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语文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令二千石修职诏_古文观止有哪几篇文章[语文]”,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卷一
周文篇次 篇目 出处 一 郑伯克段于鄢左传 二 周郑交质左传 三 石碏谏宠州吁左传 四 臧僖伯谏观鱼左传 五 郑庄公戒饬守臣左传 六 臧哀伯谏纳郜鼎左传 七 季梁谏追楚师左传 八 曹刿论战左传 九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左传 十 宫之奇谏假道左传 十一 齐桓下拜受胙左传 十二 阴饴甥对秦伯左传 十三 子鱼论战左传 十四 寺人披见文公左传 十五 介之推不言禄左传 十六 展喜犒师左传 十七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十八 蹇叔哭师左传
卷二
周文篇次 篇目 出处 一 郑子家告赵宣子左传 二 王孙满对楚子左传 三 齐国佐不辱命左传 四 楚归晋知罃左传 五 吕相绝秦左传 六 驹支不屈于晋左传 七 祁奚请免叔向左传 八 子产告范宣子轻币左传 九 晏子不死君难左传 十 季札观周乐左传 十一 子产坏晋馆垣左传 十二 子产论尹何为邑左传 十三 子产却楚逆女以兵左传 十四 子革对灵王左传 十五 子产论政宽猛左传 十六 吴许越成左传
卷三
周文篇次 篇目 出处 一 祭公谏征犬戎国语 二 召公谏厉王止谤国语 三 襄王不许请隧国语 四 单子知陈必亡国语 五 展禽论祀爰居国语 六 里革断罟匡君国语 七 敬姜论劳逸国语 八 叔向贺贫国语 九 王孙圉论楚宝国语 十 诸稽郢行成于吴国语 十一 申胥谏许越成国语 十二 春王正月公羊传 十三 宋人及楚人平公羊传 十四 吴子使札来聘公羊传 十五 郑伯克段于鄢谷梁传 十六 虞师晋师灭夏阳谷梁传 十七 晋献公杀世子申生礼记檀弓 十八 曾子易箦礼记 檀弓 十九 有子之言似夫子礼记 檀弓 二十 公子重耳对秦客礼记 檀弓 二十一 杜蒉扬觯礼记 檀弓 二十二 晋献文子成室礼记 檀弓
卷四
战国文篇次 篇目 出处 一 苏秦以连横说秦战国策 二 司马错论伐蜀战国策 三 范雎说秦王战国策 四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五 颜斶说齐王战国策 六 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 七 赵威后问齐使战国策 八 庄辛论幸臣战国策 九 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 十 鲁仲连义不帝秦战国策 十一 鲁共公择言战国策 十二 唐雎说信陵君战国策 十三 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
古文观止(12张)十四 乐毅报燕王书战国策 十五 谏逐客书李斯 十六 卜居屈原 十七 宋玉对楚王问宋玉
卷五
汉文篇次 篇目 出处 一 五帝本纪赞史记 二 项羽本纪赞史记 三 秦楚之际月表史记 四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史记 五 孔子世家赞史记 六 外戚世家序 史记 七 伯夷列传史记 八 管晏列传史记 九 屈原列传史记 十 酷吏列传序 史记 十一 游侠列传序 史记 十二 滑稽列传史记 十三 货殖列传序史记 十四 太史公自序史记 十五 报任少卿书司马迁
卷六
汉文篇次 篇目 出处 一 高帝求贤诏汉高祖 二 文帝议佐百姓诏汉文帝 三 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汉景帝 四 武帝求茂才异等诏汉武帝 五 过秦论上 贾谊 六 治安策一 贾谊 七 论贵粟疏晁错 八 狱中上梁王书邹阳 九 上书谏猎司马相如 十 答苏武书李陵 十一 尚德缓刑书路温舒 十二 报孙会宗书杨恽 十三 光武帝临淄劳耿弇汉光武帝 十四 诫兄子严敦书马援 十五 前出师表诸葛亮 十六 后出师表诸葛亮
