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语文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颜色》_闻一多的诗歌《色彩》的阅读题及答案就是七年级上语...[语文]”,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生命是张没有价值的白纸,
自从绿给我发展,
红给了我热情,
黄教我忠义,
紫教我高洁,
粉红赐我以希望,
灰白赠我以悲哀,
再完成这帧彩图,
黑还要加我以死,
从此以后我便溺爱我的生命,因为我爱它的色彩.
1.诗中的生命‘色彩’包含什么哲理意味?
生命中不仅有希望也有失望,不仅有快乐也有悲哀;生命不仅意味着活着,同时也意味着死亡,惟其如此,才要更加珍惜生命!
2.生命既然有“悲哀”,并且黑要“加我以死”,诗人为什么还说“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为我爱他的色彩”呢?这一点,正是这首诗思想表达最闪光、最辨证的地方,它完整地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看法:生命本身是一张“没价值的白纸”;生命只有拥有各种颜色,即有喜也有忧,有希望也有失望,才有意义;生命不仅意味着活着,同时也意味着死亡;尤其是有了死亡,人们才会更加珍惜生命,才会执著地追求发展、热情、忠义、高洁和希望,才能以正常心态看待生命中的悲哀,坦然面对生命中的死亡.总之“色彩”点染了原本苍白的世界,令世界五彩缤纷;“色彩” 象征人生的喜、怒、哀、乐,令人的生命和情感变得更加丰富而有价值.
其他回答
请不要偷懒。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闻一多《色彩》阅读答案?生命是张没有价值的白纸, 自从绿给我发展, 红给了我热情, 黄教我忠义, 紫教我高洁, 粉红赐我以希望, 灰白赠我以悲哀, 再完成这帧彩图, 黑还要加我以[语文科目]
1.指生命是无价的,美好的生命要自己去绘画,去创造和奋斗.
2.不能,生命是从生到死的过程,而题目中绿和黑正对应这两个阶段.
3.生命有悲哀,但更有色彩,因而我们要更溺爱生命,珍惜自己.
4.好.因为他诠释了生命的意义和过程,让人珍惜生命,勇于创造,关爱生命,珍视自我.
问题2:闻一多《色彩》阅读题生命是张没有价值的白纸,自从绿给我发展,红给了我热情,黄教我忠义,紫教我高洁,粉红赐我以希望,灰白赠我以悲哀,再完成这帧彩图,黑还要加我以死,从此
1.作为量词,“帧”字相当于“这幅画”,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绿:代表新生和发展,象征生命的萌发和蓬勃
红:代表茁壮和热情,象征生命的执着和火热
黑:代表肃穆和庄重,象征生命的结束和死亡
问题3:闻一多的《色彩》,诗人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请结合诗歌加以分析[语文科目]
诗人在诗歌中赋予色彩以丰富的含义,诗人的想象力主要表现前面九行诗中,为抽象的生命描绘出各种颜色,启迪人们去品位人生,感悟生命.绿色(发展),是小草发芽的颜色;红(热情),是太阳的颜色,是火的颜色,是心脏的颜色,它象征着生命的热情、执着、温暖;黄色(忠义),是高贵、宁静的色彩,是君王喜欢的颜色,与忠诚密不可分;蓝色(高洁),是大海、天空的颜色,象征宽广、博大、高洁;粉红(希望),是花蕾的色泽,象征灿烂、美好和希望;灰白(悲哀),是枯木、冷铁的色泽,象征失意、冰冷、悲哀;而黑色(死亡),是灰烬、煤炭的色泽,它肃穆、庄重,通常象征死亡和结束.由绿到黑,生命正好经历了由生到死的过程.诗人所写的诗歌,即为生命的过程,并且这个过程正是通过各种色彩的直观显示而使读者将原本比较深奥的哲理浅显地展示出来,生命就是如此地丰富多彩!
问题4:闻一多有哪些诗集和诗歌?[历史科目]
《死水》《冬夜草儿评论》与梁实秋合著,1922,清华文学社
《红烛》(诗集)1923,泰东;1981,人文
《死水》(诗集)1928,新月;1980,人文
《闻一多全集》(1一4册)1948,开明;1982,三联
《闻一多选集》1951,开明
《闻一多诗文选集》1955,人文
《闻一多青少年时代诗文集》1983,云南人民
《闻一多论新诗》(评论)1985,武汉大学出版社
《楚辞补校》(古典文学研究)1942,重庆国民图书出版社
《神话与诗》(古典文学研究)1956,古籍
《古典新义》(上下册,古典文学研究)1956,古籍
《唐诗杂论》(古典文学研究)1956,古籍
《闻一多论古典文学》1984,重庆出版社
《离骚解诂》(古典文学研究)1985,上海古籍
问题5:闻一多的诗.要死水全集,全贴下来,不要联接,有好多就给好多.不是死水这首诗!是《死水》是他的一部诗集!我服了~
闻一多 死水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仍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出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笑一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死水》作于1926年,是闻一多的杰作.诗人把黑暗腐败的旧中国现实,比喻为“一沟绝望的死水”,表达了对丑恶势力的憎恨和对祖国深沉的挚爱.诗的最后一节,表明他一方面对死水,也就是对黑暗,不存幻想,坚信丑恶断然产生不了美;另一方面,他没有真的绝望,并非心如死灰,而是痛恨这沟死水,要让它死亡.“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是愤激之言.朱自清说:“是索性让‘丑恶’早些‘恶贯满盈’,‘绝望’里才有希望.”(《闻一多全集·序》)在绝望中饱含着希望,在冷峻里灌注着一腔爱国主义的热情之火,是这首诗的思想特色.
闻一多在《死水》中学习和借鉴了西方现代诗的反讽方法和“以丑为美”的艺术原则.诗的中间三节,展开丰富的想象,极力把死水内在的丑恶东西,充分地涂饰以美丽的外形,以鲜明的色彩和响亮的声音,反讽死水的肮脏、霉烂、黯淡、沉寂.美与丑的交织反差,造成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效果.
《死水》是闻一多实验他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新体格律的典型.这首诗格律极严.全诗共五节,每节四行,每行由三个“二字(音)尺”和一个“三字(音)尺”构成,节奏相同,字数也相同,各节大体均押abcb型的二四脚韵,从内在节奏到外在形式都十分严整.诗人犹如“带着镣铐跳舞”,但跳得如此轻松自如,节奏和谐,真令人击节赞叹!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