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写东西了,今天看某车友新入手一车,忍不住又写了。
(以下内容均为原创及个人看法,转载请注明出处,另外内容、术语较多,新手慎入。)
某车友入手一台刚参加完比赛的碳车,上面的配件基本都是我曾经想要的,现在有机会试用对比了。
下面是对比小评测。
一、车架:JAVA 碳架
意大利设计,中国制造。
这个车架我在组车之前,曾考虑过入手。不过由于价格原因放弃。
跟我现在的车架对比,各有优劣。
车架上管比较薄,相信是为了减重的考虑。下管比较厚,强度不错。
后上叉采用压扁设计,可以增加垂直方向弹性,有一定的后避震效果。又增加了横向刚性,虽然看起来薄,但是强度比想象中好很多。
后下叉采用了目前流行的A座直装式隐藏刹车坐设计,美观又减重。用后下叉承受碟刹的向前应力,还可以保护碟片和卡钳不受撞击,一举多得。缺点是拆装油碟卡钳稍微不便。
车架在TB上的评价是发力直接。个人体验感觉此言非虚,这个车架的五通设计强度相当不错,双脚在水平位置踩踏脚踏,感觉五通刚性十足,没有一般车架五通的“软”。
线管采用内走线,也是最流行的设计,连铝车架也开始大量采用内走线设计了。内走线使车架外观平整漂亮,也有利于保护拉线不受泥水影响。缺点是换线维护不如传统外走线快速方便。
再说说比较匪夷所思的地方,就是车架标称是17寸,实际中管高度和我的15基本一样。
————————————————————————
我的碳架 Miracle
深圳迈科设计制造 中国KUNG TEAM(攻队)的赞助商。
车行主推的碳架,价格相对便宜,传统设计。厂商也为国外品牌做OEM的。
由攻队队员参与开发,经过实际比赛检验,性能也不错。
车架设计跟JAVA相反,是标准的传统设计。上管比JAVA厚,下管比JAVA薄,外走线,后下叉是B座设计。
五通刚性感觉比JAVA稍微软点点,或许是我装了气叉有点弹性的原因。
综合来说各方面比较平衡。
——————————————————————
总结,车架各有优劣,但是个人更倾向于JAVA的设计,比较新,符合国际山地车架设计的潮流方向。
目前UCI冠军车都是这种内走线,隐藏式刹车的设计(特别是我最喜欢的scott)。
二、变速套件X9
记得很久以前写过篇文字,就是关于X9的。个人看sram的东西不是一天两天了,但是真正试用还是没啥机会。
本次试用,验证了很多东西。以前网上说X9比XT要低一级别,要X0才能与XT相比,现在我完全赞同这个说法。
首先是牙盘和曲柄,非中空和稍低的热处理技术的X9牙盘组确实不能跟二代中空的XT相比。
另外网上说的X9牙盘比XT软,这个是有,但不算明显。
后拨的拉力强度倒是名副其实,链条跳动比XT少了很多。(现在新款的XT跟X9都带有链条稳定器了)
指拨确实比XT硬,习惯也无所谓。但是,X9的一次降3档和只能单次升档跟XT的一次降4档跟一次升2档是比不了的。
(这变档方面X9靠转把倒是把场子抢回来了。)
虽然挺喜欢老米的设计,UCI的DH、AM赛确实是SRAM的天下,但是JP的saint 和ZEE已经开始抢场子了。
三、油碟XO
因为这车配的碟片比较差,有蹭碟。把XO的印象分拉低不少。唯一印象深点的是碳的刹把。
SRAM油碟的结构从高级到低级都差不多,就是材料跟细节有些不同。不像JP的高低级结构都有较多差别。
所以感觉SRAM油碟优势并不突出,性价比低。
另外就是众所周知的JP产品外观设计非常精细,相比之下老米的设计就很粗犷。
四、轮组
也许是因为比赛用过了,或者可能不是正野的MAVIC CR,感觉轮组挺假的,跟车行另外一个女车友的CR轮组比差别挺大。
(全文完)
————————————END————————————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