时进行表扬)
可以收集相关资料
1.课前,教师可以提醒学生观察清晨或傍晚天空云霞的变化,特别关注火烧云的自然现象.
观察时,要注意云彩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教师还可以准备关于火烧云方面的资料和教学课件.
问题2:火烧云像什么
火烧云像一只正在天空盘旋的老鹰,天空中的它自由翱翔,在他嘴边的是什么?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只正垂死挣扎的小鸡,他胖乎乎的,十分可爱!(p.s我这是想象写话,如果需要帮助,请再联系,因为我写作较好,
问题3:什么是火烧云,火烧云是怎样形成的?
在清晨,太阳刚刚出来的时候,或者傍晚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天边的云彩常常是通红的一片,像火烧的一样.人们把这种通红的云,叫做火烧云,又叫朝霞和晚霞.有时候,没有云,天边也会出现火红的颜色,这叫火烧天.
火烧云是日出或日落时出现的赤色云霞.火烧云属于低云类,是大气变化的现象之一.它常出现在夏季,特别是在雷雨之后的日落前后,在天空的西部.由于地面蒸发旺盛,大气中上升气流的作用较大,使火烧云的形状千变万化.火烧云的色彩一般是红通通的.火烧云的出现,预示着天气暖热、雨量丰沛、生物生长繁茂的时期即将到来.
具体可参见:
问题4:用[火烧云]课文中的一句话指火烧云的是什么[语文科目]
(一)导语激情,引入新课
师:夕阳、明月、火烧云……是美丽的.曾经有多少位作家、诗人用最美的语言描绘过它们.火烧云这一景象使多少人陶醉过.现代女作家萧红用最生动、最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夕阳西下,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的瑰丽情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火烧云》.(板书:火烧云)
(二)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师:什么叫“火烧云”?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课文,可以是大声朗读,可以是轻声速读,可以是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进行读书.)
师:什么叫“火烧云”呢?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
生:“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就是火烧云.
师:你读书很认真,找得很准确.这句话中有一个动词用得特别好,读读这句话,看看谁能把它找出来?(学生读)
生:我认为“烧”这个动词用得好.
师:为什么?不必急于回答,先来看看火烧云上来时的景象,边看边体会.
(课件展示:在烈火中燃烧的云从西边逐渐烧到东边,最后一片片呼呼燃烧着的火焰弥漫了大半个天.)
师:谁来谈一谈为什么“烧”字用得好呢?
生:我体会到火烧云上来了,就像是天空中着了一场大火.
生:着火的时候,火势特别大,特别猛.我从这个“烧”字感受到火烧云上来时一定很快、很有气势.
生:我还感受到了火烧云上来时,像铺开了一幅巨大的瑰丽绸缎,天空中完全是红颜色的,美丽极了.
师:你们真会思考!你瞧,祖国的语言文字真是太美妙了!一个 “烧”字既突出了火烧云上来时天空的颜色,像火一样红;又如同熊熊燃烧的烈火一样有气势,给人一种动态变化的感受.
师:那么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生:是按照“火烧云上来了、火烧云的变化、火烧云下去了”顺序记叙的.(板书:火烧云上来了、火烧云的变化、火烧云下去了)
(三)读中感悟,积累运用
1、学习“火烧云上来了”
师:课文里讲的火烧云是什么时候的?自己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学生读)
师:课文里讲的火烧云是什么时候的?
生:是傍晚时候的.
师:再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课文里讲的是什么季节傍晚时候的火烧云?(学生自由读)
生:是夏季傍晚时候的火烧云.
师: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生:我从“晚饭过后”体会到这是傍晚时的火烧云,从“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体会到这是夏季的火烧云.
师:你真会读书!
(课件出示一副霞光照到大地上的美丽图画.)
师:夏季傍晚的火烧云景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
生:夏季傍晚的火烧云,简直是太美啦!
生:火烧云真伟大,把大地打扮得这么漂亮.
生:火烧云就像一位神奇的画师,把整个天空涂抹得五彩缤纷.
师:霞光照到大地上,使地上的人和物的颜色发生了变化,从侧面渲染了火烧云的“红”.霞光这么美,火烧云就更美了.
师:我们可以带着怎样的语气去读呢?
生:惊喜的语气.
师:可以.
生:带着赞美的语气读.
