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语文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初夏绝句_寻找《初夏绝句》古诗,要写意思要完整的意思,要最快,...[语文]”,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宋·陆游《初夏绝句》
纷纷红紫已成尘,
布谷声中夏令新.
夹路桑麻行不尽,
始知身是太平人.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描写夏天的古诗有哪些?还要有前一句诗的意思要2句诗的古诗,前一句诗的意思要既少又详细,要有诗的题目和诗人,朝代。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问题2:帮我找古诗的意思啊七步诗 鸟鸣涧 芙蓉楼送辛渐 江畔独步寻花 石灰吟竹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己亥杂诗(第二百二十首) 浣溪沙卜算子·送鲍浩然之逝东 :本人积分不多啊!
《七步诗》
版本一(曹植原版):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子汁来做成糊状食物.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它说:我们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
版本二(后人缩略版):煮豆子时把豆茎当作燃料,豆子在锅中哭泣.我们本来是同胞兄弟,为什么你那么急迫地加害于我呢?
《鸟鸣涧》
春天的夜晚十分寂静,听得见桂花掉落的声音.
月亮出来了,惊动了正在栖息的小鸟,时而在深山里鸣叫.
《芙蓉楼送辛渐》
昨天晚上,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
清晨当我送别友人的时候,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
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
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般晶莹纯洁.
《石灰吟》
(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竹石》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韧挺拔,无论你刮的是什么风.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消息,惊喜的热泪流满衣裳.
回头看老伴和孩子愁颜不知消失到了哪里,随手胡乱地收起书高兴得要发狂.
白天放声高歌还要痛饮美酒,有这明媚的春天作伴正好回乡.
立即从巴峡穿过巫峡,顺流下达襄阳再从陆路回洛阳.
《已亥杂诗》
只有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大地发出勃勃生气,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言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卜算子》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像美女蹙起的眉毛.朋友要去哪里呢?是去那山水交汇处.才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光留住.
这些都是在百度百科找的.
问题3:初夏绝句古诗意思[语文科目]
宋·陆游《初夏绝句》:“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不知道此诗背景.
单就自面看,格调挺清新.
前两句写夏景很传神,也很清澈.
后两句,桑麻行不尽,意指繁华,这么看来,太平人是指天下太平,也就是太平盛世的人.可能是有初夏欣欣之景而生此感.
不过陆游身处南宋,此诗何以如此,就不明白了.不过只由夏日新景,能有如此感想,也可以说是大自然让人忘记了国家之忧.
问题4:请帮忙找下描写春夏秋冬的古诗词各三首!并且要有诗的意思和表达的感情![语文科目]
【【【春】】】
1金陵图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
依旧烟笼十里堤.
【诗文解释】
江上春雨霏霏岸边青草离离,六朝往事如梦只剩春鸟悲啼.最无情的还是台城外的垂柳,依旧轻烟般地笼罩十里长堤.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的首句写金陵雨景,渲染氛围;二句写六朝往事
如梦,台城早已破败;三、四句写风景依旧,人世沧桑.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
伤今.语言含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
2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行,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诗文解释】
我非常喜爱这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 .
【诗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春游西涧时所见到的暮春景色.描写了郊野渡口实情实景,也是诗人当时处境和心情的形象写照,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3 金谷园
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
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
落花犹似坠楼人.
【诗文解释】
繁华往事,已跟香尘一样飘荡无存;流水无情,野草却年年以碧绿迎春.啼鸟悲鸣,傍晚随着东风声声传来;落花纷纷,恰似那坠楼的绿珠美人
【诗文赏析】
诗人经过西晋富豪石崇的金谷园遗址而兴吊古情思.前句写金谷园昔日的繁华,今已不见;二句写人事虽非,风景不殊;三、四两句即景生情,听到啼鸟声声似在哀怨;看到落花满地,想起当年坠楼自尽的石崇爱妾绿珠.句句写景,层层深入,景中有人,景中寓情.写景意味隽永,抒情凄切哀婉.
