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52ij作业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七律和柳亚子先生_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论点”,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七律.和柳亚子先生只要译文!
〔落花时节读华章〕化用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落花时节又逢君”句.华章,美丽的诗篇,指柳亚子的诗.
〔放眼量〕放大眼界去衡量,不必斤斤计较个人得失,以致“牢骚太盛”.
〔昆明池〕北京西郊颐和园内的昆明湖.当时柳亚子住在颐和园内.
〔观鱼胜过富春江〕观鱼,用《庄子·秋水》中庄子和惠施在安徽濠水桥上看水中游鱼的故事.富春江在浙江省桐庐和富阳两县境内,东汉时隐士严光(字子陵)曾在那里游钓,至今桐庐还有钓台遗址,但已离水面很高.这句诗的意思说,在颐和园的昆明湖观赏游鱼的快乐比在富春江的钓台更好.这是对柳亚子原诗“分湖便是子陵滩”而言.
附:柳亚子原诗
七 律 感事呈毛主席
开天辟地君真健,说项依刘我大难.
夺席谈经非五鹿,无车弹铗怨冯驩.
头颅早悔平生贱,肝胆宁忘一寸丹!
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原注〕
原注:分湖为吴越间巨浸,元季杨铁崖曾游其地,因以得名.余家世居分湖之北,名大胜村.第宅为倭寇所毁.先德旧畴,思之凄绝!
附诗注释
〔说项依刘〕劝说项羽接受刘邦的领导.柳诗作时正值中共中央争取南京国民党政府接受和平解决方案,希望民主人士共同努力.柳在此处表示他虽也是国民党元老,自觉无能为力.一说,用的是杨敬之到处讲项斯的好话和王粲去荆州依附刘表的故事.唐杨敬之《赠项斯》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三国志·魏书·王粲传》:“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柳表示说人好话、依附他人,他很难做到.
〔夺席谈经非五鹿〕后汉戴凭驳倒许多讲经的学者,夺取了他们的讲席(见《后汉书·儒林·戴凭传》).又,前汉显贵受宠的五鹿充宗讲《易经》,曾被朱云驳倒(见《汉书·朱云传》).这里借指自己有夺席谈经的学问,决不是五鹿充宗那样依附权势、徒具虚名的人.
〔无车弹铗怨冯驩〕战国时齐人冯驩投靠孟尝君田文.田文门下食客分三等:上等坐车,中等吃鱼,下等吃粗饭.冯驩列下等,他弹剑唱:“长铗归来乎,食无鱼.”田文把他列为中等,他又弹剑唱:“长铗归来乎,出无舆.”(见《史记·孟尝君列传》)铗(jiá荚),剑,或说剑把.冯驩(huān欢),《战国策 ·齐策四》作冯谖(xuān宣).
〔分湖便是子陵滩〕分湖在柳亚子家乡的吴江县.子陵滩,即七里滩,起自浙江建德梅城,迄于桐庐钓台,因东汉初严子陵隐居曾在此游钓而得名.这里柳指自己要回乡去隐居.
〔杨铁崖〕名维祯,字廉夫,元末明初诸暨(今浙江诸暨)人,当时的著名诗人.
〔先德旧畴〕先辈旧产.
问题2:有谁知道毛主席和柳亚子先生的七律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及柳亚子原诗
应该是和郭沫若吧
《七律_和郭沫若同志》
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居然有字数限制 !