卷七
六朝唐文篇次 篇目 出处 一 陈情表李密 二 兰亭集序王羲之 三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四 桃花源记陶渊明 五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六 北山移文孔稚珪 七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八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骆宾王 九 滕王阁序王勃 十 与韩荆州书李白 十一 春夜宴桃李园序李白 十二 吊古战场文李华 十三 陋室铭刘禹锡 十四 阿房宫赋杜牧 十五 原道韩愈 十六 原毁韩愈 十七 获麟解韩愈 十八 杂说一(龙说) 韩愈 十九 杂说四(马说) 韩愈
卷八
唐文篇次 篇目 出处 一 师说韩愈 二 进学解韩愈 三 圬者王承福传韩愈 四 讳辩韩愈 五 争臣论韩愈 六 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韩愈 七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韩愈 八 与于襄阳书韩愈 九 与陈给事书韩愈 十 应科目时与人书韩愈 十一 送孟东野序韩愈 十二 送李愿归盘谷序韩愈 十三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韩愈 十四 送杨少尹序韩愈 十五 送石处士序韩愈 十六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韩愈 十七 祭十二郎文韩愈 十八 祭鳄鱼文韩愈 十九 柳子厚墓志铭韩愈
卷九
唐宋文 柳宗元 1、驳复仇议 2、桐叶封弟辩 3、箕子碑 4、捕蛇者说
5、种树郭橐驼传 6、梓人传 7、愚溪诗序 8、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9、钴鉧潭西小丘记
10、小石城山记 11、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王禹偁 1、待漏院记 2、黄冈竹楼记
李格非 书洛阳名园记后 范仲淹 1、严先生祠堂记 2、岳阳楼记
司马光 谏院题名记 钱公辅 义田记 李觏
袁州州学记 欧阳修 1、朋党论 2、纵囚论 3、释秘演诗集序
卷十
宋文 欧阳修 1、梅圣俞诗集序 2、送杨寘序 3、五代史伶官传序 4、五代史宦官传序 5、相州昼锦堂记
6、丰乐亭记 7、醉翁亭记 8、秋声赋 9、祭石曼卿文 10、泷冈阡表 ?
苏洵 1、管仲论 2、辨奸论 3、心术 4、张益州画像记 ?
苏轼 1、刑赏忠厚之至论 2、范增论 3、留侯论 4、贾谊论 5、晁错论
卷十一
宋文 苏轼 1、上梅直讲书 2、喜雨亭记 3、凌虚台记 4、超然台记
5、放鹤亭记 6、石钟山记 7、潮州韩文公庙碑 8、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 9、前赤壁赋
10、后赤壁赋 11、三槐堂铭 12、方山子传 苏辙 1、六国论
2、上枢密韩太尉书 3、黄州快哉亭记 曾巩 1、寄欧阳舍人书 2、赠黎安二生序
王安石 1、读孟尝君传 2、同学一首别子固 3、游褒禅山记 4、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
卷十二
明文 宋濂 1、送天台陈庭学序 2、阅江楼记 刘基 1、司马季主论卜 2、卖柑者言
方孝孺 1、深虑论 2、豫让论 王鏊亲政篇 王守仁 1、尊经阁记
2、象祠记 3、瘗旅文 唐顺之信陵君救赵论 宗臣报刘一丈书 归有光 1、吴山图记
2、沧浪亭记 茅坤青霞先生文集序 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袁宏道徐文长传 张溥五人墓碑记 ?
