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师说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物理化学习题_物理化学练习题273K,500KPA的2立方立方分米的氮气对...[化学]”,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U=H+PV对 H此时不等于Q(区分恒外压和恒压),初学者易放的错误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配合物组成测定思考题:1、 为什么配合反应必须在缓冲溶液中进行?答:因为在溶液中,物质处于高度分散状态,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充分接触的机会,因而使化学反应速率大大加快.而且缓冲溶液[化学科目]
1、 为什么配合反应必须在缓冲溶液中进行?
首先,“可以促进晶格的形成”这一说法不对.晶格是在三维空间分布上的对晶体的描述,只存在于晶体中.溶解这一过程本身就是破坏晶格的.
其次,“缓冲溶液中的粒子有极性”这句话有待商榷且与本题无关.
配合物的稳定性与它本身的性质(中心离子与配离子),温度,共存离子种类与浓度,pH值等有关.
“配合反应必须在缓冲溶液中进行”就是为了提供一个稳定的酸碱环境,使测量过程中,待测配合物的组成保持稳定.从而减小误差.
2、 使用分光光度计应注意什么?
第一 在使用前(未接通电源)必须使指针调零
第二 仪器打开后应预热一段时间(约20分钟),其间舱门必须打开,以免长期处于测量状态损坏仪器.然后用蒸馏水调零和100%
第三 选择适当的灵敏度和吸收波长,使测量数据落在0.2-0.8范围内误差最小.尽可能用较低的灵敏度测量,这样仪器的稳定性较高.
第四 每次测量之前都要用空白溶液调零和100%
第五 大幅度改变波长和灵敏度时,要等待一段时间使之稳定,并重新调零和100%,如果是可控温的,一定要保持恒温.
至于比色皿可酌情考虑,也以使测量数据落在0.2-0.8范围内为原则.
顺便问一下,你用的分光光度计是什么型号?实验名称是什么(待测物是)?
问题2:如题.我想要几套高一物理化学的综合试题,必修一必修二都想要.我学的版本都是鲁科版.[物理科目]
高一物理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2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将第Ⅱ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关于重力的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C)重力的方向总是和支持物体的支持面垂直(D)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水平面向下
2.下列情况可能存在的是
(A)物体速度很大,但惯性很小(B)物体的惯性很大,但质量很小
(C)物体的体积很大,但惯性很小(D)物体所受合外力很大,但惯性很小
3.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速度越大,则加速度越大(B)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大,则加速度越大
(C)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则加速度越大(D)物体加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速度的方向
4.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个作用力和它的反作用力的合力等于零
(B)作用力和反作用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
(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总是相同
5.皮带运输机把物体匀速送往高处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
(A)与物体速度同向(B)与物体速度反向
(C)摩擦力为零(D)因不知相对运动趋势,故不能判定
6.如图,质量为m的物块在水平推力作用下,静止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则物块对斜面的压力为
(A)mg cosθ
(B)mg sinθ
(C)
(D)
7.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其速率υ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是
8.穿过挂有重物的动滑轮的绳子两端分别固定于两堵竖直墙上A、B两点,如图所示.已知B点在A点之上,在把B端缓慢向下移动到C点的过程中,绳上的拉力大小
(A)先变小,后变大
(B)先变大,后变小
(C)不断变小
(D)不变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8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4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中.
2.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二、本题4小题,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图.
9.自行车车圈和闸皮间的摩擦力是20N,它对轮轴的力矩是7N?m,则车圈的半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质量为50kg的人以8m/ 的加速度沿木杆坚直滑下,则人在下滑过程中对木杆的摩擦力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取10 m/ ).
11.在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力”实验时,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个弹簧秤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确定的O点,以下操作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__ .
(A)同一次实验过程,O点位置允许变动
(B)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刻度
(C)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节另一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O点时,两个弹簧秤之间夹角应取90°,以便于算出合力大小
12.如图为一小球做平抛运动时闪光照片的一部分,图中背景是边长5cm的小方格,则闪光频率是__________________Hz;小球运动的初速度是_______________m/s;抛出点距图中A点水平距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cm,竖直距离是_________________cm.(g取10m/ )
三、本题共7小题,48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或按题目要求作图.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定写出数值和单位.
