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52ij作业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蜂房未密_李之仪的词有哪些?除了《卜算子》还有吗?[语文]”,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李之仪在当时还以尺牍擅名,亦能诗,这两方面的成就都受到苏轼称赞.有《姑溪居士前集》50卷,南宋吴芾守当涂时所编.又《后集》20卷,不知编者,但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已著录,则亦出宋人之手.今二集俱存.有《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本.其词另行,《直斋书录解题》录《姑溪词》1卷,有吴氏石莲庵《山左人词》本、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
李之仪词全集
水龙吟(中秋)
晚来轻拂,游云尽卷,霁色寒相射.银潢半掩,秋毫欲数,分明不夜.玉琯传声,羽衣催舞,此欢难借.凛清辉,但觉圆光罩影,冰壶莹、真无价.
闻道水精宫殿,惠炉薰、珠帘高挂.琼枝半倚,瑶觞更劝,莺娇燕姹.目断魂飞,翠萦红绕,空吟小砑.想归来醉里,鸾篦凤朵,倩何人卸.
蓦山溪(次韵徐明叔)
神仙院宇,记得春归后.蜂蝶不胜闲,惹残香、萦纡深透.玉徽指稳,别是一般情,方永昼.因谁瘦.都为天然秀.
桐阴未减,独自携芳酎.再弄想前欢,拊金樽、何时似旧.凭谁说与,潘鬓转添霜,飞陇首.云将皱.应念相思久.
蓦山溪(北观避暑次明叔韵)
金柔火老,欲避几无地.谁借一檐风,锁幽香、愔愔清邃.瑶阶珠砌,如膜遇金篦,流水外,落花前,岂是人能致.
擘麟泛玉,笑语皆真类.惆怅月边人,驾云軿、何方适意.么弦咽处,空感旧时声,兰易歇,恨偏长,魂断成何事.
蓦山溪(采石值雪)
蛾眉亭上,今日交冬至.已报一阳生,更佳雪、因时呈瑞.匀飞密舞,都是散天花,山不见,水如山,浑在冰壶里.
平生选胜,到此非容易.弄月与燃犀,漫劳神、徒能惊世.争如此际,天意巧相符,须痛饮,庆难逢,莫诉厌厌醉.
蓦山溪
晚来寒甚,密雪穿庭户.如在广寒宫,惊满目、瑶林琼树.佳人乘兴,应是得欢多,泛新声,催金盏,别有留心处.
争知这里,没个人言语.拨尽火边灰,搅愁肠、飞花舞絮.凭谁子细,说与此时情,欢暂歇,酒微醺,还解相思否.
满庭芳(八月十六夜,景修咏东坡旧词,因韵成此)
一到江南,三逢此夜,举头羞见婵娟.黯然怀抱,特地遣谁宽.分外清光泼眼,迷滉漾、无计拘拦.天如洗,星河尽掩,全胜异时看.
佳人,还忆否,年时此际,相见方难.谩红绫偷寄,孤被添寒.何事佳期再睹,翻怅望、重叠关山.归来呵,休教独自,肠断对团圆.
满庭芳(有碾龙团为供求诗者,作长短句报之)
花陌千条,珠帘十里,梦中还是扬州.月斜河汉,曾记醉歌楼.谁赋红绫小砑,因飞絮、天与风流.春常在,仙源路隔,空自泛渔舟.
新秋.初雨过,龙团细碾,雪乳浮瓯.问殷勤何处,特地相留.应念长门赋罢,消渴甚、无物堪酬.情无尽,金扉玉榜,何日许重游.
玉蝴蝶
以三阕见寄,辄次其韵
坐久灯花开尽,暗惊风叶,初报霜寒.冉冉年华催暮,颜色非丹.搅回砀、蛩吟似织,留恨意、月彩如摊.惨无欢.篆烟萦素,空转雕盘.
何难.别来几日,信沈鱼鸟,情满关山.耳边依约,常记巧语绵蛮.聚愁窠、蜂房未密,倾泪眼、海水犹悭.奄更阑.渐移银汉,低泛帘颜.
早梅芳
雪初销,斗觉寒将变.已报梅梢暖.日边霜外,迤逦枝条自柔软.嫩苞匀点缀,绿萼轻裁剪.隐深心,未许清香散.
渐融和,开欲遍.密处疑无间.天然标韵,不与群花斗深浅.夕阳波似动,曲水风犹懒.最销魂,弄影无人见.