编辑本段内容提要
《古文观止》选录了从先秦到明朝的文章222篇,分为12卷,篇幅长短适中,每一篇选文也都非长篇巨制,易于阅读和理解,篇目和分卷比较匀称,极宜普及和流行. 《古文观止》是一部纵横交美的好文选.言其纵,是因为编者按历史的流程将一位位最优秀的作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依次编录,读之如同漫步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史的长廊,沿波讨源,因枝求叶,可以毫不费力地体会到其中的脉络;言其横,则是指《古文观止》几乎收存了我国古代文章的各种样式和各类内容.我们看到:先秦外交官的优雅而婉转的辞令如何完成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纵横家们又是如何唇枪舌剑捭阖天下释难解纷的;帝王求贤若渴,于是下诏,臣子满腹良策,于是上表;魏晋名士兰亭聚会了,王羲之把它记下来;徐敬业要讨伐武则天了,骆宾王大书檄文;关心政治的,诸论纷出,了解民情的,各传频作;朋友要走了,有赠序,从自然中归来,有游记;于是我们看到了苏轼为韩愈作的碑文:“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于是我们看到杜牧用文字还原的阿房宫;还有考试的论文,自荐的求职书;还有梦想中的桃花源,酣醉后的醉翁亭;岳阳楼上的忧患意识,滕王阁中的书生意气……一切都在这个世界中呈现,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本书所选古文,以散文为主,兼收韵文、骈文.先秦选的最多的是《左传》,汉代选得最多的是《史记》,唐宋时代选得最多的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的文章.照文体来看,本书选韵文十三篇,如《楚辞·卜居》,陶渊明《归去来辞》,杜牧《阿房宫赋》等,这些作品都是“极声貌而穷文”,工于描绘,描绘中虽用韵语,但与诗不同,往往韵散结合,来加强声情之美.散文则或记人或记事,有议论有寓言等等.本书选文丰富多彩,篇幅较短,语言精炼,便于诵读,其中不少是传诵千古的名篇. 难得的是编者又对选文作了精彩的评注,为我们的阅读平添羽翼.有时从文章句法和用字入手进行分析,如欧阳修《醉翁亭记》评语:“通篇共用29个‘也’字,逐层脱卸,逐步顿跌,句句是记山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似散非散,似排非排,文家之创调也.”几句话就将这篇文章散中有骈的风致描述出来了.有时评语从身世人情入手,如《史记·屈原列传》评:“史公作屈原传,其文便似《离骚》,婉雅凄怆,使人读之,不禁唏嘘欲绝.要之,穷愁著书,史公与屈子实有同心,宜其忧思唱叹,低回不置云.”这段文字又将作者与传记主人公心灵的共鸣之处一笔点透,道出其感人魅力所在.这一段段评语不仅有助读作用,而其文字本身的清丽优美流畅婉转也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这种二重审美又使《古文观止》增添了不少魅力.
编辑本段作品影响
《古文观止》篇幅适当,所选的文章以汉唐二代为多,以散文为主,兼顾骈韵二体,既有长篇大论,又有精短美文,反映出编者眼光的细致和周到.它本身的鲜明特点与突出优势使它在问世后的300多年里,成为最流行、最通俗、最广为人知、最有影响的初学古文选本,常作为私塾及学堂的启蒙读本,几乎家家备一本,海内风行.那么,它最突出的特点和优势是什么呢 《古文观止》之前的古文选本 古文观止
,大多依据昭明太子萧统《文选》的体例,分类繁琐,常以条目为主线,阅读使用时都很不简便.《古文观止》则以时代为纲,作者为目,将作者的各类文体的作品集粹于一处,阅读方便,查看快捷,使读者对清代之前的散文史认识清楚,印象深刻.所以,《古文观止》的流行性与通俗性、权威性至今难以动摇,仍影响巨大,是青年首选的普及性古文选本,一版再版,依旧常售不衰.
编辑本段作品评价
《古文观止》是迄今为止对中华五千年历史的写作名篇较精的一本古文书.里面200多篇短小精悍、琅琅上口的小短文从多个角度展现出中华古老文化的博大精深与中华古代人民非凡的智慧.内有清代之前文人名士比较有名的文章,和古人必须学的《四书五经》、《礼记》、《左传》等.例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韩愈的《师说》,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许多.能领略到他们的心里想法.这本书里知识容量很大,有历史资料,古人文学,诗画评论,风景介绍……愿智慧之光照亮千家万户,同时也照亮千万颗希望知识的灵魂,使人类的精神空间更加明丽、生辉.《古文观止》,智慧的光芒! 选篇能包罗历代古文的精华,又能用注释扫除诵读、理解古文的拦路石,评论又能说透文章做法之妙.这样的读本自然会受到初学者的欢迎,故吴兴祚谓“以此正蒙养而裨后学,厥功企浅鲜哉”(《序》).当然,《古文观止》的选篇也有不足之处:为秦文选的多,子书一家未选;八代文选的太少, 古文观止
