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语文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于丹趣品人生pdf_哪位达人写《于丹趣品人生》的读后感啊?[语文]”,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品味生活的意趣 --读《于丹趣品人生》感悟 心不静,幸福来不了;人没有更多与内心对话的机会,生命就鲜 活不起来.总要有个机会和忙乱告别,那就从看看于丹这些文字开始 吧 .书封面上的一段话,让我在书店里放慢脚步,翻开书页,不自 觉的跟随于丹老师去品茶,喝酒,听琴,感受生活的平静和幸福,品 味生活的甜苦与意趣. 心归自然才美妙 人生离不开这个时代,是浮躁让你不顾一切的去追求功名,金钱 与荣誉,让人生长期处在辛苦劳役当中,疲命的奔跑让人精疲力竭, 无暇顾及欣赏身边的酒茶和风景,只顾奔跑,就等倾倒的那一刻,他 才能醒悟: 匆匆忙忙奔向远方, 要不时的停下来看看, 想想, 歇歇…… 众人都在忙碌,忙的没有时间去体味心灵的细微悸动,体会生命 的美妙.紧张之中更有从容与悠闲,这样才能发现心灵的密码,感觉 生活的乐趣,把握生命的节奏.每个人的心里有太多的欲望,过分的 在意他人的评价和赞誉,这样丢失了自己,有的成了权力的囚徒,有 的成了钱财的囚徒,也有的成了情感的囚徒……让我们放开心胸,让 上水入怀,让生命浩荡.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我们一次次出 发,一次次归来,出去是为了寻觅,而归来时必定带着妙语.心灵回 归自然,循着山水走到内心深处,才多了一份从容,才感受到生命如 此亲近而深刻. 茶味淡意深远 生活的忙碌,也要喝茶,可以解渴,也可以养心. 《茶录》上说: 茶其旨归于色香味,其道归于精燥洁.茶吸收了天地至清之气,能洗 涤我们内心的凡尘污垢.喝茶的精髓直指人内心的一钟典雅,清静和 高洁.品茶就会抛开满脑子浮躁的思绪,保持心思的澄澈,让内心油 然升起一种草木滋润的怡然自得,让我们懂得万物不息的虚静空灵, 让内心收纳万钟境界.中国人喝茶的最高境界是:喝出生命的澎湃激 扬,喝出人生的梦想追求. 茶禅一味,对于红尘中的你我,倒也不失为一种启发.有心机的 人,不妨将喝茶当成生活中一个小小的仪式,精心与清茗相随,定然 有所体悟.淡味回甘,总比厚味更隽永.清茶洗涤过的一生,必有不 同的滋味. 酒豪饮意气发 人生往来,在逆旅之间,离不开的就是这忧乐一壶酒.酒里头有 多少心事,有多少传奇,有多少欢喜,有多少悲伤,每个人都自由感 悟.万事可忘,难忘者铭心一段;千般易淡,未淡者美酒三杯.所以, 酒与人的一声相伴相随,悲欢苦乐尽在其中.酒,让人诗思烂漫,让 人意气风发,让人酣畅淋漓,笑傲千古. 人生轮回,始终要与酒打交道,有人生之酒,放下功名利禄,淡 定自若;兴亡之酒,激发斗志,意气风发;人心之酒,千杯不醉,不 是酒量而是心量; 清醒之酒, 韬光养晦, 留英雄气概于蕴籍含蓄之中; 从容之酒,蕴含着智慧和雅量;智慧之酒,杯酒释兵权,酒中有江山 的更迭,有政权的变化;豪情之酒,今日痛饮三百杯,壮志未酬誓不 休.用美酒试试自己的至情至性,触摸一下内心不易打开的地方,那 一刻,或许我们也能酿造自己生命的传奇. 酒者, 就人性情. 不少人一生沧桑, 跌宕起伏, 都曾伴着一杯酒. 同样的酒,在不同人的生命中,境界打不相同,有些人能在酒中保持 操守,有些人却在酒中蹉跎了生命. 一杯酒可成就精彩,也可容纳悲怆.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 十年灯.酒中秉持着一份坚执的清醒,举世皆浊我独醒,众人皆醉我 独醒. 阮籍隐匿于酒中的红尘大隐, 不敢清醒, 不愿清醒, 一旦清醒, 生命就无处遁逃.斜阳微醺照菊花的陶渊明常得醉于酒.