谢池春
残寒销尽,疏雨过、清明后.花径敛余红,风沼萦新皱.乳燕穿庭户,飞絮沾襟袖.正佳时,仍晚昼.著人滋味,真个浓如酒.
频移带眼,空只恁、厌厌瘦.不见又思量,见了还依旧.为问频相见,何似长相守.天不老,人未偶.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
怨三三(登姑熟堂寄旧迹,用贺方回韵)
清溪一派泻揉蓝.岸草毵毵.记得黄鹂语画檐.唤狂里、醉重三.
春风不动垂帘.似三五、初圆素蟾.镇泪眼廉纤.何时歌舞,再和池南.
春光好
霜压晓,月收阴.斗寒深.看尽灯花金鸭冷,卷残衾.卯酒从谁细酌,余香无计重寻.空把夜来相见梦,写文琴.
千秋岁(咏畴昔胜会和人韵,后篇喜其归)
深帘静昼.绰约闺房秀.鲜衣楚制非文绣.凝脂肤理腻,削玉腰围瘦.闲舞袖.回身昵语凭肩久.
眉压横波皱.歌断青青柳.钗遽擘,壶频叩.鬓凄清镜雪,泪涨芳樽酒.难再偶.沈沈梦峡云归后.
千秋岁
柔肠寸折.解袂留清血.蓝桥动是经年别.掩门春絮乱,欹枕秋蛩咽.檀篆灭.鸳衾半拥空床月.
妆镜分来缺.尘污菱花洁.嘶骑远,鸣机歇.密封书锦字,巧绾香囊结.芳信绝.东风半落梅梢雪.
千秋岁(再和前意)
万红暄昼.占尽人间秀.怎生图画如何绣.宜推萧史伴,消得东阳瘦.垂窄袖.花前镇忆相携久.
泪裛回纹皱.好在章台柳.洞户隔,凭谁叩.寄声虽有雁,会面难同酒.无计偶.萧萧暮雨黄昏后.
千秋岁
休嗟磨折.看取罗巾血.殷勤且话经年别.庭花番怅望,檐雨同呜咽.明半灭.灯光夜夜多如月.
无复伤离缺.共保冰霜洁.不断梦,从今歇.收回书上絮,解尽眉头结.犹未绝.金徽泛处应能雪.
千秋岁(和人)
中秋才过,又是重阳到.露乍冷,寒将报.绿香摧渚芰,黄密攒庭草.人未老.蓝桥谩促霜砧捣.
照影兰缸晕,破户银蟾小.樽在眼,从谁倒.强铺同处被,愁卸欢时帽.须信道.狂心未歇情难老.
千秋岁(用秦少游韵)
深秋庭院,残暑全消退.天幕回,云容碎.地偏人罕到,风惨寒微带.初睡起,翩翩戏蝶飞成对.
叹息谁能会.犹记逢倾盖.情暂遣,心常地.沈沈音信断,冉冉光阴改.红日晚,仙山路隔空云海.
临江仙
知有阆风花解语,从来只许传闻.光明休咏汉宫新.拥身疑有月,衬步恨无云.
莫把金樽容易劝,坐来几度销魂.不知仙骨在何人.好将千岁日,占断四时春.
临江仙
九十日春都过了,寻常偶到江皋.水容山态两相饶.草平天一色,风暖燕双高.
酒病厌厌何计那,飞红更送无聊.莺声犹似耳边娇.难回巫峡梦,空恨武陵桃.
江神子
恼人天气雪消时.落梅飞.日初迟.小阁幽窗,时节听黄鹂.新洗头来娇困甚,才试著,夹罗衣.
木梨花拂淡燕脂.翠云欹.敛双眉.月浅星深,天淡玉绳低.不道有人肠断也,浑不语,醉如痴.
江神子
今宵莫惜醉颜红.十分中.且从容.须信欢情,回首似旋风.流落天涯头白也,难得是,再相逢.
十年南北感征鸿.恨应同.苦重重.休把愁怀,容易便书空.只有琴樽堪寄老,除此外,尽蒿蓬.
江神子
阑干掐遍等新红.酒频中.恨匆匆.投得花开,还报夜来风.惆怅春光留不住,又何似,莫相逢.
月窗何处想归鸿.与谁同.意千重.婉思柔情,一旦总成空.仿佛么弦犹在耳,应为我,首如蓬.
清平乐(橘)
西江霜后,万点暄晴昼.璀璨寄来光欲溜.正值文君病酒.
画屏斜倚窗纱.睡痕犹带朝霞.为问清香绝韵,何如解语梅花.