13.(6分)如图所示,有两个共点力 、 ,已知它们的合力F和力 ,用作图法表示出 的大小和方向.
14.(6分)一个质量是4kg的物体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产生2m/ 的加速度,求水平拉力F的大小.
15.(7分)倾角为θ、长为ι和斜面体固定在水平面上,如图所示.现从斜面体的顶端水平抛出一个小球,要使小球刚好落到斜面的底端,需将小球以多大的速度抛出?
16.(8分)某人在室外内以窗户为背景摄影时,恰好把窗外从高处落下的一小石子摄在照片中.已知本次摄影的曝光时间是0.02s量得照片中石子运动痕迹的长度为1.6cm,实际长度为100cm的窗框在照片中的长度为4.0.凭以上数据,你知道这个石子是从多高的地方落下的吗?(g取10m/ )
17.(7分)在各种公路上拱形桥是常见的,质量为m的汽车在拱形桥上以速度υ前进,桥面的圆弧半径为R,求:
(1)汽车通过桥的最高点时对桥面的压力.
(2)若R取160m,试讨论汽车过桥最高点的安全速度.(g取10m/ )
18.(9分)一个滑雪人与滑板的质量m=75kg,以 =2m/s的初速度沿山坡匀加速下滑,山坡的倾角θ=37°,滑板与山坡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他在t=5s的时间内滑下的距离s=60m.求滑雪人受到空气的平均阻力的大小.(sin37°=0.6 cos37°=0.8 g取10m/ )
19.(5分)如果有一只圆柱形的容器、一只秒表、一把米尺和一把游标卡尺,你怎样测定水从水龙头里流出来时的速度?你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在哪里运用了“理想化”的方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32分)
1.B D 2.A C D 3.C 4.C 5.A 6.C 7.B 8.D
评分标准:每题4分,选不全2分,有错选和不答的0分
二、填空实验题(20分)
9. 0.35m (5分) 10. 大小是100N (3分) 方向沿杆向下 (2分)
11. A C D (5分) 12. 10HZ (2分), 1.5m/s (1分), 15 (1分), 5 (1分)
三、计算作图论述题
13.答案图略.(1)正确作出平行四边形;(2)正确标出 的方向;(3)正确标出 的大小(2.5N±0.3N)
评分标准:(1)(2)(3)各2分 共6分
14.F=ma
∴F=4×2=8N
评分标准:方程、代数、答案各2分,共6分
15.小球落到斜面底端时,其水平位移为ιcosθ,竖直位移为ιsinθ,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得
………………………………………………………………………………①
ιcosθ=υt……………………………………………………………………………………②
两式联立,得 …………………………………………………………………③
评分标准:①②式各3分,③式1分,共7分
16.石子在照片中0.02s内速度的变化比起它此时的瞬时速度来说可以忽略不计,因而可把这极短时间内石子的运动当成匀速运动来处理.………………………………(2分)
设在曝光的0.02s内,石子实际下落的距离为ι.据题意则
4cm:100cm=1.6cm:ι
ι=40cm=0.4cm……………………………………………………………………………(2分)
则可算出石子开始被摄入时的瞬时速度为
………………………………………………………………(1分)
设下落的石子为自由落体,则有
……………………………………………………………………………………(2分)
………………………………………………………………(1分)
17.(1)汽车通过桥的最高点时受力如图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①
桥面对汽车的支持力
………………………………………………………………………………②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汽车对桥的压力
…………………………………………………………………………③
(2)若 =0汽车对桥面无压力,汽车将腾空从而失去控制.所以为安全起见 >0.即: 代入数据得υ<40m/s.即:汽车过桥的安全速度应小于144km/h.
评分标准:(1)①式2分,②③各1分;(2)分析 >0得2分,算出40m/s或144km/h得1分,共7分.
