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师说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古巴比伦_古巴比伦是怎么灭亡的[历史]”,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巴比伦王国.西亚巴比伦尼亚南部奴隶制城邦.以巴比伦城为中心.公元前十九世纪中,阿摩列依人在此建国.史称古巴比伦王国(约公元前1894~前1595年).其第六代国王汉穆拉比(约公元前1792~前1750年)先后征服其他城邦,统一两河流域,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成为西亚古代奴隶制国家的典型.所颁《汉穆拉比法典》是古代西亚第一部成文法典.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特别是数学和天文学.汉穆拉比死后,逐渐衰弱,在公元前1595年为赫梯王国所灭.公元前626年,闪米特族的一支迦勒底人占领巴比伦,重建新巴比伦王国(公元前626~前538年).也叫迦勒底王国.公元前612年与米堤亚联军灭亚述,其疆域包括两河流域的大部、叙利亚、巴勒斯坦以至阿拉伯北部地区.公元前六世纪后半期,国势强盛.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多次发动对外战争,进行扩张.公元前586年,攻占耶路撒冷,灭犹太王国,其疆域包括两河流域大部,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等地.以后政变屡起,国势顿衰.公元前538年为波斯所灭.
其他回答
古巴比伦王国(约前1894-1595)。又叫巴比伦第一王朝。
阿摩利人首领苏木阿布所建。至第六王汉穆拉比时代国势强盛,领有“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并颁布《汉穆拉比法典》。因为遭到亚述人和喀西特人的打击,渐趋衰落,最后为赫梯王国所灭。...
展开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古巴比伦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古巴比伦文明分古巴比伦王国和新巴比伦王国两个时期
传说,为古巴比伦人兴建希望能通往天堂的高塔,上帝降下神罚,大洪水肆掠,人类靠诺亚方舟得于延续,古巴比伦王国就此灭亡.
史载,汉穆拉比死后,帝国就瓦解了.王国先后受到赫梯人、加喜特人的入侵,直到公元前729年终于被亚述帝国吞并.20年后亚述为迦勒底人所灭,迦勒底人在巴比伦建立了短短的只要80多年的新巴比伦王国.新巴比伦王国为波斯人所灭.
两个国家灭亡的原因,我想可能真和那些建筑有关系,古巴比伦建筑通天塔,新巴比伦建造空中花园,两个世界奇观都工程巨大,消耗了巨大的人物力同时,繁重的工作,加剧了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矛盾,致使奴隶起义不断,加上巴比伦自然灾害洪水不断,更加剧国力的消耗.
加上外部势力(赫梯人、加喜特人、亚述、波斯)越来越强大.
另外就是防御上的漏洞,让敌人有机可乘.(巴比伦城城墙高大,但是幼发拉底河上却没有水寨,波斯人就是从幼发拉底河泅渡进巴比伦城的)
问题2:古巴比伦为什么会灭亡古巴比伦以前是一个美丽的国家,他为什么会灭古巴比伦灭亡
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希腊语:两河之间的地方)大约在公元前19世纪(中国夏朝的时候)就孕育了人类有史以来最早的文明——古巴比伦文明;这个地区由于没有天然的屏障,所以产生了古巴比伦多样化的文化发展趋势. 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中间的地方叫“美索不达米亚”,意思就是“两河之间”.每年春天,高原地区的积雪融化,这两条河就在美索不达米亚泛滥成灾.特别是下游一带,地势低凹,几乎全被淹没.一个流传到今天的巴比伦神话,生动地反映了这种情形:一位巴比伦国王的祖先梦见他遇到了神仙.神告诉他,洪水就要淹没大地,来惩罚人类的罪恶.因为他一向对神十分虔诚,所以神要搭救他.这个人听从神的吩咐,造了一只方舟,把全家人都搬到舟上,还带了几只动物和一些种子.