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语文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赞扬是高帽子_...没有得到这样的称谓.难道是德国人自己的高帽子,还...[语文]”,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德国数学家高斯(1777—1855)从小聪明过人.一天晚上,他父亲正坐在昏暗的灯光下,埋头算帐.过了很久,父亲长长地吐了一口气说:“终于算完了!”这时,才3岁的高斯说:“爸爸,你算错了.”父亲十分惊讶,原来小高斯一直站在桌旁看他算帐.父亲半信半疑,重新算了一遍,才发现确实算错了.
高斯上小学时,有一次数学老师给同学出了一道题:计算从1到100的自然数之和,老师认为,这些孩子算这道题目需要很长时间,所以他一写完题目,就坐到一边看书去了.谁知,他刚坐下,马上就有一个学生举手说:“老师,我做完了.”老师大吃一惊,原来是班上年纪最小的高斯.老师走到他身边,只见他在笔记本上写着5050,老师问他:“怎么算出来的?”他说:“ (1+100)×50不就行了吗?”老师听了,不由得暗自称赞.为了鼓励他,老师买了一本数学书送给他.
高斯勤奋学习,11岁发现了二项式定理,17岁发明了二次互反律,18岁发明了用圆规和直尺作正17边形的方法,解决了2000年来悬而未决的难题.21岁大学毕业,22岁获博士学位.1804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807年到1855年逝世,一直担任格西根大学教授兼格西根天文台台长.他还是法国科学院和其他许多科学院的院士,被誉为历史上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他善于把数学成果有效地应用于天文学、物理学等科学领域,又是著名的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是与阿基米德、牛顿同享盛名的科学家.
高斯对科学研究达到如醉如痴的地步.一次,他正在研究一个深奥的问题,家里人告诉他,夫人病重,高斯似乎没听到,继续工作.过了一会,家里人又告诉他:“夫人病得很重,要你立即回去.”高斯回答:“我就来!”仍然继续工作着.家人第三次来通知:“夫人快断气了!”高斯抬头回答:“叫她等我一下,我一定来!”
高斯为科学事业奋斗了一生,于1855年2月23日逝世.为了纪念他,格西根大学校园内建立了一个正17边形台座的高斯塑像.他被公认为十八九世纪之交最伟大的数学家,100多年来享有“数学王子”的美称.
注意是公认的,再说了,只是一个虚名,何必在意那么多呢?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数学王子高斯的简介[语文科目]
德国大数学家高斯 ( Carl Friedrich Gauss 1777-1855 ) 是德国最伟
大,最杰出的科学家,如果单纯以他的数学成就来说,很少在一门数学的分支里没有用到他的一些研究成果.
贫寒家庭出身
高斯的祖父是农民,父亲除了从事园艺的工作外,也当过各色
各样的杂工,如护堤员、建筑工等等.父亲由於贫穷,本身没有受
过什麼教育.
母亲在三十四岁时才结婚,三十五岁生下了高斯.她是一名石
匠的女儿,有一个很聪明的弟弟,他手巧心灵是当地出名的织绸能
手,高斯的这位舅舅,对小高斯很照顾,有机会就教育他,把他所
知道的一些知识传授给他.而父亲可以说是一名”大老粗”,认为
只有力气能挣钱,学问对穷人是没有用的.
高斯在晚年喜欢对自己的小孙儿讲述自己小时候的故事,他说
他在还不会讲话的时候,就已经学会计算了.
他还不到三岁的时候,有一天他观看父亲在计算受他管辖的工
人们的周薪.父亲在喃喃的计数,最後长叹的一声表示总算把钱算
出来.
父亲念出钱数,准备写下时,身边传来微小的声音:「爸爸!
算错了,钱应该是这样.」
父亲惊异地再算一次,果然小高斯讲的数是正确的,奇特的地
方是没有人教过高斯怎麼样计算,而小高斯平日靠观察,在大人不
知不觉时,他自己学会了计算.
另外一个著名的故事亦可以说明高斯很小时就有很快的计算能
力.当他还在小学读书时,有一天,算术老师要求全班同学算出以
下的算式:
1 + 2 + 3 + 4 + .+ 98 + 99 + 100 =
在老师把问题讲完不久,高斯就在他的小石板上端端正正地写下答
案5050,而其他孩子算到头昏脑胀,还是算不出来.最後只有高斯
的答案是正确无误.
原来 1 +100= 101
2 + 99 = 101
3 + 98 = 101
.
.
.
50 + 51 = 101
前後两项两两相加,就成了50对和都是 101的配对了
即 101 × 50 = 5050.
