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52ij作业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实尚 ?_元白诗派的诗歌特点是尚实尚俗,什么叫尚实尚俗?[数学]”,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崇尚事实 贴近民俗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名词解释:论语派,现代诗派,九叶诗派,七月诗派,山药蛋派,荷花淀派,新写实小说[语文科目]
论语派
现代文学流派.因《论语》半月刊而得名.主要代表人物为林语堂.《论语》於1932年 9月16日在上海创刊,林语堂主编.第27期起改由陶亢德主编.第83期起署郁达夫、邵洵美二人编辑.邵洵美实际负责.第 106期起署“文字编读邵洵美”.第110期起,“文字编读”又增林达祖一人.1937年8月1日出至第 117期,因抗日战争爆发停刊.1946年12月1日复刊为第118期,仍由邵洵美编,至1949年5月停刊,共出177期.其间林语堂又先后主办《人世间》(1934~1935)、《宇宙风》(1935~1947)两个刊物.
林语堂始办《论语》,即提倡幽默,倡言“不谈政治”自命“言志派”,反对涉及“党派政治”的“载道派”.《论语》初期文章尚多对国民党统治下黑暗社会的讽刺.鲁迅曾应邀投稿支持,意在争取并给以善意批评.至《宇宙风》时期,林语堂则进一步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主张“宇宙之大,苍蝇之微,皆可取材”,自命为“性灵派”与“语录体”的继承者.至此,思想消极的一面更有所发展.
论语派提倡的“无所为的幽默小品文”,在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的30年代前期,实际起了麻痹人民群众、导致青年逃避现实斗争的不良作用.以鲁迅为代表的革命文学阵营对“论语派”主张进行了必要的批评和揭露.
现代诗派
现代诗派是在自由主义文学思潮激荡下,自觉追求“纯诗”艺术美的一个诗歌流派,得名于1932年5月施蛰存创办的《现代》杂志.这一诗派既受益于法国象征诗“纯粹诗歌”观念的影响,又与20年代以李金发为代表的初期象征诗派的诗美追求一脉相承.从诗歌内在审美机制的衍化角度来看,现代诗派的诗美建构是对初期象征诗派象征品格的继承与超越.他们善于借助感性对应物,用暗示象征的方式,在主客融会、双向同化的过程中超越客体的表象世界,传达内心各种幽微难明的个人化情意.
从内容上看,现代派诗人追随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向内转的创作风格,力图充分展现诗人的内在情感而不是表现现实世界,诗歌的主题来自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精神:彷徨和失落.这个主题在戴望舒诗歌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在诗歌技巧上,现代派继承了初期象征派对“纯诗”的强调,对“契合”与“暗示”的强调,对法国象征主义的借鉴.但是,现代诗派排除了对西方象征主义诗歌意象的盲目照搬,将西方的象征主义和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融合在一起,不仅是诗歌意象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更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意象单元和主体的人生感悟有机地融纳整合,形成诗歌的整体意象之美.
九叶诗派:
(中国新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它们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诗作视野开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历史感和现实精神.在艺术上,他们自觉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结合,注重在诗歌里营造新颖奇特的意象和境界.他们承接了中国新诗现代主义的传统,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七月诗派:
是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因胡风主编《七月》得名.代表诗人有艾青、田间和鲁藜、绿原、牛汉等.他们以《七月》、《希望》、《泥土》为阵地,强调诗歌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历史与个人的融合,多写自由诗,其中又以政治抒情诗为主.他们出版过《七月诗丛》《七月文丛》等.该派在革命现实主义雄浑的总风格中,又显示出各诗人充满个性的特色.胡风的《为祖国而歌》,牛汉的《鄂而多斯草原》,鲁藜的《泥土》等是七月诗派的代表作.
山药蛋派
上个世纪40年代初,山西作家赵树理坚持用大众化、通俗化的手法,写出了一批关注农村农民的优秀作品,这些带着乡土味的“土得掉渣”的创作方法,被文学界称为一种流派——“山药蛋派”,赵树理也因此成为“山药蛋派”的鼻祖. 赵树理对文学的贡献,也即“山药蛋派”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一是文化大众化,将文学还给了人民;二是建立了一种清新、朴实、自然、俭省的民间语言;三是坚持走现实主义创作道路,关注时代、关注现实、关注民生. “山药蛋派”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产生与形成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成熟与发展,然后到新时期的复兴,经风雨沧桑,历半个多世纪,作为文学流派的整体形象塑造,时间之长、作家之众、影响之大,在中国文学史上十分少见.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山药蛋派”的写法被逐渐发展传承下来,继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三里湾》等作品后,“山药蛋派”的其他几位作家马烽、李束为、孙谦、胡正等写出了《吕梁英雄传》《我的第一个上级》《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等作品,都在我国文坛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荷花淀派
以孙犁为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的流派.主要作家还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荷花淀即白洋淀,这一流派得名,不但源于白洋淀这个地方,也源于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荷花淀》以白洋淀明媚如画的风当作背景,具有朴素、明丽、清新、柔美的风格.洋溢着诗情,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孙犁的作品在河北青年作者中有强烈的影响;他在编辑《天津日报·文艺周刊时,通过这块园地,团结和培养了京、津、保定三角地带的一批文学青年.这一派作家的共同特色是着力追求诗情画意之美,早期作品都吐露出华北的泥土和水乡的清新气息.后来,逐渐发生了变化,从维熙就写出了不少慨慷悲壮的作品,与“荷花淀”派的风格不同.
