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旅游
打工旅游是现在打工者的打工的时候缓解打工压力的一种生活方式,打工旅游之后我们不仅可以花费少量的金钱见识更多的风景,对于打工的生活也没有太大影响。这里两篇打工旅游日记,可以带你一起去体验一下这种新型的打工生活方式。

(一、陕西石泉)2001年,我们在陕西石泉县做工程。石泉县属陕西安康地区,与四川接攘,气候湿润,山清水秀,号称陕西的“江南”。我们的住地在石泉县城北约10公里处,这里群山环抱,层峦叠嶂,一条小河依山造势,悠悠淌过。山涧溪流的叮咚抨击,欢快、清脆,如同在心房奏响乐曲;至柔至纯的水之感觉,如风掠湖面似的清新悠远。明镜似的清清河水,透视出河底沙石、水草以及水草中戏嬉的小鱼儿,河内的小鱼儿也因此叫小清鱼,是当地备受欢迎的家常菜。河两岸蚕豆、豌豆、油菜,一大片一大片的,满目葱翠,可人可目。农家院内宅旁的石榴,浅红中透着微黄,象一个个挂在万绿丛中的小灯笼,格外诱人。
农民在田间劳作,稚童在河水中嬉戏,傍山而建的民宅里鸡鸣狗叫,炊烟袅袅,一幅恬然祥和的景象。我从小就生活在南国的小山村,虽然少小离家,但山村的风光却烙在我的脑海里,久久难以忘怀。眼前风景,唤起我很多儿时记忆,生出许多欢喜来,这才捂到我原本有那么多农家情结。
我的窗外可见座座小山,似乎近在咫尺,面对并不高的小山,我顿生了闲暇时登山游玩的想法,一来充分享受这久违了的山村风光,二来健体怡情。
说干就干。第二天起了个大早,和丈夫向高压线耸立的小山峰进发。走过一段公路,来到山脚下。山上的路是人踩出来的,一直延伸到半山腰。我们顺着这条窄窄的、硬硬的小路往上走,才发现山很陡,久不锻炼的我没爬多高便胸闷气短、双腿酸软了。我心里暗暗使劲,卯足劲向上攀登,想不到经过一段山路的适应,气息反倒平稳些,肢体的感觉也好了许多。我精神为之一爽,马上有了观山景的心绪。
这是一座长满杂草与灌木的小山,小路是从杂草与灌木中辟出来的。路两边开满了五彩的小花,白的、黄的、浅红的、淡紫的,姹紫嫣红,好像与阳光赛灿烂,又好像色彩大比拼,而夺魁者当属野刺玫了。一树树小小的刺玫花,一朵儿挨着一朵儿,一朵儿挤着一朵儿,白白的、粉粉的,红艳艳的,散发出浓郁的芬香,热烈而绚烂,成熟又张扬,如活力四射的青春热浪,在我心头涌动。它们长而柔软的枝条,从小路两旁伸出,宛如闺密般地胶着,亲密地交汇成一座座“拱桥”。春天初发的绛紫色嫩芽和缤纷的花朵装点着“拱桥”,幻成一个个半边掩映在草丛中的花环。我们意兴盎然地穿梭在这些“花环”中,小心翼翼地迂回前进,不觉来到一片小松树中。原来随着地势不断增高,气候悄然发生了变化,灌木林逐渐被松树林替代 。茂密的小松树,在路两旁挤挤挨挨地排列着,象护路的卫士,我仿佛享受着特邀嘉宾的礼遇。路更窄了,视野内满是苍绿,间或还有刺玫夹杂其中 ,修长的枝条从密密的松树缝隙中挤出来,在微风中摇曳,刚硬中尽显柔性之妩媚。林中光线越来越暗,有些不知就里的我们,正想打道回府,蓦地,一股刺眼的光如柱般射进,抬头一看,高压线塔赫然出现在眼前,惊喜间才发现到山顶竟是几树之隔,小山已被踩在脚下,早先从窗口远眺到的尖尖山峰,上面是一块较为平坦的山地,也许是地势开阔的缘故吧,原本已悄悄隐退的野刺玫,想不到在这里已长成刺玫树,依附着、簇拥着高压线塔。我平生没有见过花开得这么繁盛、长势如此壮观的刺玫:一大片辉煌的浅粉、雪白,从高塔腰身处倾泻而下,不见发端,也不见终点,仿佛在流动,在欢笑。成千上万的花儿彼此推着、挤着,好不热闹。粉色的花儿象待嫁的少女,羞涩中掩饰不住对未来生活的期盼;雪白的花儿,如挂在山川上的瀑布,奔放中显示出几分矜持。这里没有蜂围蝶陈的喧闹,没有擦肩接踵的游人,只是刺玫的洞天。幽幽的花香梦幻般地笼罩着,招惹得我心儿荡漾,只懊恼没带相机,拍下这独领风骚的野刺玫,于是与丈夫约定有时间再来一次。
