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历史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中共八大元老_中共八大所有有关的东西[历史]”,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政协礼堂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026人,候补代表107人,代表全国1073万名党员.59个国家的共产党、工人党、劳动党和人民革命党的代表团以及国内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应邀列席大会.
党的七大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到1956年上半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从此在中国建立起来.与此同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许多重要指标已有确实把握提前完成.在这种形势下,为了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制定党在新形势下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共中央决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
毛泽东作八大开幕词
刘少奇作政治报告
周恩来作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
邓小平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
彭德怀关于军事工作的发言
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历次全体会议
大会正式召开之前,党曾在多方面为大会的顺利召开做了准备.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原则,从思想上、理论上为八大的召开作了重要的准备.同年8月30日至9月12日,在北京举行了八大预备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了《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的讲话,指出八大召开的目的和宗旨是:总结七大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号召全党要继承优良传统,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官僚主义.
在大会上,毛泽东致了《开幕词》,刘少奇作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邓小平作了《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周恩来作了《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会上,朱德、陈云、董必武等作了重要发言.
大会完全肯定了党中央从“七大”以来的路线是正确的,同时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大会提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为此,大会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大会在总结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八大关于主要矛盾的实质的提法,在理论上有不完全准确的地方,因为这个提法没有全面地指出,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同时它又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但是上述提法的着眼点,在于把中国生产力发展还很落后这一基本国情突出出来,强调在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的情况下,国家的主要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全党要集中力量去发展生产力.这个着眼点,历史证明是正确的.
大会讨论通过了《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中国共产党章程》 和 《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年至1962年)的建议》.
大会选举产生了第八届中央委员会,中央委员97人,候补中央委员73人.同时,根据党的事业发展的需要,八大决定中央委员会增设副主席和常委,中央书记处增设总书记和候补书记,并加强中央监察委员会的机构,设书记、副书记.
八大制定的党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新的方针和设想是富于创造精神的.当然,由于实践的时间还很短,理论上和思想上还不可能很成熟,许多新的观念和方针还不可能牢固地确立并取得深刻的共识.许多新的设想还没有付诸实施,或者没有充分付诸实施,很快又发生反复.但是,八大对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毕竟取得了初步成果,历史证明这些成果对于党的事业的发展有长远的重要意义.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有那些?[历史科目]
[思路分析]
中共八大正确决策:a.主要矛盾:先进社会制度同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b.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尽快把我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c.经济建设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解题过程]
中共八大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重大胜利,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召开的.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国情,克服教条主义的束缚,作出了一系列科学的论断.
大会首先分析了中国国内形势,指出了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其次大会为全党全国人民制定了新形势下的总任务.这就明确规定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再次大会为实现这一目标,针对过渡时期经济发展中的冒进现象,再次肯定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中共八大的召开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适合中国发展状况的社会主义道路,制定了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路线和方针.八大的主要矛盾理论表明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这一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和运用了这一理论.八大的经济建设方针较好地解决了发展规模、速度与具体国情这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这是中国共产党政治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又一贡献.虽然八大路线在实际贯彻时未被真正实行,但是历史的发展证明了它的正确性,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深远意义.
问题2:中共八大召开的背景,帮忙回答大炼钢铁和文革的共同特征就中国加入WTO和收回香港的感受
1八大背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但是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还有着很大的迷惑.
2共同特征:都是我党左倾思想泛滥的体现,都是建国后我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失误,给国家与人民带来了重大损失.
3这是中国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地位上升的结果与表现,表明中国开始抛弃左的思想模式,实事求是社会主义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应当自信的与世界交流,奋发图强,迎来一个更为辉煌的明天.
问题3: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历史科目]
:都确立以经济建设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路线
把基本点从革命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确定了中国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建立了符合国际环境和中国基本国情的发展道路
问题4:中共八大元老和政治局哪个权利大?
重大事项请示元老是邓留下的传统,要突破有一定的难度.
问题5:中共八大召开的历史背景为什么是成功的大会[历史科目]
背景:
党的七大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到1956年上半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从此在中国建立起来.与此同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许多重要指标已有确实把握提前完成.在这种形势下,为了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制定党在新形势下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共中央决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意义:
大会完全肯定了党中央从“七大”以来的路线是正确的,同时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大会提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为此,大会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大会在总结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八大关于主要矛盾的实质的提法,在理论上有不完全准确的地方,因为这个提法没有全面地指出,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同时它又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但是上述提法的着眼点,在于把中国生产力发展还很落后这一基本国情突出出来,强调在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的情况下,国家的主要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全党要集中力量去发展生产力.这个着眼点,历史证明是正确的.
大会讨论通过了《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中国共产党章程》 和 《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年至1962年)的建议》.
大会选举产生了第八届中央委员会,中央委员97人,候补中央委员73人.同时,根据党的事业发展的需要,八大决定中央委员会增设副主席和常委,中央书记处增设总书记和候补书记,并加强中央监察委员会的机构,设书记、副书记.
八大制定的党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新的方针和设想是富于创造精神的.当然,由于实践的时间还很短,理论上和思想上还不可能很成熟,许多新的观念和方针还不可能牢固地确立并取得深刻的共识.许多新的设想还没有付诸实施,或者没有充分付诸实施,很快又发生反复.但是,八大对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毕竟取得了初步成果,历史证明这些成果对于党的事业的发展有长远的重要意义.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