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高考语文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曲阜杀人案_我想知道一些孔子及其弟子的相关故事.如曲阜朝圣之举...[语文]”,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强烈建议读《史记》,看“孔子世家”和“仲尼弟子列传”
下文是“仲尼弟子列传”,后附白话文
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厓伯牛,仲弓.政事:厓有,季路.言语:宰我,子贡.文学:子游,子夏.师也辟,参也鲁,柴也愚,由也喭,回也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孔子之所严事:於周则老子;於卫,蘧伯玉;於齐,晏平仲;於楚,老莱子;於郑,子产;於鲁,孟公绰.数称臧文仲、柳下惠、铜韑伯华、介山子然,孔子皆后之,不并世.
颜回者,鲁人也,字子渊.少孔子三十岁.
颜渊问仁,孔子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孔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回也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闵损字子骞.少孔子十五岁.
孔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於其父母昆弟之言.”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如有复我者,必在汶上矣.”
厓耕字伯牛.孔子以为有德行.
伯牛有恶疾,孔子往问之,自牖执其手,曰:“命也夫!斯人也而有斯疾,命也夫!”
厓雍字仲弓.
仲弓问政,孔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孔子以仲弓为有德行,曰:“雍也可使南面.”
仲弓父,贱人.孔子曰:“犁牛之子髐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厓求字子有,少孔子二十九岁.为季氏宰.
季康子问孔子曰:“厓求仁乎?”曰:“千室之邑,百乘之家,求也可使治其赋.仁则吾不知也.”复问:“子路仁乎?”孔子对曰:“如求.”
求问曰:“闻斯行诸?”子曰:“行之.”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子华怪之,“敢问问同而答异?”孔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仲由字子路,卞人也.少孔子九岁.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
子路问政,孔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子路问:“君子尚勇乎?”孔子曰:“义之为上.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孔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季康子问:“仲由仁乎?”孔子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不知其仁.”
子路喜从游,遇长沮、桀溺、荷丈人.
子路为季氏宰,季孙问曰:“子路可谓大臣与?”孔子曰:“可谓具臣矣.”
子路为蒲大夫,辞孔子.孔子曰:“蒲多壮士,又难治.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
初,卫灵公有宠姬曰南子.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於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出公奔鲁,而蒉聩入立,是为庄公.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蒉聩弗听.於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
孔子闻卫乱,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故孔子曰:“自吾得由,恶言不闻於耳.”是时子贡为鲁使於齐.
宰予字子我.利口辩辞.既受业,问:“三年之丧不已久乎?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穣既没,新穣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於汝安乎?”曰:“安.”“汝安则为之.君子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故弗为也.”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於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义也.”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宰我问五帝之德,子曰:“予非其人也.”
宰我为临菑大夫,与田常作乱,以夷其族,孔子耻之.
端沐赐,卫人,字子贡.少孔子三十一岁.
子贡利口巧辞,孔子常黜其辩.问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贡既已受业,问曰:“赐何人也?”孔子曰:“汝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陈子禽问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於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又问曰:“孔子适是国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也.”
子贡问曰:“富而无骄,贫而无谄,何如?”孔子曰:“可也;不如贫而乐道,富而好礼.”
田常欲作乱於齐,惮高、国、鲍、晏,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路请出,孔子止之.子张、子石请行,孔子弗许.子贡请行,孔子许之.
遂行,至齐,说田常曰:“君之伐鲁过矣.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地狭以泄,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战.君不如伐吴.夫吴,城高以厚,地广以深,甲坚以新,士选以饱,重器精兵尽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之,此易伐也.”田常忿然作色曰:“子之所难,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难:而以教常,何也?”子贡曰:“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在内.吾闻君三封而三不成者,大臣有不听者也.今君破鲁以广齐,战胜以骄主,破国以尊臣,而君之功不与焉,则交日疏於主.是君上骄主心,下恣群臣,求以成大事,难矣.夫上骄则恣,臣骄则争,是君上与主有却,下与大臣交争也.如此,则君之立於齐危矣.故曰不如伐吴.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田常曰:“善.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柰何?”子贡曰:“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
说曰:“臣闻之,王者不绝世,霸者无强敌,千钧之重加铢两而移.今以万乘之齐而私千乘之鲁,与吴争强,窃为王危之.且夫救鲁,显名也;伐齐,大利也.以抚泗上诸侯,诛暴齐以服强晋,利莫大焉.名存亡鲁,实困强齐.智者不疑也.”吴王曰:“善.虽然,吾尝与越战,栖之会稽.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子待我伐越而听子.”子贡曰:“越之劲不过鲁,吴之强不过齐,王置齐而伐越,则齐已平鲁矣.且王方以存亡继绝为名,夫伐小越而畏强齐,非勇也.夫勇者不避难,仁者不穷约,智者不失时,王者不绝世,以立其义.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且王必恶越,臣请东见越王,令出兵以从,此实空越,名从诸侯以伐也.”吴王大说,乃使子贡之越.
