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语文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古代诗词_中国古代古诗的作者有哪些[语文]”,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很多的说 :
李白 杜甫 孟浩然 王昌龄 王之涣 贺知章 盖嘉运 丘为 令狐楚
杨炯 王维 高适 李适之 钱起 韦应物 刘禹锡 薛莹 贾岛 张说
陈子昂 皇甫冉 朱放 戴叔伦 骆宾王 司空曙 太上隐者 玄宗皇帝 杜审言
李峤 王湾 祖咏 岑参 王勃 宋之问 常建 释处默 王绩 张谓 丁仙芝
朱熹 苏轼 杨巨源 王安石 韩愈 林洪 郑谷 魏野 杜牧 张演 僧志南
叶绍翁 刘季孙 徐元杰 王驾 朱淑真 王淇 刘克庄 叶采 李涉 王令
杨万里 司马光 赵师秀 曾几 戴复古 范成大 雷震 刘翰 林升 蔡确
周必大 张继 李商隐 李清照 卢梅坡 白玉蟾 欧阳修 晏殊 赵元镇
黄庭坚 洪觉范 崔涂 窦叔向 李仆 陆游 王中 杜荀鹤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我国古代表现童趣的古诗有哪些[语文科目]
《池上》(白居易,唐)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小儿垂钓》(胡令能,唐)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南宋)
篱落疏疏小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村居》(高鼎,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问题2:中国古代关于战争的诗句最好是有名一些的
1、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北朝民歌《木兰诗》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北朝民歌《木兰诗》 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宋·辛弃疾《破阵子》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倒海翻江腾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账下犹歌舞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千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万里乘云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
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切功成万骨枯.
问题3: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史具体介绍一下 古诗十九首
古代诗歌发展简史
《诗经》是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总集,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颂” 诗是统治者祭祀的乐歌,有祭祖先的,有祭天地山川的,也有祭农神的.“雅”分大雅和小雅,都是用于宴会的典礼,内容主要是对从前英雄的歌颂和对现时政治的讽刺.“风”是《诗经》中的精华,内容包括15个地方的民歌.
公元前4世纪,战国时期的楚国以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基础,加上北方文化的影响,孕育出了伟大的诗人屈原.屈原以及深受他影响的宋玉等人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诗楚辞.屈原的《离骚》是楚辞杰出的代表作.楚辞发展了诗歌的形式.它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从三、四言发展到五、七言.在创作方法上,楚辞吸收了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开辟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
诗经、楚辞之后,诗歌在汉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汉乐府民歌流传到现在的共有100多首,其中很多是用五言形式写成, 五言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五言诗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是《古诗十九首》的出现.诗的内容多叙离别、相思以及对人生短促的感触.长于抒情,善用比、兴手法是《古诗十九首》最大的艺术特色.
建安时代之后的阮籍(210--263)是正始时代的代表诗人,他的《咏怀诗》进一步为抒情的五言诗打下基础,他常用曲折的诗句表达忧国、惧祸、避世之意.与阮籍同期的还有嵇康(224--263),他的诗愤世嫉俗,锋芒直指黑暗的现实.他们俩人的诗风基本继承了“建安风骨”的传统.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又一发展时期,这表现在又一批乐府民歌集中地涌现出来.在体裁上,北朝乐府除以五言四句为主外,还创造了七言四句的七绝体,并发展了七言古诗和杂言体.北朝乐府最有名的是长篇叙事诗《木兰诗》,它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双璧”.
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强大的国力、兼收并蓄的文化精神与丰厚的文化积累,为唐诗的繁荣准备了充足的条件.众多伟大、杰出的诗人把我国诗歌艺术的发展推向高峰.
A、初唐时期
唐代初期,诗歌创作仍受南朝诗风的影响,题材较为狭窄,追求华丽词藻.待到被称为“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出现,才扩大了诗的表现范围,从台阁走向关山和塞漠,显示出雄伟的气势和开阔的襟怀.在诗的体式上,这时完成了五七言律体的定型,成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主要体式.
