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语文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_本土卷语文七年级下册答案[语文]”,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一、积累与应用(23分)
1、选出下列加点词语注音全对的一项( )(2分)
A、筹办(chóu) 衰落(shuāi) 学籍(jí) 提倡 (chāng)
B、傲慢(ào)
(yá) 沮丧 (jǔ) 膳宿(shàn)
C、
(tòng) 驯服 (xùn) 把柄 (bǐng ) 钦佩(qīn)
D、呐喊(nà) 彷徨 (huáng ) 攒积(zhuàn) 懒惰 (duò )
2.选出成语书写有误的一项( )(2分)
A.
B.
C.轻举妄动 爱不失手 流恋忘返 家喻户晓
D.
3、下列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大言数主之失 有大麦数斛 B.知天长县 亦知其名
C.立斩以徇 善以少击众 D.由是搏击豪强 子亦犹是也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分)
A «石榴»选自«
».郭沫若,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四川乐山人.
B «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
的傲慢之气,“傲慢”在文中是一个
,表现了作者对
的喜爱之情.
C、“铭”和“说”都是一种文体.“铭”一般用韵; “说”一般叙事、说理,两者都很讲究文采.
D、«
»和«
(
惊鹊)»的作者分别的
和辛弃疾,他们都是我国宋代著名词人.
5、
.(2分)
⑴、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
⑵、这部小说完全地塑造了一个
的光辉形象.
6、默写填空.(6分)
(1) ,甲光向日
开.
(2)
惊鹊, .
(3)有人说“
”,但“近墨未必黑”,正如
一文中所说的 “ , ”
(4)《
》形象地表现了有情人难成眷属的痛苦的句子是:
, .
(5)《
》一诗中描写长江出
,渡荆门,天开地阔,逼真如画的名句是 , .
(6)在《春望》一诗中,运用
的一联是 ,
.
7.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D) (2分)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
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 ,流出了 ,流出了 .
A、
的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的
B、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的
的部落
C、
的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的部落
D、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的部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8、对对联.(2分)
上联:
欲白
下联:
又红
9.电视剧(
)第四集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在读一本书,舍佩托夫卡市市长的儿子走过来对她说:“读书多了人会变老的.”
回答说:“那你永远年轻.”
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10. 2006年
,在瑞士
超级田径
上,“
”
以12秒88的成绩创造新的
.这位“
王”,已经成为当下中国新的“
”,他与姚明一起成为了国际上所谓的“中国面孔”.
腾飞的中国正在以其一个又一个的新面孔让世人瞩目,你还知道哪些“中国面孔”?试着写出最让你崇拜的一个或两个“中国面孔”,把崇拜他们的原因写下来.(2分)
二、阅读(47分)
(一)11分
善待生灵
有时,
也会发生
的故事.
有一个狩猎队,把一群
赶到悬崖边,准备全部活捉.
半小时后,
群分成了两类:老
为一类,年轻羚羊为一类.一只老羚羊走出来,朝年轻羚羊群叫了一声.一只年轻羚羊应声跟老羚羊走到悬崖边.年轻羚羊后退了几步,突然朝前奔向悬崖对面;紧接着,老羚羊也飞跃出去,只是跃起的高度要低一些.当年轻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坠的身子又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对面的悬崖上,而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
.
试跳成功,紧接着,一对对羚羊凌空腾起.没有拥挤,没有争夺,
,快速飞跃.顿时,
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礅的
.那情景是何等神圣!
个个惊得
,不由自主地放下了
.
动物在生命危急之时的举动,令人
.它留给人类的思考是什么呢?
“当地球上最后一只老虎在林中徒劳地寻求配偶时,当最末一只未留后代的
从高空坠向大地时,当鳄鱼的最后一声哀鸣不再在湖泽上空回荡时……人类,从某种意义上也已看到了自己的结局.”这是人类对动物的哀怜,更是动物对人类的警示.
人类
,人和动物都是
.
生,相煎何太急?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善待生灵,也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1、解释词语:(2分)
:
2、引用“
生,相煎何太急”这两句诗的效果是 .(2分)
3、第一段中所说的“
的故事”是指(用自己的话概括,不超过15字) .(2分)
4、“
不由自主地放下了
”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1分)
5、能揭示全文主旨的语句是 (1分)
6、“动物在生命危急之时的举动”指(不超过30字)(2分)
7、请以“爱护动物”为主题拟一条
.(不能摘录原文中的语句)(1分)
(二)(12分)
怀鲁迅
⑴真是
,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鲁迅的死.
