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语文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_谁有科学版四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急需四年级上册全...[语文]”,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可能有的 我以前就从里面找的
其他回答
我没有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物理科目]
【教学目标】 第五课时
科学概念:
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过程与方法:
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学难点】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实验
【教学准备】音叉、“土电话”装置、不同的材料(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前面我们已经研究了很多有关声音的内容,那么声音究竟是怎样到达我们的耳朵的呢?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声音会改变吗?今天我们将继续这方面的研究----出示课题.
二、研究声音的传播
1.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中我们已经发现:由于音叉的振动而产生了声音,那么音叉振动时是怎样引起水面波动的呢?
分组实验1: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音叉的振动引起了水的波动.要强调:这次实验与第2课中《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的要求不一样,这次的重点是要细致观察水面是如何波动的?并且把它描述出来.
小组交流、反馈:水面一拨一拨地从音叉所在中心慢慢向四周散开去
2.小游戏:平时我们经常接听电话,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也做个接电话的小游戏.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简易小电话.出示实验装置,分别介绍.
分组活动:“土电话”的研究
要求:
1)说话同学要小声说话,以听电话的同学不能直接听到为宜.
2)接听电话的时候,电话线要拉紧,可不能松松垮垮哦.
小组交流讨论:纸杯里听到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小结: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三、研究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
1.声音在所有的物体中都可以传播吗?让我们向上节课研究“尺子的音高变化”那样,一起来研究一下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出示材料:相同长的铝箔尺、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如何研究声音在这些材料中的传播呢?
2.能通过以上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声音在这些不同材料中的传播情况的不同吗?----小组讨论交流
3.反馈小结:一同学在物体的一端,握住振动音叉的柄,把音叉的一端缠绕在音叉上,另一个同学把物体的另一端紧靠耳朵,并使物体绷紧.换每一次材料,拿音叉的同学尽量都要用同样的力度敲击音叉,另一端的同学必须仔细听,然后记录在记录表格中.记录前先做好预测.
4.分组活动,并填写好表格
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记录表
物体传声效果 铝箔尺 木 尺 棉 线 尼龙绳
预 测
问题2: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说课稿[语文科目]
《各种各样的岩石》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岩石与矿物》 未知 2008-08-22 2 · 教学资源分析1、教材分析《各种各样的岩石》是教科版科学课四年级(下)《岩石与矿物》单元第一课时内容.它属于“科学探究”的目标系...
问题3:急求湖南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课件我用我现有所有的百度得分奖给你[历史科目]
ytuuyt
问题4:四年级上册科学《空气中有什么》教学设计[化学科目]
、空气中有什么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学习用观察、实验、思考、阅读资料的方法分析空气的成分.
△培养初步的化学实验技能.
2、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
△知道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了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用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的品质和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了解空气的成分.
2、 难点:掌握往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准备〗 蜡烛、水槽、集气瓶、杯子、石灰水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来了解空气.
2、蜡烛的燃烧能离开空气么?你怎么知道的?
3、现在老师这里有三个蜡烛,分别放在空气中,小杯子、大杯子里,蜡烛能燃烧吗?
4、他们的燃烧情况会不会有什么不同?
5、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二、进入新课
1、空气的成分
(1)为什么会出现蜡烛熄灭的结果,我们在来看一遍实验,不过我们稍加一些改变.
(2)教师演示书上实验.(建议改为大一些的集气瓶)
(3)蜡烛熄灭后,你还看到什么现象?
(4)用空气占据空间解释水为什么进入了杯子,说明了什么?
(5)杯子中的空气有没有完全消失?剩下的空气会产生怎样的情况呢?我们在看.
(6)教师演示实验.
(7)火柴为什么会熄灭?正常情况下会不会熄灭?说明剩下的空气有什么性质?
(8)通过蜡烛的燃烧与火柴的熄灭你能确定空气中至少有几种气体?他们分别有什么性质?
(9)教师简单介绍空气的成分.
2、认识二氧化碳
(1)二氧化碳虽然在空气中很少,但在我们的生活中却很重要,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的制取方法.
(2)教师制取二氧化碳.
(3)二氧化碳究有什么样的性质?
(4)教师演示实验.
(5)蜡烛由下而上的熄灭可以说明什么?二氧化碳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6)教师继续演示实验.
(7)石灰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8)谁来总结一下二氧化碳具有什么样的性质?
三、巩固
1、你知道在生活中,我们是怎么应用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么?
2、学生做介绍.
3、教师对书上图比较难理解的做介绍.
四、作业:了解氮气的作用.