李白人生飘 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杜 甫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白居易醉吟千古兴亡事.苏东 坡喝酒喝的是一个意象,喝的是一份感觉,一蓑烟雨任平生. 人的一生,成长带来了知识和思想,却增添了许多包袱,因为身 份, 因为等级, 因为义务, 种种艺术天赋被磨灭了. 我们亲近了角色, 却疏远了自己. 酒里有诗情,酒里有画意,酒里有豪迈,酒里有悲怆……其实每 个人的一生一世,也都像眼前的一杯酒,个中滋味,需自己品尝. 千古琴音感动生命 从古至今,在中国人的生命和生活里,琴韵袅袅,萦心绕梁,隐 隐约约从未远离.听琴的人,听的是弦外之音,做琴曲的人,普的是 心中之曲.听琴也罢,弹琴也罢,高下清浊在乎人心.开阔襟怀,散 尽郁结气,让心变得清和明朗,也许是千古琴音最终的寄托. 琴里面包含着很多意绪,能传递丰富的情感,有我们意想不到的 力量. 《史记》里记载了孔子向师襄子学琴,一首曲子学了数十天, 还不往下学,未得其数,未得其志,直到得其为人.听琴,悟琴,要 想深得雅趣,不妨像孔子一样学琴那样,慢一点,再慢一点,让心安 静下来,慢慢感,慢慢悟. 今天的人们, 可以弹奏各种乐器, 分享各种音乐, 有了更多选择. 用古琴为引子,去感知天籁,聆听万物,触摸人心,那么无论听 的是交响乐还是爵士乐,一如七弦和鸣,在乎高山,在乎流水,都能 感动生命. 其实,我自己对茶,对酒,对琴都没有雅趣,就是在嘴里没滋味 时,偶尔沏杯茶喝,把烦恼洗刷,将苦涩冲淡;遇到知己得喝酒,感 情有才喝酒, 酒逢知己千杯少, 酒不醉人人自醉, 醉卧沙场君莫笑呀; 弹琴听琴没机会,我平时里到听听音乐,随着节拍感受幸福快乐的心 跳!人生短暂,让人生鲜活,让人生快乐吧!
生命之趣在于倾听心灵的声音
——读《于丹趣品人生》有感
《于丹趣品人生》从一张琴、一壶酒、一杯茶着手,传递古代名士的生活态度,让现代国人找到“零门槛”的怡情养性方式,找回生命本真,找回幸福的感觉.
在这本书中,于丹讲述了古代名士富有情趣的生活方式,用各种事例告诉我们,高品质的生活并不是有钱人、有闲人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古代名士般悠闲舒适的生活.于丹认为,悠闲是内心的一种发现,悠闲是一种乐趣,悠闲是生命的一个节奏.
就拿喝茶来说,我想现在的人们已经很少把喝茶当做是一种雅趣了,它是与柴米油盐放在一起.有些人动不动就说,我喝的是100年的陈年普洱,或是那三棵树上的大红袍,这叫炫富,而不是在真正品茶.中国百姓喝茶其实讲究季节,春天、夏天喝不发酵的绿茶,断去了青色,降燥、去火.秋分一过,喝半生半熟半发酵的乌龙茶,恰好介乎冷暖季节间温润的过渡.等到寒冬天,浓浓的红茶,熟普洱,在最萧瑟的季节,用最暖的茶来平衡人跟自然.书中“喝茶未必要最好的,关键是要学会品味,才能滋养心”这句话也在告诉我们,如果跟随着自己的真正的内心,那么从最简单的喝茶这件事中,也能品出人生的乐趣来.
此外,于丹用清代大戏剧家李渔的“且停亭”的故事阐述自己对人生的理亭子的“亭”加一个单立人,就是“停”,人进了亭子就“停”下脚步.亭子原本是空,有了人以后就有了意义.我想,《于丹趣品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于丹想在忙碌生活里给大家搭几个小亭子,让匆忙的脚步有停歇的时间.那么,我们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去生活呢?于丹认为,在用尽一生去实现自己毕生的愿望的时候,要懂得停下来享受生活的意趣与闲情,时时观照自己的内心,不要在忙碌中失去自己的心灵.
还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哲理性的语言俯拾即是:“明月清风是最好的滋养品”,“走到山水之间,才能够感觉到与生命有如此亲近而深刻的融合”——这些精妙的语言背后是对生活通透的感悟,需要我们用心细细品味.
