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提问关于“物理竞赛吧_第29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热学题我为什么怎...[物理]”的问题,52IJ师说平台通过网络上精心整理了以下关于“物理竞赛吧_第29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热学题我为什么怎...[物理]”的一些有用参考答案。请注意:文中所谈及的内容不代表本站的真正观点,也请不要相信各种联系方式。下面是本网所整理的“物理竞赛吧_第29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热学题我为什么怎...[物理]”的相关信息:
第29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热学题我为什么怎...
科目:物理 关键词:物理竞赛吧你看完答案后能够认真的算一遍,说明你有非常严谨的态度,从这一点上看具备学习竞赛的素质.这道题给出的答案确实错了,既麻烦结果还错了.当时我带学生在省城参加复赛,复赛当天下午网上就有答案了,我跟学生讨论时我们发现了这道题的答案是错的,为了避免像28届那样的错误,我及时通过某种渠道把问题反映到了省物理学会,反馈回来的结果是答案确实错了,按照正确答案批的,当时我就放心了,但是从后来学生的成绩来看并不是这样,我估计在批卷时标准一定没有按照正确的去批.这道题的解答过程是出奇的简单.设总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A的体积为V,后来A中的气体物质的量为n1,压强为αp,体积为V,这部分气体原来只是A中气体的一部分,初始时的压强为p,体积为V1,对这部分气体列绝热方程pV1^(C+R)/C=αpV^(C+R)/C,这样可得V1/V=α^C/(C+R),则n1/n=α^C/(C+R),那么n2/n=1-α^C/(C+R).与你的问题中那个同学的解法所得的结果一样.对A中最终剩余的气体列绝热方程的原因如下:(1)题目说这部分气体与B容器中气体始终无热交换;(2)由于过程缓慢,过程中A中气体始终均匀,温度处处相等,最终留在A中的气体与从A中进入到B中的那部分气体还在A容器中时无热交换.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一道物理竞赛题(初中热学)一个铁球的半径为1厘米,加热到260摄氏度后,放到0摄氏度的大冰块上.若铁球放出的热量有90%冰熔化,问铁球能陷入冰中多深?(铁的比热460焦/千克摄氏度,水的比热4[物理科目]
m=密度*V
密度要背的?初中竞赛越来越变态了
总热量Q=铁的比热*m=铁的比热*密度*温度差*V
冰融化热Q1=0.9*Q
冰融化的质量:Q1/冰的融化热
冰融化的体积:冰融化的质量/冰的密度
帮你整理一下哦,
冰融化的体积=(铁的比热/冰的熔化热)*(铁的密度/冰的密度)*铁球的体积*温度差
这个值算出来才能做下一步.
计算得到冰融化的体积=0.001369*8.77778*260*铁球的体积
这个值大约是三倍多的铁球体积,说明陷入部分的形状是前面一个半球,加上后面一个圆柱体.先用冰融化的体积减掉半个铁球的体积,再除以圆柱截面积
π*r^2
得到的长度就是后面圆柱体的长度,再加上一厘米(半球的深度)即可.
问题2:第29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第七题光学题

问题3:物理竞赛热学题在标准大气压下,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长96cm,内有一段长20cm的水银柱,当温度为27℃且管口向上竖直放置时,被封闭的气柱长为60cm.试问:当温度至少升高到多少度,水银柱才会从玻[物理科目]
27度时,封闭短压强p1=20+76=96 [cmHg],封闭段长度L1=96-16-20=60 [cm]
设T度时,汞柱达到管口,且汞柱长度x,p=x+76 [cmHg],L=96-x [cm]
PL/T=常数,P1*L1/T1=P*L/T
T=P*L/(P1*L1)*T1=27*[-(x-10)^2+96*76+100]/(96*60)
x=10 [cm]时,温度最大Tmax,因此至少需要达到Tmax=34.7度,达到这个温度后再往后就是由于所需温度减小,就算不管也会加速膨胀过程知道完全溢出
问题4:一道热学物理竞赛题右图表示一个盛有初压为20.4kgf/cm2,初温为115℃的理想气体的容器,容器顶端通过阀门与竖直气缸相连,气缸用活塞从上端封闭,开始活塞停止在缸底,要靠7.14kgf/cm2的压力才能[物理科目]
题目问题不大,作为中学生的题只能如此,不可能很严格.这个题中“直到阀门两侧的压强相等为止”意味着此时气缸和容器刚好力平衡,而尚未达到热平衡.热不平衡时,各处温度原则上都是不等的,气缸或容器中气体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温度,题目在此处做了简化,认为汽缸中温度处处相等,容器中也是如此,但二者温度可以不等.可以认为该温度是气缸或容器中的“平均”温度.
题目未给出容器体积或气体物质的量,可以任意假定(两个给定一个就不可以任意假定了),不影响解题.不妨设容器体积V1为1m^3.初始状态物质的量为n1+n2,p1=2*10^6 Pa,T1=273+115 K.终态容器中物质的量为n1,压强p2=7*10^5 Pa,T1'=273+19 K;汽缸中物质的量为n2,压强p2=7*10^5 Pa,体积为V2,温度为T2.
以全部气体为系统,克服恒外压做功量=内能减少量=气缸中气体内能减少量+容器中气体内能减少量,p2V2=n1 Cv,m (T1-T1') + n2 Cv,m (T1-T2),其中Cv,m易知为2.5R.
然后对初态、终态的容器和气缸分别运用理想气体物态方程,列出三个方程,联立以上四个方程解出T2,经验算T2=63.6℃无误.
如有不明欢迎追问.
问题5: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池的电动势为E,两个电容器的电容皆为C,K为一单刀双掷开关.开始时两电容器均不带电 (1)第一种情况,现将K与a接通,达到稳定,此过程中电池内阻消耗的电能等于[物理科目]
(1)电容器储存的电荷量为 Q=CU=CE,故电容器储存的能量 E1=12
电池消耗的总能量 E0=E2C,所以电池内阻消耗的电能为E电1=E0-E1=12E2C.
再将K与a断开而与b接通,等效为第一个状态(K与a接通)时突然断开一段导线,从中再接入一个电容器,此时上面的电容器仍有电荷和电压(大小等于电动势),由于断开的导线两端并无电压,所以接入一个电容器后,没有变化.所以这一个过程中电池并没有放电,因而供给电能为0.
(2)K与b接通时相当于两个电容器串联,电压都为12E,每个电容器带的电荷量为Q′=12EC,故总的储存电能E2=2×12C(12E
)
2=14CE
2,而此时流经电池的电荷量为12EC,故电池的消耗电能为12E2C,所以这个过程中电池内阻消耗的电能为E电2=14E
2C.当K与a再接通时,直到稳定后流经电池的电量必为12EC,故电池供给电量为12E2C.
故答案为:
(1)12E2C,0;(2)14E2C,12E2C.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