按:今用公式表示
1 + 2 + ...+ n
高斯的家里很穷,在冬天晚上吃完饭後,父亲就要高斯上
床睡觉,这样可以节省燃料和灯油.高斯很喜欢读书,他往往
带了一梱芜菁上他的顶楼去,他把芜菁当中挖空,塞进用粗棉
卷成的灯芯,用一些油脂当烛油,於是就在这发出微弱光亮的
灯下,专心地看书.等到疲劳和寒冷压倒他时,他才钻进被窝
睡觉.
高斯的算术老师本来是对学生态度不好,他常认为自己在
穷乡僻壤教书是怀才不遇,现在发现了「神童」,他是很高兴
.但是很快他就感到惭愧,觉得自己懂的数学不多,不能对高
斯有什麼帮助.
他去城里自掏腰包买了一本数学书送给高斯,高斯很高兴
和比他大差不多十岁的老师的助手一起学习这本书.这个小孩
和那个少年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他们花许多时间讨论这里面的
东西.
高斯在十一岁的时候就发现了二项式定理 ( x + y )n的一般
情形,这里 n可以是正负整数或正负分数.当他还是一个小学生
时就对无穷的问题注意了.
有一天高斯在走回家时,一面走一面全神贯注地看书,不
知不觉走进了布伦斯维克 ( Braunschweig ) 宫的庭园,这时布伦
斯维克公爵夫人看到这个小孩那麼喜欢读书,於是就和他交谈,
她发现他完全明白所读的书的深奥内容.
公爵夫人回去报告给公爵知道,公爵也听说过在他所管辖
的领地有一个聪明小孩的故事,於是就派人把高斯叫去宫殿.
费迪南公爵 ( Duke Ferdinand ) 很喜欢这个害羞的孩子,
也赏识他的才能,於是决定给他经济援助,让他有机会受高深教
育,费迪南公爵对高斯的照顾是有利的,不然高斯的父亲是反
对孩子读太多书,他总认为工作赚钱比去做什麼数学研究是更
有用些,那高斯又怎麼会成材呢?
问题2:数学王子高斯的故事jijiji![数学科目]
1、高斯是德国著名的大科学家,他最出名的故事就是在他10岁时,小学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难题:计算1+2+3+……+100=?
这下可难倒了刚学数学的小朋友们,他们按照题目的要求,正把数字一个一个地相加.可这时,却传来了高斯的声音:“老师,我已经算好了!”
老师很吃惊,高斯解释道:因为1+100=101,2+99=101,3+98=101,……,49+52=101,50+51=101,而像这样的等于101的组合一共有50组,所以答案很快就可以求出:101×50=5050
2、在高斯三岁夏天时,有一次当他正要发薪水的时候,小高斯站了起来说:「爸爸,你弄错了.」然后他说了另外一个数目.原来三岁的小高斯趴在地板上,一直暗地里跟着他爸爸计算该给谁多少工钱.重算的结果证明小高斯是对的,这把站在那里的大人都吓的目瞪口呆.
问题3:数学王子高斯是哪个国家的人[数学科目]
C.F.Gauss是 德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大地测量学家.
问题4:数学王子高斯小时候的故事越短越好!急求!向第二条一样的不合格[数学科目]
高斯是一对普通夫妇的儿子.他的母亲是一个贫穷石匠的女儿,虽然十分聪明,但却没有接受过教育,近似于文盲.在她成为高斯父亲的第二个妻子之前,她从事女佣工作.他的父亲曾做过园丁,工头,商人的助手和一个小保险公司的评估师.当高斯三岁时便能够纠正他父亲的借债账目的事情,已经成为一个轶事流传至今.他曾说,他在麦仙翁堆上学会计算.能够在头脑中进行复杂的计算,是上帝赐予他一生的天赋.
高斯用很短的时间计算出了小学老师布置的任务:对自然数从1到100的求和.他所使用的方法是:对50对构造成和101的数列求和(1+100,2+99,3+98……),同时得到结果:5050.这一年,高斯9岁.
