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52ij作业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杜甫很忙评论_关于“杜甫很忙”事件的看法希望多一些看法.我要写作文.”,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最近,诗圣杜甫突然爆红网络,因为有人将语文教材中的杜甫插图涂鸦后传到微博,引发了主题为“杜甫很忙”的恶搞风潮.经网友再创作后,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俨然无所不能.杜甫是河南巩县籍名人,网友的涂鸦之举遭到了河南省诗歌协会会长马新朝痛批:“恶搞杜甫是无知的、浅薄的、低俗的.”
适逢杜甫诞辰1300周年,以恶搞组图的方式成为舆论热点,恐怕是那些推崇和营销杜甫文化的人始料未及的.从目前报道来看,对微博中风头正劲的恶搞行为,无论是成都杜甫草堂,还是巩义杜甫故里,都持一种不欢迎甚至批评的态度.但从网络文化的视角加以审视,大可不必对恶搞杜甫的风潮反应“过敏”,它只是一场快闪式的网络狂欢而已.
恶搞是近些年新兴的一种网络亚文化现象,是年轻网友以讽刺、幽默、游戏的视角,来解构传统、颠覆经典、娱乐大众的一种网络风尚.在知悉恶搞文化的网友眼中,凡是能够通过再编码、再创作而流行于网络的东西,无论是电影、革命歌曲、新闻人物还是普通的照片,都能成为恶搞的对象.几年前红遍网络的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堪称网络恶搞的经典案例.
一些研究者认为,网络恶搞是年轻人释放内心压力的一种新形式,是他们建构网络身份认同的一种特殊话语,也是他们因为叛逆心理而反抗经典的一种文化仪式.这些基于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的分析,为解析网络恶搞现象提供了多元的学术路径.然而,单就最近这波“杜甫很忙”的恶搞热潮来说,我们或许无需做太多高深分析.它只是偶然出现的、以模拟和戏仿为手段的、寻求快感和参与感的一场网络狂欢.简言之,它只是网友最近的一种娱乐.
与那些曾经流行过的网络恶搞相比,“杜甫很忙”并没有太多特色,最突出的区别,可能是它充分利用了微博这个新型平台.一方面,如今的微博俨然就是一个集聚了数亿围观者的广场,分享资讯、寻找娱乐是这个广场的主流话语之一,这为令人捧腹的恶搞杜甫系列图片创造了迅速流行的可能.另一方面,微博时代的高互动性和高参与性,吸引了众多网友加入到狂欢队伍当中.在微博场域的表演欲与分享欲的双重裹挟之下,恶搞参与者实质上推动了一场关于智力、技艺、幽默感的文化比拼.
不过应该看到,这波恶搞风潮的核心要素只是一张普通的杜甫插图,其多样性和再创作潜力其实并不高.这意味着,即便网友们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嫁接到恶搞当中(比如将杜甫恶搞为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这张照片仍不具备长期流行的可能.更何况,在“各领风骚三五天”的网络文化大观园中,似乎从来没有哪一次网络狂欢能够一直引领风尚.综合各种要素加以研判,这场恶搞杜甫的网络快闪行动,过不了多少时间就会烟消云散.
网络文化的兴起与衰落,在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无章可循和超越常规逻辑的,即便是再普通的文化载体,也能突然之间成为某一时段的流行.然而,鉴于今年恰好是杜甫诞辰1300周年纪念,我们也不排除这样一种可能——“杜甫很忙”以及杜甫文化突然升温,这种恶搞背后可能有网络公关和文化营销的魅影.无论如何,恶搞也是一种个性解读、另类表达,不妨对这种网络文化宽容处之.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为什么杜甫最近很忙最先谁发出的·...现在的孩子啊··
今年,恰逢诗圣杜甫诞辰1300周年.有学生将语文课本上的杜甫进行涂鸦的图片在网络爆红,有网友笑称“杜甫的一天”实在是很忙,更有网友调侃说因为杜甫很忙,所以连语文课本都脱销了.“杜甫的一天”的图片突然在网络爆红,关于他的涂鸦图片在微博上疯转,俨然成了微博红人.在这些对语文课本图片的“再创作”里打篮球化身NBA球星的,有杜甫怀抱美人的,还有杜甫骑着拉风的摩托车的,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身骑白马……被好事的网友戏称为“杜甫很忙”.