越王除道郊迎,身御至舍而问曰:“此蛮夷之国,大夫何以俨然辱而临之?”子贡曰:“今者吾说吴王以救鲁伐齐,其志欲之而畏越,曰‘待我伐越乃可’ .如此,破越必矣.且夫无报人之志而令人疑之,拙也;有报人之志,使人知之,殆也;事未发而先闻,危也.三者举事之大患.”句践顿首再拜曰:“孤尝不料力,乃与吴战,困於会稽,痛入於骨髓,日夜焦唇乾舌,徒欲与吴王接踵而死,孤之原也.”遂问子贡.子贡曰:“吴王为人猛暴,群臣不堪;国家敝以数战,士卒弗忍;百姓怨上,大臣内变;子胥以谏死,太宰嚭用事,顺君之过以安其私:是残国之治也.今王诚发士卒佐之徼其志,重宝以说其心,卑辞以尊其礼,其伐齐必也.彼战不胜,王之福矣.战胜,必以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弱吴必矣.其锐兵尽於齐,重甲困於晋,而王制其敝,此灭吴必矣.”越王大说,许诺.送子贡金百镒,剑一,良矛二.子贡不受,遂行.
报吴王曰:“臣敬以大王之言告越王,越王大恐,曰:‘孤不幸,少失先人,内不自量,抵罪於吴,军败身辱,栖于会稽,国为虚莽,赖大王之赐,使得奉俎豆而修祭祀,死不敢忘,何谋之敢虑!’ ”后五日,越使大夫种顿首言於吴王曰:“东海役臣孤句践使者臣种,敢修下吏问於左右.今窃闻大王将兴大义,诛强救弱,困暴齐而抚周室,请悉起境内士卒三千人,孤请自被坚执锐,以先受矢石.因越贱臣种奉先人藏器,甲二十领,鈇屈卢之矛,步光之剑,以贺军吏.”吴王大说,以告子贡曰:“越王欲身从寡人伐齐,可乎?”子贡曰:“不可.夫空人之国,悉人之众,又从其君,不义.君受其币,许其师,而辞其君.”吴王许诺,乃谢越王.於是吴王乃遂发九郡兵伐齐.
子贡因去之晋,谓晋君曰:“臣闻之,虑不先定不可以应卒,兵不先辨不可以胜敌.今夫齐与吴将战,彼战而不胜,越乱之必矣;与齐战而胜,必以其兵临晋.”晋君大恐,曰:“为之柰何?”子贡曰:“修兵休卒以待之.”晋君许诺.
子贡去而之鲁.吴王果与齐人战於艾陵,大破齐师,获七将军之兵而不归,果以兵临晋,与晋人相遇黄池之上.吴晋争强.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去城七里而军.吴王闻之,去晋而归,与越战於五湖.三战不胜,城门不守,越遂围王宫,杀夫差而戮其相.破吴三年,东向而霸.
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
子贡好废举,与时转货赀.喜扬人之美,不能匿人之过.常相鲁卫,家累千金,卒终于齐.
言偃,吴人,字子游.少孔子四十五岁.
子游既已受业,为武城宰.孔子过,闻弦歌之声.孔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曰:“昔者偃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孔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孔子以为子游习於文学.
卜商字子夏.少孔子四十四岁.
子夏问:“‘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孔子曰:“商始可与言诗已矣.”
子贡问:“师与商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然则师愈与?”曰:“过犹不及.”
子谓子夏曰:“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孔子既没,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其子死,哭之失明.
颛孙师,陈人,字子张.少孔子四十八岁.
子张问干禄,孔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馀,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他日从在陈蔡间,困,问行.孔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国行也;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於前也,在舆则见其倚於衡,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孔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国必闻,在家必闻.”孔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国及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国及家必闻.”
曾参,南武城人,字子舆.少孔子四十六岁.
孔子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死於鲁.
澹台灭明,武城人,字子羽.少孔子三十九岁.
状貌甚恶.欲事孔子,孔子以为材薄.既已受业,退而修行,行不由径,非公事不见卿大夫.
南游至江,从弟子三百人,设取予去就,名施乎诸侯.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宓不齐字子贱.少孔子三十岁.
孔子谓“子贱君子哉!鲁无君子,斯焉取斯?”
子贱为单父宰,反命於孔子,曰:“此国有贤不齐者五人,教不齐所以治者.”孔子曰:“惜哉不齐所治者小,所治者大则庶几矣.”
原宪字子思.
子思问耻.孔子曰:“国有道,穣.国无道,穣,耻也.”
子思曰:“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乎?”孔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弗知也.”
孔子卒,原宪遂亡在草泽中.子贡相卫,而结驷连骑,排藜藿入穷阎,过谢原宪.宪摄敝衣冠见子贡.子贡耻之,曰:“夫子岂病乎?”原宪曰:“吾闻之,无财者谓之贫,学道而不能行者谓之病.若宪,贫也,非病也.”子贡惭,不怿而去,终身耻其言之过也.
公冶长,齐人,字子长.
孔子曰:“长可妻也,虽在累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南宫括字子容.
问孔子曰:“羿善射,妔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孔子弗答.容出,孔子曰:“君子哉若人!上德哉若人!”“国有道,不废;国无道,免於刑戮.”三复“白珪之玷”,以其兄之子妻之.
公皙哀字季次.
孔子曰:“天下无行,多为家臣,仕於都;唯季次未尝仕.”
曾■字皙.
侍孔子,孔子曰:“言尔志.”■曰:“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喟尔叹曰:“吾与■也!”
颜无繇字路.路者,颜回父,父子尝各异时事孔子.