⑵发了几通电报,荟萃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
⑶二十二日上午八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了一个澡,吞了两口饭,跑到
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
⑷这不是寻常的
,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到时
在
的一瞬间的寂静.
⑸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鲁迅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的、更猛烈的寂光.
⑹没有
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
,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同样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⑺鲁迅的
,在夜阴里被埋进浅土中去了,
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1.第⑴段中的“
”形容什么? (2分)
2.第⑵⑶中哪些词语表现出作者急切而又悲痛的心情?(1分)
3.怎样理解第⑶段中所遇见的“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2分)
4.第⑷段用了怎样的
?有什么作用?(2分)
5.⑹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6.理解结尾“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2分)
7、本文在表达方式上采用了哪几种?(1分)
(三)(7分)
我长大了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
.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才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
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
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
.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
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
,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1.第一段“小时候想长大”中“想长大”的具体内容是 .(1分)
2.文中画线 描写,作用是 (2分)
3.文中说:“此时,已有很多人围拢来.我有些惭愧……”“我”为什么会“有些惭愧”? (2分)
4.“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分)
(四)文言文阅读与理解(12分)
《包拯》选段
徙知
,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供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使
,
令典客谓拯曰:“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曰:“
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
.
召权知
,迁右司
.拯立朝刚毅,贵戚
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1、解释划线字的意思.(1分)
(1)徙知
( ) (2)以遗权贵( )
2.翻译下列句子: (2分)
关节不到,有
.
3.仿照例子,分别用一句话概括选段中另外两段话的意思. (4分)
例:第一段:突出写包拯为官廉洁.
第二段:
第三段:
4.选段从多角度刻画人物,(1分)
从正、
的角度来看,选段第一、二段是 描写,第三段是 描写.
5.人们把包拯比作什么?为什么?请结合第三段内容回答. (2分)
6.根据你对包拯的了解,结合本文内容,你认为包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分)
(五)阅读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岑 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
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百丈冰, .中军置酒饮归客,
琵琶与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
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补充文中划线部分原文. (1分)
(2).这首诗前十句重在
,后八句则主要是写____________.(填2字)(1分)
(3)在此诗中“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与李白的《
》中的“ , ”有着
之妙 .(1分)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
千古名句,请作简要赏析.(2分)
第四部分 作文(30分)
[试题] 任选一题作文
?
?人们一直在追问、在寻找.其实,幸福原来就是父母给你的一杯清茶,老师给你的赞许的目光;幸福
给别人的一声喝彩,你对别人的一次宽容;幸福原来就是亲近自然的经历,战胜自我的
……
请以“幸福原来 ”为题目写—篇文章.
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写作要求]1、请先写出完整的题目.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几几年的都行,我练练手.[语文科目]
命题老师寄语:有付出必有回报.半学期的刻苦努力,你会惊奇地发现你有多棒:学习自信,见解独特,想像丰富……请你赶快拿起笔,将累累的硕果记录在这张试卷上,把这份快乐传递给老师、家长,让他们和你一同分享吧!
一、积累运用,展示你的语文功底(34分)
要学好语文首先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好习惯将使你终生受益,语文的功底来自积累.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我们应时时不忘积累.
(一) 本张试卷设卷面分3分,老师将根据你书写是否工整美观,卷面是否整洁判定分数.
(二)“腹有诗书气自华”,请你根据要求填空.(10分)
1、 ,关山度若飞.
2、马上相逢无纸笔,
3、春潮带雨晚来急,
4、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
5、写出关于黄河的著名诗词两句.
,
,
6、请写出与读书有关的诗句一句.
,
(三)语言的大厦是由词语砌成的,丰富的词汇将使你犹鱼得水.(13分)
7、根据拼音写出词语:(2分)
(1)这是荒园,rén jì hǎn zhì( ) ,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2)“鞠躬尽瘁,sǐ ér hòu yǐ( ) ”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8.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中改正.(3分)
(1)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嶂.( )
(2)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祁祷的钟声也响了.( )
(3)狐仙姑深夜的澜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
9、在下面空格处填上动物名称,组成成语.(2分)
气冲斗 关门打 革裹尸 守株待
10、你能从下面一段话中找出二对反义词吗?请写到下面横线上.(2分)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和 和
(四)“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读书不能光靠课内,课外特别要多读一些名著.请按要求完成以下各题(4分)
我喜欢 (作者)写的《 》(作品),因为
(原因) .