【【【夏】】】
1 《渭川田家》【唐】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句隹]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诗文解释】
斜阳照在村墟篱落,放牧的牛羊回到了深深的小巷.村中一位老叟,拄着拐杖倚靠在柴门前.等候放牧晚归的牧童.吐穗华发的麦地里,传来野鸡的阵阵呜叫声.桑树上桑叶稀疏,蚕儿就要吐丝.从田里归来的农夫扛着锄头,相见时打着招呼絮语依依.此情此景.怎能不羡慕隐居的安详,吟咏着《式微》的诗章,意欲归隐又不能如愿,心绪不免紊乱惆怅.
【诗文赏析】
夕阳西下、夜幕将临之际,夕阳的余辉映照着村落(墟落),归牧的牛羊涌进村巷中.老人惦念着去放牧的孙儿,拄着拐杖在柴门外望他归来.在野鸡声声鸣叫中,小麦已经秀穗,吃足桑叶的蚕儿开始休眠.丰年在望,荷锄归来的农民彼此见面,娓娓动情地聊起家常.这美好的情景使诗人联想到官场明争暗斗的可厌,觉得隐居在这样的农村该是多么安静舒心;惆怅之余不禁吟起《诗经》中“式微,式微,胡不归?”(意即:天黑啦,天黑啦,为什么还不回家呀?)的诗句,表明他归隐田园的志趣.王维精通音乐、绘画、书法,艺术修养深厚;苏东坡评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上面这首诗就可以说是一幅田园画.
2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诗文解释】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他的眼前.
【诗文赏析】
这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阅读这首词,要注意时间和地点.时间是夏天的傍晚,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这首词描写的是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然而诗人却把这形象巧妙的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 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3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诗文解释】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与春夏秋冬四季相比确实不同.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一直延伸到水天相接的远方,在阳光的照映下,荷花显得格外艳丽鲜红.
【诗文赏析】
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秋】】】
1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诗文解释】
老天用今夜的如水月色,清洗整个天宇人世.
暑气已退,天地清净,秋色澄明,万物清丽.
满天繁星隐藏了光彩,让给月色,金风水露反射出耀人光芒
经常变换的是人间,而月亮依然是恒久的!
【诗文赏析】
这首词虽是“玩月”,但全篇无一月字,读来却觉满卷月华,天上人间,心摇神荡,足可见词人运思的匠心.
2 秋风引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诗文解释】
不知从哪里吹来了秋风,在萧萧的风中送走了雁群.凌晨,秋风吹动着庭园的树木,树叶瑟瑟.秋风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无形的秋风却分明已经尽在庭园.来到耳边了,孤独的旅人最先听到了秋风的声音.
【诗文赏析】
这首诗主要要表达的,其实正是这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但妙在不从正面着笔,始终只就秋风做文章.
3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诗文解释】
上片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秋来早往南飞的大雁,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重山峻岭里升起的长烟,西沉落日中闭门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特别是词中的“长烟落日”,很自然地使人想起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边塞,虽则经过了历史长河的淘洗,但在古诗人的笔下,却依然留有相同的印迹.
下片抒情,抒发的是边关将士的愁情.端着一杯浑浊的酒,想起远在万里之外的家乡,可是边患没有平息,那能谈得到归去?再加上满眼的白霜遍地、盈耳的羌笛声碎,又叫人如何能够入睡?将士们只能是愁白了乌发,流下了浊泪.在这里,作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出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诗文赏析】
综观全词,词的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真实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冬】】】
1 孟郊《苦寒吟》
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
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敲石不得火,壮阴正夺阳.
调苦竟何言,冻吟成此章.
【诗文解释】
天气寒冷,脸色变成了深青色,凛冽的北风呼啸在无叶的枯桑中.孟郊一生生活贫困,诗多啼饥号寒、倾诉穷愁的不平之鸣.其代表作《苦寒吟》可以看作是诗人一生悲凉的形象写照. 没有这样的经历是写不出如此深刻感触的.
【诗文赏析】
本诗所表达的意境是: 孟郊一生生活贫困,诗多啼饥号寒、倾诉穷愁的不平之鸣.其代表作《苦寒吟》可以看作是诗人一生悲凉的形象写照.
2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诗文解释】
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千路万径不见行人的足迹.一叶孤舟上,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默默地在漫天风雪中垂钓.