18. ……………………………………………………………………①
得 a=4m/ …………………………………………………………………………………②
对人受力分析得
∴?=mgsinθ-μmgcosθ-ma
=75(10×0.6-0.1×10×0.8-4)………………………………………………………………⑤
=90N………………………………………………………………………………………………⑥
评分标准:① ③ ④式各2分,② ⑤ ⑥式各1分,共9分
19.用游标卡尺测出水管内径d,用米尺测出圆柱形容器的内径D和深h,并计算出容器的容积: .然后用秒表测出水流满容器所需的时间t,设水龙头单位时间水的流量为Q, ,水速为 .做以上分析时我们做了这样的理想化处理:①认为水流出水龙头时速度恒定;②认为水龙头的截面是圆.
回答① ②各1分,测量准确有理3分,共5分.
(sorry,图不好传,你可以告诉我你的e-mail,我尽快给你发过去!)
问题3:最好不要电功率.磁.化学要燃料与燃烧之前的[化学科目]
2010初三化学中考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答第Ⅰ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和试卷类型涂写在答题卡上.第Ⅰ卷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Cl 35.5 Ca 40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小明奶奶为他迎接中考制定了如下食谱:米饭、红烧鸡、蛋汤、糖醋鱼、麻辣豆腐.为使营养均衡,你觉得最好还要补充( )
A.牛肉 B.河虾 C.青菜 D.雪糕
2.2007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冰川消融,后果堪忧”,我国的主题是“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下列与上述主题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
B.温室效应是导致地球温度升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C.冰川融化,造成海平面上升,给人类生存带来威胁
D.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
3.下列试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4.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2NaI+Cl2==2NaCl+I2”是实验室从海藻中提取碘单质的反应方程式,它属于( )
A.置换仅应 B.分解反应 C.化合反应 D.复分解反应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冬天用煤炉取暖,应关紧门窗 B.长期饮用蒸馏水对身体健康有益
C.霉变的大米煮熟后可放心食用 D.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
6.下列各组物质的区分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
A.硬水、软水——加肥皂水,搅拌观察泡沫的多少
B.羊毛纤维、涤纶——灼烧,闻气味
C.氮气、二氧化碳——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观察燃烧的现象
D.氯化钾、氯化铵——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7.下面O2和CO2的自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8.近来新闻媒体不断报道,我国频频发生小煤窑爆炸,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恶性事故,引起小煤窑爆炸的气体主要是( )
A.CO B.CO2 C.H2 D. CH4
9.2008年6月1日,我国正式实行“限塑令”,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限制使用塑料购物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限塑令”有助于控制“白色污染” B.提倡生产和使用可降解塑料
C.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D.应禁止使用塑料制品
10.在化学实验中必须注意安全操作:
①在点燃H2、CO、CH4等易燃气体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
②在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
③浓硫酸不慎滴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3%-5%的NaHCO3溶液涂上
④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液体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⑤称量任何固体药品时,均要在天平的左右托盘上放等大的相同的纸片
上述说法中错误的是( )
A.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④ D.③⑤
11.下面是某同学对有关火星探测资料的分析,其中结论错误的是( )
火星探测的有关资料 结 论
A 火星南、北两极的极冠温度常年在一70℃至一140℃之间 那里很难找到液态水
B 在火星南、北两极发现“干冰” “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
C 火星大气中存在甲烷气体 甲烷属于有机化合物
D 在火星上发现了大量盐的晶体 盐就是氯化钠
12. 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则关于这种物质的组成描述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B.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C.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该物质的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
13.下列实验操作后,溶液温度升高的是( )
① 浓硫酸倒入水中 ② NaOH固体溶于水中 ③ 生石灰放入水中
④ 浓盐酸滴入浓烧碱中 ⑤NaCl晶体溶解于水中 ⑥NH4NO3晶体溶解于水中
A、只有①②③ B、有①②③④
C、 只有①②③④⑤ D、有①②③④⑤⑥