人可以憧憬未来,可以缅怀过去,但能够抓住的只有现在.于丹通过讲述琴酒茶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其实很有趣,不妨学习古人的意趣,在抚琴品酒饮茶里趣品人生.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想找于丹趣品人生 于丹感悟人生的讲座视频,
我是在这个△亿万商学院▽网站下载到的,刚开始也找了很久
(:◎)≡
问题2:于丹趣品人生怎么样
闲来无事在海淀图书城看书,拿起这本书,是因为看到封皮的于丹,因为我比较喜欢于丹的文字,无论高深或是平常的道理,在于丹嘴里,都变得生动有趣易懂.不会被大篇幅的说教压抑着.买下这本书,因为扉页的白岩松的书评.一直也很喜欢白岩松,看过他的《幸福了吗》.喜欢他对生活细致而且读到的观察角度.也赞同他的生活态度.两个原因加起来,是我买了这本书,而且提高优先级,细细的读了这本书.于丹还是那个于丹,但这本书不同于之前的《庄子》,《论语》.这本书带着茶的清香,酒的浓郁,琴的高雅.挺喜欢这个风格的.也因为读了这本书,我跟朋友说:”我要买套紫砂茶壶“.其实我还是俗人,书里说喝茶并不一定要多高档的茶具,关键是喝茶人是否能懂茶,是否能达到心灵的平静,没有喧嚣,并无其他,只是喝茶.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来着往者溪山清静且停停.
问题3:趣品人生读后感[语文科目]
《趣品人生》从茶、琴、酒和山水这四个方面来让我们认识到自己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少了些情趣,在这个喧嚣的尘世没有享有一份宁静.读完之后,我深思为什么不能像书中所说拥有一份宁静,拥有一份闲适,去看见生命本真呢?我们熟不知在这个快节奏的生活静下来有多美好!
品淡雅之茶,看真诚之心.紧张快速已成为现代人类的一种生活方式,何不在紧张、繁忙中抽空来品一杯清茶,舒缓一下节奏,来感悟你那颗为争夺功名利禄沉封已久的美好心灵呢?让你静下来,去体会这生活有多美好.久而久之,你会发现有茶的日子就是一段好时光!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只要懂得琴中的乐趣,还用劳烦在琴伤弹出声音吗?人生就好比这琴,只要能发现人生的乐趣,享有一份纯真,还用挣很多钱来填补心灵的空虚吗?弹琴可以让烦闷的心静下来,能够沉醉其中,洗涤自己的灵魂,听琴的人也是如此.所以说有音乐的人生是幸运的.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古人喝酒不像现在人们为了功名,耍心机的喝,而是把酒当做爱好,豪爽的干一杯.杯中之物,清浊在人心.人心好坏,一喝便知.所以说喝酒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行.我们要做一个纯洁善良的人,才能体会酒的美味与生活的乐趣.
一山一水一世界,在周末放假时何不与朋友、家人去感受大自然?去亲近它,和它诉说,放松忙碌一周的疲惫身躯.你听!鸟儿在婉转的歌唱;你看!花儿在争奇斗艳的开放;你闻!青草与泥土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让大自然为你洗去这人世的尘土,让你的心感悟美好的人间!
在这样一个喧嚣、俗世,能够静下来去感受人生是美好的.别忘了在名利道路上奔忙时,享有一份纯真,停一停,静下来,回望这路上的每一步,其实都是风景.
问题4:于丹的(人生之道)(交有之道)观后感谁能帮我写2篇观后感,一篇就是有关人生之道的,一篇是有关交友之道的,
于丹人生之道观后感
我相信大家对《论语十则》并不陌生吧.记得初中第一次背论语时是什么样的情景,说来真的有点可笑,那时对“之乎者也”真是敬而远之,可以说我们见论语如见班主任.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论语才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有朋从远方来,不亦乐乎”,很久不见的朋友重聚那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值得我们高呼“不亦乐乎”!“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于是,我们跟着孔老夫子进入“学思结合”的书山畅游.当我们满以为自己学识渊博、自以为是时,孔老夫子的另一句脍炙人口话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把我们拉回现实中的肤浅的自我.论语教会我们人生的道理,同样论语又教会我们为人处世.我看武侠小说时经常被一些以德报怨的大侠所感动所折服,然而孔老夫子却不同意这种观点,他反问道:“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一语中的.在他论语中提倡“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是多么引人深思的话语啊!
今天我进一步接触了论语,聆听了于丹教授给我们演讲的《论语心得》,更加拉近了我与论语的距离.虽说认识浅薄,却不羞浅谈自己的一些感想,我不敢说是一种想法或者观点,因为我对论语也不是很深入的了解.
孔老夫子的人生之道是怎么一回事呢?孔子曰:“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的一句话就深刻地概括了人生七十载的各个阶段应达到目的更确切地说应该是境界.那么“三十而立”,立的是什么呢?“四十而不惑”,怎么做到不惑呢?“五十而知天命”,何谓天命?又怎么做到“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呢?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认为,这种人生的坐标是有代表性的,但也不是绝对的.其实人生有生理年龄,有心理年龄,有社会年龄,真正有效率的生命是让我们也许在二三十岁,就能够提前感悟到四五十岁的境界.