颜回死,颜路贫,请孔子车以葬.孔子曰:“材不材,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以徒行.”
商瞿,鲁人,字子木.少孔子二十九岁.
孔子传易於瞿,瞿传楚人駏臂子弘,弘传江东人矫子庸疵,疵传燕人周子家竖,竖传淳于人光子乘羽,羽传齐人田子庄何,何传东武人王子中同,同传菑川人杨何.何元朔中以治易为汉中大夫.
高柴字子羔.少孔子三十岁.
子羔长不盈五尺,受业孔子,孔子以为愚.
子路使子羔为费郼宰,孔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孔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漆雕开字子开.
孔子使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孔子说.
公伯缭字子周.
周愬子路於季孙,子服景伯以告孔子,曰:“夫子固有惑志,缭也,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孔子曰:“道之将行,命也;道之将废,命也.公伯缭其如命何!”
司马耕字子牛.
牛多言而躁.问仁於孔子,孔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可谓之仁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可谓之君子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樊须字子迟.少孔子三十六岁.
樊迟请学稼,孔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孔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智,曰:“知人.”
有若少孔子四十三岁.有若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信近於义,言可复也;恭近於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孔子既没,弟子思慕,有若状似孔子,弟子相与共立为师,师之如夫子时也.他日,弟子进问曰:“昔夫子当行,使弟子持雨具,已而果雨.弟子问曰:‘夫子何以知之?’ 夫子曰:‘诗不云乎?“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昨暮月不宿毕乎?’ 他日,月宿毕,竟不雨.商瞿年长无子,其母为取室.孔子使之齐,瞿母请之.孔子曰:‘无忧,瞿年四十后当有五丈夫子.’ 已而果然.问夫子何以知此?”有若默然无以应.弟子起曰:“有子避之,此非子之座也!”
公西赤字子华.少孔子四十二岁.
子华使於齐,厓有为其母请粟.孔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厓子与之粟五秉.孔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君子周急不继富.”
巫马施字子旗.少孔子三十岁.
陈司败问孔子曰:“鲁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退而揖巫马旗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鲁君娶吴女为夫人,命之为孟子.孟子姓姬,讳称同姓,故谓之孟子.鲁君而知礼,孰不知礼!”施以告孔子,孔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臣不可言君亲之恶,为讳者,礼也.”
梁鱣字叔鱼.少孔子二十九岁.
颜幸字子柳.少孔子四十六岁.
厓孺字子鲁,少孔子五十岁.
曹恤字子循.少孔子五十岁.
伯虔字子析,少孔子五十岁.
公孙龙字子石.少孔子五十三岁.
自子石已右三十五人,显有年名及受业见于书传.其四十有二人,无年及不见书传者纪于左:
厓季字子产.
公祖句兹字子之.
秦祖字子南.
漆雕哆字子敛.
颜高字子骄.
漆雕徒父.
壤驷赤字子徒.
商泽.
石作蜀字子明.
任不齐字选.
公良孺字子正.
后处字子里.
秦厓字开.
公夏首字乘.
奚容箴字子皙.
公肩定字子中.
颜祖字襄.
鄡单字子家.
句井疆.
罕父黑字子索.
秦商字子丕.
申党字周.
颜之仆字叔.
荣旗字子祈.
县成字子祺.
左人郢字行.
燕伋字思.
郑国字子徒.
秦非字子之.
施之常字子恒.
颜哙字子声.
步叔乘字子车.
原亢籍.
乐欬字子声.
廉絜字庸.
叔仲会字子期.
颜何字厓.
狄黑字皙.
邦巽字子敛.
孔忠.
公西舆如字子上.
公西葴字子上.
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七十子之徒,誉者或过其实,毁者或损其真,钧之未睹厥容貌,则论言弟子籍,出孔氏古文近是.余以弟子名姓文字悉取论语弟子问并次为篇,疑者阙焉.
教兴阙里,道在郧乡.异能就列,秀士升堂.依仁游艺,合志同方.将师宫尹,俎豆琳琅.惜哉不霸,空臣素王
下面是译文:孔子说:“跟着我学习而精通六艺的弟子有七十七人”,他们都是具有奇异才能的人.德行方面突出的: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擅长处理政事的:冉有,季路.语言方面的:宰我,子贡.文章博学方面的:子游,子夏.颛孙师偏激,曾参迟钝,高柴愚笨,仲由粗鲁,颜回经常贫穷无所有.端木赐不接受命运的摆布而去经营商业,不过他推测的行情经常是准确的.
孔子所礼敬的人:在周朝是老子;在卫国是蘧伯玉;在齐国是晏仲平;在楚国是老莱子;在郑国是子产;在鲁国是孟公绰.他也经常称颂臧文仲、柳下惠、铜鞮伯华、介山子然,孔子出生的时间比他们都晚,不是同一时代的人.
颜回,是鲁国人,字子渊.比孔子小三十岁.
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己,使你的言行符合于礼,天下的人就会称许你是有仁德的人了.”
孔子说:“颜回!多么德的人啊!吃的是一小竹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简陋的胡同里,一般人忍受不了这种困苦,颜回却也不改变自己的乐趣.听我授业时,颜回象个蠢笨的人,下课后考察他私下的言谈,也能够刻意发挥,颜回实在不笨.”“任用你的时候,就匡时救世,不被任用的时候,就藏道在身,只有我和你才有这样的处世态度吧!”
