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的经济学》
这本书的英文原名是 “Economics for the Rest of us”,其实中译本的题目更醒神:我们的生活为何艰难。中文翻译不太好,当中也有经济学的因素在内,我估计英文较好的读者,不妨找英文版来看。但是,我觉得你有必要看一看这本书,如果你不是资本家。
金融海啸以后,美国出现了一股反省美式资本主义的思潮,最近也看过好几本相近的书,而这一本,则是从经济学本身来批评很多被视为理所当然的新自由主义的概念。当中包括租务管制不能让租务市场有效率;教育不是投入更多金钱就可以改善;要减低税率才可以提高税收;最低工资会减少工作职位;失业率高企是人民不愿接受市场工资。
简单来说,就是反驳‘自由市场有效率’这说法。
书里面其中一个观客人,在码头工人工潮中,特别值得提出来。书中指出,自由主义的经济学家主张,我们可以清楚计算一件产品当中的利润,有多少来自生产的工人,因此资本家给予工人的薪金,是他应得的,也就是严磊辉之流所主张的:人工就是这样,你不接受,就不要做这行。作者却指出,我们实际上只能计算一个生产单位为一件产品投入多少,却不能把单位中的个别部分的贡献,计算出来。正如码头工人饮酒货柜,‘工人 + 起重机 + 码头’就是一个生产单位,我们不能衡量出一个数目,说这就工人饮酒货柜的‘利益’。
所以作者回到古典的说法当中,指出薪金的订定,最初有‘约定俗成’的原因,即大家觉得值多少就值多少,而往后的修订,取决三个因素:
(1) 老板之间的联合有多紧密,以便可以垄断;
(2) 工人的联合有多强,即工会有多大的势力;
(3) 老板能让政府有多偏次他们。
不就是我们今天的写照吗?
还有,书中引用亚当?史密斯的一段话,说明支持工人争取更好的待遇,更加值得我们反思:
下层民众的境遇的这种改善能够被视作社会的一大优势或是一大麻烦?初看起来答案似乎一目了然。在每一个大的政治社会中,不同类型的雇工、劳力和佣工都占据大得多的比例。但是,使大部份人的境遇得到改善,绝不能被视作是全体的一大麻烦。如果绝大部分社会成员都贫穷而悲惨,则没有哪个社会能够肯定是繁荣且幸福的。而且,仅当那些使全体人民有食果腹、有衣御寒和有屋可住的人,应该拥有其自身劳产物的一部分,从而使他们自己有食果腹、有衣御寒、有屋可住尚且过得去的时候,禾能算是公平的。
这段引文,固然可以让大家知道,该书的翻译有多糟糕,同时也值得我们思考一下:只有大部分人都可以分享社会成果,这种繁荣才是有意义的;不要再叫人牺牲自己来让经济发展了,这是屁话。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