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历史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预定论_...家加尔文的工作观是什么?他既然提倡了预定论,但是...[历史]”,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我在预定论之间游移不定.
神无所不知,但他不会替你选择,神早就知道哪些人属于他,哪些人不属于他,这些都是他所知道的.甚至一个神学家说道,我知道得救的人到底有多少,就是三分之一天上堕落下来天使的数目.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马丁路德与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主张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历史科目]
相同点:因信称义,圣经至上,简化宗教仪式.
不同点:路德还提出神职人员可以结婚生子,将圣经译成德文,推动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推动民族国家的诞生;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核心是先定论,宣传政教合一,成为政教合一政权的最高领袖,同时,加尔文镇压其它信仰的教派与个人,符合资产阶级的的意志.
问题2:马丁路德和加尔文在宗教改革方面的 区别[历史科目]
路德宗是新教主要宗派之一,是以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 1483-1546)宗教思想为依据的各教会的总称.因其强调"因信称义"的教义,故亦称信义宗.
路德宗是在马丁·路德发动宗教改革后在德意志形成的.1546年马丁·路德去世,其追随者内部曾在教义问题上发生长期争论.1580年,为纪念《奥格斯堡信纲》产生五十周年,86个路德宗邦立教会代表和约8000名路德宗牧师签署接受了将《奥格斯堡信纲》同《使徒信经》、《尼西亚信经》、《亚大纳西信经》以及马丁·路德的《教理问答》和其他几个有关文献一起编成的《协同书》,教义之争方告结束.但在德意志,新教和天主教之间的斗争并未停止,最终酿成了1618-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战争很快蔓延成一场欧洲大战,结果,通过《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归正宗获得了与路德宗、天主教平等的地位,路德宗教会从此确立.
路德宗在教义上主要强调因信称义,认为人要得到上帝的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的规条,而在于对上帝的信心;不在于个人的功德或善行,而在于上帝给人的恩赐.人因着信被上帝成为义人,信徒都可通过祈祷直接与上帝沟通.因此,路德宗认为凡信徒皆可为祭司,无须各级神职人员为中介.同时,路德宗强调圣经是信仰的根本,凡不符合圣经的礼仪、制度和学说,都在路德宗屏弃之列.天主教的七项圣事,路德宗只保留洗礼和圣餐两项,礼拜形式也更为简化,着重讲道和唱赞美诗,并且允许神职人员结婚.路德宗还认为教会的组织形式与个人的得救无关,故主教制、长老制和公理制都可采用,具体情况由各地教会自行决定.
路德宗信徒主要分布在德国北部和北欧诸国,其中德国约占一半.在北美,路德宗势力也较大,为美国基督教第四大宗派,在亚、非、拉美地区也有该宗信徒.
归正宗是新教主要宗派之一,以加尔文(Jean Calvin 1509-1564)的宗教思想为依据,亦称加尔文宗,"归正"为经过改革复归正确之意.在英语国家里,该宗因其教政特点又称长老宗.归正宗产生于16世纪宗教改革时期,与安立甘宗和路德宗并称新教三大主流派别.
16世纪初,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下,瑞士人文主义者和宗教领袖力图以《新约》为信仰与行为的唯一根据,改革宗教生活.1519年,茨温利(Ulrich Zwingli 1484-1531)在苏黎世进行宗教改革.他和奥科兰帕迪乌等因圣餐礼问题与马丁·路德在1529年的马堡会谈中发生分歧,遂与路德宗分道扬镳.教会体制方面,斯特拉斯堡宗教领袖布塞尔主张由会众推选长老,协助牧师管理教会,成为长老制之始.1553年,加尔文在日内瓦进行改革,实施其在《基督教原理》中提出的理论.该书后成为归正宗在教义、教政和教规方面的基本读本.
教义方面,归正宗强调因信称义,认为信的本质就是相信通过基督而获得恩典--上帝赦罪的爱.传播神恩的福音是教会的职责,圣经即是福音的见证.加尔文主义相信极端的双预定说,认为人的得救或被弃绝,都由上帝预定;单预定说则认为上帝预定的只是人的得救.归正宗在荷兰的阿明尼乌派,肯定自由意志,认为人的得救与否亦取决于其是否接受救赎而改恶从善,实际上是否认了预定说.该派后来脱离了归正宗.归正宗强调圣经权威至上,应据以判断一切传统;归正宗还认为任何人都不应被赋予无限权力,这一观点对现代法治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在崇拜仪式中,归正宗使用方言,屏弃祭台、圣像和祭礼,不承认圣餐中存在耶稣的真体和血,只承认其中有耶稣体血的德能.该宗还强调讲道,注重牧师和信徒教育以及信仰与社会生活之关系.