问题2:杜甫的故事要精练,不罗嗦
公元712年正月,春天的绿色脚步,缓缓移到伊洛河的下游,在黄河南岸巩县城东的瑶湾村,一个新的生命伴随哭声而降临.像每个新生儿一样,光赤而稚嫩的身子偎依在母亲怀中,贪婪地吸吮着乳汁.他的父母,亲戚以及前来祝贺的人们,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这个普普通通的幼儿,将会成为照耀中国诗坛的一颗万古璀璨的巨星.
他就是——杜甫.
壬戌年到来的那个正月初一的清晨,对于瑶湾村来说是格外的喜庆,各种迎新辞旧的炮仗飞向落雪的天空绽放出比平时分外绚丽的颜色,炮仗的争相齐鸣将整个瑶湾村喜庆欢腾的序幕渐渐拉开.
在瑶湾村靠后山的一户人家的大门“吱—”一声被打开,一个十五岁左右俊朗的小伙子从门里跳出来.
他穿一身青色的新外套,脑袋上梳着漂亮端正的发髻.两只乌黑的眼睛在瞅着自家门口贴着那幅对联.
他一面看着对联,一面大声的朗读出来:“上联是:大地春风温我宅,下联是:座上嘉宾对酒歌,横批是:满院生辉.”
他很得意的看着对联心理想,有气氛衬托才能体现出更好的意境.
他又跳过去看看别家的春联,看了几家他跑了回来摇着脑袋自言自语的说:“还是我家的好,这可是我花了一天的时间摆弄出来的,等会让爹看看,说不定还会夸奖我的.”
他美滋滋的想着,一奔一跳的进了院门.
刚进院门,一声清脆的驴叫,吓了他一跳.
“笨驴灰灰,大清早你叫什么叫.”他边笑着说边走向驴圈.
那只灰色的驴子见到他格外的欢喜,摇头晃尾的向他撒欢.
“噢!原来你还没有吃早餐呀!难怪你叫的那么欢.”说着他将铡好的草料放进食槽里,驴子看见有草吃了,便埋下头狼吞虎咽起来.
“慢点!灰灰,我还有新年礼物给你呢!”说完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红色的绒绣球把它扎在驴子的头上.
“呵呵!灰灰你漂亮多了!”他看着驴子的样子笑着说.
驴子还是低着头,打了个响鼻好象是回应他的戏谑.
“子美,你干什么呢?”
他回过头一看是父亲,忙回答道:“爹,我喂驴呢!”
“大过年的,你不吃饺子,喂驴干什么?”
“饺子,好,我马上来”他有给驴子抓了几把草料放了进去,顺便摸摸驴子的头说:“灰灰,先吃点草吧!等会给你带点饺子让你尝尝.”说完跑进屋里.
屋里,父亲座在八仙桌前,母亲正端来一盘热气腾腾的饺子.他看见饺子,便高兴的叫起来“娘,我先来一个!”
“啪!”母亲打落他伸向盘子的手,说:“你忘了什么了吗?”
“噢!对了先给爹吃.”
“还有呢?”
“嘿嘿!我记得呢!”他说完后,洗净手,来到父亲面前,跪下磕头,一口气磕了10个,又到母亲前磕了10个,站起身来摸摸微红的额头说:“祝父亲母亲新年大吉大利,还有…”
母亲看着他可爱的样子,心疼的说:“好了,好了”
父亲也带着满意的笑容拿出一个红包说:“子美,来压岁钱!”
“谢谢,爹”杜甫欢喜的拿过去,又瞅瞅母亲,问:“娘,你的呢?”
“小机灵,你的头可值钱了.”说完笑着递给他一个红包.
“来,一块吃饺子吧!”父亲招呼着.
杜甫欢喜的跳上凳子,开始狼吞虎咽起来.
吃完饺子后,父亲对杜甫说:“子美,你现在去后山云寺给你师父拜年吧!”
杜甫一听师父,便来劲了.他使劲的点头说:“好的,好的马上去”
母亲给他一个装食物的篮子和一个包裹后 ,交代着“上山后规矩点,一定要给你师父拜年,顺便邀请他来家做客,记住没?”
“记住了,我走了.”说完一溜烟的出门了.
杜甫来到驴圈,解开驴子的缰绳,拉着驴子走出家门.