(五)学语文的目的在于运用,光积累不会运用你只是知识的容器.现在检查一下你的运用能力.(4分)
11、星期天,小林到白云湖去玩,路上他向一位老大爷问路:“喂,老头,到白云湖怎么走?老实告诉我还有多远?”老大爷看了看小林说:“顺公路走,有一千丈;选小路走,只六百丈.”小林听了不解地说:“你这人怎么讲丈不讲里?”老大爷笑着说:“小同学,原来你也知道讲‘礼’呀!”(4分)
(1)老大爷的话外之意是什么?
(2)如果你是小林,你打算怎样向老大爷问路?请写出你问路的话.
问题2:七年级语文下册测试卷[语文科目]
一.理解•运用(共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注意:答本大题时,将本大题各小题的答案的序号填入下列表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得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是哪项?
A.确凿(cuō) 菜畦(qí) 人迹罕至(hǎn)
B.骊歌(lí) 炽痛(chì) 迥乎不同(jiǐng)
C.弥高(mí) 踌躇(chóu) 锲而不舍(qí)
D.归省(shěn) 羁绊(jī) 义愤填膺(yīng)
2.下列词语书写无错别字的是哪一组?
A.劝诱 抽蓄 沟壑 逞能
B.恍惚 甜腻 闲熟 阴霾
C.砭骨 崔巍 沮丧 抵御
D.无垠 凛冽 吞噬 仰幕
3.解释下列带点的词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卿当涂掌事(当道,当权)
B.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粗略地读)
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认为)
D.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菜汤)
4.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是哪一项?
A.今晚我要好好地睡一觉,养精蓄锐,好对付明天的考试.
B.李凯郑重其事地对我说:“他要要去竞选班长.”
C.这是一座光颓颓的小山,历来被看着是不毛之地.
D.这个毒枭被缉毒警当场击毙,终于落得个马革裹尸的下场.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没有歧义的是哪一项?
A.一个由外商投资的木材加工厂将在今年底建成投产.
B.“有偿新闻”应当受到严肃批评,这是极其错误的.
C.经过这次野餐活动之后,使我和李远之间的友谊加深了.
D.鲁迅十分重视少年儿童的文艺创作,他指出:儿童的命运便是将来的命运.
6.下列句子和原文不完全相同的是哪一项?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B.壮士百战死,将军十年归.
C.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D.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7.下列对作家作品的叙述有错的是哪一项?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和《风筝》都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
B.《丑小鸭》的作者是安徒生,他是丹麦人.
C.《孙权劝学》选取自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
D.《口技》的作者是清代人林嗣环,选自清代张潮编的《虞初新志》.
(二)填空•简答(每小题2分,共6分)
8.将下面括号中省去的两句诗填在题后格子里.(内容正确1分,书写1分)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乡书何处达,归岸落阳边.
9.从例句以外的23个英文字母中任选项一个,发挥想象,仿写一个句子.
例句:A是金字塔,是进取;B是两个联络在一起的心,是友谊;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陷.
仿句:
10.用“||”划出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
例: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问 女 何 所 思,问 女 何 所 忆.
二.阅读•理解(共30分)
(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的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我的自白
丁肇中
我虽然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奖,但我肯定我不是天才,在12岁前,我还没上学呢?
念小学时,我们的学校是一所大学的附属小学.小学的老师全是妈妈的学生,谁都不管我,爸爸、妈妈也不怎么管我.当时我对上学没什么兴趣.到学校看看,不喜欢我就走掉了.到池塘游泳,到河边捉小虾,四处游荡.那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我与其它小朋友一样,生活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中.
我的父母都是教授,都是科学家.家里进进出出的也都是科学家,再加上从小父母就把牛顿、爱因斯坦的故事讲给我听,耳濡目染地,我对科学产生了兴趣,
童年,影响我最深刻的人是我的外祖母.外祖母一直照顾我.她没有一般“望子成龙”的心态.我父母也让我自由发展,这和很多中国的家庭不同.
每天,我从早上7时30分踏进实验室,到晚上11时走出实验室,没有圣诞节,没有星期天,这是出自我对科学的兴趣.可以说,是兴趣把我牵引到世界科学的“峰巅”.
兴趣对一个人的事业很重要.这么长的时间,没有兴趣,如何去享受工作呢?所以我劝那些想干一番事业的朋友,应该以兴趣为出发点,不能勉为其难.