问题3:毛泽东主席为什么在《七律 和柳亚子先生》中挽留柳亚子 体现怎么样的胸怀
柳亚子先生是晚清秀才,自视甚高,瞧不起当时一些所谓的名人大佬和新旧权贵,却对毛泽东赞赏有嘉.他们是好朋友,经常用诗词互相唱和.新中国就要成立的时候,柳亚子先生很高兴,积极参与工作.但是时隔不久,因为有些事情不顺心,柳亚子先生抑郁烦恼,情绪低落,遂产生了归隐之意,并写下了《七律 感事呈毛主席》:开天辟地君真健,说项依刘我大难.夺席谈经非五鹿,无车弹铗怨冯驩.头颅早悔平生贱,肝胆宁忘一寸丹!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
问题4:朋友诗一首,七律,请大家多给意见.广州越秀山赏桂花南越秀山奇峰峦,碧湖绿水映斑谰.繁花千树独成林,金粟万萼翠叶伴.五羊仙翁临楚庭,芬馥波郁醉忘返.木犀馨香不染尘,蟾宫桂子落凡间.
您好,这首诗并不能称为七律,称为七言古诗更合适,因为这首诗在格式上并不能符合律诗对格律的要求.我们先来明格律,之后再对这首诗做简单评论.
要写律诗首先要了解律诗是什么,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在格律方面有着较严格的规定,那么什么是格律?律诗的格律又有哪些规定?下面我们一一来看,格律就是指一中国古代诗歌特有的在格式、音律等方面所应遵守的准则,包括简单的说包括押韵、平仄和对仗等.那么律诗呢?律诗发源于南北朝时期齐,至初唐就开始出现广义五律,成熟于中晚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七言句,称为五律、七律.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超过8句的则称排律.律诗每2句成一联,共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尾联.每首的颔联和颈联的上下句要求对仗.排律除首尾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仗.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通常押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广义律诗允许失粘,狭义律诗不允许失粘,有“仄起”与“平起”两式.广义律诗的包容度很大,它允许拗格存在,允许三平调、三仄尾,如崔颢《黄鹤楼》、王勃《滕王阁》等.现在提到律诗通常指狭义的 律诗,也就是格律要求很严格的那种.律诗之所以叫律诗,就因其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出了格就称不得律诗了.
下面简单的从韵、律句、粘对、对仗、拗句和拗救等方面对律诗格律做一些介绍.
1、韵,简单点说就是同一韵部的字,多是同韵母的字,不同时期的韵有所不同,律诗最常用的是平水韵,由于平水韵是古韵,用起来可能会有一些困难,今人也可使用中华新韵代替平水韵,只要明读音就可以较灵活的押韵了,不用查阅韵书.律诗要求偶数句押韵,一般要求用平声韵,仄声极为少见,首句可入韵可不入韵.
2、关于律句,有两个种概念,一是近体诗的基本句型称为律句;二是符合格律要求的诗句也称为律句,与之相对应的有拗句,后者之后再提.汉语分为四声,但诗中之分平仄,平仄两两组合,抑扬顿挫形成律句,就七律来说,律句共有四种,如下:
①仄仄平平仄仄平
②平平仄仄平平仄
③仄仄平平平仄仄
④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四种格式依照一定的原则交错组合形成律诗最基本的四种格式,即平起、平起入韵、仄起和仄起入韵,平起仄起是就首句第二个字的平仄而言,入韵不入韵要看首句尾字是否参与押韵.
3、粘对、也就是前面说的四种句士组合的规则.粘就是每一联的后一句与下一联的前一句开头的平仄相同,如,上一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下一联的上句要跟上一联的下句相粘,也必须以平声开头,有要求仄声收尾,就成了“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粘是指两联之间,而对是指一联之内,一联中的上下两句的平仄刚好相反称为对,用在首联时因为押韵要求可能不会完全相反,二是第一个音节(前两字)相反,如一联中上一句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句就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果首句入韵,上一句为“仄仄平平仄仄平”下一句则为“平平仄仄仄平平”,上一句为“平平仄仄仄平平”后一句则为“仄仄平平仄仄平”,这样律诗的声律就不单调了,避免了两个音调的句子连续出现的情况,且使平仄格式记忆也方便许多.