他笑呵呵的摸着驴子的头,说:“灰灰,吃饱了吗?吃饱了就开工了,你是我的坐骑,新的一年你要载着我大展鸿图呀!”
说完他翻身骑上驴背,驴子慢悠悠的走向后山.
杜甫看着驴子走的很慢,心里又着快点见到师父,不由的开始埋怨驴子走的慢,他开始数落驴子.
“灰灰,人家都说你是天底下跑的最快的驴子,怎么今天你好象乌龟一样的走着.”
驴子不理他,依旧走的很慢.
杜甫见激将法不管用,便笑着说:“噢!原来你在生气我没给你吃饺子呀!来早就准备好了.”
杜甫从篮子里掏出几个饺子喂到驴子的嘴里.
驴子好不客气的嚼起来,吃完后走的比以前快了点.
杜甫骑在驴背就郁闷着,心想这家伙还不满足,于是又喂驴子几个饺子,驴子吃完后又快了点,杜甫又喂它,驴子又快了点.连续几次,杜甫打开篮子一看,母亲给师父的两盘饺子只剩一盘了.心想不行,灰灰再吃就没有师父吃的了.
他大声的驴子说:“灰灰,不能给你吃饺子,否则没有饺子师父会骂我的.”
驴子沮丧的低着头慢慢的走着.
杜甫比以前更郁闷,怎么办呢?他咬着指头想,对了,给灰灰酒喝,灰灰喝了酒就会跑的快,可是灰灰喝了给师父的酒师父怎么办?有办法了,先去给师父买点好吃的和好酒.至于钱呢,父亲母亲给我的红包可以了,说着他拿出红包一看,哎!还是母亲给的多,母亲给了3两银子,父亲才2两,不过给师父买东西够了,师父虽然是个出家人,但是酒肉他都喜欢,就给他买多点肉多点酒,至于花去的钱,等会从他身上再赚回来.杜甫乐滋滋的想好
以后,骑着驴子来到村子的小酒店买好东西,继续向后山走着.
杜甫拿出一瓶酒让驴子闻一闻,驴子闻到酒香立刻欢叫起来,杜甫就给驴子灌了一壶酒.驴子开始兴奋起来速度也明显的快了.
杜甫看着驴子快多了,心里格外的欢喜,他边给驴子灌酒,边唱着“笨驴灰灰跑的慢,子美哥哥拿酒给他灌,笨驴灰灰一喝酒,子美哥哥速度快一倍……”
很快就到了云寺,云寺今天一扫往日的邋遢,寺门前被打扫的干干净净 .杜甫着自己大年三十晚上的成绩微微笑起来.
“吱——”推开寺门,里面静悄悄地.杜甫喊“师父,子美给你拜年来了!”,但是没有回应.杜甫心想是不是师父再生气.他悄悄的溜进师父的卧室,只见师父躺在床上,唉声叹气的.杜甫正纳闷呢!师父又重重的叹了一声.杜甫暗咐原来是师父嫌我拜年完了.
杜甫眼睛一转,从篮子里拿出一瓶酒,打开酒盖,偷偷的向师父的鼻子凑去,果然师父的鼻子动起来,也不再叹气.一骨碌翻起身来,杜甫“腾”一下跪着接连磕了三个响头,嘴里叫着:“子美给师父拜年了~”.
“哈哈,你小子果然聪明,不枉我对你的教诲,还记得老和尚我好这口子,好了,起来吧!你的心意老和尚心领了.”师父边喝酒边拉起杜甫.
“不错!好酒!子美呀.这是不是村头酒馆里的酒?”师父问
“是的,师父,您老觉得怎么样?”杜甫开心的回答.
“觉得怎么样?告诉你这酒喝一辈子也是爽!哈哈~”师父说完开始牛饮起来.
杜甫将篮子揭开,对师父说:“师父,您瞧着!”
“哇!好徒弟,你就心疼老和尚我呀!老和尚的肚子正饿的咕咕叫呢!”师父兴奋的叫着.
“师父还有饺子呢!”
“哈哈~,老和尚本为出家人,看来还是免不了世俗之事,好你我师徒好好过个这个年初一”
“子美,遵命!”