人生短暂,何以做到真正有效率地让我们也许在二三十岁就能够领悟到四十岁的境界或者更高呢?于丹教授说得好:“其实人的一生不过是从光阴中借来的一段时光,岁月流淌过去,我们自己的这一段生命篆刻成什么模样,成为我们的不朽,成为我们的墓志名,每个人都有理由去描述他的一种理想,但是一切从社会化进程开始,从一个自然人,转化成有社会规则制约的人,这就是学习的起点.”孔子的“十五治于学”这可以说他自己的一个起点,也是他给自己学生的一种要求.孔子自己经常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没有人是生来就了解很多事情的,我不过是对古人所有经历的事情非常感兴趣,而且我能够孜孜以求,一直认真学习而已.所以孔夫子说像我这样的人呢,像我这样有仁义之心的并不缺少,但是像我这样好学习的人很少见.可见学习的重要性!
那么怎么才是有效的学习呢?是否知识渊博,学富五车就学有所成吗?孔子很注重“学以致用”.其实我们今天这个信息时代,可学的东西太多了,现在的孩子已经不是十五上学,比五岁早就开始学习了,但是都学了什么呢?有很多孩子能背圆周率,能背很多很多位,有很多孩子在客人面前能背长长的古诗,但是背圆周率对他的这一生真的就有用吗?今天的上学还有多少是孔子所说的那种为己之学能够学以致用,所以在一个信息时代,我们面临的是悲哀是信息的“过犹不及”,《论语》其实认为所有好的东西都有它的度,与其贪多嚼不烂,把自己的脑子复制成一个电脑内存,还不如把有限的知识融会贯通,溶入自己的生命.
“三十而立”,立的是什么呢?所谓“三十而立”,于丹教授的理解是:“并不是一种外在的社会坐标衡量你已经如何成功,而是内在的心灵标准,衡定你的生命是否开始有一种心灵的内省,并且从容不迫;开始对你做的事情有一种自信和一种坚定.”中国很多文人做的事情是不求功利目的的,柳宗元的诗说的好,叫作“独钓寒江雪”,我们想一想,在这样一个清冷的冬季,我们视野中的那个孤独的蓑立翁,他钓的是什么呢?没有人在冬天能够钓上鱼来,但是他是为了钓雪而去.这就是魏晋人所说,你去访朋问友,可以一夜跨越膳溪,翻山越水到了朋友的门前不敲门就返回了.为什么?我想念这个朋友,我乘兴而来,我到了,尽兴而返.也就是说超乎功利去做一件内心真正认定的事,这大概是一种立的标准,也就是自己认可了,我一生所为有什么样的准则.
怎样能到四十而不惑呢?这就是三十岁以后就开始要用减法生活,不是你心灵真正需要的东西要学会舍去.其实我们的内心就像一栋新房子,人刚刚搬进去的时候,都想要把所有的家具和装饰摆在里面,当最后这个家摆得像胡同一样时,发现没有地方放自己了,这就被东西奴役了.要学会做减法,把那些不想交的朋友舍掉了,不想做的事情可以拒绝了,甚至不想挣的钱你可以不受那个委屈了,当敢于舍弃的时候,人才真正接近不惑的状态.
什么叫做不惑?就是人面对很多世界给你的不公正啊、打击啊、缺憾啊、不再孜孜以求追问为什么不公平,而是在这样一个坐标上迅速建立自己应有的位置.
孔子所说的知天命指的是什么?是人们常说命运、命运,命中有时终需有,命中无时莫强求.难道孔子认为到了五十岁就应该听天由命吗?
孔子曰:“不怨天,不尤人.”其实“不怨天、不尤人”是我们今天常说的话,就这样区区六个字容易吗?一个人如果做到这样的话,那就是硬生生的把很多你可以宣泄出去的抱怨、苛责都压在了自己的心里,如果你不再向他人推卸责任的时候,就意味着给自己少了很多开脱的理由,那么孔子说为什么可以做到这样呢?就是一个人内心的完善,自我的解读,合乎大道的追求,比你在社会上跟对别人的要求、对别人的苛责都要重要的多.知命就是孔子所说的,作为君子建立了一个自循环的系统,他内心有一种淡定的力量去对抗外界,这就是知命.所以五十才能够知天命,也就是到这个时候,基本上可以做到“不怨天、不尤人了”,达到孔子的这种境界,这是一种内心的定力.