师:好!带着感情自己读读这段话.(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我们一起读,边读边感受霞光的美.(学生有感情地齐读)
2、学习“火烧云的颜色变化”
师: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描写火烧云的变化?自己读三~六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学生自由朗读)
生:写了火烧云的颜色,还写了它的形状.(板书:颜色、形状)
师:火烧云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
生:火烧云颜色变化特别快.(板书:快)
师: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生:我从“一会儿”这个词体会到的.
师:火烧云的颜色变化不仅快,而且还很——
生:(齐答)多.(板书:多)
师:都有哪些颜色?
生: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还有红通通、金灿灿、
生: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师:“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三种颜色,能不能分别用“像 一样的 _____色.”这句话描述一下?
生:“葡萄灰”就是像葡萄一样的灰色.
生:“梨黄”,像梨一样的黄色.
生:“茄子紫”,像茄子一样的紫色.
师:天空中还有哪些颜色?
生:还有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师:你们看,这些颜色多漂亮啊!
(课件展示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录像.)
师:那么我们试着说说这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用“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种带比喻的形式来说.
生:苹果绿.
生:桃红.
生:玫瑰紫.
生:石榴红.
生:杏黄.
生:秋叶黄.
师:说的真好.
生:黄瓜绿.
生:草莓红.
生:橘黄.
生:橄榄绿.
生:柠檬黄.
生:西瓜绿.
生:我觉得这个词语不好.因为西瓜的皮有的地方是深绿色,有的地方是浅绿纹,一个词语它不能代表两种颜色呀.
师:说的有道理.那你能不能说一个更好的?
生:冬瓜绿.
师:真好!(还有同学举手)你接着说.
生:枣红.
生:香蕉黄.
生:草绿.
师: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那是多美的呀!能不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呢?
生:五颜六色.
师:概括得好!
生:五彩缤纷.
生:绚丽多彩.
生:色彩斑斓.
生:五光十色.
师:真会用词.读读这段话,比一比谁能读出对火烧云的赞美之情?(学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指名两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
师:感情很充沛.凭借段落结构,自己试着背一背.
(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的段落结构.)(学生自由背)
师:谁愿意带着感情给大家背一背?(全班同学举手)既然这么多的同学都愿意背,那么我们一起背诵这一段话.(学生有感情地齐背第三自然段)
3、学习“火烧云的形状变化”
师:读读四~六自然段,思考:火烧云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自由读)
生:火烧云的形状变化很多.
师:火烧云的形状像什么?
生:像马、狗、狮子.
师:形状变化除了多以外,还有什么特点?
生:特别快.
师: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生:从“一会儿”、“忽然”体会到的.
生:还有“过了两三秒钟”、“一转眼”、“接着”
师:说的很好.还有补充吗?
生:还有“正在”这个词语.
师:补充的很准确. 你们知道吗?作者在描写马的样子时,描绘得真是精彩,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
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马是跪着的.
师:读一读这两句话,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读)
生:第二句话中少了“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师:再读读这两句话,想一想书上为什么选用第一句?(自由读)
生:因为第一句作者把马写得非常温顺,可爱,恳请主人骑上它的背,它才高兴似的.
生:我觉得书上选用第一句是因为它很具体,把马跪在那想干什么写了出来.第二就像一杯白开水,没有意思.
师:同学们很会思考,说的很精彩.第一句中哪是看到的,哪是想到的?
生:“马是跪着的”是看到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是想到的.
师:很好,作者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写,不仅使文章的生动、具体,还突出了火烧云的变化美.再来读四~六自然段,边读边体会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写的写作方法.(自由读)
师:老师想和大家一起读火烧云形状变化的三个自然段.我们先读第四自然段,怎样读呢?我来提问题,你们用书上的句子来回答,咱们一起读书.
师:一会儿,天空中出现了什么?——(板书:出现)
生:(接读)一会儿,天空中出现一匹马,
师:(插问)它是什么样子的?——(板书:样子)
生:(接读)马头向南,……它才站起来似的.
师:(插问)它是怎样变化的?——(板书:变化)
生:(接读)过了两三秒钟,……尾巴可不见了.
师:(插问)消失了吗?—— (板书:消失)
生:(接读)看的人……变模糊了.
(写狗和狮子的两个自然段,教师也这样引读.)
师:(手指板书)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火烧云形状变化的?
生:按“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个顺序来写的.
师:说的对.作者按“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个顺序叙述的,并融入了自己的想象,突出了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这种写法很值得大家学习啊!
