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语文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流芳后世_“既不能流芳后世,亦不足复遗臭万年耶!”是东晋名士...[语文]”,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世说新语》是记载汉末魏晋时期士大夫阶层言语行为的一部笔记体小说,作者是刘义庆.它在记言方面有一个特点,就是常常能通过几句话,表现人物的性格.如在《尤悔篇》里,桓温说:“既不能流芳后世,亦不足复遗臭万年耶!”,刻画出了一个野心勃勃的权臣的心理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yeah yeah yeah yeah yeah yeah yeah yeah yeah 2ne1running man20140511 2PM和2NE1的开场的歌是什么?
2ne1的是fire,2pm的是heart beat.毕竟我是HT~
问题2:如果不能名垂青史,那就遗臭万年是谁的名言[语文科目]
《资治通鉴·晋简文帝咸安元年》:“大司马温,恃其材略位望,阴蓄不臣之志,尝抚枕叹曰:‘男子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
问题3:一些简单名言填空,(答一两道也行,临渊羡鱼,__________.故书不厌百回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不学,不知义.学而不厌,________.劝君莫惜金缕衣,_________.爱国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乡[语文科目]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爱国诗句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
关于爱国的古代诗句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晏殊和尚的诗句“: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欢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成冰.”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13、唐·李梦阳: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
14、明·于谦: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
15、宋·陆游: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16、三国志:忧国忘家,捐躯济难.
17、唐·李白: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1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思乡诗句: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文《渡汉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 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白居易思乡诗三首
望驿台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南浦别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题4:董卓在《三国演义》上有句遗臭万年的“名言”叫做“我为天下计,岂惜小民哉”.
我做的是天下大事,难到要可怜百姓吗.
问题5:东晋桓温出生寒门还是士族?如果是士族的话,请说明一下其家族在士族中的地位属于第几流?与哪些家族并列?
他先祖是曹魏忠臣桓范,应该是没落士族
桓温,东晋谯国龙亢(今安徽省怀远县西龙亢镇)人.先祖曹魏忠臣桓范,父桓彝晋元帝“百六掾”之一后死节于苏峻之乱﹐桓温枕戈泣血十八岁那年手刃父仇,步入仕途.
“桓温之父桓彝为苏峻部将韩晃所害,泾令江播豫焉.温时年十五,枕戈泣血,志在复仇.至年十八,会播已终,子彪兄弟三人居丧,置刃杖中,以为温备.温诡称吊宾,得进,刃彪于庐中,并追二弟杀之.时人称焉.”摘自《晋书·王敦桓温列传》翻译过来:“桓彝牺牲那年,桓温只有十五岁,但身为长子,他不得不主动挑起家庭的重担.一次,他的母亲得了重病,需要吃羊肉来医治,但他们家里穷,买不起羊肉,桓温不得不流着泪把最小的弟弟桓冲卖给了卖羊的老板.这样的骨肉分离才弄到了一点点羊肉,救了母亲的命,解了燃眉之急.这种痛彻心肺的经历使得小小年纪的桓温深深体验到了人世间的艰难和无奈,也让他对背叛他父亲的仇人江播更加恨之入骨.那时,十五岁的桓温白天拼命挣钱养家,照顾多病的母亲和三个弟弟;夜里,就一个人在园子里,苦练武功,发誓一定要手刃忘恩负义的江播,为父亲报仇.在一面辛勤养家一面刻苦习武的日子里,桓温度过了三年艰难的光阴,在他十八岁那年,江播已死,桓温诈称吊丧之宾,手刃江播两子和他的兄弟一人,名声大振,晋成帝亲自召见.”后拜驸马都尉,琅琊太守,尚明帝长女南康长公主,荆州刺史庾翼与其结为生死之友.后累迁徐州刺史.庾翼死,部下推其子庾爱之代任荆州刺史,朝廷以庾世家族势力太大,遂以桓温为荆州刺史,大臣以为桓温不能牵制庾氏家族在荆州的势力,后来桓温到了荆州,驱逐庾爱之,荆州安定.[6]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