所选唐宋文过于集中于八家文,而南宋文全然不选,元文亦告阙如.明文虽选18篇,大半并非“观止”之作.再者,艺术分析不乏卓见妙论,终难跳出起承转合的窠臼. 《古文观止》的长处和短处,主要是由它的编选方法所带来的;二吴称书的编选方法为“集”或“汇而集之”.所谓“余两人非瑚言选也,集焉云耳.集之奈何”?集古人之文,集古今人之选,谰略者详之,繁者简之,散者合之,舛错者厘定之,差讹者校正之云尔.盖诸选家各有精思深义以抉古人之奥,读之者取此置彼用美者或遗,一概观览则劳于睹记,此余两人所以汇而集之也(《例言》). 评注则主要取自吕、楼、谢、唐、茅、金之说,而用楼、茅、金三家见解最多.多数评语是直接过录,如《谏逐客》、《送李愿归盘谷序》、《送石洪处士序》等的总评即全抄自楼氏选本.有过录部分文字以作评的,如《捕蛇者说》、《愚溪诗序》总评一半文字取自楼氏选本.《进学解》、《讳辩》、《祭十二郎文》总评一半文字取自茅氏选本.《晏子不死君难》、《五帝本纪赞》、《吊古战场女》、《留侯论》等文的总评部分文字即取自金氏选本.有本于原评而略作发挥的,如《答任安书》、《报孙会宗书》、《种树郭橐驼传》、《丰乐亭记》、 《书洛阳名园记后》、《谏院题名记》等文的总评,就是对楼氏评语的发挥.《获麟解》、《争臣论》、《寄欧阳舍人书》的总评,就是对茅氏评语的发挥.《前赤壁赋》的总评是对金氏评语的改写,《超然台记》的总评是以唐顺之评语为骨架.还有些评语是将诸家之说糅为一体而出以己说,如《岳阳楼记》、《读孟尝君传》、《喜雨亭记》的总评即合用楼、金之论而言.这种择优而集的方法,在逐句逐段评点时用得更多.如《留侯论》首段末批“能忍不能忍是一篇主意”即取自吕氏批语,而“且其意不在书”下批“深人一层发议,此句及一篇之头也”则取用金氏原批.二吴这样“遍采名家旧注,参以己私”,是因为他们认为“诸选各有妙解,颇多阙略,是当取其所长以补其不足,便成全璧”(《例言》).其实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此书是为童子肄习用,无论选篇思想,评注内容,都要力求“醇正”、“稳妥”.尚新颖而不取怪异,务平实而忌走偏锋.所以他们不选那些思想激进或离经叛道之文,对颇具思想特色、极富个性、充满感情色彩的评语不加采录,常用兼采众家之长和阐发原评的方法以求评解周全、稳妥.这样,便使《古文观止》有可能吸纳多种选本的种种优点,长期受到古文爱好者的欢迎,以致鲁迅论及选本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时,将它与《文选》并提,说:“以《古文观止》和《文选》并称,初看好像是可笑的,但在文学上的影响,两者都一样地不可轻视.” 《古文观止》是作者以犀利的视角,在广博的中华文海中撷采的最为绚丽、最有价值、最具代表性的精美古文,因而本书也是最为优秀的古文选本.数百年来,不仅读书人对之耳熟能详,一般群众也是对之喜爱有加,流传广泛.尽管因作者思想的局限性使选文有浓重的理学色彩,但它的确为读者搭建了一条最能领略古文精粹的捷径,因此盛誉不衰也是必然.
编辑本段精彩篇章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 ——唐·刘禹锡《陋室铭》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北宋·苏轼《前赤壁赋》
编辑本段延伸阅读
《唐宋八大家文钞》是明代茅坤编定的一本书.此书流行以后,“唐宋八大家”的说法才得以固定下来.自那时起,学古文者皆以八大家为宗师,唐宋八大家的影响也愈来愈大.唐宋八大家是指唐朝的韩愈、柳宗元,宋朝的欧阳修、苏洵、苏辙、苏轼、曾巩、王安石. 《文选》是梁代昭明太子萧统(501~531)编辑的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诗文总集.它收录从先秦到梁代八九百年间一百三十位作者的五百一十四篇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成为历代文人学习的榜样.民间曾有“《文选》烂,秀才半”的谚语.
编辑本段古文观止续本
续书原因
清初康熙年间吴楚材叔侄编选的《古文观止》以其文质兼美,易于记诵,历来受到读者欢迎.然而,由于成书较早,没有能够编选清代散文,对于读者了解清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学发展,无疑是一个很大的缺陷.民国初年学者王文濡编选的《续古文观止》,按《古文观止》体例选明末清初至民国初年的文章一百七十多篇,遂成完璧.