新写实小说
新写实小说,简单地说,就是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 ,而是近几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这些新写实小说的创作方法仍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虽然从总体的文学精神来看,新写实小说仍划归为现实主义的大范畴,但无疑具有了一种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鉴现代主义各种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
问题2:关于古诗的名词解释1.新体诗2.永明体3.古体诗4.乐府诗5.楚歌体6.田园诗
1.新体诗在“五四”之后,以席卷之势,占领了中国诗坛,冰心、闻一多等许多大诗人成了璀璨的诗坛明珠.几十年后,又出现了臧克家、艾青等诗人,还有舒婷、顾城、北岛、郭小川等一批朦胧派诗人,还有食指、海子,以及“下半身”诗派,他们活跃在中国诗坛,以才子的笔锋控诉、指引着社会与人生.
新体诗与古体诗相比起来,新诗更自由,运用了白话文,打破了格律的束缚,不押韵,不用点标点,直接抒情,更有激情.
2.永明体之名,始见于《南史·陆厥传》.永明,是南朝齐武帝萧颐的年号(公元483—494).永明年间,以沈约、谢朓为代表的一些诗人,创立了一种对仗工整、讲究声律的诗体,即永明体.永明体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强调诗歌的声律,沈约是永明体的创始人之一.沈约把当时的音韵学家周颙发现的平、上、去、入四声用于诗的格律,归纳出了比较完整的诗歌声律论,要求在诗歌中高低轻重不同的字音要互相间隔运用,使音节错综和谐,即后世所谓调和平仄.永明体的代表人物,历来认为是沈约、谢朓和王融三人.
3.古体诗除了押韵之外不受任何格律的束缚,这是一种半自由体的诗.现在把古体诗的韵、平仄、对仗等,并在本文里叙述.
古体诗既可以押平声韵,又可以押仄声韵.在仄声韵当中,还要区别上声韵、去声韵、入声韵;一般地说,不同声调是不可以押韵的.我们在讲律诗的韵是时候,已经把平声30韵交代过了;现在再把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开列在下面:
4.两汉所谓乐府指音乐机关.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制作, 演奏新的歌舞外, 又收集民间的歌辞入乐.《汉书 艺文志》记: 「自孝武帝立乐府而采歌谣, 于是有赵,代之讴, 秦,楚之风, 皆感于哀乐, 缘事而发, 亦可以观风俗, 知薄厚云」.汉武帝采诗, 除为考察民隐外, 亦在丰富乐府的乐章, 以供娱乐.六朝时, 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http://baike.baidu.com/lemma-php/dispose/view.php/7652.html
5.楚歌
古代的楚地民歌.春秋战国时代,楚国是南方大国,占有江淮流域大部分地区.它在政治、文化上虽与中原地区有所交往,但在很大程度上一直保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在诗歌、乐舞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
早在《诗》三百篇中,就已经包括了中国中南部江汉流域的民歌——《周南》、《召南》,这些楚地民歌的艺术特色,曾被屈原所吸取,成为他创造“楚辞”体诗篇的基础.
6.田园诗
中国晋宋时期陶渊明开创的以歌咏田园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样式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5首和《桃花源诗》是其代表作品.其中,《归园田居》通过牧歌式的田园生活的描绘,表现诗人弃官归隐、摆脱仕途后无限轻松愉快的心情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桃花源诗》是田园诗的一个发展.从田园到桃花源,反映诗人对理想的进一步探求.陶渊明的田园诗在艺术上自然淳真,富有意境,韵味隽永 ,读来好似一股清新浓郁的乡土气息迎面扑来.它的出现,不仅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而且对唐代田园诗派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极重要的影响.
问题3:何谓盛唐边塞诗派?[语文科目]
唐初边关战事频繁,唐统治者为了捍卫而征讨四方,这成为了唐代边塞诗派形成的社会基础.唐代边塞诗人主要的代表作家是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崔颢等.