清平乐
萧萧风叶.似与更声接.欲寄明珰非为怯.梦断兰舟桂楫.
学书只写鸳鸯.却应无奈愁肠.安得一双飞去,春风芳草池塘.
清平乐(听杨姝琴)
殷勤仙友.劝我千年酒.一曲履霜谁与奏.邂逅麻姑妙手.
坐来休叹尘劳.相逢难似今朝.不待亲移玉指,自然痒处都消.
清平乐(再和)
当时命友.曾借邻家酒.旧曲不知何处奏.梦断空思纤手.
却应去路非遥.今朝还有明朝.谩道人能化石,须知石被人消.
清平乐
仙家庭院.红日看看晚.一朵梅花挨枕畔.玉指几回拈看.
拥衾不比寻常.天涯无限思量.看了又还重嗅,分明不为清香.
浪淘沙(琴)
霞卷与云舒.月淡星疏.摩徽转轸不曾虚.弹到当时留意处,谁是相如.
魂断酒家垆.路隔云衢.舞鸾镜里早妆初.拟学画眉张内史,略借工夫.
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解释李之仪这首词李之仪 千秋岁深秋庭院,残暑全消退.天幕迥,云容碎.地偏人罕到,风惨寒微带.初睡起,翩翩戏蝶飞成对.叹息谁能会.犹记逢倾盖.情暂遣,心常在.沈沈音信断,冉冉光阴改.红日晚,[语文科目]
深秋到了,院子里暑气已经完全消退了.高高的天上,只飘着细碎的云朵.这里比较僻静,少有人来;风带着微寒,显得有些凄清.一觉初醒,看到双双对对的蝴蝶在飞.忍不住叹息一声,我的心情,又有谁可以理解呢?还记得初次相逢时,是那样的一见如故.如今古人音信全无,而时间在慢慢地逝去.红日已将沉,相知的人却那样遥远,远的如云海之外飘渺的仙山.
--
呜呼,自己翻译的,一个字一个字地敲的~~
这首是李之仪用秦少游韵所作,貌似所思念的人正是秦少游
问题2:李之仪的写词风格隶属于什么浱[语文科目]
婉约派
问题3:谁能解释一下李之仪的《千秋岁》,其中有些词语不懂,[语文科目]
北宋●张 先 千秋岁
数声鶗鴂①,又报芳菲歇.惜春更选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
永丰柳②,无人尽日花飞雪③.莫把幺弦拨④,怨极弦能说.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孤灯灭⑤.
注释
① 鹈鴂:(tíjué):鸟名.《离骚》:"恐鶗鴂之未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劳.宋洪兴祖作《离骚补注》谓:“子规、鹈鴂,二物也.”另,辛弃疾《贺新郎》(绿树听鹈鴂)词序中亦有此一说.
② 永丰柳:永丰:坊名,当在洛阳.白居易《杨柳词》:"永丰东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③ 花飞雪:指柳絮.
④ 幺弦:发音细小的琴弦.
⑤ 孤灯灭:一说"凝残月.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伤春伤别和抒写恋情相思的词篇.它含蓄地表达了爱情遭受摧残之后的惆怅和哀怨,反映了爱情的坚贞和生死不渝.
词以鹈鹊的哀鸣开篇,烘托春意阑珊的悲凉景象,并借以传达缠绵绯恻的相思之情."雨轻风色暴"是上片中的关键句,它表面上交待"芳菲歇"的原因,实际却暗示爱情遭到风暴的摧残.作者还进一步指出,这可惜的"风暴"是在"梅子青时节"肆虐猖獗的,它将断送春天的花苞和爱情的果实.下片换头与开篇两句上下呼应."鶗鴂"啼的是伤春,那么幺弦弹的则是相思."莫把"二字极富感情色彩,作者愈是害怕拨动那根倾诉哀怨的琴弦,就愈能说明这哀怨之情的深沉执着.这两句在艺术上是很有弹性的."天不老,情难绝"是对此所作的补充,又是全诗的主题句,其精神与汉乐府民歌中的《上邪》所表现出的那种海枯石烂、坚贞不二的爱情是一脉相通的.词中低沉哀怨的音调为之一扫."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设想奇特,比喻生新.作者用民歌中谐音隐语的艺术手法,巧妙地把"丝"与"思"联系起来,使情感的表达显得更为丰满深挚,并使这首词具有一定的民歌风味.结尾,以鲜明的形象暗示,这强烈的相思之情,夜以继日,永无绝灭之期.