颜回才二十九岁,头发就全白了,过早的死去.孔子哭得特别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越来越和我亲近.”鲁哀公问:“学生中谁是最好学习的?”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人最好学习,从不把怒火转移到别人身上,不再犯同样的过失.不幸的是寿命很短,死了,现在就没有这样的人了.”
闵损,字子骞,比孔子小十五岁.
孔子说:“闵子骞太孝顺啦!他侍奉父母,顺从兄弟,别人对他的父母兄弟夸赞他都没有非议的闲话.”他不做大夫的家臣,不要昏君的俸禄.
所以他说:“如果有人再来召我,我一定逃到汶水以北了.”
冉耕,字伯牛.孔子认为他有德行.
伯牛得了难治的病,孔子前去问候他,从窗户里握手住他的手,说:“这是命啊!这样好的人却得了这样的病,这是命啊!”
冉雍,字仲弓.
仲弓问如何处理政事,孔子说:“出门做事如同接待贵宾一样谦恭有礼,使用百姓如同承办隆重的祭典一样虔诚谨慎.这样,在诸侯的封国里任职,就没人怨恨你,在卿大夫的家邑里任职也不会有人怨恨你.”
孔子认为仲弓在德行方面有成就,说:“冉雍啊,可以让他作个卿大夫一样的大官.”
仲弓的父亲,是个地位卑微的人.孔子打比方说:“杂色牛生出红色的小牛,两角长得周正,即便你不想用它作祭品,山川的神灵难道会舍弃它吗?”
冉求,字子有,比孔子小二十九岁.作李氏家臣之长.
季康了问孔子说:“冉求有仁德吗?”孔子回答说:“有千户人家的城邑,有百辆兵车的采邑,冉求能够把那里的军政事物管理好.至于他仁德不仁德,我就不知道了.”季康子又问:“子路有仁德吗?”孔子回答说:“象冉求一样.”
冉求问孔子说:“听到应做的事情就立刻行动吗?”孔子回答说:“立刻行动.”子路问孔子说:“听到应做的事就应该立刻行动吗?”孔子回答说:“有父亲兄长在,怎么听到就能立刻行动呢?”子华感到这件事很奇怪,不解地说:“我大胆地问问,为什么问同样的问题而回答却不一样呢?”孔子回答说:“冉求做事畏缩多虑,所以我激励他.仲由做事有两个人的胆量,所以我要抑制他.”
仲由,字子路,卞地人.比孔子小九岁.
子路性情粗朴,喜欢逞勇斗力,志气刚强,性格直爽,头戴雄鸡式的帽子,佩戴着公猪皮装饰的宝剑,曾经欺凌孔子.孔子用礼乐慢慢地诱导他,后来,子路穿着儒服,带着拜师的礼物,通过孔子学生的引荐,请求作孔子的学生.
子路问如何处理政事,孔子说:“自己先给百姓作出榜样,然后才能使百姓辛勤地劳作.”子路请求进一步讲讲.孔子说:“持久不懈.”
子路问:“君子崇尚勇敢吗?”孔子说:“君子最崇尚的是义.君子只好勇而不崇尚义,就会叛逆作乱.小人只好勇而不崇尚义,就会做强盗.”
子路要听到什么道理,没有马上行动,只怕又听到别的道理.
孔子说:“只听单方面言辞就可以决断案子的,恐怕只有仲由吧!”“仲由崇尚勇敢超过我之所用,就不适用了.”象仲由这种性情,不会得到善终.”“穿着用乱麻絮做的破旧袍子和穿着裘皮大衣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认为羞愧的,恐怕只有仲由吧!”“仲由的学问好象登上了正厅,可是还没能进入内室呢.”
季康子问道:“仲由有仁德吗?”孔子答说:“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可以让他管理军政事务,至于他有没有仁德,我就不知道了.”
子路喜欢跟随孔子出游,曾遇到过长沮、桀溺、扛着农具的老人等隐士.
子路出任季氏的家臣,季孙问孔子说:“子路可以说是人臣了吗?”孔子回答说:“可以说是备位充数的臣子了.”
子路出任蒲邑的大夫,向孔子辞行.孔子说:“蒲邑勇武之士很多,又难治理.可是,我告诉你:恭谨谦敬,就可以驾驭勇武的人;宽厚清正,就可以使大家亲近;恭谨清正而社会安静,就可以用来报效上司了.”
当初,卫灵公有位宠姬叫作南子.灵公的太子蒉聩曾得罪过她,害怕被谋杀就逃往国外.等到灵公去世,夫人南子想让公子郢继承王位.公子郢不肯接受,说:“太子虽然逃亡了,太子的儿辄还在.”于是卫国立了辄为国君,这就是卫出公.出公继位十二年,他的父亲蒉聩一直留在国外,不能够回来.这时子路担任卫国大夫孔悝采邑的长官.蒉聩就和孔悝一同作乱,想办法带人潜入孔悝家,就和他的党徒去袭击卫出公.出公逃往鲁国,蒉聩进宫继位,这就卫庄公.当孔悝作乱时,子路还有事在外,听到这个消息就立刻赶回来.子羔从卫国城门出来,正好相遇,对子路说:“卫出公逃走了,城门已经关闭,您可以回去了,不要为他遭受祸殃.”子路说:“吃着人家的粮食就不能回避人家的灾难.”子羔终于离去了.正赶上有使者要进城,城门开了,子路就跟了进去.找到蒉聩,蒉聩和孔悝都在台上.子路说:“大王为什么要任用孔悝呢?请让我捉住他杀了.”蒉聩不听从他的劝说.于是子路要放火烧台,蒉聩害怕了,于是叫石乞、壶黡到台下去攻打子路,斩断了子路的帽带.子路说:“君子可以死,帽子不能掉下来.”说完系好帽子就死了.