师:学习到这,老师有个突发的灵感,电脑里有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录像,想请大家给录像配音,有兴趣吗?(生齐答:有)配音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要记住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内容,再根据画面充满激情地讲解.我们先试着一起背诵一下四~六自然段,好吗?(课件出示四~六自然段的段落结构)(学生有感情齐背)
师:谁愿意当配音演员?(学生兴趣浓厚,纷纷举手)请三位同学分别为“马”、“狗”、“狮子”这三部分内容配音.
(课件播放录像,并配上悠扬的乐曲)(教师指名三位同学为录像配音)
师:太精彩了!(教师带头鼓掌)下面我们一起为录像配音,好吗?(学生兴趣高涨,齐声答:好)(学生充满激情地给录像配音)
师:真不错!说不定10年后,我们班还真能出一位著名配音演员呢.
师:火烧云形状变化这么多,用学过的词语概括出火烧云形状变化多.
生:变化多端.
生:变化莫测.
生:千变万化.
生:绚丽多姿.
生:千姿百态.
生:瞬息万变.
师:真好!老师捕捉了一组火烧云变化的镜头,我请同学一起来欣赏.
(课件展示一组火烧云变化的图片)
师:想象一下,它们像些什么呢?想象它的形状,并按照它的“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一顺序同桌同学互相说一段话,一会儿我们集体交流.
(同桌同学一起练习说话)
师:我们一起来交流,谁愿意先发言?
生:(学生手指屏幕)一会儿,天空中出现了一座座山峰,高低不平,连绵起伏,犹如珠穆朗玛峰一样雄伟、壮观.可一眨眼的工夫,就离我们远去了,而且越去越远.(学生鼓掌)
生:(学生手指屏幕)这时又跑来了一只大花猫,猫的身上全是彩色的斑点.我还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点点.它趴在空中,好像在撒娇,想让人抱一抱它.(学生沉思)
师:当它看见那边出现了一只小老鼠,猛地跑了过去,猫和小老鼠都看不清了.(学生:大笑)(还有学生举手)你接着说.
生:快看啊,不知从哪里钻出了一群小猴子,那些小猴子的脸红红的,眼睛圆圆的,跳来跳去,仿佛运动员在认真地跳鞍马.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变成了一只小兔.
生:小兔是躺着的,看上去就像躺在沙发上一样悠闲.过了两三秒钟,小兔站起来了,伸了伸懒腰.这时,小兔的四肢变得更长了,变得模糊了.
生:再看那边,一条“巨龙”腾空而起,还在空中不停地舞动着.只见那条“巨龙”张着大嘴,鼻子翘着老高,一双铜铃般的圆眼,放射出紫色的光,还挺神气呢!可我还没有尽情欣赏,“巨龙”就赶回“龙宫”去了……(鼓掌)
师:你们的想象太丰富了,说的真棒!
4、学习“火烧云下去了”
师:作者观察火烧云时有着怎样的感受?从第7自然段找一句话来回答.
生:读“一时恍恍惚惚的,……什么也看不清了.”
(四)回归整体,激发情感
师:学完了这篇课文,能不能说一句赞美火烧云的话呢?
生:火烧云真是太美丽啦!
生:火烧云不但绚丽多彩,而且变幻莫测.
生:我爱火烧云,它给我的想象插上了翅膀.
(五)质疑问难,妙在延伸
师:现在大家还有没有不懂的问题?如果有,马上提出来?
生:为什么火烧云颜色变化这么多?
生:为什么火烧云只出现在早晨或傍晚?
生:火烧云上来时,为什么地上的人和小动物的颜色发生变化呢?
师:你们提出的问题很好,有的连老师一时也回答不上来.怎么办呢?《变幻的天空》一书介绍了有关火烧云的知识,下课可以请教它.(课件展示《变幻的天空》一书的封面)
(六)作业
师:今天的作业共两项,你可以从以下两项作业中任选一项来完成.分别是:
1、以“火烧云”为内容.
2、以“礼花”为内容.想像它的形状,按照“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一顺序写一段话.
◆
问题5:请查找和火烧云有关的资料,试着了解什么是火烧云,以及火烧云是怎样形成的.
火烧云是日出或日落时出现的赤色云霞.火烧云属于低云类,是大气变化的现象之一.它常出现在夏季,特别是在雷雨之后的日落前后,在天空的西部.由于地面蒸发旺盛,大气中上升气流的作用较大,使火烧云的形状千变万化.火烧云的色彩一般是红彤彤的.火烧云的出现,预示着天气暖热、雨量丰沛、生物生长繁茂、蓬勃的时期即将到来了.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