杜甫年幼只是少许的陪师父喝了点酒,而师父却豪气的连干三碗,眼前这个老和尚,就是有着一种不同凡响的地方吸引着杜甫,杜甫打心眼里尊敬他,不只是他博学多才,还有他那一手惊世骇俗箭法.
“子美呀!你父母可好?”
“回师父,父母都好,劳您老挂念着.”
“您父母是个好人,这些东西一定是你父母让你送给老和尚的,对不对?”
“师父说的是,父母教导我一定要尊敬师父您老.”
“呵呵~,好人呢!”师父不再说话.
杜甫听师父说完,不仅想起自己幼儿时身体不太好,经常闹病,在母亲的精心照料下,长到十几岁时,已经健壮得像个‘ 黄牛犊 ‘,一天到晚欢蹦乱跳没个时闲.他家的院子里种有梨树和枣树,八月秋风送爽时,树上梨黄枣红, 他简直就像只顽皮的猴子,不停地爬上爬下,欢声笑语飞满庭院……
“子美,想什么呢?”师父的话将杜甫从回忆中拉了回来.
“来来,子美,老和尚给你将故事.”
“好呀!师父,我最爱听您的故事了!”杜甫拍手大叫着
师父呷了一口酒,故事娓娓开来:“故事是春秋时鲁君对一妇人的赞称.据《列女传》载,齐军来攻鲁国,逼近郊外,见一妇人抱子携侄而行.妇人见形势危急,子侄不能两全,便舍弃儿子,抱起侄子逃难. 齐军问其故,答曰 :‘弃子而行义 .‘齐军感慨道: ‘鲁郊妇人犹能持节,何况朝廷 !‘遂罢兵.”
杜甫听完后心潮澎湃,对那个鲁妇的义行开始崇敬起来.
“师父,这个故事好感人,鲁妇的义行使徒儿倍感崇敬.”
“孺子可教呀!要记着以后你做事要以‘义’为先,才能体现你的本色.也不枉老和尚的教导.”
“是,师父!徒儿一定牢记.”
“好了师父,给你一件礼物,权当过年的礼物.”
“不了,师父,您不是将‘灰灰’送给我了吗?我很知足了.”
“此礼物是你以后做大事,用着到的,你一定要珍惜.喏,这是老和尚一绝学‘连环追命十八箭’的秘籍,你以后要好好的练习,才能对你有利.”
“徒儿谢师父传授绝技!”杜甫跪拜道.
“好了,你下山去和你父母过年,记得要好好待他们,一年后来我这我要考考你”
“师父,还是让我陪你吧!”
“去吧……”
“师父~”
师父背过身,向杜甫示意离去,杜甫带着一点遗憾下山了.
杜甫骑着灰灰,回到家里,突然听到轻声的抽泣声.杜甫轻轻走到门口,从门缝里一看,父母对这一个灵位轻轻的抽泣,母亲带着幽怨的声音说:“相公,都是我不好,当年为救子美,而失去了我们的商儿.”
“唉!我理解你的心情,当初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你答应了你姐姐,要好好照顾子美,而现在子美又这么聪明懂事,你我也应该感到欣慰,我又怎么能怪你呢!”
“商儿”“为救子美”….这些犹如一个霹雷打在杜甫的头上.在记忆中,我好象有个弟弟,但是我后来怎么也没有见到过他……难道……这是怎么回事,杜甫急忙冲进去.
“爹,娘,您们说什么?!”
“子美,你怎么会….”
“爹,娘,你们告诉我怎么回事?我记得有个弟弟,他现在在哪?”杜甫激动的问
母亲开始哭了,父亲的眼角也见泪光.
“罢了,他始终会知道的,娘子你告诉他吧!”父亲含着泪向母亲说
母亲抽泣着说:“子美,你听好了我们杜氏家族世代奉儒守官.先世居于杜陵(今西安市东南).你的十三世祖杜预 ,是晋代名将,著名学者,封当阳县侯.你的十世祖杜逊在东晋初年迁到襄阳 (今湖北襄樊),任魏兴太守,你的曾祖杜依艺任巩县(今属河南)县令,遂迁居巩县.你的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著名诗人,官至膳部员外郎.你的父亲杜闲曾任兖州(今属山东)司马,奉天县(今陕西乾县)县令.