没过多久,乌云布满天空,黑暗笼罩了大地,狂风暴雨袭来,滔滔洪水淹没了一切生命,只有那只方舟在茫茫无边的水面上漂行.到了第七天,风住了,河水平静下来.这时候,方舟漂到一座山旁.舟上的人把动物放出方舟,将种子撒在山上,大地的生命重新开始了.人类许多民族的神话都受到巴比伦这个古老传说的影响.西方著名的诺亚方舟的故事也是从这个传说演变来的:一个叫诺亚的人按照上帝的命令造了一只方舟,全家人坐上去,躲过了水灾.当洪水退落的时候,挪亚放出一只鸽子.不久,鸽子衔着一片新拧下的橄榄叶子飞回来,使挪亚知道洪水已经退去,万物又恢复了生命.后来,西方人就把鸽子和橄榄枝作为和平的象征. 当然,无论是神仙还是和平鸽,都不能给人们带来真正的安宁和幸福.要战胜洪水,还得靠人们自己.巴比伦人在和洪水斗争中,学会了修堤筑坝,开渠造河.当洪水被制服以后,他们和埃及人一样,也享受到了河流定期泛滥的好处.泛滥的洪水带来大量淤泥,使两岸的土壤变得十分肥沃.再加上这里阳光强烈,水量充足,庄稼年年丰收.据说,小麦最早就是生长在巴比伦的. 住在巴比伦北面的亚述人十分强悍.公元前8世纪(中国已经进入春秋时代),亚述成为一个庞大的军事帝国.巴比伦被它征服了,叙利亚、腓尼基、巴勒斯坦、小亚细亚、埃及,也都先后归入它的版图.除了希腊和意大利,地中海沿岸几乎都被它占领了.亚述的首都叫尼尼微,那里修建了许多宏伟的宫殿. 公元前612年,居住在巴比伦的迦勒底人联合东边的米堤亚人进攻亚达.他们手执带血的长矛和盾牌冲进了尼尼微.全城居民遭到屠杀,甚至连儿童也不能幸免.亚述最后一代国王辛沙立希孔和他的宫殿一起被烧成灰烬.从此,这个庞大帝国连同它的首都就从地面上消失了. 底格里斯河边有两堆很大的荒丘,据说是尼尼微的遗址.1845年,英国人拉雅得在这里发掘出两座亚述王宫,发现了著名的带有双翼的人头牛身巨大雕像和许多精美的石版雕刻.后来他继续挖掘,三年中又挖出28座王宫大厅.但是,这里并不是尼尼微,而是亚述的另一个城市,叫卡拉.真正的尼尼微在卡拉以北六七十公里的地方.1849年,拉雅得在这里找到了西努基立王(公元前700多年)的大宫殿遗址.这座宫殿曾经遭到米堤亚人的焚毁.许多刻有图画和楔形文字的泥版还有大火烧过的痕迹.王宫的两间藏书室堆满刻有楔形文字的大大小小的泥版.最大的一块长3米,宽2米多,最小的还不到1寸长,只刻着一两行文字.这些泥版就是2500多年前亚述的图书,内容很丰富,包括历史、法律、宗教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过了几年,考古学家拉萨姆又发现了亚述巴尼拔王的王宫大殿和另一处王宫藏书室.藏书室内收藏的泥版文书上,刻有许多关于亚述和巴比伦的神话.亚述的宫殿是由成千上万的奴隶修建的,他们多半是亚述人在战争中掠夺来的俘虏.奴隶劳动的时候,有的带着锁链和脚镣,有的被铁索相互牢牢地系在一起.旁边还有手执武器的兵士监视着.反映这些场面的图画也被发掘出来了.在尼尼微发掘出来的大量文物,使我们能够清楚地了解亚述帝国兴衰的历史. 战胜了亚述的迦勒底人在巴比伦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为了和那个被亚述灭掉的古巴比伦王国区别开,人们把它叫做新巴比伦王国.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把首都巴比伦城建成一座堡垒般的城市.它的规模就是用今天的标准来看,也是非常壮观的.城市是方形的,每边长22.2公里.围绕城市的城墙大约有8.5米高,是用砖砌和油漆浇灌而成的.四匹马拉的战车可以在宽阔的城墙上奔驰.全城有100扇用铜做成的城门.城墙周围还有很深的护城河.幼发拉底河从城墙下流进来,穿城而过.巴比伦城里还有一座很大的皇宫,皇宫内修建了一个“空中花园”,被后世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国王尼布甲尼撒在位期间(公元前605-公元前562年),巴比伦的国力最为强大.他率兵攻打叙利亚,出兵巴勒斯坦,夺占耶路撒冷,灭掉犹太王国,强迫犹太人迁居巴比伦当奴隶,成为“巴比伦之囚”.在晚年,他还侵入埃及.在这几十年里,巴比伦城人口达到10多万,还有来自亚洲各地的商人,奴隶制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在强盛的背后,已经埋伏了危机,被征服的外族人对巴比伦奴隶主的仇恨和反抗不断发生,本族的贫民和农民因破产沦为奴隶,加剧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奴隶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矛盾也越来越激烈.