问题5:数学王子高斯是谁?[语文科目]
高斯(Johann Carl Friedrich Gauss)(1777年4月30日-1855年2月23日),生于不伦瑞克,卒于哥廷根,德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大地测量学家.高斯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数学家,并拥有“数学王子”的美誉.1792年,15岁的高斯进入布伦瑞克(Braunschweig)学院.在那里,高斯开始对高等数学作研究.独立发现了二项式定理的一般形式、数论上的“二次互反律”(Law of Quadratic Reciprocity)、质数分布定理(prime numer theorem)及算术几何平均(arithmetic-geometric mean).1795年高斯进入哥廷根大学.1796年,19岁的高斯得到了一个数学史上极重要的结果,就是《正十七边形尺规作图之理论与方法》.1855年2月23日清晨,高斯于睡梦中去世.编辑本段宗教根据Dunnington,高斯的信仰是基于寻求真理的.它相信“精神个性上的不朽,像是个人在死后的持久性,还有最后命令的东西,以及永恒的、正义的、无所不知和无所不能的上帝.”高斯也坚持宗教的宽容,他相信打扰其他正处在他们自己和平信念中的人是不对的.编辑本段生平
高斯是一对普通夫妇的儿子.他的母亲是一个贫穷石匠的女儿,虽然十分聪明,但却没有接受过教育,近似于文盲.在她成为高斯父亲的第二个妻子之前,她从事女佣工作.他的父亲曾做过园丁,工头,商人的助手和一个小保险公司的评估师.当高斯三岁时便能够纠正他父亲的借债账目的事情,已经成为一个轶事流传至今.他曾说,他在麦仙翁堆上学会计算.能够在头脑中进行复杂的计算,是上帝赐予他一生的天赋.高斯用很短的时间计算出了小学老师布置的任务:对自然数从1到100的求和.他所使用的方法是:对50对构造成和101的数列求和(1+100,2+99,3+98……),同时得到结果:5050.这一年,高斯9岁.父亲格尔恰尔德·迪德里赫对高斯要求极为严厉,甚至有些过份,常常喜欢凭自己的经验为年幼的高斯规划人生.高斯尊重他的父亲,并且秉承了其父诚实、谨慎的性格.在成长过程中,幼年的高斯主要得力于母亲和舅舅:高斯的母亲罗捷雅、舅舅弗利德里希(Friederich).弗利德里希富有智慧,为人热情而又聪明能干投身于纺织贸易颇有成就.他发现姐姐的儿子聪明伶利,因此他就把一部分精力花在这位小天才身上,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开发高斯的智力.若干年后,已成年并成就显赫的高斯回想起舅舅为他所做的一切,深感对他成才之重要,他想到舅舅多产的思想,不无伤感地说,舅舅去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天才".正是由于弗利德里希慧眼识英才,经常劝导姐夫让孩子向学者方面发展,才使得高斯没有成为园丁或者泥瓦匠.在数学史上,很少有人象高斯一样很幸运地有一位鼎力支持他成才的母亲.罗捷雅直到34岁才出嫁,生下高斯时已有35岁了.她性格坚强、聪明贤慧、富有幽默感.高斯一生下来,就对一切现象和事物十分好奇,而且决心弄个水落石出,这已经超出了一个孩子能被许可的范围.当丈夫为此训斥孩子时,她总是支持高斯,坚决反对顽固的丈夫想把儿子变得跟他一样无知.罗捷雅真地希望儿子能干出一番伟大的事业,对高斯的才华极为珍视.然而,她也不敢轻易地让儿子投入当时尚不能养家糊口的数学研究中.在高斯19岁那年,尽管他已做出了许多伟大的数学成就,但她仍向数学界的朋友W.波尔约(W.Bolyai,非欧几何创立者之一J.波尔约之父)问道:高斯将来会有出息吗?W.波尔约说她的儿子将是"欧洲最伟大的数学家",为此她激动得热泪盈眶.7岁那年,高斯第一次上学了.头两年没有什么特殊的事情.1787年高斯10岁,他进入了学习数学的班次,这是一个首次创办的班,孩子们在这之前都没有听说过算术这么一门课程.数学教师是布特纳,他对高斯的成长也起了一定作用.当然,这也是一个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当布特纳刚一写完时,高斯也算完并把写有答案的小石板交了上去.E.T.贝尔写道,高斯晚年经常喜欢向人们谈论这件事,说当时只有他写的答案是正确的,而其他的孩子们都错了.高斯没有明确地讲过,他是用什么方法那么快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数学史家们倾向于认为,高斯当时已掌握了等差数列求和的方法.一位年仅10岁的孩子,能独立发现这一数学方法实属很不平常.贝尔根据高斯本人晚年的说法而叙述的史实,应该是比较可信的.而且,这更能反映高斯从小就注意把握更本质的数学方法这一特点.高斯的计算能力,更主要地是高斯独到的数学方法、非同一般的创造力,使布特纳对他刮目相看.他特意从汉堡买了最好的算术书送给高斯,说:“你已经超过了我,我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教你了.”接着,高斯与布特纳的助手巴特尔斯建立了真诚的友谊,直到巴特尔斯逝世.他们一起学习,互相帮助,高斯由此开始了真正的数学研究.1788年,11岁的高斯进入了文科学校,他在新的学校里,所有的功课都极好,特别是古典文学、数学尤为突出.经过巴特尔斯等人的引荐,布伦兹维克公爵召见了14岁的高斯.这位朴实、聪明但家境贫寒的孩子赢得了公爵的同情,公爵慷慨地提出愿意作高斯的资助人,让他继续学习.