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语文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柳体_如何写好柳体字[语文]”,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一 柳字流传下来的大字碑版有《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两种;
一、玄秘塔碑 玄秘塔碑是唐武宗会昌元年(公元八四一年)大达法师建立的,由朝 散大夫兼御史中丞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写,时年六十三岁.全碑文共一千二百余字,原 石现存西安碑林.千余年来,虽历经传拓,字画仍清晰完好.
此碑书体端正俊丽,用笔干净利落,引筋入骨,寓圆厚于清刚之内,乃此碑之最大 特色,是柳书的代表之作.明代大书画家兼鉴定家董其昌评论柳书说;“余于虞褚颜欧皆 仿佛十一.自学柳诚悬方悟用笔古淡处,自今以往,不得舍柳法而趋右军也.”意思是如 学晋代书圣王羲之的字,宜先从柳法入手,乃是捷径.这从柳书《玄秘塔碑》的字迹来看, 可以观察其内涵二王的意趣,而又有深入浅出之妙,也足以说明董的评论是经过实践考 证的.
二、神策军碑 神策军原是唐制边防军队,后驻军禁中,便成为皇帝的卫队了,分 左右神策两军.此碑建立于会昌三年(公元八四三年),是柳公权在六十五岁时书写的. 内容记载唐武宗李瀍巡幸左神策军的事.由于碑置左神策军驻地,驻军禁地,不准摹拓, 所以对外流传很少,因此碑文字口没有受到捶拓损伤,锋鋩棱角,俨然如新.其书法结 体严峻,除多出欧法外,并以斩钉截铁之笔,游刃于颜法势雄力厚之中,刚柔相济,骨肉停匀,是高度概括了前人楷法的珍品.世人评述此碑为“风神整峻,气度温和,是其生 平第一妙迹”.确实,在柳书大字碑版中,《神策军碑》是继《玄秘塔碑》之后,另以雄胜面 貌出现的又一精心杰作.现存拓本,据记载,为五代或宋初时所拓,是仅存而稀有之迹. 特别是此碑由于勒刻精良,所拓字迹,神完气足,几与真迹无甚差别,诚是难能可贵.
二 柳字的用笔特征
执笔在指,运笔在腕;书写纸上,形成点画,积点画而后成字体.因此字体的形态 表现如何,关键在于点画的用笔如何.举凡点画的起止长短,方圆肥瘦,偃仰向背,正 直弧斜,轻重徐疾,虚实映带以及转折顿挫,藏锋露锋等等用笔问题,也就关系到字体 形态的表现问题.各家字体在用笔上都有它一定的讲究和方法,从而就形成了他的一定 特征.所以初学临摹的人,必须首先抓住这些带有关键性的特征,才容易把字临摹得相 似或近似.关于柳字的用笔特征,应掌握如下几点:
一、由于颜书以丰筋胜,柳书以骨力胜,世人皆以“颜筋柳骨”并称.同时也正因为 此,一般初学柳字的人,往往过分偏重于骨力的一面,而忽略了柳书于劲健之外,尚富 有丰腴妍润的一面,而将柳字临写得过分枯瘦,这一点必须加以留意.
二、柳体字用笔是“方笔”和“圆笔”并用的,“方笔”指在起笔和收笔处笔画有棱角,而 呈方的形状,并不是指什么角度正好九十度.用笔方法,主要是逆锋起笔,如写横画, 在逆锋向左上角起笔后,就要向下落笔(这叫做欲横先竖),再转锋向右行笔;收笔时用 “回锋收笔”.如写竖画,在逆锋向左上角起笔后,就要向右横落笔(叫做欲竖先横),再 转锋向下力行.如写撇,欲左下先右上(柳字在撇画或竖画,每多强调用“方笔”,所以 在起笔时,时常出现用二次转锋折笔,要比一般多一个棱角).如写捺,欲右下先左上, 这些都称为“逆锋”笔法.在行笔时用铺毫,笔画尽处,每用顿笔.这样用笔,就叫“方 笔”,方笔点画,厚重遒劲.
圆笔指写出的点画呈圆形,圆笔在起笔后用裹锋,不使笔锋分散开.行笔不折不顿, 写到尽处,一住即收,无有折锋痕迹.这样用笔,称为“圆笔”.柳体圆笔点画,格外显 得丰润而圆浑.
三、横画起笔方整,全用折锋起笔,从长短看,有短横长横之分,短横体态粗壮, 所以按笔较重,长横伸左取势,中段稍瘦,所以行笔至中段时,须稍提锋.柳体长横在 顶盖、中腰或底托部位时,都比一般为长,有时还长得比较突出.横画笔势,虽向右上 取微含耸肩状态的斜势,但要使人一眼看来有安适平稳的感觉.有时横画两头微低,中 间高拱如覆舟的样子,这在横画较多的字如“书”,“昼”,“真”、“兵”等字都配用此画.另 凡居于左偏旁的字如“木”、“扌”、“言”等偏旁的短横,为了要让右关系,右端要稍尖,人 称之为“右尖横”;或居于右偏旁的字如“才”、“寸”等偏旁的短横,为了要迎左的关系, 一般都用“左尖横”即左端比右端要狭窄些.