【诗文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作于诗人谪居永州期间.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后,精神上受到很大打击和压抑.这首诗就是他借助歌咏隐居山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怀,抒发政治上失意的苦闷和压抑.诗中客观境界的幽僻更能体现出作者落寞孤寂的心情.全诗用简单而细腻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寒江雪钓图:千山万径都没有人烟鸟迹,天地间只有孤独的渔翁在江雪中垂钓.广阔寂寥的背景空间,更加突出了独钓的孤舟.诗人淡墨轻描,渲染出一个洁静绝美的世界.
3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诗文解释】
夜暮降临,连绵的山峦在苍茫的夜色中变得更加深远.天气寒冷,使这所简陋的茅屋显得更加清贫.半夜里一阵犬吠声把我惊醒,原来是有人冒着风雪归家门!
【诗文赏析】
这首诗用精炼的诗笔,描绘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主题的寒山夜宿图.整首诗按照时间顺序安排.上半是旅客山行夜宿,后半是主人夜半还家;上半全为所见,后面皆是所闻.平中有转,有起有伏,虽未直接抒情,但山野孤寂的羁旅情怀不写自现.每句诗都构成一幅独立的画面,彼此又都相互承接.诗中有画,画中有情.
问题5:王维写的一首诗叫《相思》,全诗的意思是什么?[语文科目]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相传,古时有位男子出征,其妻朝夕倚于高山上的大树下祈望;因思念边塞的爱人,哭于树下.泪水流干后,流出来的是粒粒鲜红的血滴.血滴化为红豆,红豆生根发芽,长成大树,结满了一树红豆,人们称之为相思豆.日复一日,春去秋来.大树的果实,伴着姑娘心中的思念,慢慢的变成了地球上最美的红色心型种子——相思豆.
此物最相思--------红豆本为血凝而成,于是说为最相思.
相 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注解】:
1、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岭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象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
2、采撷:采摘.
【韵译】:
晶莹闪亮的红豆,产于岭南;
春天来了,该长得叶茂枝繁.
愿你多多采摘它,嵌饰佩带;
这玩艺儿,最能把情思包涵!
【评析】:
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一题为《江上赠李龟年》,可见是眷怀友人无疑.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唐代绝句名篇经乐工谱曲而广为流传者为数甚多.王维《相思》就是梨园弟子爱唱的歌词之一.据说天宝之乱后,著名歌者李龟年流落江南,经常为人演唱它,听者无不动容.
红豆产于南方,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唐诗中常用它来关合相思之情.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如苏李诗“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即著例.此诗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诗中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绪.
“南国”(南方)即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逗后文的相思之情.语极单纯,而又富于形象.次句“春来发几枝”轻声一问,承得自然,寄语设问的口吻显得分外亲切.然而单问红豆春来发几枝,是意味深长的,这是选择富于情味的事物来寄托情思.“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对于梅树的记忆,反映出了客子深厚的乡情.同样,这里的红豆是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这样写来,便觉语近情遥,令人神远.
第三句紧接着寄意对方“多采撷”红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以采撷植物来寄托怀思的情绪,是古典诗歌中常见手法,如汉代古诗:“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即著例.“愿君多采撷”似乎是说:“看见红豆,想起我的一切吧.”暗示远方的友人珍重友谊,语言恳挚动人.这里只用相思嘱人,而自己的相思则见于言外.用这种方式透露情怀,婉曲动人,语意高妙.宋人编《万首唐人绝句》,此句“多”字作“休”.用“休”字反衬离情之苦,因相思转怕相思,当然也是某种境况下的人情状态.用“多”字则表现了一种热情饱满、一往情深的健美情调.此诗情高意真而不伤纤巧,与“多”字关系甚大,故“多”字比“休”字更好.末句点题,“相思”与首句“红豆”呼应,既是切“相思子”之名,又关合相思之情,有双关的妙用.“此物最相思”就象说:只有这红豆才最惹人喜爱,最叫人忘不了呢.这是补充解释何以“愿君多采撷”的理由.而读者从话中可以体味到更多的东西.诗人真正不能忘怀的,不言自明.一个“最”的高级副词,意味极深长,更增加了双关语中的含蕴.
全诗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话儿不离红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它“一气呵成,亦须一气读下”,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话往往朴素无华,自然入妙.王维很善于提炼这种素朴而典型的语言来表达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此诗语浅情深,当时就成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