唐代边塞诗人大多有从军入幕的戎马经历,擅长采用七言歌行和七绝的体裁.他们的作品主要表现表达请缨杀敌、报国立功的豪情;描写了边塞艰苦生活,缭绕不尽乡思边愁;揭露军中矛盾,以及表现塞外奇异风情和民族融合.
这些作品不仅有一定的思想意义、认识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诗歌兼融了建安风骨和秾丽的齐梁笔致,从而形成慷慨壮丽的风格,洋溢着昂扬的时代精神,成为盛唐诗坛的一大诗派.
问题4:哲理小诗请解释"哲理小诗"的意思[语文科目]
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这种诗内容深沉浑厚、含蓄、隽永,多将哲学的抽象哲理含蕴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篇幅短小精悍,古代大都是四句的绝句,新诗则一至四句均有出现.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白居易的《长恨歌》;苏轼的《琴诗》;陈毅的《冬夜杂咏.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等写作哲理诗,要语出自然,有警句创见,避免概念化、一般化,切忌人云亦云,浅薄无味.
哲理诗大体有两类:
一是没有具体的意象的哲理诗.这类诗的基本特点是有一定的诗意,但不够含蓄,往往是“概念大于形象”.因而人们可以认为这不是上乘的作品.如:“被打倒的/没人同情/击倒他人的/反得一笔可观的奖金”(《世界拳王争霸赛》).但它毕竟对生活进行提炼,语言简洁,内蕴深刻,也不失为一首哲理诗.二是含有鲜明意象的哲理诗.这类诗,之所以倍受赞赏,是因为具有两个突出特征:一是具有系列生动意象.二是含蓄,不露理.
张先生新著《风动石》里的绝大部分哲理诗,显然已经从无意象到有意象的成功过渡.这对张先生来说,无疑是一次质的飞跃.
张先生的哲理诗很鲜明的一个特点,便是从“静”的物象写出“动”思想,表现了诗人对周围的人、情、物、态的浓厚的人文关怀.从作品中,处处可以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改变生活的关注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它们往往从一种人们熟视无睹的小事物、小景象中反映出大主题.如《豆芽》:好端端的子儿/无奈被人放进水缸/浸泡几天几夜变成/白发苍苍老头———/长长的胡子/瘦瘦的身材/不像人也不像鬼/差强人意被逼/推向市场/可怜巴巴地/出卖形象/兜售青脆.
这首诗,使读者产生强大的震撼力,人们立即联想到被逼 “出卖形象”侵害人权的种种罪恶交易.因此这类哲理诗,往往触及重大社会主题,它的美学价值已经超越文学,而进入社会学、人类学范畴.当然,有的哲理诗,既不表现惊心动魄的情感,也不表达深不可测的哲理,有的只是表达一种生活情趣,给人们一种美感享受而已.如《翠竹》:别以为我身材苗条/鸟就不买我的账/风老是欺负我/亲一口就跑.
不管怎样,我愿意不厌其烦地强调的还是:哲理诗,首先必须是诗,要具备诗的内质.因此,意象要鲜活,主题要含蓄.尽管张先生某些诗尚停留于“生活注释”之嫌,但总体观,已经写得十分老到了,不少佳作可称之谓“精品”
问题5:以冰心为主的小诗派的诗的特点是什么[语文科目]
1922年前后小诗盛行,主要作者除了冰心之外,还有宗白华、刘大白、刘半农、俞平伯、康白情、朱自清、沈尹默、郑振铎、王统照及湖畔派诗人,他们都写过小诗,但影响最大的是冰心,成为小诗派的代表诗人.
(她是宜散文而不宜诗)她的作品有的倒是对祖国、故乡、家人的怀念.也是集母爱,童真,自然为一体.清新,隽丽,富含哲理性.其中母爱、童真之类内容仍在作品中占重要地位,但色调有了一些改变:增多了幻想破灭后的失望,探索人生意义得不到解答的苦恼,以及追忆童年生活时带有的怅惘和哀愁,间或还流露出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赞叹.这种情况预示了作者在较多地接触社会人生实际、破除空想、经历长期曲折道路之后可能会有的某种转变(后来写下的《姑姑》集里的《分》,《关于女人》集里的《张嫂》等小说,就多少露出了这种端倪).从艺术上说,冰心的笔调轻倩灵活,文字清新隽丽,感情细腻澄澈;既发挥了白话文流利晓畅的特点,又吸收了文言文凝炼简洁的长处;它们显露了作者较高的文学修养,也表现了一个有才华的女作家独有的风格.
还有: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