〖板书设计〗
3、空气中有什么
氧气 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 不支持燃烧 重
氮气
问题5:急求湘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语文科目]
我也在找这个
根本就没有
我已经绝望了
哎~···
好不容易才找到第一单元的
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1单元 植物生活的秘密
1.植物的身体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 通过观察多种绿色开花植物,能归纳概括出植物体的共同之处.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乐于与人交流,交流时语言清晰,表意准确.倾听时尊重他人,不随意打断别人的介绍.
科学知识:
1. 知道植物体一般都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构成的.
教学重点:观察的基础上思维加工归纳出植物体共同的特征.
教学难点:概括、归纳植物体共同的特征.
教学用具:观察记录表、凤仙花和其他植物图片.
学习用具:观察记录表
一.教学导入:
在植物的王国里,有许许多多绿色能开花的成员!从参天大树到碧绿小草,身体形态各异,姿态万千,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呢?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个王国,仔细地观察一下,看看它们的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
二.活动 观察植物的身体
1.教师出示凤仙花,让学生独立观察,出示一张没有指出器官名称的相应的植物图片,让每个学生边看边填写.
2.室外观察多种绿色开花植物.
要求:观察时先整体后部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爱护植物.
3.室内汇报观察后的结果.
4.概括.归纳:绿色开花植物一般都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种器官构成.
5.学生竞赛:学生画一株完整的自己熟悉的植物图,标出植物各部分的名称.
6.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三.小结:
今天,通过观察绿色开花植物,我们知道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种器官构成.
1.植物的身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学习资料查阅的方法,并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植物体各个器官的作用.
2. 能设计实验验证资料内容的正确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乐于与人交流,交流时语言清晰,表意准确.倾听时尊重他人,不随意打断别人的介绍.
2.学会与同学合作,体会明确的分工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3.不迷信资料内容,培养合理质疑、积极验证的科学精神.
科学知识:
1. 植物的六大器官分别有什么作用.
教学重点:查阅资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提炼资料.
教学用具:课件.
学习用具:各种课外书、资料卡.
一.复习导入:
1.体问: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是什么?
2.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3.植物的各个器官有什么作用?这节课我们就研究这个问题.
二.活动 了解植物的器官
(一.)查阅搜集资料的方法
1.你打算怎样来研究这个问题?
2.学生回答:实验、观察、请教别人、查书、看电视或报纸、上网等等.
3.教师小结:上述方法都是值得一试的方法,今天我们就采用其中的一种——查阅书籍,收集资料的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
4.怎样查找呢?老师将其过程制成了录像,请同学们跟我一起来了解这个过程吧.
5.视频播放,学生观看.
6.提问:老师怎样查阅资料的?
7.学生汇报:书的类别——书名——目录——文章——段落——摘抄. (二.)制作资料卡
1.找到我们所需的资料后,我们如何处理这些资料?
2.学生回答:将资料摘抄下来.
3.摘抄时我们要注意一些什么?(简洁,篇幅较长的进行概括)
4.怎样保管好我们的资料,能让我们一目了然?我向同学们介绍一种方法——制作资料卡.
5.教师讲解怎样制作资料卡.
(三.)布置任务:查找资料,制作资料卡.
1.活动要求:全班分12个组,每两个组负责一种器官的作用的查找,注意方法,分工合作并制作好资料卡.
2.学生活动.
3.活动总结.
(四.)活动延伸
思考:资料卡上的内容都正确吗?我们能设计一些实验来验证吗?下节课就这个问题我们再研究.
2 根和茎的奥秘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 观察根的两种不同形态类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描述.
2. 实验时懂得运用一定的方式能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更有利于观察.
3. 培养学生制定、完善实验方案的能力,能做植物根吸收水和茎运输水的实验,并进行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探究植物奥秘的科学兴趣.
2. 认真的进行实验,学会细致的观察,促进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形成.
科学知识
4. 认识直根和须根.
5. 知道植物用根吸取生长需要的水分.
6. 知道植物的茎有输送水分的作用.
教学建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用锥形瓶、根系完整的植物幼苗、棉花、植物油组装“根有吸水作用”的实验装置.
2.分组:把芹菜或常见植物的嫩枝下部浸在装有红水的容器中.
(以上准备需提前一天,保证课堂上有可供观察的材料.)
实验器材:刀片、放大镜.
3. 一颗盆栽植物¬¬¬——凤仙花,提前1~2小时浇足水.
学生准备:学生准备豆苗、葱等植物的根.
一.教学导入
小朋友,我这里有一截植物,你们猜猜是什么?这是我近段精心培养的芹菜宝宝,你们看它是什么颜色的,我呀,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粉红女郎,你们知道绿绿的芹菜是如何变成粉红女郎的吗?
为了弄清楚这个秘密,让我们从观察植物的根开始吧!
