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语文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成语加减乘除法_成语加减法也很有趣:七( )十三( )= 十( )是黄冈小状...[语文]”,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七上八下+三心二意=十全十美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成语加减法一、加法 ①( )敲碎打+( )来二去=( )事无成 ②( )见钟情+( )往情深=( )全十美 ③( )凤齐鸣+( )鸣惊人=( )令五申 ④( )生有幸+( )呼百应=( )[语文科目]
哇去,你们的寒假作业可真有意思.
①( 0)敲碎打+( 1)来二去=( 1)事无成
②( 1)见钟情+( 1)往情深=( 十)全十美
③( 双)凤齐鸣+( 1)鸣惊人=( 三)令五申
④( 三)生有幸+( 一)呼百应=(四 )海升平
⑤( 四)世同堂+(一 )脉相承=(五 )世其昌
⑥(5 )子登科+(1 )锤定音=(6 )出祥英
⑦(6 )六大顺+( 1)马当先=( 7)七巧会
⑧( 7)步之才+( 1)举成名=(8 )面威风
⑨( 8)仙过海+(1 )拍即合=( 9)转成功
10(9 )天揽月+( 1)鼓作气=( 十)拿九稳
二、减法
①( 十)全十美-(1 )发千钧=( 9)霄云外
②( 9)鼎之言-( 1)孔之见=( 8)面玲珑
③(8 )方呼应-( 1)网打尽=( 7)零八落
④( 7)窍生烟-(1 )塌糊涂=(6 )神无主
⑤(6 )亲不认-( 1)无所知=(5 )花八门
⑥(5 )马奔尸-( 1)刀两断=( 4)分五裂
⑦( 4)面楚歌-( 1)意孤行=(3 )灾八难
⑧( 3)元及第-(1 )尘不染=( 2)袖清风
⑨(双 )管齐下-(1 )孔之见=( 1)落千丈
10(一 )毛不拔-( 0)星半点=( 无)济于事
顺便plus一句:寒假作业老师从来不看的,返校第一天收上去,第二天就卖废止了,想想都寒心.你随便写写就成,像这些真不用这么费心来找...
问题2:成语“加减法”.1.( )尘不染+表里如( )=( )袖清风2.( )霄云外-( )马平川=( )面威风3.( )干( )净+( )心( )意=( )面玲珑[语文科目]
1.(一)尘不染+表里如(一 )=(两 )袖清风
2.( 九 )霄云外-( 一 )马平川=( 八 )面威风
3.( 一 )干( 二 )净+( 三 )心( 二 )意=(八 )面玲珑
问题3:请做一些成语加减法( )从( )德十( )丝( )毫( )分( )裂( )全( )美一( )上( )下( )心( )意[语文科目]
三从四德
一丝一毫
四分五裂
十全十美
七上八下
一心一意或者三心二意
问题4:成语加减法:朝()暮()+()丝()毫+()分()裂[语文科目]
朝三暮四+一丝一毫=四分五裂
加减法
一穷二白+三头六臂=四平八稳
十室九空-七擒七纵=三心二意
更进一步玩吧
十目一行*千篇一律=万无一失
千方百计/百发百中=十寒一暴
问题5:寓言故事的成语(要有成语要有意思)不常见的,而且越多越好~
扁鹊说病
春秋时期有一位名医,人们都叫他扁鹊.他医术高明,经常出入宫廷为君王治病.有一天,扁鹊巡诊去见蔡桓公.礼毕,他侍立于桓公身旁细心观察其面容,然后说道:“我发现君王的皮肤有病.您应及时治疗,以防病情加重.”桓公不以为然地说:“我一点病也没有,用不着什么治疗.”扁鹊走后,桓公不高兴地说:“医生总爱在没有病的人身上显能,以便把别人健康的身体说成是被医治好的.我不信这一套.”
10天以后,扁鹊第二次去见桓公.他察看了桓公的脸色之后说:“您的病到肌肉里面去了.如果不治疗,病情还会加重.”桓公不信这话.扁鹊走了以后,他对“病情正在加重”的说法深感不快.