布伦兹维克公爵在高斯的成才过程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如此,这种作用实际上反映了欧洲近代科学发展的一种模式,表明在科学研究社会化以前,私人的资助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之一.高斯正处于私人资助科学研究与科学研究社会化的转变时期.1792年高斯进入布伦兹维克的卡罗琳学院继续学习.1795年,公爵又为他支付各种费用,送他入德国著名的哥丁根大学,这样就使得高斯得以按照自己的理想,勤奋地学习和开始进行创造性的研究.1799年,高斯完成了博士论文,回到家乡布伦兹维克,正当他为自己的前途、生计担忧而病倒时─虽然他的博士论文顺利通过了,已被授予博士学位,同时获得了讲师职位,但他没有能成功地吸引学生,因此只能回老家-又是公爵伸手救援他.公爵为高斯付诸了长篇博士论文的印刷费用,送给他一幢公寓,又为他印刷了《算术研究》,使该书得以在1801年问世;还负担了高斯的所有生活费用.所有这一切,令高斯十分感动.他在博士论文和《算术研究》中,写下了情真意切的献词:"献给大公","你的仁慈,将我从所有烦恼中解放出来,使我能从事这种独特的研究".1806年,公爵在抵抗拿破仑统帅的法军时不幸阵亡,这给高斯以沉重打击.他悲痛欲绝,长时间对法国人有一种深深的敌意.大公的去世给高斯带来了经济上的拮据,德国处于法军奴役下的不幸,以及第一个妻子的逝世,这一切使得高斯有些心灰意冷,但他是位刚强的汉子,从不向他人透露自己的窘况,也不让朋友安慰自己的不幸.人们只是在19世纪整理他的未公布于众的数学手稿时才得知他那时的心态.在一篇讨论椭圆函数的手搞中,突然插入了一段细微的铅笔字:"对我来说,死去也比这样的生活更好受些."为了不使德国失去最伟大的天才,德国著名学者洪堡(B.A.Von Humboldt)联合其他学者和政界人物,为高斯争取到了享有特权的哥丁根大学数学和天文学教授,以及哥丁根天文台台长的职位.1807年,高斯赴哥丁根就职,全家迁居于此.从这时起,除了一次到柏林去参加科学会议以外,他一直住在哥丁根.洪堡等人的努力,不仅使得高斯一家人有了舒适的生活环境,高斯本人可以充分发挥其天才,而且为哥丁根数学学派的创立、德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和数学中心创造了条件.同时,这也标志着科学研究社会化的一个良好开端.高斯有"数学王子"、"数学家之王"的美称、被认为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四位数学家之一"(阿基米德、牛顿、高斯、欧拉).人们还称赞高斯是"人类的骄傲".天才、早熟、高产、创造力不衰、……,人类智力领域的几乎所有褒奖之词,对于高斯都不过份.高斯的数学研究几乎遍及所有领域,在数论、代数学、非欧几何、复变函数和微分几何等方面都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还把数学应用于天文学、大地测量学和磁学的研究,发明了最小二乘法原理.十分注重数学的应用,并且在对天文学、大地测量学和磁学的研究中也偏重于用数学方法进行研究.高斯开辟了许多新的数学领域,从最抽象的代数数论到内蕴几何学,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从研究风格、方法乃至所取得的具体成就方面,他都是18─19世纪之交的中坚人物.如果我们把18世纪的数学家想象为一系列的高山峻岭,那么最后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巅峰就是高斯;如果把19世纪的数学家想象为一条条江河,那么其源头就是高斯.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他幼年时就表现出超人的数学天才.11岁时发现了二项式定理,17岁时发明了二次互反律,18岁时发明了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图法,解决了两千多年来悬而未决的难题,他也视此为生平得意之作,还交待要把正十七边形刻在他的墓碑上,但后来他的墓碑上并没有刻上十七边形,而是十七角星,因为负责刻碑的雕刻家认为,正十七边形和圆太像了,大家一定分辨不出来.他发现了质数分布定理、算术平均、几何平均.21岁大学毕业,22岁时获博士学位.1804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从1807年到1855年逝世,一直担任格丁根大学教授兼格丁根天文台长.在成长过程中.幼年的高斯主要是力于母亲和舅舅.高斯的外祖父是一位石匠,30岁那年死于肺结核,留下了两个孩子:高斯的母亲罗捷雅、舅舅弗利德里希.
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慷慨、仁慈的资助人去世了,因此高斯必须找一份合适的工作,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由于高斯在天文学、数学方面的杰出工作,他的名声从1802年起就已开始传遍欧洲.彼得堡科学院不断暗示他,自从1783年欧拉去世后,欧拉在彼得堡科学院的位置一直在等待着像高斯这样的天才.公爵在世时坚决劝阻高斯去俄国,他甚至愿意给高斯增加薪金,为他建立天文台.现在,高斯又在他的生活中面临着新的选择.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