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语文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大学感想_《大学》《中庸》感悟!求下列每句的感悟!好的追赏!(...[语文]”,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大学》感悟
谈及到《大学》这本书的话,我想对很多中国人来说都不是很陌生.这本书,大约是在公元前三世纪撰写的,它是四书五经之中的一本,其对当时的宋明理学有很大的影响.《大学》这本书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的是三大纲领和八大条目;第二部分主要是对《大学》这本书的评论.所以,这本书的主要目的就是引导人们怎么从平常的人变成贤能的人.作者的目的就是要教一个人怎么修身,管理自己的家庭以至治理国家.那么,在我的演讲中,我会谈及到我读完《大学》之后的感悟.
首先,就是所谓的三大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明明德”的意思是我们每个人自身都有光明德性,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有做好人的能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要把这个好的方面发扬光大,因为人性本来的是善的,所以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一个贤能的人.
“亲民”,也即“新民”.因为在周朝时代,“亲”和 新”这两个字是通用的,有着比较相似的涵义,而且这个纲领的评论都是与“新”有联系的,所以“亲民”其实也就是“新民”的意思.那么,什么是“新民”?所谓的“新民”指的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其主要核心意思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能力改正自身的缺点,从而变得更好.这个话,即使你第一次犯了错,第二次犯了错,但是你不会感到无助和失败.
所谓“止于至善”,概括的讲就是指在生活中我们要规范自己的行为,尽可能的让我们的行为举止尽善尽美.所以一个人想做一件事之前,一定要经过慎重的考虑,要衡量是否自己做的这件事会影响到其他人的利益.而且,这个纲领对我们作为一名家庭成员也有很大的影响,这种思想可以调节和改善家人之间的关系,它会让每个人家庭成员知道他们的责任所在,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那么,这样的话就不会发生一些像吵架之类不愉快的事情.
其次,就是所谓的八大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谈到八大条目,我们可以把它划分成两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是讲关于个人本身的修养.第二个部分就是关于怎么治理家庭和治理国家. 在八大条目中,其最主要的就是它的次序.所以,一个人只有首先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那么他才可以谈论关于家庭和国家的事情.重点在于,一个人首先要尽可能的革除对物质的追求和渴望,只有达到格物的境界,一个人才会明白事理,提高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只有这样的话,一个人才能真正的做一个诚实的人.所以你的言行举止一定要按照你自身的意图出发,如果一个人想做好“正心”的话,那么这个人一定要知道怎么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情绪不稳定的话,比如说:愤怒、恐惧等,那么这个人就不会得到“正心”的目的.总而言之,只有一个人充分达成以上的因素之后,那么这个人才能真正的达到“修身”的境界.
那么,什么是“齐家”和“齐国”吗?其实这两个条目的核心思想很相似.而这个部分也对每个想做领导的人尤其重要.首先,就是“齐家”,就是一个人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使家人之间能够和睦相处.那么,什么是“齐国”?“齐国”就是治理好自己的国家,使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然后,如果一个人如果做不到“齐家”的话,那么这个人就不可能做到“齐国”的目的.
归根结底,《大学》这本书其主要教育人们怎么从一个普通人变成一个有品德有修养的人的过程.它很明确地介绍了这个过程的次序,其主要强调的是,一个人如果想达到一定目的的话,那么这个人一定要从最基本的事情出发,从而达到更高的目的.书中也谈及到了关于“贤能的人”的道理. 因为“贤能的人”能够抵挡住对物质的诱惑,从而精益求精,规范个人的行为举止,坦诚相待,所以这样一来,随着自己品德的修养和提高,他最终会成为一个贤能的人.然而,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却缺少这种有贤能品质的人.但是,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尝试着改变一些不好的东西,那么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中庸》感悟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这就是为何我选择了感悟《中庸》.
不偏不倚是中庸之道,正所谓至诚,至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是一种境界,而正如孔子所说“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如今的“中庸”也许只不过是“平庸与调和”,却“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这本与众不同的经典,之所以能和《大学》,《论语》,《孟子》相提并论,是因为它有“慎独自修,忠恕宽容,至诚尽性”的原则.“中庸”不是扬子的一毛不拔;不是墨子的“摩顶放踵利天下”,而是所谓的“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这部书就像一个水平仪,一把尺子,衡量世间万物.对或错,公平或不公平,甚至符不符合道义,都能清晰得显露出来.
作为孔子后裔子思,撰写《中庸》,以传承儒家思想.《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而后被宋代学人提到了突出地位上.南宋的朱熹又作《中庸章句》,并把《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中庸就是一个人既不善也不恶的本性,人性,与慧根.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道,是不可以离开片刻的,就像人们一刻也离不开自我的约束与监督,所以一位正人君子,就要“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这就是慎独了.中庸之道难以把握,“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这就是我们应该向颜回学习的了.
用现代的话来讲,“中庸”就是道与非道的“临界点”,向上就是道,向下就是非道;向上就是善,向下就是恶.《中庸》里提到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五种学习方式;也有“君臣也,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交”这些儒家做人的“五达道”;还有“三达德”:“智、仁、勇”等.“诚意,正心,家齐,治国,平天下”,在这五级台阶之中,“诚意”作为首要,作为基础,就是中庸所追求之修养的最高境界了.“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这就是“中和”,达到了“中和”,便是“中庸”了.
感悟《中庸》,感悟经典.“中庸”是一个最高的道德标准,也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最高智慧.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大学感想?
大学对于每一个学子仍然是理想的圣殿,虽然现在的大学有些弊端和功利,我认为上大学还是很有必要的,在大学期间往往是我们思维最为敏感阶段,各种思想和世界观、价值观都在形成,有人认为大学学不到什么东西,是的,在现实中,我们往往在工作中用到大学学习东西是少之又少,但有一样关键的学习是在大学期间学会的,并且伴随我们终生,那就是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在大学期间形成的,会影响我们的终生,因此,无论现在状况如何,我们都应该面向好的一面去想和努力,则会为我们的将来带来一些阳光!
问题2:高中语文有《大学》《中庸》还是大学才有《大学》《中庸》?
都有涉及吧,很多高中和大学里面的很多文章都是来自这边的.
问题3:大学中庸是什么中的两篇文章?
《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中庸》也是《礼记》中的一篇,孔子后裔子思,把它专门成书.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和《中庸》成为儒家经典.
问题4:大学中庸怎么样
儒家典籍,作为个人修养的读本,自然教育陶冶.但是反问,如此优秀的文化为何不再催生优秀的文明?而“谨言慎行,改而止”等等,相比原意,今意差强甚矣!由此大问小查,对比西方之文化演变,或可以求解.文明的发展浩浩荡荡,文化的进步必须跟上潮流,顺之者昌.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话不错.但是一味的钻研典籍,甚至企图在尘封之中慰籍近时的伤痛或解决眼下的问题,无异于刻舟求剑,必定是死路一条!
问题5:大学中庸mp3大学中庸MP3有的大神发一下
我有
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