本篇与作者以清丽的语言捕捉刹那间的艺术形象的词(如"云破月来花弄影"等)相比,在风格上有明显的不同.这首词以直抒胸臆为主,但又兼用比兴,风景描写在词中的主要作用是气氛的渲染和感情的烘托.作者还恰当地采用民歌中谐音隐语的表现手法,加上巧妙化用前人诗句,就更增添了这首词的抒情气氛.
千秋岁(咏畴昔胜会和人韵,后篇喜其归)
深帘静昼.绰约闺房秀.鲜衣楚制非文绣.凝脂肤理腻,削玉腰围瘦.闲舞袖.回身昵语凭肩久.
眉压横波皱.歌断青青柳.钗遽擘,壶频叩.鬓凄清镜雪,泪涨芳樽酒.难再偶.沈沈梦峡云归后.
千秋岁
柔肠寸折.解袂留清血.蓝桥动是经年别.掩门春絮乱,欹枕秋蛩咽.檀篆灭.鸳衾半拥空床月.
妆镜分来缺.尘污菱花洁.嘶骑远,鸣机歇.密封书锦字,巧绾香囊结.芳信绝.东风半落梅梢雪.
千秋岁(再和前意)
万红暄昼.占尽人间秀.怎生图画如何绣.宜推萧史伴,消得东阳瘦.垂窄袖.花前镇忆相携久.
泪裛回纹皱.好在章台柳.洞户隔,凭谁叩.寄声虽有雁,会面难同酒.无计偶.萧萧暮雨黄昏后.
千秋岁
休嗟磨折.看取罗巾血.殷勤且话经年别.庭花番怅望,檐雨同呜咽.明半灭.灯光夜夜多如月.
无复伤离缺.共保冰霜洁.不断梦,从今歇.收回书上絮,解尽眉头结.犹未绝.金徽泛处应能雪.
千秋岁(和人)
中秋才过,又是重阳到.露乍冷,寒将报.绿香摧渚芰,黄密攒庭草.人未老.蓝桥谩促霜砧捣.
照影兰缸晕,破户银蟾小.樽在眼,从谁倒.强铺同处被,愁卸欢时帽.须信道.狂心未歇情难老.
千秋岁(用秦少游韵)
深秋庭院,残暑全消退.天幕回,云容碎.地偏人罕到,风惨寒微带.初睡起,翩翩戏蝶飞成对.
叹息谁能会.犹记逢倾盖.情暂遣,心常地.沈沈音信断,冉冉光阴改.红日晚,仙山路隔空云海.
问题4:求李之仪《谢池春》(残寒消尽,[语文科目]
《谢池春》-代表作一 《谢池春》 宋李之仪 残寒销尽, 疏雨过, 清明后. 花径敛余红, 风沼萦新皱. 乳燕穿庭户, 飞絮沾襟袖. 正佳时, 仍晚昼, 著人滋味, 真个浓如酒. 频移带眼, 空只恁、 厌厌瘦. 不见又思量, 见了还依旧. 为问频相见, 何似长相守. 天不老, 人未偶. 且将此恨, 分付庭前柳. 《谢池春》-韵调 《谢池春》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上三下二). △ △ △ 仄平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 △ △ △ 仄平平平仄(上三下二).仄平平、仄平平仄. △ △ (前后阕基本相同,只有前阕首句与后阕首句稍异.此调平仄较严.) 《谢池春》-注释 《谢池春》 这首《谢池春》用通俗浅近的语言,写离别相思之苦,其中可以看出柳永“市民词”的影响. 开头三句,点出节令,中间隔过四句之后,又说“正佳时,仍晚昼”,继续点出黄昏时分.这样,所谓“正佳时”的“佳”字,才算有着落,有根据.可见章法针脚之绵密.上片写景,以“花径敛余红”等四个五言句子为主体的.这四句,笔锋触及了构成春天景物的众多方面,又各用一个非常恰当的动词把它们紧密相联,点得活生,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在“飞絮沾襟袖”一句里,已经暗示了“人”的存在,为过片处的“著人滋味,真个浓如酒”作一铺叙.著人,是“让人感觉到”的意思”;“滋味”究竟是什么,却不能说得具体,只好用酒来比喻,而且又用“浓”来形容,用“真个”来强调,以诱读者尽量用自己的感受和经验去理解那种“滋味”,从而把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变得可以体会、可以感悟. 过片后的四个五言句,是这首词抒情部分的核心内容了.这四句写得深,写得细,它把“不见”和“相见”、“相见”和“相守”逐对比较.冠以“为问”二字,表明这还只是一种认识,一种追求,只能祈之于天、谋之于人,可是“天不老,人未偶”,仍然不得解决.“天不老”,本于李贺的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反过来说,天不老也就是天无情,不肯帮忙,于是“人未偶”,目前还处于离别相思的境地,实在没有办法,只好“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分付,有交托之义.将相思别恨交付庭前垂柳,则留下了各式各样的思索的余地,正所谓含蓄而隽永. 《谢池春》-译文 《谢池春》 冬日的残寒散尽,下过稀疏的春雨已过了清明时候.花间的小径聚敛着残余的落红,微风吹过池沼萦绕起新的波绉,小燕子在庭院门窗间穿飞,飘飞的柳絮沾上了衣襟两袖.正是美妙时辰,夜晚连着白昼.令人感到滋味深厚,真个是浓似醇酒.频繁地移动腰带的空眼,只是那么白白眼看着病恹恹地消瘦,不见她却又相思,见了她却还是分离,相思依旧.为此要问与其频频相见,何如永远亲密厮守?天公无情天不老,人有情却落得孤独无偶,这份相思别恨谁理解,姑且将它交托庭前的垂柳. 