孔子听到卫国发生暴乱的消息,说:“唉呀,仲由死了!”不久,果真传来了他的死讯.所以孔子说:“自从我有子仲由,恶言恶语的话再也听不到了.”这时,子贡正为鲁国出使到了齐国.
宰予,字子我.他口齿伶俐,擅长辞辩.拜在孔子门下以后,问道:“一个人的父母死了,守孝三年,时间不是太长了吗?君子三年不习礼,礼义必定会毁坏;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一定会败环.一年间,陈旧的谷子吃了,新的谷子又成熟了,钻木取火的木材换遍了,守丧一年也就可以了.”孔子说:“只守丧一年,你内心安不安呢?”宰我回答说:“心安.”孔子说:“你既然感到心安理得,你就这样做吧.君子守孝期间,即使吃美味的食品,也感觉不到?
其他回答
<五国之君>子贡之以乱齐、灭吴、存鲁也,吾悲之。彼子贡者,游说之士,苟以邀一时之功,而不以可继为事,故不见其祸。使夫王公大人而...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曾参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与孔子相关的故事有哪些[语文科目]
孔子小故事
名正言顺
公元前501年,五十一岁的孔子当了鲁国的中都宰.孔子做 了一年,很有成绩.被提升为管理建设工程的司空;不久,转而为司 寇,管司法工作.这样,孔子参与政治的抱负终于实现了. 孔子五十六岁那年,又由大司寇,代理相国职务.他参与国政仅 仅三个月,鲁国的风俗就大大变了样. 孔子的成就使齐景公感到害怕,他特地挑了八十个美貌的女 子,让她们穿上华丽的衣服,教她们学会舞蹈,加上一百二十匹骏 马.一起送给贪图享乐的鲁定公,以腐蚀他的意志;这一计果然奏 效,鲁定公沉湎于歌舞淫乐之中,不再过问政事了.
孔子的学生子路见到这种情况,便对孔子说. “老师,我们可以离开这里了吧!” 孔子回答说: “鲁国现在就要在郊外祭祀,如果能按照礼法把典礼后的烤肉 分给大夫们.那我还可以留下不走.” 结果,鲁定公违背常礼,没有把烤肉分给大夫们.于是,孔子离 开鲁国,来到了卫国.卫灵公问孔子,他在鲁国得到的俸禄是多少. 孔子回答说是俸米六万斗.于是,卫灵公也给他这个数的俸米. 跟随孔子的学生们见有了安身之处,都很高兴.子路尤其高兴, 问孔子道: “卫国的君主等待你去治理国政,你首先干些什么?” 孔子略为思索了一下,说:“我以为首先要纠正名分.” 子路不客气他说: “老师未免太迂腐了,这有什么纠正的必要呢?” 孔子反驳说:“您真粗暴!君子对他所不知道的只有疑在心中.
名分不正,道理也就讲不通;道理不通,事情也就办不成;事情办不 成,国家的礼乐教化也就兴办不起来;礼乐教化兴办不起来,刑罚就 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老百姓就会不知如何是好,连手脚都不晓得 往何处摆了.所以君子用的名分,一定要有道理可以说得出来,讲出 来的道理也一定要行得通.” 不久,有人向卫灵公说了孔子不少坏话,卫灵公就派人监视孔 子的出入.孔子怕继续留在这里出事,在卫国只居住了十个月,就离开了.
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孔子有许许多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 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不错,但后来渐渐地露出了真相:既 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为此,孔 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 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叫澹台灭明,字子羽,是鲁国人,比孔子小 三十九岁.子羽的体态和相貌很丑陋,想要事奉孔子.孔子开始认为 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 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为了公事,从不去会见公卿大夫.后 来,子羽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 都传诵他的名字.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慨他说:“我只凭言辞判断 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 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孔子学琴
众所周知,孔子是位大大的教育家,可他同时也是一位音乐家,既会唱歌,又会弹琴作曲.他在与人一同唱歌时,如果人家唱得好,他一定请再唱一遍,自已洗耳恭听,然后再和一遍.他的教育方针并不是培养一些死读书的呆子,而是一些全面发展的英才.
孔子曾跟师襄学琴,某天师襄交给他一首曲子,让他自已练习,他足足练了十来天,仍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师襄忍不住了,说“你可以换个曲子练练了.”孔子答到“我虽然已熟悉它的曲调,但还没有摸到它的规律”.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又说:“你已摸到它的规律了,可以换个曲子练了.”不料孔子回答“我还没有领悟到它的音乐形象哩.”如此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发现孔子神情庄重,四体通泰,好似变了人样.这次不待师襄发问,孔了就先说道:“我已经体会到音乐形象了,黑黝黝的,个儿高高的,目光深远,似有王者气概,此人非文王莫属也.”师襄听罢,大吃一惊,因为此曲正好名叫《文王操》,而他事先并未对孔子讲过.