在初唐的后期,出现了两位重要诗人:陈子昂和张若虚.陈子昂主张诗应该有所寄托.他的38首《感遇》诗,就是这一主张的实践.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写月夜春江明丽纯美的境界,融入浓烈情思和深刻哲理,婉转的音调,无穷的韵味,创造出了非常完美的意境.
B、盛唐时期
盛唐是唐诗发展的高峰.王维和孟浩然善于表现山水田园的美,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那种宁静平和的心境.孟浩然善于用最省净的笔墨,写山水田园的秀美.代表作品《过故人庄》《春晓》.
盛唐有一些诗人,善于写边塞生活,如王昌龄、高适、岑参、祖咏等.
最能反映盛唐精神风貌、代表盛唐诗歌高度艺术成就的,是伟大诗人李白.李白是一位性格豪迈、感情奔放、不受拘束而又向往建功立业的诗人,他的诗充分表现了盛唐社会士人的自信与抱负,神采飞扬,充满理想色彩.代表作品《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
当时另一位伟大诗人,是被后人称为“诗圣”杜甫.杜甫的青年时代,和许多盛唐诗人一样,都有过“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但是他的主要活动是在安史之乱以后.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有“致君尧瞬”的抱负,一生却穷愁潦倒,因此在感情上更能体验到民众的疾苦.安史之乱给唐代社会带来巨大的破坏,半个中国沦为丘墟.杜甫在战火中流离转徙,写下了《北征》《三吏》《三别》《兵车行》《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一系列表现民生疾苦的诗作.
C、中唐时期
唐代中期,诗歌的发展走向多元化.韩愈、孟郊、李贺和他们周围的一些诗人,常常打破律体约束,以散文句式入诗.这时的另一个诗派,以白居易、元稹为主.他们主张诗应有为而发,应有益于政教之用.在艺术表现上,白居易主张要写得通俗易懂,趣味与韩、孟诗派正好相反.白居易既写有大量的讽喻诗,也写了不少闲适诗,而艺术上最成功的,是长篇歌行《长恨歌》和《琵琶行》.中唐的著名诗人还有柳宗元和刘禹锡,他们的艺术趣味既不同于韩、孟,也不同于元、白,而有着自己的特点.
D、晚唐时期
晚唐诗歌又一变.中唐的那种改革锐气消失了,诗人们走向自我.这时出现了大量写得非常好的咏史诗,杜牧、许浑是代表.晚唐艺术成就最高的一位诗人是李商隐.以其深厚的文化素养、惊人的才华,开拓出—个充满朦胧、幽约的美,让人咀嚼回味的诗的境界,达到了新的高峰.
诗发展到宋代已不似唐代那般辉煌灿烂,但却自有它独特的风格,即抒情成份减少,叙述、议论的成份增多,重视描摹刻画,大量采用散文句法,使诗同音乐关系疏远.
(1)宋诗的发展
北宋初期的诗歌
宋末的方回说:“宋铲五代旧习,诗有白体、昆体、晚唐体.”
北宋中期诗歌的全面繁荣
在这里起着中枢作用的是欧阳修.欧阳修的诗对宋诗风格的形成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进行了革新.欧阳修作诗,力矫西昆体的不良诗风,提出“诗穷而后工”的诗歌理论,要求诗歌反映现实社会生活.欧阳修诗歌受韩愈影响较大,主要体现为以散文手法和以议论入诗.
梅尧臣是专力作诗的文人,存诗2800多首.他积极地用诗歌反映民生疾苦,对他担任地方官时目睹的贫民惨状作了尖锐揭露,感情愤激,继承了杜甫、白居易传统.梅尧臣诗更值得注意的是对日常生活琐事的描写,体现了宋代诗人的开拓精神.梅诗在艺术风格上以追求 “平淡”为终极目标,追求一种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一种超越雕润绮丽的老成风格.