4、对仗,对仗可以理解为对对子,律诗要求中间两联对仗,首尾两联不作要求,最多不要超过三联对仗,您朋友的这首颈联就没有用对仗,这是个很明显的错误,平仄不对外行人可能会察觉不出来,但对仗没有用,对律诗稍有了解的就能够一眼看出来,关于对仗也有很多东西,篇幅有限,就不多说了.
5、拗句和拗救,律诗规定了平仄格式,符合格式要求的句子就是律句,不符合平仄要求的就是拗句了,有了拗句不能不管,要补救,就有了拗救,对拗句的补救就是拗救经过拗救的句子就可以认为合律了.拗救可以分为出句自救、对句相救和出句对句同时使用的情况.
①出句自救,在(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式中,因为是仄声字在句末,所以这句诗肯定是出句.这种格式又可变成“平平仄平仄”,即第三字位置该用“平”而用了“仄”,于是在第四字位置补回一个平声字,叫做“三拗四救”(如果是七律就是“五拗六救”了,但七律这个也不是绝对的,也可“三拗五救”)式.
②对句相救,如,“仄仄平平仄”(七律则为平平仄仄平平仄)这种句式,又可写变成“仄仄仄平仄”(这是因为五律第三字、七律第五字可平可仄),不过这样一来,对句就必须变成“平平平仄平”(七律则为仄仄平平平仄平)”,在对句增加一个平声字来弥补出句中缺少的平声字,即第三个字必须变成平声字.所以叫“对句救出句式的孤平拗救”.
③两救皆用,如果“平平仄仄平”用于对句,那么,它的出句就是“仄仄平平仄”,这种格式又可以变成“仄仄仄平仄”甚至“仄仄仄仄仄”,这时,就要把对句的第三个字位置变成平声字以相补救,这属于对句救出句.但如果这个出句又是个“孤平拗救”式,则构成这第三个平声字既救出句的第三或者第四字,又救本句的第一字,这就是两救了.关于拗救的知识如果感兴趣可以深入了解一下,写律诗和绝句对拗救一定要有认识.
格律暂且说这么多吧.简单说一下首诗
《广州越秀山赏桂花》
南越秀山奇峰峦,碧湖绿水映斑谰.
(首联点明地点,但词句锤炼不够,第一句易产生误解,按照一般的读法会理解为“南越”的“秀山”,“山”和“峦”在同一韵部,造成音韵不协调;第二句,如果“碧湖”不是一个湖的名字的话“碧湖”就和“绿水”发生了重复.)
繁花千树独成林,金粟万萼翠叶伴.
(颔联是这首诗内容上写得较好的一处,写出了花的特点,不足之处是格律太不严谨,“伴”字为仄声,用作韵脚是个很明显的一个错误.)
五羊仙翁临楚庭,芬馥波郁醉忘返.
(颈联内容很丰富,五羊、楚庭用得不错,对句比较无力,内容尚可,词句上比较拖沓,没有运用对仗是个硬伤.)
木犀馨香不染尘,蟾宫桂子落凡间.
(尾联收尾不够精炼,缺少震慑力,使得整首诗比较平淡,该出现在尾联的精彩反被颔联抢去了,缺少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感觉.)
通过这首诗可以看出,您的朋友比较有诗才,如果想把古体、近体诗写好还应该多对格律做一些了解,虽说今人写诗可以不必完全严格的按照格律来,但学一学格律对以后的创作会有很多好处,至少在声韵上会有所不同,会使诗的可读性更好,朗朗上口,即便是古体诗也不是完全不顾及格律,格律如果不到位会使诗会变得拗口,所以为了把诗写得更好,还是学一学格律更好.一是学格律,二是学章法,两者缺一不可,格律是体,是肉,章法和神采是骨头,是精神,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个都写不出好的律诗.
最后,谢谢你能够看我在这儿啰嗦,祝您健康快乐,你的朋友在诗词上不断进步!
问题5:七律长征 七律有什么特点,朗读该注意什么?[语文科目]
抑扬顿挫,有激情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