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高考语文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夏而_...立嗣与子,笃母弟.主地者法夏而王,立嗣与孙,笃世子...[语文]”,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上文谈的是各朝的封爵制度,“曰:周爵五等,春秋三等.春秋何三等?曰:王者以制,一商一夏,一质一文,商质者主天,夏文者主地,春秋者主人,故三等也.”商主天,法三光,故爵分三等.夏主地,法五行,故爵分五等.同理,主天者亲亲,所以在将要继承王位的世子提前去世的情况下,继立他的同母弟弟为嗣,以示兄弟情笃.而主地者尊尊,在此情况下,就要立他的儿子,即王的孙子为嗣,以示父子情笃.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每天读点中国史》吕思勉 什么书?[历史科目]
叙述从远古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历史大势、制度沿革、文化发展在形式上也极为生动活泼,易读易解,无半点枯涩呆板,不仅条理清晰、记述准确,而且极多新颖独到、极有价值的见解,堪称一部优秀的中国通史普及读物.
问题2:吕思勉写的中国通史怎么样
不用多问,只要是能留下来的著作,一定是好的.每部著作都是一个人的学习史.谁能读二十四史,我知道的也只有清时蔡东藩、毛泽东.蔡东藩的中国历史通俗演义上起秦一直到民国.本人有幸读了一部分.可见,治学是需要坚韧不拔之志的.向向大师学习致敬.
问题3:吕思勉《中国通史》里的一个问题这部《中国通史》的“尧舜的禅让”一章给了很多印证,全是古文,不大看得懂,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儒家的学说,都是孔子所创造,并没有所谓尧、舜、禹、汤[历史科目]
推荐你看看顾颉刚的书,他的主要观点中的一些就是就是没有所谓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等的圣人等等你所疑惑的一些,有本书《秦汉的方士与儒生》——具体就是说其实或许这些人是具体存在的,但并没有做出那么伟大的事情,比如说尧舜其实也并不能叫做禅让,尧给舜,舜给大禹都是经过刁难的……打个比方说其实关羽是个经常打败仗的武夫,但后世说他是常胜将军武圣人之类的,明显就是因为他愚忠……吕思勉的书,评价最高的也就是这本了.我还没看,明天看了再来答……
问题4:吕思勉《白话本国史》哪个版本最好
关于问题首先要更正一下,你所说的不是三本,而是两本.----------------------- 一部是1923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白话本国史》,是他的史学成名作,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后来在近几年出版时曾改名为《中国通史》.《白话本国史》曾长期被用做大学教材和青年“自修适用”读物,仅1933年至1935年间就重版了4次,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史坛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该书是吕思勉先生在历年教学讲稿和史学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全书分4册,约60万字.内容框架由绪论和五编构成,在每一编里又分若干章,详细地记叙了上起远古时代,下至民国十一年华盛顿会议期间的中国历史,既有政治史事又有社会经济、文化现象,而且还叙述了东南亚中西亚各国、各民族与中国的关系,具有世界史的眼光.全书按照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组织的变化分为六个不同的时期,即:上古(秦以前);中古(秦汉至唐朝全盛);近古(唐朝安史之乱至南宋);近世(元朝至清朝中期);最近世(西力东渐至清朝灭亡);现代(辛亥革命以后).这种按照社会进化的观点划分历史阶段的做法明显区别于以往的史书,对时人和以后的史学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白话本国史》出版以前,严格地说,当时的中国并没有一部真正的新式通史.1902年出版的柳诒徵的《历代史略》是在日本学者那珂通世著的《支那通史》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由于《支那通史》是专为日本人而写,虽经柳诒徵改编,从总体上看仍然不能很好地反映中国的历史;1904年出版的夏曾佑的《最新中国历史教科书》和刘师培的《中国历史教科书》都是未完成之作,夏曾佑的书下限只到隋朝,刘师培的书下限只到西周末年.而《白话本国史》则是从远古时代写到了民国初年,是一本完全意义上的通史.------------------ 另一部原版书名为《吕著中国通史》,完成于一九三九年.上册于1940年出版,下册则拖延到1944年.这部书针对当时上海大学文科学生学习上的需要,没有采用一般通史的体例.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分门别类地、有系统地叙述了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情况;下编分章按时代顺序有条理地叙述了政治历史的变革.作者认为当时上海流行的通史著作,虽然在叙述理乱兴亡的过程中,夹叙一些典章制度,但是往往缺乏条理系统,上下不够连贯,使初学者摸不清头绪,不能构成系统的历史知识.特别是大学文科的学生,他们正需要有系统的历史知识,以求进一步的钻研,因此就有采用这样特殊体例来编写通史的必要.在今天看来,这种体例的中国通史,对于初学者还是有一定用处的,它对帮助读者初步掌握中国历史的各个方面,特别是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以及学术文化等系统的历史知识有很大的好处.最近再版时,用过《中国文化史》等名称.
lih
问题5: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以中西的服饰相较,大体上,自以中国牌的服饰为事宜.现在的崇尚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罢了”的观点体现了传统服饰有强大是生命力还是传统服饰更加美观还是中西
中国服装更好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