14.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与化学式完全对应的是( )
A.氯化钠 食盐 NaCl2 B.碳酸氢钠 纯碱 NaHCO3
C.氢氧化钙 熟石灰 CaO D.氢氧化钠 火碱 NaOH
15.煤气中添加少量有特殊臭味的乙硫醇(C2H5SH),可以提醒人们预防煤气泄露.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可充分燃烧,其反应方程式为
2C2H5SH + 9O2 4CO2 + 2X + 6H20, 则 X 的化学式为( )
A.SO3 B.SO2 C.CO D.H2SO4
16.CO2是产生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只用C、CO、CuO、CaCO3、稀盐酸五种物质,进行单一(一种反应物)或两两反应,可写出产生CO2的化学方程式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7.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Na2CO3+2HCl== 2NaCl+H2O+CO2↑ B.2NaOH+H2SO4== Na2SO4+2H2O
C.SO2+2NaOH== Na2SO3+H2O D.Zn+CuSO4===ZnSO4+Cu
18.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所选试剂均足量)( )
选项 物质 选用试剂 操作方法
A 木炭粉(CuO) 盐酸 溶解、过滤、结晶
B CO(CO2) NaOH溶液、浓硫酸 洗气、干燥
C CaO(CaCO3) 水 过滤、烘干
D NaCl(Na2 CO3) Ca(NO3)2溶液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19.为探究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
20.下列各组物质,能共同存在于水溶液中的是 ( )
A.BaCl2 、Na2SO4 、Ca(OH)2 B.MgCl2、CuSO4 、NaNO3
C.AgNO3 、BaCl2 、K2SO4 D.CaCl2 、K2CO3 、NaNO3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注意:必须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答题,答案写在指定位置.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30分)
21、(4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从A.熟石灰 B.纯碱 C.氧气D.石灰石 E.纤维素 F.维生素 这六种物质中,选择适当的字母符号填空.
⑴用于去除油污的是___________;⑵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___________;
⑶用作水泥生产原料的是___________;⑷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的是___________.
22.(10分)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
(1)奥运火炬的外壳主要材料轻薄高品质的铝合金材料.工业上制取金属的方法是:通电分解氧化铝(Al2O3)得到单质铝,同时生成了氧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北京奥运会期间供应的重点菜肴之一是北京烤鸭.食用烤鸭时配以薄饼、大葱、甜面酱和黄瓜等,营养丰富,其中含有的营养素有油脂、糖类、___________、水、维生素和无机盐等.
(3)北京奥运村的生活热水都由太阳能热水利用系统提供.下列有关太阳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 取之不尽 B. 是化石燃料 C. 是无污染能源 D. 可转变为热能、电能
(4)北京奥运祥云火炬上端的外壁有430个通气孔.这些孔不仅能把燃烧的废气排出去,还能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保证燃料的充分燃烧.
(5)北京奥运“蓝天计划”重在改善北京的空气质量.市政府采取的有效措施之一是冬季用燃烧天然气代替燃煤取暖,该项措施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0分)2008年全球出现“无声海啸”——粮食危机,而我国粮食储备充足,市场价格稳定.化肥为保持粮食丰产起到了重要作用.常用化肥有:①尿素[CO(NH2)2]、②氯化钾KCl、③硝酸铵NH4NO3、④磷矿粉 [Ca3(PO4)2]
⑴以上化肥中属于钾肥的是 (填序号)
⑵硝酸铵是一种含氮量较高的化肥.硝酸铵中含氮的质量分数为 .硝酸铵溶于水可以解离出NH4+和 (写离子符号),供植物吸收.
⑶尿素因含有 元素,所以是一种有机物.尿素分子中所含C、O、N、H的元素质量比为 .
24.(6分)月球的沙土中含有丰富钛铁矿,主要成分为TiO2、Fe2O3等,若用CO还原这种矿石,其中生成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稀盐酸清洗铁钉表面的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其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反应类型是 反应.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25. (10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是增加、减小还是不变?小刘、小李按下面的步骤进行探究: .
(1)提出假设: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
总质量不变.
(2)设计并进行实验:小刘设计的实验
装置和选用药品如A所示,小李设计
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B所示,他们
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
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①写出这两个实验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小刘的实验:
小李的实验:
②实验结论:
小刘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
小李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总质量与反应物总质量不相等.