尼布甲尼撒死后,国内政局立即动荡起来,6年中8个国王被废,其中两个被杀.在东面,力量越来越强大的波斯帝国征服了巴比伦的盟邦米堤亚,对巴比伦形成了大军压境的局面. 巴比伦的奴隶主们忙于争权夺利,纵情享乐,他们以为他们的城墙是那样高大而坚固,谁也攻不破.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敌人会利用穿过城墙的幼发拉底河打进来.一天晚上,巴比伦的一个年轻王子正在举行狂欢宴会.波斯王居鲁士下令在幼发拉底河中修筑了一座水坝,把河水放到坝的一边去.他的军队从另一边放干水的河床中偷偷进到城里,未经交战就占领了巴比伦.据说,有一些巴比伦商人做了波斯人的内应.这件事发生在公元前538年(中国春秋末年). 存在仅88年的新巴比伦王国灭亡了.巴比伦的繁华,巴比伦的奇迹,巴比伦的高墙铜门和它的“空中花园”,都变成了一堆一堆的荒丘废土.
问题3:古巴比伦灭绝的原因[历史科目]
世界最早的文明——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希腊语的意思是两河之间的土地.)文明(又称两河文明)发源于底格里斯河(Tigris)和幼发拉底河(Euphrates)之间的流域——苏美尔(Sumer)地区(中下游地区).美索不达亚是古巴比伦(Babylon)的所在,在今伊拉克(Iraq)共和国境内.
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250年是两河文明的鼎盛时期,《旧约全书》称其为"希纳国"(Land of Shinar).两河沿岸因河水泛滥而积淀成肥沃土壤,史称"肥沃的新月地带"(南美的那个和"金三角"齐名的地区堪称"罪恶的新月地带").由于两河不象尼罗河一样是定期泛滥的,所以确定时间就必须靠观测天象.住在下游的苏美人发明了太阴历,以月亮的阴晴圆缺作为计时标准,把一年划分为12个月,共354天,并发明闰月,放置与太阳历相差的11天.把一小时分成60分,以7天为一星期.还会分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和解一元二次方程,发明了10进位法和16进位法.他们把圆分为360度,并知道π近似于3.甚至会计算不规则多边形的面积及一些锥体的体积.
4000BC,苏美人最早发明了表意和指意符号的象形文字,因为这种文字大多刻在砖、石或黑色的玄武岩.泥板上,"起笔重而印痕较深",成尖劈形,形似木楔,所以被称为楔形文字.
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Hanging Gardens)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这座花园传说是当时的国王为公主而建的.
之后的尼罗河文明和印度河文明,是在两河文明的促进下发展起来的.希腊人从那里学到了数学、物理学和哲学;犹太人从那里学到了神学,并将它传播于世;阿拉伯人从那里学到了建筑学,并以此教化了整个中世纪野蛮的欧洲.
大约在2000BC,阿摩利人建立了以巴比伦城为首都的巴比伦王国.1792BC,汉谟拉比(Hammurabi)即位,征服了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统一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并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这是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但不是最早的,最早的叫《乌尔纳木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共有282条,刻在一块高2.25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
689BC,巴比伦王国被亚述所灭.605BC新巴比伦王国灭掉了亚述.后来,神庙祭师集团当权,终于在538BC,被位于伊朗高原的波斯所灭.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便告结束.