教会体制上,归正宗极重视教规,并由长老监督执行.在长老会里,地方会选出长老,组成由牧师主持的会堂进行管理.在地区一级,由牧师和代表各会堂的长老组成区会进行管理.
归正宗产生于瑞士,形成以后就逐渐向外传播.首先是传入法国,传入法国的归正宗称胡格诺派,1559年,该派在全国建立各级长老制机构.由于归正宗与尼德兰革命关系密切,荷兰独立后,它成为荷兰国教.爱德华六世时,归正宗传入英格兰,在革命中分裂为长老派与独立派.1637年,归正宗在苏格兰建立了长老制.16世纪下半叶,归正宗传入波兰.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匈牙利和特兰西瓦尼亚出现归正教会.17-18世纪欧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归正宗获得法律承认.它是除瑞士以外的拉丁语系国家中最大的新教团体,在苏格兰则为国教.在美国,它对宗教、政治、习俗和伦理均发生重大影响.英国的宗教复兴和北美大觉醒运动则使归正宗开始重视社会改良.19-20世纪是归正宗分裂和重新组合时期,在此期间归正宗对世界基督教会联合会的发展、神学和礼仪的革新,以及天主教和新教的对话等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问题3:比较马丁·路德和加尔文得宗教改革主张有何异同[历史科目]
两者都对基督教的种种弊端感到不满而进行改革,但都还是信上帝的,只是在形式上将上帝与普通人的距离拉近了,主张人人只要相信上帝就可以得到宽恕,不必借助教皇或是主教.
就形式上,加尔文教更极端些,主张竟似苦行的生活,最大不同:路德教将宗教与国家联系起来,加尔文教将宗教与财富联系起来.
一个是因行称义,一个是信仰得救!
马丁路德和加尔文都主张信仰得救.罗马天主教会主张因行得救.动摇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和权威,建立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民族教.
相同点:都主张《圣经》是最高权威,反对教皇权威;主张简化宗教仪式;个人通过《圣经》可直接与上帝沟通.不同点:加尔文进一步提出自由、平等和个人主义是真正的宗教精神;加尔文主张“先定论”.
相同:都坚持《圣经》绝对权威,反对教皇权威,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不同之处是:
(1)路德的神学关怀中人是出发点和目的,而加尔文的神学思想上帝是一切的出发点和目的
(2)路德宣称教徒“因信称义”,十分强调在精神领域里个人信仰在获救中的决定性作用,而加尔文也宣称 “先定说”,认为上帝预先的拣选才真正是决定一切的基础.
(3)路德使人的精神被赋予了神圣性.加尔文则使得现实的经济活动也获得了神圣性
(4)加尔文的主张更为激进,其更激进之处表现在建立民主教会和严厉排斥异己,以及主张国家的民主化与共和化上.加尔文的主张更适应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影响到欧洲的大部分地区,特别对法国和英国的历史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问题4:为什么说加尔文的宗教改革运动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科目]
改教运动的发起人,是马丁路德.根本不是加尔文.
加尔文只是改教运动的参与者.
公元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发布了95信纲,向天主教正式宣战.
此时,改教运动正式发起,基督教开始形成.
后来,加尔文也进行改教,
但他的宗教思想,与马丁路德的宗教思想,是互相矛盾的.
马丁路德,与加尔文,是宗教改革的2位祖师级人物.后来,
马丁路德在一个早晨,出门遭遇雷劈.
加尔文进行了行凶杀人事件.
这2位祖师级人物,出现了这样的事件,值得深思.
问题5:马丁·路德,加尔文进行宗教改革根本目的是?只需给出选项就行!急.A否定罗马教会和天主教会的权威B建立民主共和的国家C建立适合资产阶级需要的教会D改革天主教的教会和仪式[历史科目]
必然是C ,其他是结果不是目的啊,当时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了必须改革的地步了,宗教改革就是资本主义革命的先声啊,罗马教廷就是当时最大的封建势力!其余选项都是宗教改革的措施或者是最后达到的结果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