王安石存诗一千五百多首,大致划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诗歌宗杜,学习杜甫关心政治时事,同情人民疾苦的写实精神.写得更出色的是咏史诗,晚年,王安石沉溺于佛释.前期诗歌中洋溢着的政治热情和百折不屈的斗争精神已逐渐消退,心情渐渐趋于平淡,诗风也随之趋于含蓄深沉.大量的写景诗取代了政治诗的位置,艺术上走上杜甫“老去渐于诗律细”之路.
苏轼一生经历两次在朝——外任——贬谪的过程,坎坷的人生遭遇,“身行万里半天下”的丰富阅历,使苏轼在诗歌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反映现实时,苏轼直接把诗歌作为向政治反对派作斗争的工具,“讥讽朝廷政事阙失”(《乌台诗案》引苏轼语).苏轼歌咏自然的作品非常多,内容也十分丰富,还带有深厚的自我感情,美学情趣也显得更为高雅.苏轼一些写景诗以及由此生发的哲理诗,即景寄意,因物寓理,情理交融,意在言外,情、景、理三者有机统一,义蕴无穷.苏轼在继承前人,特别是韩愈、欧阳修、梅尧臣等人的基础上,于诗中发表议论,且表现得更自觉、更成熟.
北宋后期的诗歌: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苏北宋后期,苏门弟子相继崛起.黄庭坚、秦观、张耒和晁补之四人,被称为“苏门四学士”.
黄庭坚的诗歌成就最为突出,他最终与苏轼齐名,二人并称“苏黄”. 黄庭坚论诗,强调推陈出新,要求诗人志向高远,勇于创新,有自成一家、压倒前人的气势.黄庭坚论诗,要求诗歌创作要象杜甫那样“句律精深”,又能做到“无一字无来处”,因而提倡“夺胎换骨”、“点铁成金”.
南宋诗的发展
南宋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时代,“靖康之变”已在宋人的心灵上留下了耻辱的记忆.中原沦陷,南宋小朝廷靠屈膝求和、不思进取、偏安江南,加之岳飞等抗敌爱国英雄的被害,更激起了广大百姓和富有正义感、有民族自尊心的士大夫的爱国热情.诗人们也从此逐渐放弃了江西诗派“脱胎换骨”、“点铁成金”、“取古人成言”的条条框框,使诗歌创作面向社会人生,反映多灾多难的时代生活,体现了民族的呼声,诗风也随之一变.
南宋诗的发展,一般以永嘉四灵的出现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以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为代表,宋诗创作继北宋后期之后,出现第二个繁荣发展时期.
南宋前期的诗人,大多出入江西诗派,或多或少地受到苏轼、黄庭坚诗风的影响.南宋前期的诗歌创作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诗歌创作有“尊杜”、“宗黄”开始转向师法自然,逐渐摆脱江西诗派末流的影响,表现出独创意识的觉醒;二是诗歌面向生活,创作题材有所扩大;三是忧时伤乱,爱国主义成为诗歌的主题.
南宋后期,陆游、范成大、杨万里和尤袤“中兴四大诗人”虽以卓越的诗歌成就力矫江西诗派末流之弊病,成为南宋诗歌的突出代表,但他们的诗基本上还是与欧阳修、梅尧臣、苏轼、黄庭坚一脉相承的,可以说仍是对宋诗传统的发展.
宋亡前夕,国难当头,民族忧患意识使一批爱国诗人崛起于宋末诗坛,文天祥、汪元量、等爱国志士,奔赴国难,抒坚贞不屈之志,发“黍离”、“麦秀”之思.宋诗至四灵、江湖,本已出现“衰气”,而宋末爱国诗人却以时代的悲歌为宋诗留下了光彩夺目的最后一页.这是历代诗坛所罕见的景象.
杨万里、范成大的诗歌
杨万里思想可称述者,大致有三:一是具有较强的爱国思想,力主抗敌御辱;二是有较强的爱民思想,主张轻徭薄赋;三是有较强的理学思想,终身服膺正心诚意之说.从内容和题材来看,杨万里最擅长的乃在描写山川风光、自然景色,其次在于描写日常生活的片刻感受,他的诗较少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很少表现尖锐、深重的人生感受,即使有一些表现国事、表现民生的作品,也不如陆游、范成大等人的作品表现的那样直率.
