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52ij作业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修约值比较法_物理最佳值的尾数修约采用什么方法?[数学]”,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四舍六入,五后为零五前单变双.如0.541=0.5 0.562=0.6 0.550=0.6 0.450=0.4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根据数值修约规则,将645000修约成两位有效数,修约值为多少?将0.008350修约成两位有效数是多少?[数学科目]
这要看用什么规则,一般我们以前的学习,选用的是4舍5入的规则,第一个应该是6.5×10的5次方,第二个是0.0084或者8.4×10的负3次方.
但是,在分析化学及有的比较严密的计算中,采用4舍6入的规则.如果是5(如题中给出的两个数字,要修约得都是5这一位)的话,要根据修约的上一位是奇数还是偶数来定.如果进上去变成偶数就前进,如果进上去变成奇数,则选择舍去.
即,上题第一个数字等于6.45×10的5次方,将第三位的5进上去就变成6.5,这把原来的偶数4变成了奇数5,所以,原则上就不该进,而应该舍去,得到的结果是6.4×10的5次方.
问题2:物理近真值尾数舍入物理近真值尾数的舍入法则中,等于五则把尾数凑成偶数是什么意思.例如近真值16.251,16.25,16.456这些数怎么精确到四位有效数字.[数学科目]
数据处理中,四舍五入会导致数据产生随机误差
若舍去部分的数值大于保留部分的一半,(其他进制也是一半),加一
小于删了
等于时,末位凑成偶数,偶数不变,奇数加一,比如4.51050取4位有效数字就是4.510,舍去的0.00050是前一位0.000的一半,末位是0凑成偶数0,如果是4.51150就变4.512
问题3:将80.15修约到个位为的0.5单位的修约值为()[数学科目]
80.15*2=160.30
修约到间隔为1=160
/2修约间隔0.5 =80.0
问题4:什么叫修约值比较法?
全数值比较法是将检验所得的测定值或其计算值不经修约处理而用数值的全部数字与标准规定的限度值作比较,只要越出规定的限度值(不论越出的程度大小),都
问题5:物理研究方法有哪些.[物理科目]
物理方法既是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也是学生在学习物理中常用的方法,新课标也要求学生掌握一些探究问题的物理方法.
常见的物理方法
模型法 即将抽象的物理现象用简单易懂的具体模型表示.如用太阳系模型代表原子结构,用简单的线条代表杠杆等.
叠加法 物理学中常常把微小的、不易测量的同一物理量叠加起来,测量后求平均值的方法俗称“叠加法”.
控制变量法 自然界发生的各种现象,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决定某一个现象的产生和变化的因素常常也很多.为了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必须设法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因素用人为的方法控制起来,使它保持不变,然后来比较,研究其他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初中物理实验大多都用到了这种方法,如通过导体的电流I受到导体电阻R和它两端电压U的影响,在研究电流I与电阻R的关系时,需要保持电压U不变;在研究电流I与电压U的关系时,需要保持电阻R不变.
实验+推理法 有一些物理现象,由于受实验条件所限,无法直接验证,需要我们先进行实验,再进行合理推理得出正确结论,这也是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如将一只闹钟放在密封的玻璃罩内,当罩内空气被抽走时,钟声变小,由此推理出:真空不能传声.
转换法 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现象,不好直接认识它,我们常根据它们表现出来的看的见、摸的着的现象来间接认识它们.如根据电流的热效应来认识电流大小,根据磁场对磁体有力的作用来认识磁场等.
等效法 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有时为了使问题简化,常用一个物理量来代替其他所有物理量,但不会改变物理效果.如用合力替代各个分力,用总电阻替代各部分电阻,浮力替代液体对物体的各个压力等.
描述法 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我们常用线条等手段来描述各种看不见的现象.如用光线来描述光,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用力的图示描述力等.
类比法 在认识一些物理概念时,我们常将它与生活中熟悉且有共同特点的现象进行类比,以帮助我们理解它.如认识电流大小时,用水流进行类比.认识电压时,用水压进行类比.
物理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实验数据是对实验定量分析的依据,是探索、验证物理规律的第一手资料.在系统误差一定的情况下,实验数据处理得恰当与否,会直接影响偶然误差的大小.所以对实验数据的处理是实验复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结合一些实例来简单介绍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1. 平均值法
取算术平均值是为减小偶然误差而常用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通常在同样的测量条件下,对于某一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的结果不会完全一样,用多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是真实值的最好近似.
2. 列表法
实验中将数据列成表格,可以简明地表示出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便于检查测量结果和运算是否合理,有助于发现和分析问题,而且列表法还是图象法的基础.
列表时应注意:①表格要直接地反映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一般把自变量写在前边,因变量紧接着写在后面,便于分析.②表格要清楚地反映测量的次数,测得的物理量的名称及单位,计算的物理量的名称及单位.物理量的单位可写在标题栏内,一般不在数值栏内重复出现.③表中所列数据要正确反映测量值的有效数字.
3. 作图法
选取适当的自变量,通过作图可以找到或反映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并便于找出其中的规律,确定对应量的函数关系.作图法是最常用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之一.
描绘图象的要求是:①根据测量的要求选定坐标轴,一般以横轴为自变量,纵轴为因变量.坐标轴要标明所代表的物理量的名称及单位.②坐标轴标度的选择应合适,使测量数据能在坐标轴上得到准确的反映.为避免图纸上出现大片空白,坐标原点可以是零,也可以不是零.坐标轴的分度的估读数,应与测量值的估读数(即有效数字的末位)相对应.
在百度知道里直接打进去就有了,我也是从那找来的.你不用提问的,这些问题都有答案的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