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散步去
下午回来,上电脑,看到一条小知识,说我们现在为什么把走路叫做“散步?什么意思呢?噢,原来是来缘于古代魏晋时候的人,由于服用什么“五行散”,而且必须在服过之后,需要依靠不停地走步才能将药性散发出来,因此,慢慢地,久而久之,走路也就成了所谓的“散步”。
魏晋时候的文人都有些狂性,如果读一读《世说新语》,我们大约是可以体会到的。一方面是由于文人的性格使然,他们总想做个与众不同的人,无论是性灵上,还是知识上,都希望有超脱。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经历了动乱的三国时代,然后进入短暂的魏晋时期,无论是政治上还是其他方面,似乎都不尽人意。一方面是相对的“言论自由”,一方面则又是杀身之祸不断,所以,文人狂人们装腔作势或装疯卖傻,喝酒,服药,其实都不过是为了麻痹别人,也为了麻醉自我,做到在乱世中保全身家性命而已。
所以,散步在原先看似悠闲的情形里,实际上却是包含着更多的人生悲愤。直到现在,我们也一样,高兴的时候会三两好友聚聚,喝酒聊天,但更多的时候却是“借酒消愁”,无非也是为了摆脱胸中之郁闷而已。
不过,我觉得还是散步去比较好,一是有利于身体的康健,二是还可以在走路的时候思考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平时的忙碌可能让我们闲不下来去想一些事情,一个人在散步的时候,倒是能够做到,那会儿真的是可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心思里整个就是一个充满了自我的乐园,或紧张或淡然或凄苦或甜蜜,都和他人无关,只和我的当下的感觉有关。
卢梭当年写过一篇《一个孤独都的遐想》,据说就是在他每天散步走路时候思考出来的结果,从而成就了他的哲学思想。而那个住在柯林斯堡的康德老夫子,据说也是喜欢每天在某一个钟点散步,一边走一边思考他的形而上学的问题,从而也成就了他的先验主义哲学体系,开启了西方现代主义哲学理性思潮,并且还影响了法国大革命的兴起。当然,最有意思的是,由于老夫子每天散步的准确性,竟然让当地的居民不用看钟表,就知道什么时候是什么时间,从这个方面也可以看出,这个德国老头的刻板与严肃,而德国的哲学也是和这样的刻板与严密是分不开的。
看来,无论中外,无论古今,散步都是一个人的最好的选择。因为,在散步的时候,大脑只属于我们自己,可以思考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也可以思考一些严肃的正儿八经的玩艺,只要你还有脑子,只要你还没有丧失一个思想者的权力,那是不必要在意别人的看法或别的事的影响的。
孤独是散步者最好的伴侣,而思考则是孤独者最好的目的地。
所以,放下一切,不仿去散散步吧。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