孔子说:六十而耳顺,再听什么样的话,听人家说什么都觉得人家有道理,这一定是对自己的天命了解了,在这个前提下,才能做到最大地尊重他人.什么是“耳顺”呢?就是对任何一件事情,你都会觉得有他存在的道理;听任何一种话,你都会站在他的出发起点上去了解他为什么这样说.其实“耳顺”的境界,用中国文化的一个词表述就是一种悲天悯人,就是一种悲悯之心,也就是说真正可以了解和理解所有人的出发点与利益,这是一种包容,这是一种体会.也就是说当你见到那么多人的时候,每个人以他的生活呈现出现的时候,我们是有理由惊讶的,但是如果你的这个体系能够体谅到他的体系,如果你知道他带着怎么样的生活历程走到今天,也许就会多了一番谅解.孔子为什么面对那么多学生都能因材施教呢?其实这是一种高度.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当所有的规矩大道已经变为你的生命的习惯时,你就能够做到从心所欲,这可以说是每一个生命个体追求的最高境界.但是这样的一个境界看似平易,在此之前却要经历千锤百炼.佛像与台阶的故事就是这么一个有代表性的愚言了.佛像与台阶本是出之相同的花岗岩,为何佛像受人膜拜而台阶却遭受人践踏呢?道理很简单,佛像是历经千刀万剐而成的,台阶只是简单的四刀.
人生是漫长的,也是遥远的.能让人都敬佩你,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有的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得到了快乐,换取了别人的伤心.
有人走的很直,只做自己想干的事,从来不瞻前顾后的,可那些做坏事的人,经常是一个孝子.虽说他是坏人,可做到了.很直爽,敢做敢为.不愧为男子汉,虽然不是很富裕,不过总能安心.现在的社会教会了人,让老实人也变的聪明了.
不管自己的生活是否安逸,总把自己放在前面.谁能替别人想一下呢?
人生之道的确有很多的无奈,人性都是很天真的,是后天的影响,把许多人染成不同的颜色.有了好坏之分,道理都懂,可能做到的能有几个人呢?
问题5:于丹交友之道 读后感一定要是初二水平的,还有不要复制别人的.[语文科目]
三种好的朋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三种坏的朋友: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
真正爱他人就是仁;
知人,了解他人就是智;
所以真正交朋友需要两个前提:一是意愿,二是能力.意愿就是我们有仁,那么能力就是我们有智.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朋友就像是我们自己的一面镜子,你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就会交到什么样的朋友.
常想一二:这个世上不如意事常八九吧,但是还有一二如意事.-------想一想那些快乐的事情,去放大快乐的光芒,去抑止心底的不快,这就是一个朋友能够为你做的最好的事情.
真正快乐的力量来自于什么地方,其实也就来自于一种心灵,来自于一种教养,来自于一种憧憬. 话外音:我们每一个人都想交到快乐的好朋友
交友之中的尊敬和尺度.好朋友是不是就意味着打成一片?我们现在经常说谁跟谁好得穿一条裤子,这是好朋友吗,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所以没有分寸没有尺度的事情都会做到过犹不及.这过犹不及是论语中一个重要的哲学思想,他不仅仅表现在交友之道上,他表现在一切原则上,所以真正的好朋友一定是应该有分寸的.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侍于君子有三意,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第一,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话还没说到那儿你就出来说话了,这叫毛毛躁躁,这是反映一个人的急躁,这不好.
第二种情况,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就是话题已经说到这了你要自然而然的往下说,反而你吞吞吐吐、遮遮掩掩、意犹未尽,不跟大家说心里话,这种朋友让大家心里也会存有隔膜.
然后第三种情况,就是今天我们老百姓所说的没眼色.孔子说: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瞽说得很厉害,这个字什么意思,就是瞎子,就是一个人不堪别人的脸色上来就说话,这就叫瞎子.你看看别人希望说什么,你能不能够说出来最合适的话,你还需要自己有心理准备,你要对对方了解.其实朋友之间永远是有尊敬有顾忌的.
朋友在人的一生中是非常重要的,而人在一生中不同的年龄阶段所交的朋友是不一样的,我们如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交到有益于我们对好朋友呢?
人这一辈子,其实说起来七八十年,好像很长,但是划分一下阶段,每一段上会有一个坎.
这三道坎是什么呢?在少年的时候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至中年血气方刚,戒之在斗;那么到晚年呢,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色指的是情感不稳定,易激动.学习好的,剔除坏的
斗指的是谋求生活和理想,变得好斗.放平心态,循序渐进
得指的是人生的加减法则变得减法多于加法.纾解打理,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