《世代网》
古巴比伦的悲哀!
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希腊语:两河之间的地方)大约在公元前19世纪(中国夏朝的时候)就孕育了人类有史以来最早的文明——古巴比伦文明;这个地区由于没有天然的屏障,所以产生了古巴比伦多样化的文化发展趋势.
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中间的地方叫“美索不达米亚”,意思就是“两河之间”.每年春天,高原地区的积雪融化,这两条河就在美索不达米亚泛滥成灾.特别是下游一带,地势低凹,几乎全被淹没.一个流传到今天的巴比伦神话,生动地反映了这种情形:一位巴比伦国王的祖先梦见他遇到了神仙.神告诉他,洪水就要淹没大地,来惩罚人类的罪恶.因为他一向对神十分虔诚,所以神要搭救他.这个人听从神的吩咐,造了一只方舟,把全家人都搬到舟上,还带了几只动物和一些种子.没过多久,乌云布满天空,黑暗笼罩了大地,狂风暴雨袭来,滔滔洪水淹没了一切生命,只有那只方舟在茫茫无边的水面上漂行.到了第七天,风住了,河水平静下来.这时候,方舟漂到一座山旁.舟上的人把动物放出方舟,将种子撒在山上,大地的生命重新开始了.人类许多民族的神话都受到巴比伦这个古老传说的影响.西方著名的挪亚方舟的故事也是从这个传说演变来的:一个叫挪亚的人按照上帝的命令造了一只方舟,全家人坐上去,躲过了水灾.当洪水退落的时候,挪亚放出一只鸽子.不久,鸽子衔着一片新拧下的橄榄叶子飞回来,使挪亚知道洪水已经退去,万物又恢复了生命.后来,西方人就把鸽子和橄榄枝作为和平的象征.
当然,无论是神仙还是和平鸽,都不能给人们带来真正的安宁和幸福.要战胜洪水,还得靠人们自己.巴比伦人在和洪水斗争中,学会了修堤筑坝,开渠造河.当洪水被制服以后,他们和埃及人一样,也享受到了河流定期泛滥的好处.泛滥的洪水带来大量淤泥,使两岸的土壤变得十分肥沃.再加上这里阳光强烈,水量充足,庄稼年年丰收.据说,小麦最早就是生长在巴比伦的.
住在巴比伦北面的亚述人十分强悍.公元前8世纪(中国已经进入春秋时代),亚述成为一个庞大的军事帝国.巴比伦被它征服了,叙利亚、腓尼基、巴勒斯坦、小亚细亚、埃及,也都先后归入它的版图.除了希腊和意大利,地中海沿岸几乎都被它占领了.亚述的首都叫尼尼微,那里修建了许多宏伟的宫殿.
公元前612年,居住在巴比伦的迦勒底人联合东边的米堤亚人进攻亚达.他们手执带血的长矛和盾牌冲进了尼尼微.全城居民遭到屠杀,甚至连儿童也不能幸免.亚述最后一代国王辛沙立希孔和他的宫殿一起被烧成灰烬.从此,这个庞大帝国连同它的首都就从地面上消失了.
底格里斯河边有两堆很大的荒丘,据说是尼尼微的遗址.1845年,英国人拉雅得在这里发掘出两座亚述王宫,发现了著名的带有双翼的人头牛身巨大雕像和许多精美的石版雕刻.后来他继续挖掘,三年中又挖出28座王宫大厅.但是,这里并不是尼尼微,而是亚述的另一个城市,叫卡拉.真正的尼尼微在卡拉以北六七十公里的地方.1849年,拉雅得在这里找到了西努基立王(公元前700多年)的大宫殿遗址.这座宫殿曾经遭到米堤亚人的焚毁.许多刻有图画和楔形文字的泥版还有大火烧过的痕迹.王宫的两间藏书室堆满刻有楔形文字的大大小小的泥版.最大的一块长3米,宽2米多,最小的还不到1寸长,只刻着一两行文字.这些泥版就是2500多年前亚述的图书,内容很丰富,包括历史、法律、宗教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过了几年,考古学家拉萨姆又发现了亚述巴尼拔王的王宫大殿和另一处王宫藏书室.藏书室内收藏的泥版文书上,刻有许多关于亚述和巴比伦的神话.亚述的宫殿是由成千上万的奴隶修建的,他们多半是亚述人在战争中掠夺来的俘虏.奴隶劳动的时候,有的带着锁链和脚镣,有的被铁索相互牢牢地系在一起.旁边还有手执武器的兵士监视着.反映这些场面的图画也被发掘出来了.在尼尼微发掘出来的大量文物,使我们能够清楚地了解亚述帝国兴衰的历史.