范成大是一位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诗人.他诗歌的最大成就在于反映的社会生活面相当广泛,揭露的社会问题也比较深刻.他的诗歌从多方面生动而深入地反映爱国思想,虽不像陆游那样慷慨激昂,但表现得却相当广泛.特别是在使金时所作的七十二首绝句,真实地记录了沦陷区的实际情况,抒发了收复河山的豪情,批判了宋王朝丧权辱国的罪行,反映了中原人民眷恋故国的感情,揭露了金统治者的残暴行径.而贯穿其中的中心思想,是对民族危机的忧患意识与悲愤情感.代表作品《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
陆游的诗歌
陆游的诗歌创作和他的生活经历有紧密的关联,大致分为三个时期:少工藻绘,中务宏肆,晚造平淡.
陆游诗歌的内容几乎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爱国主题和日常生活的吟咏.陆游的爱国诗歌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把文学史上的爱国主义主题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如果说以表现民族意识为主要内容、以豪放悲壮为感情基调的一类作品构成了陆游诗歌的主旋律,那么,陆游还有不少诗歌以细腻冲淡的笔法、闲适恬和的情调,写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它构成了陆游诗歌的另一种旋律.这类诗歌往往以平和朴素的韵味和深永秀逸的意境感染读者,使之在细细的品味涵咏中感受诗人的人生情趣和审美理想.
文天祥与宋末遗民诗
蒙古人崛起后,经过反复的战争,终于摧毁了南宋政权.这场巨变使一大批诗人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在宋亡前后,爱国诗人们采取了两种抵抗方式:其一是奋起抗敌,以死殉国.这一类诗人以文天祥为代表;其二是眷念故国、宁为遗民,不肯降附新朝.他们用以报国的方式虽有不同,但都能在民族危急的时刻保持民族气节,他们的诗歌都是用血泪凝结的悲歌,风格都有慷慨悲壮的倾向,所以在文学史上,他们往往被看作是一个群体.
文天祥的诗歌以元人攻陷南宋都城临安为界,分为明显的前后两期.他自言:“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指南录后序》),目的在于“使来者读之,悲予志也”(《指南录后序》),也是为了使“后之良史尚庶几有考焉”(《集杜诗自序》).
时代的巨变,使许多文人无法再沉浸于恬淡闲适的人生情趣中,也无暇在追踪古人的风格技巧和雕琢字面中悠然吟唱.于是以自然朴素的语言抒写自然涌发的“哀”与“愤”的情感,成为宋元之际遗民诗的基本特点.这些爱国遗民诗,抒亡国之痛,发故国之思,沉痛悲哀,泣血吞声,使南宋后期诗坛缺乏激情、气骨衰弊的习气一扫而空,诗人们用血泪悲歌表现了民族的尊严,从而为宋代文学画上了气壮山河、光照日月的句号.
词的发展
词,起源于唐代民间,称“曲子词”,后被文人接受,改造成一种抒情诗样式,经五代时期,这种诗歌体裁渐趋成熟.晚唐五代最著名的词人有温庭筠、韦庄、冯延已、李煜等.到两宋时代大发展,名家辈出,蔚为大观.宋代以词名家的人很多,如张先、柳永、晏殊、欧阳修、晏几道、苏轼、秦观、黄庭坚、贺铸、周邦彦、李清照、朱敦儒、辛弃疾、陈亮、姜夔、等等.
词,还有“诗余”、“乐府”、“琴趣”等别称.它是一种格律诗的样式,特点是句式长短不齐,所以还叫“长短句”.习惯上又把词分为三类:58字以内的称“小令”,59字至90字的称“中调”,91字以上的称“长调”.不分段的叫单调,分两段的叫双调,分三段的叫三叠,分四段的叫四叠,后两种不多见.每首词都有词牌,如《如梦令》、《蝶恋花》、《木兰花慢》、《贺新郎》之类,原来是曲调名称,后来词和音乐脱离,这些词牌便只成了填词的格式.按其格式,作者可以填进任何内容,所以词牌不是标题,和内容无必然联系.