二.活动 观察植物的根
1.(出示示两种不同植物,豆苗、葱)老师这儿有两种植物,请小朋友看看他的根.
2.学生仔细观察:
3.提问:这些根的形态有什么不同?(认识直根和须根)
三.活动 植物的根真能吸水吗
1.我们认识了根的种类,你们知道根有什么作用吗?(学生猜测)
2.提出问题:植物的根真能吸水吗?
3.设计实验证明根能吸水.
4.交流、完善实验方案.
5.组装实验装置.
6.教师出示预先组装的装置,观察结果,植物的根有吸水的作用.
四.植物怎样运输水
1.引发矛盾:根吸上来的水是不是全存根内,根怎么没胀大,水到哪去了?
2.学生猜测.
3.教师出示提前2个小时浇水的盆栽植物,观察茎的截面有什么现象?
4.设计实验:
5.交流、完善设计方案.
6.回家做实验.
7.教师出示红芹菜,指导学生观察:(学会横切、纵切)认识导管,明白植物茎能运输水.
五.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探究验证了植物的根有吸水,茎有运输水份的作用.
3.神奇的叶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 能进行实验探究植物与阳光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培养探究植物秘密的科学兴趣.
2.让学生受到科学思维方法的熏陶和引导,向科学家学习设计实验的智慧,学习坚持不懈、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科学知识
初步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史.
在研究阳光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中,能坚持观察和记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CAI课件、长势基本一致的两盆栽植物.
一.教学导入
动物和人类的生活都离不开食物,那么植物的“食物”从哪里来?(学生回答)
你们通过不同的途径已经知道,可科学家们确用了200多年的时间才解开这个秘密,让我们一同走进那段历史.
二.学习科技史(接受式探究)
1.出示的课件讲述海尔蒙的实验.(接受式探究)
分析: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来自哪里?
结论: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一定是从雨水中获得的…
2.课件讲述普里斯特利的实验
分析:小老鼠的生存与什么有关?
结论:植物能吸收空气中的污浊之气,使空气变新鲜,“污浊之气”是二氧化碳(讨论得出:查资料知道变新鲜的是氧气,氧气可使小老鼠生存.)
3.小结:从这两个实验中你学到了什么?
从上述两个实验中学到了科学设计实验的智慧,也懂得了科学研究中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坚韧不拔的科学精神.
三.活动1植物与阳光
1.过渡:植物的生活到底需要什么?
2.观察树木向阳面与背限面的长势
3.提出猜测:植物生长可能与阳光有关?
4.设计实验:选两盆同样的豆科植物.一盆放阳光下,一盆放黑暗中,观察一周,每天测好高度,作好记载.
5.课后或回家做实验,下周同一时间将植物带来比较,交流.(教师出示事先准备的长势基本一致的两盆栽植物,按要求摆放在相应位置.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每天做好记录.交待记录注意事项.)
3.神奇的叶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通过实验探究植物与阳光的关系,懂得植物的生活离不开阳光.
2.探究植物吸收的水分在植物体内发挥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史.
2.进一步培养探究植物秘密的科学兴趣.
3.学会依据事实提出问题并进行合理猜想.
4.在研究阳光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中,能坚持观察和记录.
5.懂得绿色植物在地球上存在的重要意义,珍爱那一片绿.
科学知识
1.了解绿色植物能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和氧气,同时吸收二氧化碳.
2.知道叶的蒸腾作用及意义.
3.了解植物在形态方面适应环境的趣味事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CAI课件、长势基本一致的两盆栽植物、卷尺、资料卡.
课前准备:用一个透明塑料袋罩在一棵盆栽植物上,用线把下面的袋口扎紧,把植物放在阳光下.
一.学教导入
上周我们进行了植物与阳光实验的探究,现在,我们看看探究的结果.
二、植物与阳光实验探究的结果.
1.交流:
2.实验的结果与我们的猜测一致吗?
3.课件补充:英根泰斯发现植物生长需要光的实验.
4.学生了解光合作用这个过程需要什么,产物是什么.(见书第7页倒数第二段)
5.讨论:植物的光合作用对动物和人类有什么意义?
三.活动:叶的蒸腾作用
1.回顾植物体内水的运行过程.
2.提问:植物吸收的水分全部被用于光合作用了吗?
3.指导设计实验(课后观察)
4.观察教师课前的准备实验,说说看到什么现象发生?并解释?
5.借助课件认识叶的蒸腾作用及其意义:叶蒸发水分的作用叫蒸腾作用,根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叶的蒸腾作用散失,从而促进植物体内,水和养料的运输.
意义:降温、增加空气湿度,促进溶解在水中的养料的运输.
四.布置作业:搜集植物器官的趣事.(在单元复习课前进行交流)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