战胜了亚述的迦勒底人在巴比伦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为了和那个被亚述灭掉的古巴比伦王国区别开,人们把它叫做新巴比伦王国.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把首都巴比伦城建成一座堡垒般的城市.它的规模就是用今天的标准来看,也是非常壮观的.城市是方形的,每边长22.2公里.围绕城市的城墙大约有8.5米高,是用砖砌和油漆浇灌而成的.四匹马拉的战车可以在宽阔的城墙上奔驰.全城有100扇用铜做成的城门.城墙周围还有很深的护城河.幼发拉底河从城墙下流进来,穿城而过.巴比伦城里还有一座很大的皇宫,皇宫内修建了一个“空中花园”,被后世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国王尼布甲尼撒在位期间(公元前605-公元前562年),巴比伦的国力最为强大.他率兵攻打叙利亚,出兵巴勒斯坦,夺占耶路撒冷,灭掉犹太王国,强迫犹太人迁居巴比伦当奴隶,成为“巴比伦之囚”.在晚年,他还侵入埃及.在这几十年里,巴比伦城人口达到10多万,还有来自亚洲各地的商人,奴隶制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在强盛的背后,已经埋伏了危机,被征服的外族人对巴比伦奴隶主的仇恨和反抗不断发生,本族的贫民和农民因破产沦为奴隶,加剧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奴隶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矛盾也越来越激烈.尼布甲尼撒死后,国内政局立即动荡起来,6年中8个国王被废,其中两个被杀.在东面,力量越来越强大的波斯帝国征服了巴比伦的盟邦米堤亚,对巴比伦形成了大军压境的局面.
巴比伦的奴隶主们忙于争权夺利,纵情享乐,他们以为他们的城墙是那样高大而坚固,谁也攻不破.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敌人会利用穿过城墙的幼发拉底河打进来.一天晚上,巴比伦的一个年轻王子正在举行狂欢宴会.波斯王居鲁士下令在幼发拉底河中修筑了一座水坝,把河水放到坝的一边去.他的军队从另一边放干水的河床中偷偷进到城里,未经交战就占领了巴比伦.据说,有一些巴比伦商人做了波斯人的内应.这件事发生在公元前538年(中国春秋末年).
存在仅88年的新巴比伦王国灭亡了.巴比伦的繁华,巴比伦的奇迹,巴比伦的高墙铜门和它的“空中花园”,都变成了一堆一堆的荒丘废土.巴比伦遗址从1899年开始逐渐发掘出来,使人们能够更准确地研究它的过去.但是,挖掘工作碰到了难题,地下水的冲击使古巴比伦城有完全被毁的危险.如何降低河水水位,成为许多国家的专家们研究的课题.
然而令人们始终忧虑不已的是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与文明相生相伴,战争也从来没有休止过.这块非常适合人类居住的土地据说就是《圣经》中伊甸园的原型地.然而,也许正是因为优越的地理位置,它也不断成为政治和战争的舞台.当巴格达已经成为这个世界上最为精妙绝伦的城市的时候,整个欧洲还处于蛮荒状态,这里曾是世界著名的大都市,一千零一夜的故乡,其科学、哲学和文学的成就是文明史上所罕见的.综观数千年来的两河流域兴衰史,哪一场战争不是对文明的破坏呢?
注:古巴比伦是对文明发源地的称谓;而美索布达米亚平原则是现今古巴比伦的位置.