我们站在山顶临风远眺 ,山虽不高,竟也生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气来。四周山峰连绵起伏,似无穷尽。说它山外有山,太静态太哲理了。我以为它有一种动态美,如山之海,山之涛。山坳里零零星星地显现出民房,房顶上电视天线接收器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银光。早就听说在山的角角落落里居住的农家,家家有电视,户户有自来水,果然如此。由此我想,政府为四处散居的山里农户通水电的国策,是符合民心的,反映以人为本思想的深度和社会发展的广度。
下山,我们选择了另一条路,沿途近距离看到不少农家,有的依山而居,有的临河而栖,有的独居,有的三五家自成体系。还有的就像和我们捉迷藏一样,看起来不像有人家了,拐一个弯,一户人家兀立在眼前,给人一个惊喜。农民在田间地头忙活,鸡在房前屋后觅食,狗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见到我们,又叫又跳,大有挣脱羁绊扑上来的架势。看到被深深浅浅的绿色环卫着的小屋,想着他们吃着无污染的蔬果,喝着纯净自来水,这一刻我的肌肤与心灵完美契合,竟艳羡起这宁静、纯美的农家生活了。想到这里,我不禁对不友好的狗招了招手,表示对这里的人与自然的喜爱。
一路春风下得山来,心情好极了。我从心底慨叹:美哉!这山,这水,这农舍,这留在童年印象中的山村风光!
打工旅游日记二:冒着小雨去长春看病,来去匆匆,想去看看伪皇宫、电影城,都没能如愿,天公不作美呀。长春是森林城市,街上溜一圈,就能了然在胸。到处可见街心公园,但与其他城市不同 ,这里一般种植森林树种,如松树、柏树等,这大约是森林城市得名的由来吧,当然也有气候的原因。

下午四时许从长春返回,中巴车为招揽生意,在市内慢悠悠地绕来绕去,足足一时许才出了城。好不容易有了点速度,经范家屯来到公主岭市辖内。本应从城边直道上四平,没想到七拐八拐钻进了市区。速度越来越慢,后来在售票员招揽生意的喊声中停在市内一个大广场上。售票员进了一个房子,久久不出来。抬头一看,司机不知什么时候也不在位,扭头一看,在车旁抽烟呢,优哉游哉的。看阵势恐怕想打持久战,不坐满乘客不走人。正不耐烦,一阵锣鼓声扑入耳鼓,循声望去,不少穿红着绿的老年人手持彩扇准备扭秧歌。这是河北人尤其是东北人最喜欢的群众性娱乐活动,早在河北做工程时就屡见不鲜。这里的人跳舞绝不像其他城市跳街舞那样随意着装。你看,今天这些老年人,穿着舞服来了,还有道具呢。瞧那几个扮小丑的,穿上黑大褂,叼上大烟袋,伴着鬼相,半蹲半站脸对脸地扭,头一伸一屈,滑稽中透着娴熟与协调。队伍前面有领舞的,男人居多,他们水平之高,不亚于科班出身。其余人男女混杂,随意排成纵队,动作与队形变化一律看领队指挥。道旁乐队鼓点欢快有力,唢呐声悠长高亢,他们也和着节拍摇头晃脑,前仰后合的,尽显开心与快乐,狂欢的气氛把我感染得脚底发痒。
“看!广场中央有一少女塑像,可能是公主岭市的象征。”杨工边喊边指。我顺着他手指方向定睛一看,果然如此。早就对公主岭市命名的由来感兴趣,今天何不利用这难得的机会探寻一番?好在塑像近在咫尺,不会耽误行程,向司机打了招呼便向塑像走去。
塑像由一方形土台托起,土台四周环绕着人物画,从发型、服饰看象金代人。公主长裙、宽袖,头后仰,身微侧,一手伸向前方,一手在左侧扬起,做旋转状。衣裙飘逸,摇曳生姿,恍若腾云驾雾,飘悠欲仙。显而易见,公主岭市因之得名,但公主姓甚名谁,哪朝哪代人呢,不得其解,连问了几个人都很茫然,最后有一人不确定地说:“是响铃公主吧,金国人。”
是否?待考。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