词这种诗歌体裁,在晚唐和五代多是写男女之情和闲愁离恨的,并认为这是词的本色.北宋初期的词仍是这样,多写花月闲愁之类的有闲阶级情感.其中也有写得很精致的,如晏殊的《浣溪沙》.
柳永是北宋时期影响很大的一位词人.他官当得很不顺利,失意无聊,就和歌儿妓女混在一起,过着颓废放荡的生活.柳永一生致力于词的写作,善写羁旅别情,发展了“长调”词,语言通俗流畅,雅俗共赏,受到普遍欢迎.他的名作《雨霖铃》、《望海潮》等至今仍为大家所熟悉.
周邦彦在北宋词人中修养很高,名气很大,学习他的人很多.他属于婉约一派,多写男女情思.他的写景的词,清新淡雅,富有美感
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是跨北、南宋两个时代的人.她与丈夫赵明诚(学者)年轻时有过一段极为幸福的生活.北宋灭亡后,夫妇南渡,不久丈夫病故,李清照在悲苦无聊中度过后半生.她的词语丽意新,通俗流畅,独标一格.国破家亡流落南方后,词中多写身世飘零之感,凄苦动人.
对宋词,人们习惯上把其分为“婉约”和“豪放”两大派.早期的词,内容单调,细腻柔弱,情绪婉约,属婉约派.到苏轼出现在词坛,词风为之一变,他学博才大,拓宽了词的境界,凭吊古代人物,抒发爱国怀抱,描绘农村风光,笔力纵横,气势粗豪,成为豪放派的开山祖.
南宋词
由苏轼开创的豪放词派,到南宋时代才大发展起来.被金人赶到江南的文人们,看到山河破碎,体验了国破家亡的惨痛,再也无心留连光景、嘲风弄月,而把一腔爱国衷情倾注在词作中,写出大量慷慨悲歌、激烈沉雄的作品.
在豪放派词人中,取得最高成就的是辛弃疾.在词人中他与北宋苏轼齐名,并称为“苏辛”. 最能代表他词作风格的要数《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南宋时代仍有部分词人沿婉约派的路子走下来,雕章琢句,追求典雅,写了许多哀婉缠绵、情感低回的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姜夔.代表作品《暗香》、《疏影》
明代诗歌是在拟古与反拟古的反反复复中前行的,没有杰出的作品和诗人出现.
问题4:我国古代诗歌古诗文经常出现的一项有哪些[语文科目]
1.月——思乡,怀人
怀乡: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怀人: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2.菊花——清高人格的写照
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3.梅花——高洁人格的写照
例: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4.松——孤直傲岸,岁寒三友之一
例:岂不罹严寒,松柏有本性.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5.莲——爱的象征
莲与怜谐音,所以可借以表达爱情.
例: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6.梧桐——凄凉悲伤
例: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泪梦三更后.
7.杜鹃鸟——凄怨哀伤,乡愁乡思
相传,蜀王让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到春天,杜鹃会一直啼叫到满口是血.另外,杜鹃的啼叫好象在叫:“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也叫子规,常唤起游子思乡之情.
例: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8.秋蝉——高洁,悲凉
秋后的蝉是活不久的,一番秋雨后,蝉只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
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西路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9.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之悲
(也是古代诗歌中传书的信使)
例:雁字归时,月满西楼.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10. 柳——离情依依
例: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11.南浦,长亭——送别之所
例: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12.芳草——离恨
例:青青河边草,绵绵思道远.
13.芭蕉——孤独与忧愁
例: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14.羌笛——凄切之声
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5.乌鸦——衰败荒凉之兆
例: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问题5:我国古代描写月亮的诗句有哪些?[语文科目]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古朗月行》、《静夜思》、《咏怀古迹五首》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