孔子也可说是一流的音乐鉴赏家,《韶》相传是尧舜时的乐舞,孔子在鲁国一直没有机会听过,后在齐国的某次宫庭宴乐中终于欣赏到了,孔子完全被这庄严肃穆的音乐迷倒了,以至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参考资料:http://www.wjlxsx.com/jb/kejian/kz/gushi.html
问题2:与孔子相关的故事[语文科目]
欹器的启示
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两小儿辨日
子与南子
断粮七日
孔子春游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磨咀磐对问项橐
孔子使子路问津
渡河落水山间晒
颜回输冠
苛政猛于虎
问题3:孔子与他的弟子的故事短一点短一点短一点短一点[语文科目]
孔子误会了颜回
有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
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
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
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问题4:孔子与弟子的故事(1个)
一天,孔子领着学生们在野外进行御、射训练.中午,师生聚在树荫下休息,先解马放青,然后师生进行野炊.不料马跑到田里去吃庄稼.农人见了,大怒,上去把马牵走了.子贡追上农夫,给他作揖说:“对不起,我们的马吃了您的庄稼,怪我们看管不严.请您原谅,将马还给我们,我们还要赶路呢.” 农人置之不理. 子贡回到树下将索马的经过讲给了孔子.孔子说:“你用过分谦恭文雅的言词向农人求情,好比用美妙的歌舞演示给盲人,这怎能有好的效果呢?这是你的错,不能归罪农人.”说着,让养马人去要马.养马人对农人说:“我耕于东海,将往西海,我们的马驾车到这里,快要饿死了,只好放它吃点路旁的庄稼.你快点将马还给我们,要不,我们走不了就住到你家,车上六七个人都要你管饭,你不管饭的话,我们饿死在你家也不走,还怕你不偿命不成.” 农人听了,吓得直打哆嗦,慌忙将马交还.养马人牵回马,孔子含笑看子贡一眼.子贡羞愧无地自容:身为言语科的学生,平时认为自己学习好得不得了,今天办这件事还不及一个养马人.先生教诲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真是至理明言啊.子贡从此变得谦虚谨慎起来.
一次,卫国一位使者向子贡了解孔子弟子的情况,子贡就介绍好学不倦的颜回,勇敢无畏的子路,多才多艺的冉求,节操高尚的曾参等同学,惟独没有谈他自己.后来孔子知道了这件事,高兴地对子贡说:“你已经有知人之明了.知人之明,方能自知之明;自知之明的人,才能有大作为啊.” 子贡施礼谢了老师的夸奖. 孔子进一步给子贡说:“你知道了谦虚,那谦虚的实质是什么呢?孔子不等子贡回答,接着说:“就像大地一样,大地不比什么都低吗?但大地挖深了就涌出泉水来,播了种就长出五谷来,草木生长,鸟兽繁衍,所有的生命都来自大地,所有的死亡都回归大地,大地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养育万物而从没听过它说什么.” 子贡听了连连点头.
孔子名声越来越大,人们仰慕他古博今的知识,佩服他匡扶君王的方略,有抱负的君臣或派使者或亲自远道慕名来曲阜向孔子请教问题.这些天,连连有鲁定公、齐景公的使者向孔子问政,子贡均在场奉陪.事后,子贡问孔子:“齐公请教老师为政的首要之务,老师的回答是节约财用;鲁公请教老师时,老师回答是了解下臣.为什么一个问题两个答案呢?” 孔子说:“这是因为两个国家的实际情况不同,齐国是个奢侈过度的国家,所以我给齐公的回答是节约财用.鲁国最大的问题是大夫间互相争权夺利,企图架空鲁公,所以我以鲁公的回答是了解臣下.” 子贡听了,颇受启发,心中更加敬佩起老师来.
一次,卫国大夫公孙朝问子贡:“仲尼的学问是从哪里来的呢?”子贡说:“周文王和周武王的道,没有坠入地下,仍旧留存人间.贤能的人能够认识它的重要方面,不贤的人只能认识他的次要方面.周文王和周武王的道是无处不在的,我的老师是无处不学习的,又何必要有一个固定的老师呢.” 子贡事后将他和公孙朝的话告诉孔子.孔子点头说:“你回答得比我想的还精妙得当呀.”
公元前493年春天,子贡随孔子离开卫国,一路逶迤,次年春天到了宋国. 宋国本是孔子先祖受封的地方,也是他夫人亓官氏的家乡,他年轻时还到宋国考察过殷礼,为此,孔子达算在宋国多停一段时间.谁知到了宋国,宋景公对孔子一行的到来表现十分冷漠,不仅内没有留用孔子的意思,连食宿也不予以安排,师徒的生活显得十分窘迫.看着先生愁眉不展的样子,子贡对孔子说:“先生,我还有块美玉,是把它继续收藏在行囊里呢,还是把它卖掉?” 孔子脸上有了喜色,笑着说:“卖掉,卖掉,但要卖给识货的买主.”孔子联想到眼下自身的遭遇,打趣地说:“连我自己都在等待识货的人,想将自己卖掉呢.”听了先生风趣而有几分伤感的话,看着手中的玉,子贡心里沉甸甸的.这快玉,还是他拜师时想作为拜师礼献给孔子的,当时孔子不收,他一直带在身边,没想到,在这种场合用上了它.子贡其实已物色了买主,这个买主就是宋国的大夫孙明子.孙明子为政勤勉,事君忠诚,却受到朝中善于弄权的司马桓魋的排挤.孙明子不畏权势,洁身自爱,为此特别喜玉.孙明子对子贡这位珍宝巨商的来到很关注,他在昨天宋景公会孔子的时,曾暗派使者向子贡打听美玉行情.子贡就将这块美玉卖给了他.孔子看着子贡卖玉得来的一大袋金银,心里踏实了许多.