四、竖画起笔,折锋非常突出,有垂露和悬针之别,都根据字势需要而定.中竖每 多用垂笔悬针,空抢收笔,力在抢尖.左右竖画,有相向和向背之分,如范字“圆”,“臣”, “雕”、“皆”等的竖画,相向形态,都较突出.
五、柳字的“点”,方圆并用,变化较多.其在“宝盖头”的首点,多用竖式方折之点, “宝盖头”左点,每多借用短竖为点,如范字“官”、“宅”等.另如“文字头”的首点,或方 或圆,都用侧式.方点体势,斩钉截铁,圆点体势,丰厚滋润,如范字“主”、“玄”之点.
六、柳字的撇,速度较快;柳字的捺脚较长,捺尾较细.撇捺相交之笔,轻撇重捺, 一如颜法. ·
七、“火点底”的横四点,其中间二直点,多参用短竖成点;其在“绞丝旁”的下三点, 其中间一点,也以短竖出现;“水旁点”的末点,其挑尖须对准首点尾部,以求上下呼应.
八、凡“口”、“曰”等类四角围框之字,其上两角较下两角宽阔,所以竖画落笔后, 须由上向下斜下,两面对称,形同量米升斗之状.
九、凡“口”形框内如空无笔画,则“口”框的左面竖脚须伸出框外,如“口”形框内含 有其他点画者,则右面竖脚必须伸出框外,临摹时要分辨清楚.
十、凡“木”字之撇,(包括木字旁)其撇出的头部,一般都枕搁在竖画上,见范字 “林”字.
十一、“竖弯钩”其弯部一路圆转,见范字“礼”字.
十二,范字“风”字的横折斜弯钩,其弧度大致相当于圆周的三分之一;钩笔特别丰 厚饱满,全从褚法中来.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指点一下这几幅字(柳体)[数学科目]
字的结构上有一些问题,建议你没事时找个多找字帖观察一下,实在不行就给每个字打上米字格.字的气势给人比较弱,建议你把字写的粗一些,要着重写好每个笔画,把柳体的形态体现出来.
问题2:从的柳体字怎么写
如图

问题3:怎样才能写好柳体?[语文科目]
第一步找一个会写柳体字的老师教一下.第二就是临帖玄秘塔.第三背贴写.还有坚持写就有成就了.找老师可以提高你的学字的速度,少走弯路.
问题4:如何写好柳体?[语文科目]
其实书法分两种境界:一种是把字写好;一种是成为书法家.
把字写好,柳体比较好,就是不容易掌握用笔的方法,学不好,一身毛病!我带过不少学生,其中有一些学生在跟我学书法以前,在别人那里学过书法.看得多了,就发现不少毛病.只说一点,就是如何学习柳公权的骨力.书法界有句行话:颜筋柳骨羲之神.是说:颜体以丰筋胜,柳体以健骨奇,王羲之的神采古往今来天下第一!那么学柳体的有什么毛病呢?最大的毛病:不是枯干,就是牛骨,再就是柴担;简言之,就是顿笔过多,每个笔划头尾都顿笔,可以想见,字会写成什么样.而许多师范类教书法的老师都学颜柳,又学的不到家,教出来的孩子,钢笔字也写出很多顿挫来,肩部凸出,一个横划也要起笔顿、收笔顿,简直就像捺笔的一波三折.书法是讲究“逆入平出”,但不是这个样子.真的很想到师范类教教书法课,让那些将要当老师的人,不要误人子弟.
要是做书法家,写不写柳体,就另当别论了.
不是说柳体不好,是很多人学的不得法.下面说说柳公权.
柳公权,字诚悬,京兆华原人(陕西).弟弟柳公绰,《全唐诗》辑录其诗.柳公权生平用功于经术,尤其对《诗》、《书》、《左氏春秋》、《国语》、《庄子》最为精熟,且懂音乐.
元和初年擢进士第.因为字写得很好,唐穆宗见到他就说:“我在佛堂见过你的字,早想见你了.”拜为右拾遗侍书学士,其地位同祀神的役夫相等,为缙绅所耻.此官历穆、敬、文宗三代.
一日,穆宗约见柳公权,问其用笔的方法,柳公权说了一句很有名的话:“心正则笔正,乃可法矣”,此话为中国书法史上盛传的“笔谏”,可见其为正直之人.
文宗时,为中书舍人、充翰林诏学士,但仍旧在宫中侍书.文宗与其甚好,常谈至深夜;并赞其文学高明:“曹子建七步成诗,柳公三步可矣!”两人曾经联句,文宗“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柳公接“熏风自南来,殿阁生余凉”.尝在殿壁书五寸大字,文宗以为即使钟王复生也无以为过.
柳公仕五代皇帝.武宗时已老态龙钟;懿宗咸通初年去世,官至太子太保,年八十八.
书法最忌:状若算子.就是像算盘珠一样大小.明清之际的台阁体就是如此.但那是说书法,如果说写字,就很漂亮了,毕竟整齐也是一种标准.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有:尊碑卑唐之说.碑是指汉碑、北朝墓志(北碑)、隋碑;卑唐就不用多说了.当然这只是指书法,而不是指写好字.大抵学书法与写好字相反!如此.
问题5:柳体字唐怎么写?柳体字唐怎么写?[语文科目]
望采纳!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