【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
亚洲西部,有一条狭长地带.从地图上看,它形似一弯新月,土地肥沃,因此有“新月沃地”之称.沃地东部,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并行奔流.被称为两河流域.这里的河水定期泛滥,时常带来灾害,但水退后留下的淤泥有利于农业生产.
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问题4:古巴比伦王国灭亡的时间如题
公元前16世纪初
问题5:古巴比伦为何灭亡?
古巴比伦王国
巴比伦最初不过是幼发拉底河边的一个不知名的小城市.
在公元前2200年左右,来自叙利亚草原的闪族人的一支——阿摩利人攻占这座小城,建立了国家.骁勇善战,争强尚武的阿摩利人以此为中心,南征北讨,四处征战,最终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巴比伦王国,历史上称之为“古巴比伦王国”.阿摩利人也因此被称为巴比伦人.巴比伦人继承了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的文明成果,并发扬光大,把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发展到了顶峰.人们喜欢用“巴比伦”三个字来概括古代两河流域文明,足以表明巴比伦文明所创造的辉煌业绩和对世人所具有的魅力.
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穆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新巴比伦王国(迦勒底王国)
公元前1000年代初,闪米特人的另一支迦勒底人来到两河流域南部定居.公元前 630年,迦勒底人领袖那波帕拉萨趁当时统治两河流域的新亚述内乱之机,逐渐取得对巴比伦的控制.
公元前 626年自立为巴比伦王.后与米底结成联盟,在公元前 612年攻陷尼尼微,灭亚述帝国.亚述帝国灭亡,遗产被新巴比伦王国及米底王国瓜分,其中新巴比伦王国分取了亚述帝国的西半壁河山,即两河流域南部、叙利亚、巴勒斯坦及腓尼基,重建新巴比伦王国(公元前626~前538年),也叫迦勒底王国.
公元前604年,尼布甲尼撒二世即位,叙利亚立时归顺新巴比伦王国,但腓尼基及巴勒斯坦地区态度不明,而埃及一向觊觎此区,拉拢推罗、西顿等腓尼基地区与埃及结盟.对此,尼布甲尼撒二世继续与米底王国结盟,又娶米底公主阿米蒂斯为后,以巩固自己后方.公元前597年,出兵巴勒斯坦,攻占耶路撒冷,扶植犹太人齐德启亚为傀儡统治犹太人.
公元前590年,埃及法老普萨姆提克出兵巴勒斯坦,推罗国王投靠埃及,西顿被占领,犹太人齐德启亚及巴勒斯坦、外约旦等地纷纷倒向埃及.同时,米底王国与新巴比伦王国的关系紧张起来,为此新巴比伦王国筑起一条新长城防范米底人.然而,米底因要对抗乌拉尔图及西徐亚人,无力再与新巴比伦王国对抗,致使尼布甲尼撒二世可于公元前587年第二次挥军巴勒斯坦.他围困犹太人的圣城耶路撒冷,齐德启亚突围失败,落入新巴比伦王国军队之手,被挖去双眼后送往巴比伦尼亚.公元前586年,耶路撒冷被围十八个月后城陷,犹太王国灭亡,居民被俘往巴比伦尼亚,史称“巴比伦之囚”.
尼布甲尼撒二世又围攻腓尼基的推罗,不果.公元前574年,双方议和,推罗国王伊托巴尔三世承认尼布甲尼撒二世为尊者,保持了推罗的自治地位,其他附近的小王国都纷纷向尼布甲尼撒二世称臣、公元前569年,埃及发生王位之争,尼布甲尼撒二世曾趁此在公元前567年入侵埃及,结果不详,但迫使埃及放弃侵略巴勒斯坦的野心.
尼布甲尼撒二世死后不久,国内阶级矛盾及民族矛盾加剧,最后一个国王那波尼达统治时,国王及马尔杜克神庙之间的矛盾加剧,并试图另立新神,那波尼达离开首都,以其子伯沙撒摄政.公元前539年,波斯人崛起,居鲁士二世率军入侵新巴比伦王国时,祭司竟打开大门放波斯军队入城,伯沙撒被杀,那波尼达被俘,新巴比伦王国不战而亡.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