子贡和孔子离开宋国,经郑国、陈国要去楚国,途中经过一片桑林,遇见连两位长相清秀的养蚕女子在林中采桑,孔子随吟了一句:“南枝窈窕北枝长.” 一采桑女随即答道:“夫子在陈必绝粮.九曲明珠穿不得,著来问我采桑娘. 当师徒十多人走到陈国和蔡国边界时.边界守军不让他们前往楚国.孔子师徒围困在前不挨村,后不着店的荒郊野外.被困的第四天,粮食没有了,他们只得挖野采充饥.几个弟子相继饿出了病,躺在地上,连爬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孔子却神色坦然地坐在舆帐里,诵诗、唱歌、弹琴不止. 子路心烦意乱地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穷困的时侯吗?“ 孔子看着满脸忧怨之色的子路,心平气和地说:”君子在穷困的时侯能坚守节操,小人遇到穷困不能控制自己,什么事都能干出来.“ 子路想说什么,却没说,赌气地扭身便走.孔子深知,在这危难关头,弟子们的思想很活跃,对他的作为不理解,对他的政治主张产生了怀疑.他想,很有必要和弟子们进行一下思想交流.于是,叫来刚刚离他而去的字路,问道: “《诗?何草不黄》里说:‘我们既不是野牛也不是猛虎,为什么要流在荒无人烟的野地里.’我们的主张不对吗?我们为什么会困在这里?” 子路寻思了一下说:“恐怕是我们的仁德还不够吧?所以,人们才不信任我们;恐怕我们的智谋还不够吧?人家才不放我们通行.” 孔子摇头:“假使有仁德的人能使人信任,那还会有伯夷、叔齐这样的好人饿死在首阳山呢?要是有智慧的人必定能够处处畅行无阻,哪还会有王子比干被剖心呢?” 孔子又把子贡叫来,问他同一个问题.子贡说:“是不是老师的主张太大了,因此天下没有一个国家能容纳老师.老师何不降低一下自己的政治主张,靠近一下现实呢?”子贡直来直去的话,其实是他思索了好久,早想向老师建议的一个问题.孔子不满意地说:“赐呀,一个善于耕田的农夫,不见得有好收成;一个好的工匠虽有精巧的手艺,然而却未必能使人都称心如意;君子也是一样,他只能专心地修道,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然而却不一定被社会容纳.现在,你不能坚信自己的理想,反而想一味地迎合众人,志气真是小啊!” 子贡听了老师的话,开满心里虽然不舒服,也不完全同意老师的看法.但老师矢志不移的精神和高尚的操守却深深感动了他. 孔子又叫去了颜回,也问了同样的问题.颜回说:“老师的道理太大了,天下虽大却还是容不下.虽说如此,老师不改其志,依然推行自己的主张.不被世俗容纳有什么关系?不被世俗容纳才显出君子本色.“ 孔子听了颜回的话,愁苦了几天的脸上有了笑容,说:“好小子,好小子!要是你将来成了大富翁,我一定做你的管帐先生.” 颜回走了,孔子看着颜回的背影,心花怒放地想弹奏一曲.他去拿琴,不经意碰了琴旁的一个袋子.袋子里面装的是前些天子贡卖玉的金银.看着这些钱袋,孔子想起刚才称赞颜回,批评子贡的话,感到脸上火辣辣的.他放下琴,一下子没了弹奏乐曲的兴致.孔子师徒被围困的第七天,来了位骑马的将军,他有意戏弄这些书生,令人拿出十多个九曲珠说:“如果用丝线穿起来,就让你们进楚国.” 孔子和弟子们不能穿这九曲珠.孔子想起采桑女的话,叹道:真是一语成谶啊.孔子便让子贡返回去向采桑女求教.子贡回到桑林旁的那户人家门前.家中人称女子不在,并以一菜瓜给子贡. 子贡说:“‘瓜’子(籽)在内也.” 这时,那个与孔子对诗的女子从房内走出来,她说给子贡穿九曲珠的办法:“用蜜涂珠,以丝系蚁,如不肯过,用烟熏之.” 子贡给女子施礼,并掏出银子,让女子给些吃的.女子给了子贡一大块羊肉和两条鱼.子贡再次谢女子. 子贡回到孔子身边后,依采桑女教的方法穿了九曲珠.将军也不食言,便解除了对孔子师徒的围困.孔子师徒被围已达七日,师徒们已吃了几天野菜,许多弟子都饿得无精打采.围军一散,子贡急忙拿出向采桑女讨来的鱼和羊肉,大师兄颜回充当火头军,点火做起了野炊.颜回见老师和师弟们都饿得大眼瞪小眼,恨不得抓住生鱼就吃,拿过羊肉就肯的样子,不问三七二十一就把鱼肉、羊肉放在一个锅里煮起来.孔子向来主张“食不厌精”,他见颜回把鱼和羊肉放在一块,眉头皱了洲,但已有指责颜回的力气啦,只好听之任之,眯着双眼就等开锅了. 过了一会,肉做熟了,颜回先给孔子端上了一碗.不知孔子是饥不择食,还是确觉得好吃味美,刚刚喝了一口汤就连连赞道:“真鲜,真鲜!” 孔子望着弟子们的吃相,突然皱起了眉头,自言自语地说道:“仓颉造字,将合、赞二子的合写称鲜,这个鲜字是毫无道理的,鱼、羊肉合炖才叫鲜哪!干脆,从今天以后,就把鱼羊二字的合写当成‘鲜’吧!” 弟子们听了,一边大吃二喝,一边连声称赞:“改得好,鱼羊合炖为‘鲜’,真是名副其实!名副其实!” 从此,汉语中便有了这个看了令人口中生津,富有韵味,使人遐想的“鲜”字.