现在,我不勉强孩子读书.其实,孩子在学校考第一并不代表什么,至少,我认识的那些科学家,都不是年年拿第一的好学生.我便不曾考过第一名.我这位开明的爸爸常把我的孩子带进实验室,从小如此.我的女儿3 岁时,就可以清楚地认识各种仪器了,而且她有过目不忘的本事.问我希望女儿长大后干什么,我当然想女儿学物理,长大去接我的“班”,不过女儿却对生物有兴趣.对这我不去干预.各有各的兴趣嘛!我想她将来会在生物学上做出成绩的.父母不该包办孩子的兴趣,因为“包办 ”是不能代替孩子的.
11.作者为什么会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答:
12.在作者看来,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需要多方面的条件,但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答:
13.作者受到的家庭教育和一般家庭有什么不同?
答:
14.从文段中可以看出,作者想要告诉我们哪些道理?(最少写出两点)
答:
15.简要谈谈你对成才的看法.
答:
(二)阅读下列短文,完成文后的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光 阴
赵丽宏
谁也无法描绘出他的面目.但世界上处处能听到他的脚步.
当旭日驱散夜的残幕时,当夕阳被朦胧的地平线吞噬时,他不慌不忙地走着,光明和黑暗都无法改变他进行的节奏.
当蓓蕾在春风中灿然绽开湿润的花瓣时,当婴儿在产房里以响亮的哭声向人世报到时,他悄无声息地走着,欢笑不能挽留他的脚步.
当枯黄的树叶在寒风中飘飘坠落时,当垂危的老人以留恋的目光扫视周围的天地时,他还是沉着而又默然地走,叹息也不能使他停步.
他从你的手指缝里流过去.
从你的脚底下滑过去.
从你的视野和你的思想里飞过去.
他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他能把巨石分裂成尘土,把幼苗雕成大树,把荒漠变成城市和园林,当然,他也能使繁华之都衰败成荒凉的废墟,使锃亮的金属爬满绿锈、失去光泽.老人额头的皱纹是他刻出来的,少女脸上的红晕也是他描绘出来的.生命的繁衍和世界的运动正是由他精心指挥着.
他按时撕下一张又一张日历,把将来变成现在,把现在变成过去,把过去变成越来越遥远的历史.
他慷慨.你不必乞求,属于你的,他总是如数奉献.
他公正.不管你权重如山、腰缠万贯,还是一个布衣、两袖清风,他都一视同仁.没有人能将他占为己有,哪怕你一掷千金,他也决不会因此而施舍一分一秒.
你珍重他,他便在你的身后长出绿阴,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你漠视他,他就化成轻烟,消散得无影无踪.
有时,短暂的一瞬会成为永恒,这是因为他把脚印深深地留在了人们心里.
有时,漫长的岁月会成为一瞬,这是因为浓雾和风沙湮没了他的脚印.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
16.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应该怎么样?
答:
17.文中横线上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答:
18.综观全文,说说光阴有哪些特性?
答:
19.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你珍重他,他便在你的身后长出绿阴,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答:
20.读了这篇文章,你一定有些感想,简要写出来.
答:
问题3:2013云南省七年级下册语文本土试卷答案
私信给你连接了,你自己下载就好了
问题4:七年级下册语文AB卷答案[语文科目]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26分)
1.用汉语拼音给汉字注音,从小就学会了,你这学期肯定又有进步,试试看!(4分)
(1)贪婪( ) (2)莴苣( )( )(3)干涸( )
(4)倔强( )( )(5)栖( )息 (6)哭泣( )
2.在所给的横线上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2分)
(1)玷污 笼罩 忍俊不禁 (2)诀别 辜负 小心翼翼 (3)堕落 厄运 津津乐道 (4)嘹亮 盛名 害人听闻
3.解释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4分)
(1)获益匪浅:
(2)慧心未泯:
(3)花枝招展:
(4)温故知新:
4.结合句意解释加点词语.(4分)
(1)这也真够滑稽,但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
滑稽: (安徒生《皇帝的新装》)
(2)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响晴: (老舍《济南的冬天》)
(3)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烘托: (朱自清《春》)
(4)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
虐杀: (鲁迅《风筝》)
5.写出下列各句的意思.(2分)
(1)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十则》)
6.填空及默写.(共10分)
(1)明月别枝惊鹊, . ,
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2)树木丛生, . ,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3)客路青山外, . ,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
(4)孤山寺北贾亭西, .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6)问渠哪得清如许? .(朱熹《观书有感》)
(7)《论语十则》中论述个人修养的名句是:(只写一句)“ , .”