续书特色
如果说《古文观止》是阳春白雪,那么《续古文观止》就是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兼而有之且力求两者能完美结合.首先,除了顾炎武、侯方域、方苞、姚鼐等名家,还有一些非名家的好作品. 其次,《续古文观止》打破选文局限,将眼光投入底层.为普通市民树碑立传,尽力描绘清朝数百年的众生相,是很可贵的.如《钱义女传》、《胡孝子传》,都反映了小人物的侠义行为与生存智慧,歌颂了一系列社会底层人物温良贤德的高尚品德. 再次,从编选的文体上看,论说、序跋、记赞、墓志、祭文、书札、文言小说罗于一处,众美具备.正是没有门户之见,这套续本显得更有生命力! 当然由于时代所限,编选者与作者都有不少歌颂愚忠愚孝的思想,读者当能辨识.
原序
《古文观止》一书,为吴子楚材所辑,风行数百年.后生小子口沫手胝,岂止万本万遍云尔哉!时代所限,迄明而止,承学之士,辄引为憾.因思逊清以来,名人辈出,文界维新.有祖周秦诸子者,有宗《史》、《汉》者,有绍述唐宋者,其中以桐城之标建宗旨,传授徒党,自高坛砧,雄长东南,为统系分明之一大派.湘乡突起异军,不名为派,其四大弟子以下,翕然同声,奉为宗主,别张一帜于桐城之外.今虽国体变更,故文凋落,而遗老耆宿,羁旅他乡,支离斗室,风潇雨晦,鸡鸣不已.相与吮墨濡毫,于举世不为之日,而毅然为千钧一发之维系,信乎其难能可贵者欤.文明主人以续编请,余笑而谓之曰:“是欲吴子我也.逊清至今,名家无虑数百,佳文又何止数千?以余沟瞀,有望洋兴叹已耳.囊者,吴子之才之识,尚未敢自居选政,而谓余敢任此乎?”顾念今日葆存国学之正义,与主人启迪后学之盛心,姑徇其请.爰就平昔披览而有得者,辑得百有七十余篇.商榷同人,刻时协力而加评注焉.非敢谓此时代中名家只此数十人,佳文之尽此百余篇也,而撮风一毛,截麟一趾,自足概其全体之美者.颜曰“观止”,沿前例也.吴子有知,其许我否?民国十三年五月,吴兴王文濡识.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古文观止》中的重点文章.原文字数在500字左右.备注:至少列举10篇.[语文科目]
我来帮你吧.
【陈情表】(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
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
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於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
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
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馀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於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卒保馀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兰亭集序】(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於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
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
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
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於所遇,暂得於己,快然自足,曾不知
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
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於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怀.固知一死
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
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於斯文.
【归去来辞】(陶渊明)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
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摇摇以轻扬,风飘飘而
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
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遗,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
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於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
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
之行休.已乎矣!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
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
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馀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
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於贫贱,不汲汲於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北山移文】(孔稚珪)
锺山之英,草堂之灵,驰烟驿路,勒移山庭.
夫以耿介拔俗之标,潇洒出尘之想,度白雪以方洁,干青云而直上,吾方知
之矣.若其亭亭物表,皎皎霞外,芥千金而不盼,屣万乘其如脱.闻凤吹於洛浦,值薪歌於延濑,固亦有焉.岂期终始参差,苍黄反复,泪翟子之悲,恸朱公之哭.乍回迹以心染.或先贞而后黩,何其谬哉.呜呼!尚生不存,仲氏既往,山阿寂寥,千载谁赏?
世有周子,俊俗之士;既文既博,亦玄亦史.然而学,遁东鲁,习隐南郭;
窃吹草堂,滥巾北岳.诱我松桂,欺我云壑.虽假容於江皋,乃缨请於好爵.
其始至也,将欲排巢父,拉许由,傲百氏,蔑王侯.风情张日,霜气横秋.
