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路奇缘——梦里离合
一、缘来如此。话说早在2007年,那时我还一名大学生,受导师的点拨开始研习餐饮文化,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认识人生中第二个异性网友——老梦。(说是老梦其实也就虚长我几岁,只是笔者觉得这样称呼比较亲切罢了)清楚的记得那会更多的是在研究北京的小吃和清真饮食,北二环的后海是我最常去的地方;清楚的记得那会潮气蓬勃所向披靡是个地道的“愤青”;清楚的记得,我和老梦的一次次交谈……
博客,在那个时候是很时髦的。公开自己的日记,公开自己心情,公开自己的生活,全世界的朋友都可以看得到。有的人博客里是真实的自己,而有的人在博客里却是虚幻的自己。
梦里离合,我的铁杆粉丝,当然也是我第二位异性的网友。(第一位是小莓猫猫,通州人)那个时候我们都喜欢写文章,只不过我写的文章是类似苏东坡、辛弃疾的豪放派,而梦里离合写的风格却是柳永、李清照的婉约派。每次读梦里离合的文章,都是不求甚解的。像《红楼梦》里的林妹妹,整日多愁善感的。这就是“老梦”给我留下的最初印象。
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在进步,科技也在进步。如今已经很少有人在玩博客了,取而代之的是QQ和微信、陌陌。而我和“老梦”一直保持着联系,既是网友也是知音,因此倍加珍惜。
二、千里相会。前几次机缘不合,老梦来北京都失之交臂未能谋面,深感遗憾。前几日,忽闻老梦要来北京的消息,甚是欢喜。事前我给老梦发信息问她想去哪?她果然的回复:胡同!
记得和她见面那天是一个晴朗的周四,北京很少能见到这样蓝天,或许是在迎接远方的贵客吧。约好在地铁六号线南锣鼓巷见面,等我到的时候,她已经在出口看墙报了。一路都是紧张的心情,手心里还莫名的出汗。我早已认出了老梦,她却没认出我。早在路上就想怎么称呼的问题,最后还是觉得老梦这个称呼比较亲切。我在她的身后,悄悄的喊了一声“老梦”,她先是一怔,然后才认出我,甜甜的笑了。或者是我的形象让老梦有些失望吧,只见她一直低头的笑。
我们先是一路走了南锣鼓巷,品尝了文宇奶酪;期间又幸运的遇到了某位大领导也来南锣鼓巷考察。然后又沿着鼓楼东大街品尝了姚记炒肝和包子;吃完后又顺道逛了烟袋斜街和后海。这条线路是我最喜欢的,已经不知道走了多少次。但这次却与之前大有不同,因为身边的这位老梦既是我的网友同时又是一名人民教师,可以说我们算是亦师亦友的关系。看到她吃烤肉季的肉串吃的那么开心,我也无奈的跟着傻笑。那一路我们聊了很多很多,我也从她口中得知,老梦现在已经是副教授的级别,在业界也是首屈一指德高望重的专家了。我之前曾经多次说过,我很敬佩没有架子的高人,老梦就是这样一位“接地气”的人。其实我也发现越是有本事的人,往往生活中越低调,越平易近人!和老梦聊得很是投机,下午我们又去了恭王府。之前看过纪连海老师讲过关于和珅的正史与野史。所以对他家还是多多少少的有些耳闻的。逛累了我们坐在恭王府的餐椅上,我望着天她刷着微信,此情此景是我多少年前就梦寐以求的,甚是雅致,绝对有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地。
傍晚应邀和她的学生一起共进晚餐并决定吃完再去酒吧。而我也是以老师的身份参加的。作为东道主在烤肉季吃着她喜欢吃的肉串喝着啤酒,也是一种享受。喝完晚饭又逛了荷花市场,去酒吧喝酒。老实说,已经有多半年没喝啤酒了,要不是这次有贵客到来,估计我也是不会再喝啤酒的。整个晚上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度过,给我留下的很深的印象。
第二天早上看到《北京青年报》一条“连战主席探访南锣鼓巷”新闻引起了我的兴趣,原来我和老梦昨天遇到的大领导就是连战。为了纪念,我特意又在楼下买了一份《青年报》在头版和报道版加盖了我最喜欢的五枚印章,将此报纸作为礼物赠送给老梦。
两天后我们又再一次见面。由于有了之前的小迟到,所以这次我提前两个小时就到了事前约好的地方,我们的老梦啊,整整的让我等了两个小时。等见到老梦时,已经是11点多了。我们去了北四环的宜家家居,虽说我在北四环这边上学三年,但还真的很少来宜家。到了宜家,我毕恭毕敬的对老梦说:我今天陪您来宜家可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听您讲解的~老梦几年前也曾经来过宜家,所以对这里比较熟悉的。每到一处,老梦总是能用专业的眼光点评几句。期间还问我喜欢什么颜色?我说:以前喜欢白色,如今喜欢紫色、黑色和迷彩。她听后有些诧异。
从宜家出来,我们打车去了东直门的簋街。老梦点名要来这里考察,按理说来东直门必吃的肯定是麻辣小龙虾和香辣蟹,而我们吃的还是北京小吃:一份卤煮,一份炸灌肠,一份麻辣豆皮,两瓶啤酒;喝的倒也潇洒痛快。老孟说喜欢喝啤酒而且4-5瓶不在话下,还说喜欢这种无拘无束的畅饮。喝完酒后又应邀来到了我师哥位于南新仓的一家餐馆考察,刚好赶上我认识的总经理和店长恰巧都在这里。在一间包间里,听了老梦和经理关于装修风格的谈话,更是令我对老梦佩服的五体投地了。专业的角度,渊博的知识,前沿的视角,独特的眼光,平和的话语,棉柔的嗓音无一不透漏着低调的教授风范。傍晚我们又转战世贸天阶,看了蜜斯蜜糖的餐厅,而后我们在附近的一家永和大王一起吃的晚餐。
晚上吃饭有个小插曲,我想特别说一下:我们在永和大王吃晚饭,点的豆花和馄饨。结账时多了一份红豆莲子羹,无奈也是付了款。但端上来之后,我尝了一口就觉得味道不正,随后也让老梦尝了一口,老梦也是说味道怪怪的。我找来了收银员,让她把餐退了。收银员居然还狡辩说,这是这个味。我当时真的好想笑,您们把我当啥了?咱就是靠舌头吃饭的,后来领班过来把那份红豆莲子羹退了。后来好友琪琪还对我说:遇到这样的情况,通常店家会10倍赔偿呢。我笑着说:算了,得饶人处且饶人。吃过了永和大王,我把老孟送到地铁站,再三告别。
三、依依不舍。短短的几天时间,留下了太多太多的回忆。回想这近8年的时光。彼此间的故事太多太多,经历的也太多太多,可说的太多太多。老梦有几个小的细节很有意思还想重申一下:比如她的戒指很宽松,每次洗手都要先把戒指摘了,然后洗手之后会涂抹擦手油然后再戴戒指;又比如:她说的河南话好好笑,尤其是一句:”受不鸟了”或是“真受不鸟你”,听完之后笑的我肚子疼;还比如“见到北京城区的一些脏乱差弊端,她总会暗自说一句“和洛阳一样,挺好的景色疏于管理”。临走的那天深夜,老梦频繁的更新着朋友圈的内容。有一首词,说的却是伤心。我也用了我最喜欢的一副对联还敬她:好一座危楼谁是主人谁是客,只有三间老屋伴宜明月伴宜风。横批我没有对她讲,想下次去洛阳时亲口告诉她。期待下次洛阳再聚首吧!!!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