《谢池春》-赏析 《谢池春》 这首词是抒写伤春相思之作.上片写清明景象:“余红”敛繁于花径,“新皱”萦适于池沼,“乳燕”穿飞于庭户,“飞絮”沾惹于襟袖.一句一景,而敛、萦、穿、沾四个动词使地、池、空、人四幅画面有声有色,动静兼备,错落有致地同物及人.冬日的残寒散尽,下过稀疏的春雨已过了清明时候.花间的小径聚敛着残余的落红,微风吹过池沼萦绕起新的波绉,小燕子在庭院门窗间穿飞,飘飞的柳絮沾上了衣襟两袖. 下片抒相思愁恨,频移带眼含蓄地暗示相思日深,乃至为相思煎熬而恹恹病瘦.“何以”二字透出一种无把握的犹疑味道,显然造成相思苦恼现状的原因,是一种个人难以抗拒或难以解决的力量.天公无情天不老,人有情却落得孤独无偶,这份相思别恨谁理解,姑且将它交托庭前的垂柳.全词上片以景写情,真个浓如酒.下片叙别相后相思,以生动活的俚俗之语,写细腻委婉的别离之情.这首词写春思委婉细腻,情意缠绵,情景兼美. 《谢池春》-作者 李之仪(1038-1117),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沧州无棣(今山东境内)人.宋神宗三年进士,后从苏轼于定州幕府.徽宗初因故获罪,被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县),终朝请大夫.有《姑溪词》. 《谢池春》-代表作二 《谢池春》 谢池春 宋·陆游 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 阵云高、狼烟夜举. 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 笑儒冠自多来误. 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 漫悲歌、伤怀吊古. 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妒! 鉴赏 这首词应该稍早于《诉衷情》,陆游怀着为国驱驰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到过西北前线,然而由于朝廷屈辱政策占上风,几年戎马,却一无成就.人已渐老,伤怀国事,无可奈何,只好发出“流年虚度”的感慨. “壮志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陆游到王炎幕府是四十八岁,那时很想干一番事业.“曾”字很重要,写当时的壮年气盛,“曾是气吞残虏”,领起上片,既然说“曾是”,就暗含“今日不是”了,这和下片相关合.“阵云高、狼烽夜举”,写当年的战争气氛之紧张,反衬意气之盛.“朱颜青鬓”由“壮岁”来,“拥雕戈西戍”点明从戎方位,为西方前线,即指参加王炎幕府事.这两句正面写“壮岁从戎”的豪举.“笑儒冠、自来多误”,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一开头就说:“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是牢骚语.这一句陆游用杜甫诗可以有两层意思.一是当时从戎得意,以为功业指日可就,不象那些儒生皓首穷经,老死牖下.二是引起下片,说自己也是属于“儒冠多误身”的类型,而“儒冠误身”正是书生的共同悲剧,自己可笑也重蹈这个覆辙.这第二层意思更重,领起下片. “功名梦断”是总束上片“壮岁从戎”的几句,“却泛扁舟吴楚”指今天的归老江湖,和上片的生活恰成对照.“漫悲歌、伤怀吊古”写今天的满腔悲愤.吊古而悲歌伤怀,正因为眼看朝廷不思进取,坐失良机,将来半壁江山也根本保不住.吴楚扁舟,满眼兴亡陈迹,不由得不怀念当年前线的战斗气氛.“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这里的“秦关”是和上面的“拥雕戈西戍”相呼应.“望秦关何处”表面上是说山河远隔,望而不见,实际上是惋惜那样的战斗气氛不可再得.“叹流年又成虚度”,一结感慨万千.重点在一“又”字,表示年年希望有所建树,却年年是一场清梦.今年又是虚度.上面的“梦断”、“悲歌伤怀”、“望秦关”等等都收束到这“又成虚度”几个字上,令人不忍卒读. 这首词是用今昔对比来发抒自己的悲愤的.上片写过去壮岁从戎的豪迈气概,一往无前.下片写今天归老江湖的寂寞心情,万般无奈.上片的末句转出下片,下片“功名梦断”又总束上文,过片的交代非常清楚紧密.上片多实写,借景物着色,“狼烽”、“朱颜青鬓”、“雕戈”等,使人如见其跃马立功的勃勃英姿.下片却遗篇愁绪融入“烟波无际”之中,多用直抒情怀的唱叹.上下片的呼应除上片末句、下片其句外,“曾是”“又成”中的“曾”和“又”两个虚字含有无限内容,省却许多笔墨.“却泛”的“却”,“漫悲歌”的“漫”,一表出乎意料,一表无可奈何,这几个虚字的传神作用,也是读这首词必须注意的地方.