或叹幽人长往,或怨王孙不游.谈空空於释部,核玄玄於道流.务光何足比,涓
子不能俦.及其鸣驺入谷,鹤书赴陇.形驰魄散,志变神动.尔乃眉轩席次,袂耸筵上,焚芰制而裂荷衣,抗尘容而走俗状.风云凄其带愤,石泉咽而下怆.望林峦而有失,顾草木而如丧.至其纽金章,绾墨绶,跨属城之雄,冠百里之首,张英风於海甸,驰妙誉於浙右.道帙长摈,法筵久埋.敲扑喧嚣犯其虑,牒诉倥偬装其怀.琴歌既断,酒赋无续.常绸缪於结课,每纷纶於折狱.笼张赵於往图,架卓鲁於前录.希踪三辅豪,驰声九州牧.使其高霞孤映,明月独举,青松落荫,白云谁侣.涧户摧绝无与归,石径荒凉徒延伫.至於还飚入幕,写雾出楹,蕙帐空兮夜鹤怨,山人去兮晓猿惊.昔闻投簪逸海岸,今见解兰缚尘缨.
於是,南岳献嘲,北陇腾笑,列壑争讥,攒峰竦诮.慨游子之我欺,悲无人
以赴吊.故其林惭无尽,涧愧不歇,秋桂遣风,春萝罢月,骋西山之逸议,驰东
皋之素谒.
今又促装下邑,浪枻上京.虽情投於魏阙,或假步於山扃.岂可使芳杜厚颜,薜荔蒙耻,碧岭再辱,丹崖重滓,尘游躅於蕙路,污渌池以洗耳.宜扃岫幌,掩云关,敛轻雾,藏鸣湍,截来辕於谷口,杜妄辔於郊端.於是丛条瞋胆,叠颖怒魄.或飞柯以折轮,乍低枝而扫迹.请回俗士驾,为君谢逋客.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
下愚,知其不可,而况於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昔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
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
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得.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滕王阁序】(王勃)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
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
彩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
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於上路,
访风景於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盱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虹销雨霁,彩彻云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遥吟俯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俱,二难并.穷睇眄於中天,极娱游於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於日下,指吴会於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呜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於长沙,非无圣
主;窜梁鸿於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知白首
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
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籍猖狂,岂效穷途
之哭!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於百龄,奉晨昏於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晨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锺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邱墟.临别赠言,幸承恩於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於群公.敢竭鄙诚,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
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与韩荆州书】(李白)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
之景慕一至於此!岂不以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
登龙门,则声价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於君侯.愿君侯不以富
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脱颖而出,即其人焉.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
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皆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於君
侯哉?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
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
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今君侯何惜阶前盈尺
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馀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而君侯亦一荐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白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於诸贤之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於国士.倘急难有用,敢效微躯.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至於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合大人.若赐观刍荛,请给纸笔,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长价於薛、卞之门.幸推下流,大开奖饰.唯君侯图之.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
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
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阿房宫赋】(杜牧)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馀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
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
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
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於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
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
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姘,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取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於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於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於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於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於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於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
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
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
人也!
【杂说四】(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
於奴隶人之手,骈死於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
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
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
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一公有十二篇.希望可以帮到你.
问题2:求《古文观止》里面比较重要的文章.买了一本古文观止,求在如此多的文章当中比较重要的篇幅,例如《醉翁亭记》、《师说》等等.[语文科目]
烛之武退秦师,郑伯克段于鄢,曹刿论战,勾践灭吴,庖丁解牛,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劝学,秋水,过秦论,谏逐客书,出师表,桃花源记,陋室铭,师说,赤壁赋,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卖柑者言
这些比较好看吧.至于哪些重要,我觉得各有伯仲,没有重要不重要的.
问题3:求《古文观止》中的两篇文章要求:1,要有翻译,不用注释,2,不要太长,3,只要现成,不要地址,4,脑残,2B绕道,5,
《古文观止》所收文章起自东周【春秋战国时期】,止于明朝【因为编者是清朝人,本朝文章不在“古文”之列】,共二百二十二篇文章,由清代康熙年间吴楚才、吴调侯叔侄俩选编,并加上评论和注释,于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
问题4:请推荐几篇《古文观止》里的文章《古文观止》里最最值得一读的文章有哪些?请推荐五到十篇.答的好加分.
郑伯克段于鄢
李陵答苏武数
报任少卿书
戒兄子严敦书
典论·论文
与吴质书
陈情表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滕王阁序
进学解
瘗旅文
徐文长传
问题5:古文观止的文章好吗
还是有一些好文章的,建议读一读.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