你的母亲是清河大族崔家的女儿,在你尚未记事时便死去了.你继母卢氏过门后,你寄养在我家.其实我不是你娘,是你的二姑母,当我看到幼小的你,想起你的母亲,我不忍心让你吃苦所以把你当自己的儿子养.你有一个表弟,叫商儿.有一次,你们两个孩子同时患天花,我为了保住你的性命,而疏忽了你表弟,不想他没有撑过来,就去了…….”
杜甫听到这已是泪如雨下,他嘴里喃喃的说:“不,不是这样……”
姑父看着杜甫这样,抹去眼角泪水,努力的笑着说:“子美,不要这样了,这些年来你没有辜负我们的期望,想想你6岁时在偃城(今属河南)见到的公孙大娘舞‘剑器‘.公孙大娘是当时最优秀的舞蹈家, ‘剑器‘是一种戎装舞蹈,动作刚劲,节奏铿锵.当时你说公孙大娘的舞姿,忽而自空而落, 光彩夺目,如同后羿射落的九个太阳;忽而拔地而起, 凌空飞腾,如同一群天帝驾着蛟龙飞翔;她上场时神情端庄,如同雷霆初止,天地一片肃穆;她收舞时英姿卓立,如同江海停止翻腾,凝聚着清冷的光辉.这些说明幼年的你就已对艺术有了较强的感受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事后,公孙大娘教导你说舞蹈,书法,绘画,音乐,诗歌,是彼此相通的.
从此你便喜欢上了诗歌,在7岁的时候开始创作诗歌.儿童作诗,往往以动物为题材.记得初唐诗人骆宾王也是7岁时开始作诗, 那首《咏鹅》诗确实写得不错.但是你所咏的却非平凡的鹅,而是神鸟凤凰(注:诗已失传).在古人心目中, 凤凰是祥瑞之鸟,它象征着王朝的兴盛.你开口便咏凤,这足以说明在你幼小的心灵里,已萌生出对国家富强的期盼.中国有句老俗语说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现以你观之,此言不差..
在你练习作诗的同时,姑父教你学写大字,你很勤奋,很刻苦,到9岁时,已写满了一口袋的习作,每年过年时门口的对联都是你所写.
还有你去云寺拜师,尽得你师父的真传.
……
这些姑父和你姑母都感到很欣慰,我和你姑母没有辜负你们杜家所托,你日后必能将成大器.其实我们心里早以把你看成自己的儿子,我们希望你以后能做大事、成大事!”
杜甫声泪俱下,他每日朝夕相处的父母,原来竟是自己的姑父、姑母,还有姑父、姑母为救自己而失去了自己的儿子.他感激他们、他崇敬他们、他爱他们……
他含泪跪拜,说:“姑父、姑母待侄儿恩重如山,从今以后我只尊您二老为我的生父生母!”
“孩子,起来吧!我们知道你的心意,但是我还得告诉你,你父亲还在人间,只是他多年清贫为官,不与徇私枉法的同僚苟同,现被人诬陷落狱十载.我儿现以成人,你要考取功名,将来救你父亲出狱.今年科举将要举行,我已经为你准备好了,你马上上路.”
“不,子美愿守侯父亲、母亲一辈子.”
问题3:杜甫很忙的故事要简短,要概括主要内容.[语文科目]
杜甫什么都做,因为被同学们diy了n多种职业,所以就只好很忙咯.
问题4:杜甫的故事或介绍
杜甫,字子美.他跟李白一样,是唐代最著名的大诗人之一.在文学史上,把他们合称“李杜”.杜甫原是河南巩县人,生长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从小就下苦功读书,也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写了不少优秀的诗歌.三十几岁的时候,他在洛阳,遇见了李白.杜甫比李白小十一岁.两个人性格不一样,但是,共同的志趣和爱好使他们成为亲密的好友.
后来,他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那时候正是*相李林甫掌权的时候,李林甫最忌恨读书人,怕这些来自下层的读书人当了官,议论起朝政来,对他不利,于是勾结考官,欺骗玄宗说这次应考的人考得很糟,没有一个够格的.唐玄宗正在奇怪,李林甫又上了一道祝贺的奏章,说这件事正说明皇帝圣明,有才能的人都已经得到任用,民间再没有遗留的贤才了.