(8)《春》的作者是 ,文中写花竞相开放的语句是: ,
, , .
(9)《世说新语》是 朝 组织编写的.选文《咏雪》中东晋才女谢道韫的一句咏雪词:“ ”被广为传诵.
二、阅读理解(44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7-11题(17分)
童趣
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 )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 )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 ),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 )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 )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③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 )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7.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将答案填入文中括号.(4分)
8.按照出现的顺序抄出文章中的两个成语,按要求解释.(5分)
(1)成语 在文章中的意思是
在白话文中的意思是
.
(2)成语 意思是
9.作者在第(2)、(3)、(4)段中记述了哪些“藐小之物”?(2分)答:
.
10.第三段中作者描写“物外之趣”的句子是
.(2分)
11.翻译划线的句子.(4分)
(1)郭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吐.
.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2-18题.(16分)
风筝
(1)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2)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3)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
(4)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5)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枣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6)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啊.”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我们渐渐谈起儿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年时代的胡涂.“我可是毫不怪你啊.”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吧.
(7)“有过这样的事吗?”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不记得了.
(8)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12.“我”对风筝十分厌恶,又哪两种具体表现?(2分)
答:
.
13.从小兄弟自己制作精美风筝一事看,小兄弟具有怎样的可贵素质?(2分)
答:
.
14.联系上下文看,“精神的虐杀”具体指代的内容是什么?(2分)
答:
.
15.第五段中“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生”的含义是什么?(2分)
答:
.
16.“我”极力企求小兄弟的宽恕,而小兄弟却“什么也记不得了”.这一组对比有什么作用?(2分)
答:
.
17.文章结尾说,“我的心只得沉重着”.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2分)
答:
.
18.当“我”得到完全的胜利,傲然走出,“留她绝望地站在小屋里”时,小兄弟有什么表现?请想象,用100字左右描述出当时的情景.(2分)
答:
.
【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9-23题.(11分)
不要脚的朋友
老皮匠的眼皮垂下来了,一双木头脚立刻从他拿着的鞋子里跳出来.它想找一个新主人,不像老皮匠那样,总是把它关在鞋子里,要能够常常带它到街上去蹦蹦跳跳的.
它看见一条蛇睡在草堆里,木头脚在它的周围走了两圈,看了又看,这家伙的身体倒是挺长的,可惜没有脚.木头脚可乐了,它想:“请它做我的主人吧.”
等蛇醒来,它就问:“没有脚的朋友,你要不要脚?”“脚?”蛇说,“我从来没有想到要脚.”
“难道你不想走路吗?”木头脚很失望.
蛇把它的长身子向左右摆动,长肚子一伸一缩,身子就向前走了.
木头脚很奇怪地问:“没有脚你怎么能走路的?”
“因为我有着比脚更好的‘脚’哩!在我的肚子底下,有许许多多鳞片,它们会动,会像小脚一样地推着我在地上爬.”蛇说时很快地又在草地上爬了一圈,然后向着正在发呆的木头脚说:“木先生,谢谢你的好意,我不想要什么脚了,因为我的鳞片,能够帮助我走路的.”
“你们要不要脚?”木头脚一边继续向前走,一边高叫着,它很像一个贩子.
小鸡从鸡棚里走出来看它,黄狗从狗窝里奔出来看它,它们都是有脚的,要木头脚做什么呢?木头脚很失望地看了它们一眼,再向前走,高叫着:“你们要不要脚?”
它看见泥土上有一条蚯蚓躺着.
“可怜的东西!”木头脚想,“它是多么需要两只脚啊!”
木头脚很快地走过去说:“蚯蚓弟弟!我给你送脚来了.”
“……”
木头脚再喊得响一点:“蚯蚓弟弟,你要不要脚?”
木头脚为了想使它听见自己的话,就更走近一步,哪知它仍是理也不理,原来蚯蚓不但是个聋子,而且是个瞎子哩!
木头脚于是踢踢蚯蚓的头,又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没有脚的蚯蚓在泥土上爬动了,而且爬得很快,像溜冰一样.木头脚想看看它是不是穿着溜冰鞋?就把蚯蚓夹住,仔细地看它贴在地面上的肚子,没有脚,没有溜冰鞋,只看见几丛硬毛.