③你认为 的结论正确,导致另一个实验结论错误的原因是:
④请从原子的角度分析你认为正确的结论的原因:
26.(10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实验中发现:不仅碱溶液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Na2CO3溶液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碱溶液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是因为碱在水溶液中解离出了OH-,那么Na2CO3溶液中究竟是哪种粒子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呢?他们设计了下图3个实验,请你和他们一起探究.
⑴实验Ⅰ可以证明 .
⑵实验Ⅱ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 .小组内有同学认为实验Ⅱ没必要做,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 .
⑶实验Ⅲ滴入K2CO3溶液,振荡,酚酞溶液变红,向变红后的溶液中再逐渐滴入过量的CaCl2溶液,红色逐渐消失,同时还观察到 现象.由实验Ⅰ、Ⅱ、Ⅲ得出结论: CO32-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
⑷小组同学在与老师交流上述结论时,老师说:“其实Na2CO3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也是由于溶液中存在OH-.”你认为Na2CO3溶液存在OH-的原因是 .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7.(10分)在化学实验技能考试做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后,废液桶中有大量的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不考虑其他杂质).为避免污染环境并回收利用废液,化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取废液桶上层清液共11.88k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
为21.2%的碳酸钠溶液.所得溶液pH与加入的碳酸钠溶
液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
(1)通过右图可知,当碳酸钠溶液质量加到 kg
时,废液恰好处理完(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完全转化
成氯化钠溶液).
(2)此时所得溶液能否用于该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小麦选种
(选种液要求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在10%一20%之间)?
请通过计算回答.
2010年初中化学中考模拟考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CABAD CBDDD DCADB BBBAB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30分)
21. (4分)(1)B(2)C(3)D(4)A
22.(10分)(1)2Al2O3 =通电= 4Al +3O2↑(2)蛋白质 (3)ACD (4)让空气进入(5)减少空气污染
23.(10分)⑴ ② ⑵ 35% NO3- ⑶ C或碳 3:4:7:1
24.(6分)3CO+Fe2O3 2Fe+3CO2 Fe2O3+6HCl=2FeCl3+3H2O 复分解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25. (10分)①BaCl2+Na2S04=BaS04↓+2NaCl Na2C03+2HCl=2NaCl+H20+C02 ↑
③小刘 反应后生成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去了(意思正确也给分)
④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意思正确也给分)
26.(10分) ⑴ Na+不会使酚酞溶液变化
⑵探究水分子是否能使酚酞溶液变化 酚酞溶液中就有水分子(或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水分子)
⑶白色沉淀 ⑷ Na2CO3与H2O发生反应,使溶液中产生了OH- (合理即可)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7.(10分) (1)15kg(2分)
(2)设Na2CO3与HCl反应生成NaCl、CO2的质量分别为x1、y1,与CaCl2反应生成 NaCl、CaCO3的质量分别为x2、y2
Na2CO3+2HCl=2NaCl+CO2↑十H2O Na2CO3+CaCl2=CaCO3↓+2NaCl
106 117 44 106 100 117
10kg×21.2% x1 y1 5kg×21.2% x2 y2
x1= 2.34kg y1=0.88kg………(3分) x2=1.17kg y2= lkg……(3分)
恰好处理完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4.04%
答:可以作为生物兴趣小组的选种液.……………(2分)
问题4:在293.15 K及101.325kPa下,把半径为1×10-3m的汞滴分散成半径为1×10-9m小汞滴,试求此过程系统的表面吉布斯函数变为多少?已知汞的表面张力为0.4865N·m-1.[数学科目]

问题5:一耐压5x10^5pa的反应釜,要求氧气摩尔分数不超过1.25%,先用同温N2置换,每次通氮直到四倍于空气压力,在排至常压,问要达到上述要求需重复操作几次?答案是三次,但为什么我算是两次呢?[化学科目]
第一次操作 氧气由 大于20%(21左右)变成大于5%
2 大于5% 大于1.25%
第三次才能变成 小于 1.25%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