那时候的读书人都把科举作为谋出路的途径,杜甫受到这样的挫折,懊丧的心情就不用说了.他在长安过着贫穷愁苦的生活,亲眼看到权贵的豪华奢侈和穷人受冻挨饿的凄惨情景,按捺不住心里的愤慨,就用诗歌控诉这种不平的现象.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他写下的不朽诗句.
杜甫在长安呆了十年,唐玄宗刚刚封他一个官职,安史之乱爆发了.长安一带的百姓纷纷逃难.杜甫的一家,也挤在难民的行列里,吃尽了千辛万苦,好容易找到一个农村,把家安顿下来.正在这时候,他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就离开家投奔肃宗,哪想到在半路上碰到叛军,被抓到长安.
长安已经陷落在叛军手里,叛军到处烧杀抢掠,宫殿和民房在大火中熊熊燃烧.唐王朝的官员,有的投降了,有的被叛军解送到洛阳去.杜甫被抓到长安以后,叛军的头目看他不像什么大官,就把他放了.
第二年,杜甫从长安逃了出来,打听到唐肃宗已经到凤翔(今陕西凤翔),就赶到凤翔去见肃宗.那个时候,杜甫已经穷得连一套像样的衣服都没有了,身上披的是一件露出手肘的破大褂,脚上穿的是一双旧麻鞋.唐肃宗对杜甫长途跋涉投奔朝廷,表示赞赏,派他一个左拾遗的官职.
左拾遗是个谏官.唐肃宗虽然给杜甫这个官职,可并没重用他的意思.杜甫却认真地办起事来,过了不久,宰相房琯(音guǎn)被唐肃宗撤了,杜甫认为房琯很有才能,不该把他罢免,就上了奏章向肃宗进谏.这一来,得罪了肃宗,亏得有人在唐肃宗面前说了好话,才把他放回家去.
唐军收复长安以后,杜甫也跟着许多官员一起回到长安.唐肃宗把他派到华州(今陕西华县)做个管理祭祀、学校工作的小官.杜甫带着失意的心情,来到华州.那时候,长安、洛阳虽然被官军收复了,但是安史叛军还没消灭,战争还很激烈.唐军到处拉壮丁补充兵力,把百姓折腾得没法过活.有一天,杜甫经过石壕村(在今河南陕县东南),时间已经很晚了.他到一家穷苦人家去借宿,接待他的是老农夫妻俩.半夜里,他正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的时候,忽然响起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杜甫在房里静静听着,只听到隔壁那个老人翻过后墙逃了,老婆婆一面答应,一面去开门.
进屋的是官府派来抓壮丁的差役,他们厉声吆喝着,问老婆婆说:“你家男人到哪里去了?”
老婆婆带着哭声说:“我的三个孩子都上邺城打仗去了,前两天刚接着一个儿子来信,说两个兄弟都已经死在战场上.
家里只有一个儿媳和吃奶的孙儿.你还要什么人?”
老婆婆讲了许多哀求的话,差役还是不肯罢休.老婆婆没有法子,只好自己被差役带走,到军营去给兵士做苦役.
天亮了,杜甫离开那家的时候,送别的只有老农一个人了.
杜甫亲眼看到这种凄惨情景,心里很不平静,就把这件事写成诗歌,叫《石壕吏》.他在华州的时候,前后一共写过六首这样的诗,合起来叫做“三吏三别”(《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由于杜甫的诗歌大多是写安史之乱中人民的苦难,反映了唐王朝从兴盛到衰落的过程,所以,人们把他的诗篇称作“诗史”.
第二年,他辞去了华州的官职.接着,关中闹了一场大旱灾,杜甫在那里穷得过不下去,带了全家流亡到成都,依*朋友的帮助,他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边,造了一座草堂,在那里过了将近四年的隐居生活.后来,因为他的朋友死去,在成都没有依*,又带了全家向东流亡.公元770年,竟因贫困和疾病,死在湘江的一条小船上.
他死后,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诗人,把他在成都住过的地方保存起来,这就是有名的“杜甫草堂”.
问题5:关于杜甫的小故事
杜甫小时候很贪玩,连板凳都坐不住,长到五六岁连一首诗都记不住.让爷爷很生气.在爷爷的严厉管教下,杜甫改掉了贪玩的习惯.发奋苦读,为了练好诗,他练习的习作装了整整一麻袋.杜甫成名以后曾在诗中表达了他对于诗歌创作的心得.那就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