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好还是创业好
打工好还是创业好?他是一个还未毕业却创业一年有余的大学生,他是一个略显稚嫩却胸怀大志的小伙子,他就是辽宁大学在校学生唐家柏。
当别的学生还沉浸在校园的美好生活时,唐家柏却另有想法,在大三时便和几个要好的朋友一起开始了创业,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公司已经初具规模,而快毕业的他也已成为这家公司的经理之一。
胸怀创业大志
“我不想给别人打工,更不想受控于人,我要做我自己想做的事。”唐家柏说,“创业一直是我的梦想,在还没上大学时就有了这样的想法,历史上曾有实业救国,而现在我要想实业强国,创造财富,为社会做出更的贡献。”
唐家柏今年23岁,虽然身材长的高高瘦瘦,但说话精明干练,谁都不会想到这样一个有为青年竟然还是在校大学生。谈到创业,唐家柏说这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而这个梦想是在他父亲的教育中潜移默化而形成的。
从小到大,父亲对唐家柏都采取宽松开放的教育方法,从初中升高中、高中文理分科、高考填报志愿,父亲一直是让他一个人做出选择,从不干涉。这种教育方式,使唐家柏有了自由的意识,他不想被束缚,所以他立志一定要自己创业。
上了大学以后,唐家柏除了努力学习之外,还积极参加学校和社团的活动,为自己将来的创业打基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与心理的成熟,唐家柏认识到了创业的艰难,作为一个大学生,无论财力、物力、人力资源均没有任何优势,创业太难了。
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唐家柏得知“全国大学生创业杯”创业大赛的消息,他马上联系了几个要好的同学,决定参加这个比赛。很快,创业团队便组建成功,唐家柏和几位同学合理分工,各司其职,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研究和实地调查,他的团队就为一个虚拟的公司起草了一份商业策划书作为参赛作品,成功的入围了全校30强并晋级下一轮。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挑战,对手在不断变强,他们的策划书也在不断的修改中成熟。在大连理工大学举行的决赛中,经过一番激烈的辩论,唐家柏和他的同学一举夺魁,获得了此次创业大赛的一等奖。
获奖以后,唐家柏信心大增,觉得大学生进行创业还是有可行性的,只要准备充分,合理运作,是一定可以成功的。
在曲折中进步
经过大学三年的积累,唐家柏不仅仅在学业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还结交了不少有着同样梦想的朋友,其中还有一位老师。得到了老师的帮助,唐家柏不仅得到了指导,还获得了更多的资金支持。
同时,这位老师一直策划研发的一个高考网络填报志愿系统开发完毕了,大家讨论后觉得时机成熟了,要用这个系统作为自己的产品注册公司并开始运营。这时问题又出来了,虽然每个人都能投入一些资金,但这离成立一家正式公司的启动资金还有很大的距离。最终大家决定寻找投资公司的帮助,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打动了一家风险投资公司,在这家公司的帮助下,创业真正的开始了。
由于调研和策划做的很充分,公司早期发展也算顺利,但唐家柏还是遇到了很多挫折。每次出去跟客户谈判的时候,对方都认为他是个小孩子,不足以信任。另外,就是客户对这样一个新的系统还不了解,其实这种系统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早已普及应用了,只是由于在辽宁并未人使用过,许多人并不愿意尝试。根据这一情况,唐家柏决定在全省做一次巡回公益演讲来宣传自己的产品。
每到一个城市,唐家柏都会去联系当地的媒体,跟媒体介绍自己想举办的公益讲座,在很多城市都得到了认可,讲座也举办的很成功,每场都有上千的听众。可是在一个县城,他却碰到了钉子,无论怎么介绍这个讲座的公益性,当地都不是很配合,最终前来听他们讲座的人寥寥无几。
回去之后,唐家柏仔细进行了分析总结,经过调查才发现原来当地已经举办过了类似的讲座。唐家柏了解到这一情况以后,每去一个地方搞讲座宣传之前,都要先做实地调查,然后再决定采用什么方式选择与其合作,这也使后期的讲座宣传少走了不少弯路。
如今,唐家柏和他的公司不断地在曲折中进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通过与一家省级图书经销商的合作,他们的产品已经覆盖了整个辽宁省的范围。
寻求志同道合的员工
唐家柏说:“创业的成功离不开大家的努力,大家一起协作才能事半功倍。”谈到员工,唐家柏说他会选择那些有能力有潜力的应届毕业生,他更希望招聘那些和自己一样有创业梦想的员工。
而对于成功的果实,唐家柏认为应该大家一起分享,他鼓励所有员工入股,而且如果是特别有能力的员工,他还会无偿分给员工股份,这样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公司越办越好。
当被问到如何才能创业成功时,唐家柏提醒想要创业的同学,首先创业要多积累经验,社会经验是特别重要的,所以在校大学生如果想创业就一定要多多参与社会活动;其次创业要有资源,这个资源包括财力、物力、人力,而这些资源恰恰又都是大学生的薄弱项,所以想创业就要广交朋友,朋友多了才能解决资源的问题;另外,只有努力奋斗才能成功。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