“算了吧!用硬毛当作脚的朋友!我才不希罕你呢!”
木头脚恨恨地朝前走,又高叫着:“谁要脚啊?”
“是什么脚呀?”一个细小的声音在河里响.
木头脚立刻有了新的希望,它要去碰碰运气,走近河边去.
“哦!你是一双木头脚!”小鱼浮起在水面上说.
“是的,我是一对可怜的木头脚,你愿意做我的主人吗?”
“哦!”小鱼吐了两个水泡说,“我是用不到脚的呀.”“又是一个不要脚的朋友!倒霉——那么你是怎么走路的?”
小鱼摇动着肚子旁边的鳍,摆摆尾巴,在水里兜了一个圈子,说:“我不是像一只小船吗?尾巴是我的舵,鳍是我的桨,划着,划着,小船开了.你想小船要不要脚呢?”
木头脚懂得小鱼的意思了,它又难过又疲倦,走到大树底下,哭得很伤心:“世界上为什么有那么多不要脚的朋友啊.这样看来,我永远找不到一个好主人了!”
它的话被正在晒太阳的乌龟听见了,它抬起了头,爬到大树底下,把头和脚缩进壳里,说道:“你想找一个主人,那么容易!”
木头脚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它惊奇地问:“你要脚?”
乌龟从壳里伸出脚来,使木头脚抽了一口冷气,乌龟接下去说:“有一个木头人,他烤火的时候,不留心把两只脚烧掉了,他很悲哀地呆在家里,不能走路,他多么希望有一双新的木头脚呀,希望你去,因为你们都姓木,还是自家人哩!”
“天哪!我的运气来了.”
木头脚实在很疲倦,好心的乌龟就驮着它去.
一路走去,木头脚想,当我遇见可爱的新主人时,第一要讲故事给他听,我的故事是这样开始的:“老皮匠的眼皮垂下来了……”
19.这段文字的体裁是 ,其主要特点是:
.(2分)
20.这篇知识性的故事告诉你哪几点知识?轻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3分)
答:
.
21.木头脚向蛇、蚯蚓、鱼几次问要不要脚,而对鸡、狗,并不问它们要不要脚,只是失望地看了他们一眼,为什么?(2分)
答:
.
22.故时的最后,乌龟为木头脚介绍了个新主人,并且说:“你们都姓木,还是自家人哩!”
这句话的潜在意思是什么?(2分)
答:
.
23.读完此文后,你得到哪些启示?(2分)
答:
.
三、作文(30分)
不知不觉中,一个学期已经过去.回想开学初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上了中学,我们结识了许多老师、同学、我们学到了许多知识、技能,我们沟过了许多欢乐、难忘的时光.请以‘上了中学以后’为题写一篇作文,字数在500字以上,要写出真实感.
期末测试卷参考答案:
1.lán wō jù hé jué jiàng qī qì
2.决改诀 害改骇
3.非,不 灭 迎风摆动 知道、了解
4.(动作语言)引人发笑 (天空)晴朗无云 衬托 残暴的伤害
5.这怎么就不是福呢?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6.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水面初平云脚底 几处早莺争暖树 似曾相识燕归来 为有源头活水来 吾日三省吾身 朱自清 桃树 杏树 梨树 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 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南朝 刘义庆 未若柳絮因风起
7.观察 比做 想 抬 同“僵”僵硬 慢慢 把 山谷
8.(略)
9.蚊虫 丛草 土砾 草丛间争斗的小虫
10.以从草为林 以虫蚊为兽 以土砾凸者为丘 凹者为壑 神游其中 怡然自得
11.(略)
12.一是认为小兄弟看放风筝是可笑可鄙的,而是踏扁小兄弟做的风筝.
13.有丰富的想象力,较强的动手能力.
14.扼杀儿童喜欢游戏的天性,将小兄弟做的风筝折断踏扁.
15.一指脸上条纹的形状县嗯条纹的形状像“生”的字形,二指生活的艰辛体现在了他的脸上.
16.表现我想不过又无法不过的内疚.
17.儿童的心一旦被伤害,是很难补救的.
18.略,符合情境即可.
19.童话 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幻想来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教育.
20.(略)
21.鸡狗都长着能看到的脚.
22.每种动物都有适宜生存的条件和本领,木头脚的归宿应在相应的木制品中.
23.略,能扣紧主体,言之成理即可
问题5:2007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卷[数学科目]
我记得作文题目……
永远的-----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