又过了10天,扁鹊第三次去见桓公.他看了看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面去了.如果不赶紧医治,病情将会恶化.”桓公仍不相信.他对“病情变坏”的说法更加反感.
照旧又隔了10天,扁鹊第四次去见桓公.两人刚一见面,扁鹊扭头就走.这一下倒把桓公搞糊涂了.他心想:“怎么这次扁鹊不说我有病呢?”桓公派人去找扁鹊问原因.扁鹊说:“一开始桓公皮肤患病,用汤药清洗、火热灸敷容易治愈;稍后他的病到了肌肉里面,用针刺术可以攻克;后来桓公的病患至肠胃,服草药汤剂还有疗效.可是目前他的病已入骨髓,人间医术就无能为力了.得这种病的人能否保住性命,生杀大权在阎王爷手中.我若再说自己精通医道,手到病除,必将遭来祸害.”
5天过后,桓公浑身疼痛难忍.他看到情况不妙,主动要求找扁鹊来治病.派去找扁鹊的人回来后说:“扁鹊已逃往秦国去了.”桓公这时后悔莫及.他挣扎着在痛苦中死去.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对于自身的疾病以及社会上的一切坏事,都不能讳疾忌医,而应防微杜渐,正视问题,及早采取措施,予以妥善的解决.否则,等到病入膏肓,酿成大祸之后,将会无药可救.
叶公子高
春秋时楚国人沈诸梁,字子高,在叶地当县尹,自称"叶公",别人都叫他"叶公子高".这位叶公爱龙成癖,他身上佩带的钩剑、凿刀等武器上都饰有龙纹,家里的梁柱门窗上都雕着龙,墙上也画着龙.叶公爱好龙的名声传扬四方.
上界的天龙听说人间有这么一位叶公对它如此喜爱,决定到人间走一遭向叶公致谢.天龙把头伸进窗口,而尾巴一直伸到堂屋.叶公一见,吓得面如土色,魂飞魄散,夺门而逃.其实,叶公并不真的爱好龙,他爱的不过是似龙非龙的东西而已.
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同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
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兰子献技
古代,人们将那些身怀绝技云游四方的人叫“兰子”.宋国有一个走江湖卖艺的兰子,凭着他所怀有的绝技求见宋王宋元君,以期得到宋元君的重用.宋元君接见了他,并让他当众表演技艺.
只见这个兰子用两根比身体长一倍的木棍绑在小腿上,边走边跑,同时手里还耍弄着7把宝剑.他一边用右手接连地向空中抛出宝剑,一边用左手准确无误地去接不断下落的剑.7把明晃晃的宝剑在他手上从左到右有条不紊地轮番而过,而空中则总有5把宝剑像一个轮回的光圈那样飘然飞舞.宋元君看了这令人眼花缭乱的绝技,非常吃惊,他连声喝彩道:“妙!妙!”旁边围观的人也无不拍手叫绝.宋元君十分开心,马上叫人赏赐给这个卖艺人金银玉帛.
不久,又有一个会耍“燕戏”的兰子,听说了宋元君赏赐耍剑艺人金银的事,便前去求见宋元君.这一回,宋元君却不但毫无兴趣,而且大怒说:“先前那个有绝技的人来求见我,正好碰上我心情好,虽然他的技艺毫无用处,但是我仍然赏了他金银玉帛.今天这个兰子一定是听说了那件事才来求我看他表演的.这不明明是为贪财而献技、希望向我讨赏的吗?这种人实在可气!”
于是宋元君命人把那个会“燕戏”的兰子抓了起来.宋元君本来打算杀了那个人,后来又觉得他并无什么大的罪过,只把他关了一个月就放了.
一个只凭自己的喜怒来决定人的价值的昏君,在处理国家大事上必定是没有原则的.如果凭一件偶然的事情,就以为他“识才”,那也是愚蠢的.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