这天,子贡随孔子在楚国汉水采风.他们经过一处村庄时,看见一位美艳动人的少女正在溪畔浣纱.孔子对子贡说:“去向那姑娘采一下风.她外表十分庄重安适,不知她的心底如何?你可以用巧言试探她.” 子贡看着老师,神情有点不自然.孔子微笑着说:“是碍于男女大防吧.” 子贡笑着默认. 孔子说:“我曾说过,非礼勿视,非礼勿动.这都是指的非礼举止,至于采风,是合乎礼的.过去,为考察风俗民情、政事得失,古代帝王常常专设官职去做这样的事情.你去采风,不必忌讳.” 子贡奉师命,走到姑娘身旁,举着一只杯施礼:这位大姐,俺是从北方来的,天气炎热,你能否给俺一杯水,以解口渴?" 少女看了子贡一眼,微笑道:"南国溪水,清凉透底,它属于过路人,并非俺个人所有.你要喝水尽可自己去舀,为何还要征得俺的同意呢?"少女嘴上虽这么说,还是接过子贡手中的杯子,舀了满满一杯,放在地上,很有礼貌地说:"按照俺这里的礼节,这杯水俺不能亲自递到您手里,请原谅!"子贡把水端给孔子,将自己和少女的对话说了一遍.孔子听了点电头,又从车上拿出一张琴,对子贡说:"你把这个拿去,在同她说几句,看她怎么回答." 子贡拿着琴,又走到少女跟前说:"刚才喝了您送的水,听了您说的话,好似秋风送爽,仿拂雪中送炭,令俺周身舒畅.俺这里有琴一张,不知您会调情乎?"子贡故意把"琴"说成"情",以观察少女的反应. 开始那少女很反感地皱皱眉,接着又心平气和地对子贡说:"俺是山野村姑.不通五音六律,怎么能与你调情呢?" 少女也故意把"调琴"说成"调情". 子贡抱着琴回到孔子面前,把与少女的对话一说,孔子还是点点头说:"再把一些银两送她,看她怎么说." 子贡第三次来到少女身边,说:"刚才多承您的指教,因是赶路人,无以报答,现送您些银两略表寸心." 少女一听,站了起来,指着子贡怒斥道:"你究竟是什么人?为什么有路不走,却三番两次在次纠缠俺?又为什么平白无故地送俺银两?你究竟安的什么心?俺一个年轻女子,怎会随便收你的东西?你要是还不走,俺就要喊人来对你不客气啦!"子贡见状,连声说:"对不起,对不起!" 孔子听了子贡的叙说,连连点头,赞叹道:“对呀!对呀!《诗经.汉广》中说:‘南国有很高大的树木,却不能在它下面休息;汉水有游春的少女,但不能对她行为不端.’南国少女果真如此呀!”
公元前479年三月初,子贡从齐回鲁去探望老师,孔子在儿子孔鲤、弟子颜回、子路相继去世后,心情一直不好,前些天,他得了病,今天,他感到时身体有所好转,正柱着柺仗由几个弟子陪着在院子进而散步.他看到进门的子贡,责备而亲情浓厚地说: “赐,你为何来得这么晚呀?” 子贡像请罪一样说:“我不知道老师病了.” 子贡扶老师进了屋.孔子让其他弟子离开,只留子贡在身边,他指指七絋琴. 子贡会意,净手,坐下给老师鼓琴.孔子和琴而歌:
问题5:有关孔子的弟子的故事[语文科目]
有一天,项橐见到孔子时说:“听说孔先生很有学问,特来求教.”孔子笑着说:“请讲.”项橐朝孔子拱拱手问:“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孔子听后说:“你真是问得怪,江河湖海,什么水都有鱼;不管柴草灯烛,什么火都有烟;至于植物,没有叶不能成树;没有枝也难于开花.”项橐一听格格直笑,晃着脑袋说:“不对.井水没有鱼,萤火没有烟,枯树没有叶,雪花没有枝.”孔子叹道:“后生可畏啊!老夫愿拜你为师.”
从“孔子拜师”的故事中,我们应得到两点启示:一是学问(知识)是无止境的;二是要善于观察、分析、积累.若只捧着现有的知识,坐而不学,将被社会淘汰.要不,孔圣人为什么会败在项少年手下呢?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