问题5:简介谁能说下李之仪 简介[语文科目]
李之仪,男,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老农.沧州无棣(今属山东)人.哲宗元佑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佑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就卜居其地.
李之仪擅长作词,前人称其“多次韵,小令更长于淡语、景语、情语”(毛晋《姑溪词跋》).他很注意词的特点,曾说“长短句于遣词中最为难工,自有一种风格.稍不如格,便觉龃龉.”他批评柳永“韵终不胜”、张先“才不足而情有余”,而主张象晏殊、欧阳修那样“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跋吴思道小词》).他的佳作也确能达到这一要求,如〔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立意造语学民歌与古乐府,即景生情,即事喻理;下片借水言情,极为深婉含蓄.
这首《卜算子》是北宋词人李之仪的代表作.品赏这首词,或能对古人爱情、友情——中华民族特有的情感发散方式,有深一层的理解.
这首词看似明朗如话,实则包蕴甚深,表现了一个相思女子怀念郎君的深挚缅邈、缠绕无尽的心理情态.“我”和“君”也许是青梅竹马时的一对情侣,也许是江边劳作时多情的女子碰上如意的郎君.此时分别日久,身居长江头尾,于是,女子把“日日思君不见君”的相思心理一语道出,这种久盼而久不见,愈想愈在眼前铭心刻骨的心理折磨上升为焦灼与渴盼,其中还有隐隐的担忧,然此多种情感虽复杂,但表面却来得极平静,整个情感基调浓烈真挚,但语言却淡泊自然,这种内心灼热,外在含蓄的情感发散方式,积淀着传统东方女性美的意韵.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平允中和”的美学风格.
下阕,作者又深化了相思女的心声,用比兴手法传达出她的坚定信念“长江几时流尽,相思”恨“何时终止!在这里,“情”积久而成“恨”,但这不是“负情恨”而是“痴情恨”.尾词二句,表达了对郎君的期望,虽不免有几丝隐隐担忧,但更看出女子心如磐石,情如江水,矢志不移的忠贞信念.
相思女子心理,实难描摹,而中国古代传统女子心理情态,尤以为最.但作者却成功地刻画了这一心理及情感发散方式.作者在这首词中力求用语浅淡而自然,含蓄隽永,表现了相思女子的情感虽然坚贞执诚,但却婉曲柔敦,用语极淡,形成语愈淡则情愈浓,淡中寓深,水中蓄火的效果.这首词构思巧妙,全篇围绕“长江水”这一特定景物联想生发,又句句扣住“相思情”,把“长江水”和“相思情”非常自然地巧妙地融会在了一起.
作者这首《卜算子》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明白如话,复叠回环,同时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变民歌、民间词之直率热烈为深挚婉曲,变重言错举为简约含蓄.
这首词的结拍写出了隔绝中的永恒之爱,给人以江水长流情长的感受.全词以长江水为抒情线索.悠悠长江水,既是双方万里阻隔的天然障碍,又是一脉相通、遥寄情思的天然载体;既是悠悠相思、无穷别恨的触发物与象征,又是双方永恒相爱与期待的见证.随着词情的发展,它的作用也不断变化,可谓妙用无穷.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