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历史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惠帝竟不嗣_...粥”的皇帝是 [ ] A.刘禅 B.曹丕 C.晋惠帝 D.晋武帝 [历史]”,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C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反问句改陈述句练习题加答案请给我15至20个反问句改陈述句例如:1.小明,你难道不能早点来吗?小明,你早点来.
我难道不知道这个答案是正确的吗?
我知道这个答案是正确的.
这个企业的老总难道不是因为经济问题落马的吗?
这个企业的老总因为经济问题落马了.
飞机难道不是今天早上坠毁的吗?
飞机今天早上坠毁了.
难道就真的束手无策,等待死神的到来?
不能真的束手无策,等待死神的到来.
别人能做的事,难道我不能做到吗?
别人能做的事,我能做到.
我们怎能甘当落后呢?
我们不能甘当落后.
朝鲜人民怎么会忘记志愿军战士呢?
朝鲜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志愿军战士.
北京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大家怎能不高兴呢?
北京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大家很高兴.
难道你的爸爸不是一个技术熟练的工人吗?
你的爸爸是一个技术熟练的工人.
同学们怎能不想出办法克服这个困难呢?
同学们不得不想出办法克服这个困难.
邱少云严格遵守纪律的革命精神,怎能不值得我们学习呢?
邱少云严格遵守纪律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凡卡怎能再呆在这个吃人的城市里呢?
凡卡不能再呆在这个吃人的城市里.
要想取得好成绩,怎能不刻苦学习呢?
要想取得好成绩,不刻苦学习不行.
勾践卧薪尝胆,最后不是打败了吴王夫差吗?
勾践卧薪尝胆,最后打败了吴王夫差.
这个企业的老总难道不是因为经济问题落马的吗?
这个企业的老总因为经济问题落马了.
问题2:邹忌讽齐王纳谏和郑龙谏误伤百姓的一道题 ~~答题满意的的最佳!同样是“谏”邹忌和郑龙采用了什么不同方法?[语文科目]
不知道你能不能用的得到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词语解释
1、邹忌讽齐王纳谏讽:讽谏.纳:接受.
2、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高.有,“又”.
3、朝服衣冠,窥镜.服:穿戴.窥:照.
4、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复:又一次.
5、明日,徐公来,孰视之.明日:第二天.孰:通“熟”,仔细.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认为……美.私:偏爱.
7、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明.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过者.面刺:当面指责.
9、能谤讥于市朝.谤讥:议论.市朝:公众场合.
10、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进:偶然进谏.
翻译下列句子.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同城北徐公相比哪个更美丽?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3、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怎么能比得上你呢?
4、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第二天,徐公来了,仔细地看徐公,自认为不如徐公美丽.
5、臣之美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出我的过失的人,授给上等奖赏;
7、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能在公共场所指责我的人,传到我的耳中来的,授给下等奖赏.
8、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旨令刚下达,大臣们都来朝廷进谏,宫门口和院子里就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之后,常常断续有人来进言规劝,满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了.
三、回答下列问题.
1、邹忌以什么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
答:一件家庭小事,即: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2、邹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对自己的评价?
答:他认为妻是“私我”、妾是“畏我”、客是“有求我”,故不可信.可见他有自知之明.
3、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答:邹忌在“讽”齐王时,很讲技巧,先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4、讽谏的结果如何?
答:齐王接受了谏言,并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5、邹忌成功的说服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答:他的劝说方式,即委婉劝说,它的优点就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乐于接受.今天的人际交往仍值得借鉴这种做法.
《邹忌讽齐王纳谏》专项练习阅读(一)
9、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 )
A、朝服衣冠,窥镜(察看)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C、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弊端)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偶尔)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徐公来,孰视之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吾妻之美我者D、暮寝而思之
11、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本文第一段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
B、本文第二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
C、本文第三、四段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
D、本文的主旨是通过邹忌“暮寝而思之”,悟出了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的道理.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4分)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文: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文:
1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2分)
答案:
9、C(2分,蔽:受蒙蔽的意思)
10、B(2分,B项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译为“的”)
11、D(2分,本文主旨是通过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使齐国达到大治)
12、
(1)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2分)
(2)所有的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寡人过错的,得上等奖赏.(2分)
13、从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1分),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1分).
2008年襄樊市阅读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完成12-16题.(10分)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⑴朝服衣冠
⑵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邹忌修八尺有余乃重修岳阳楼B.窥镜而自视下视其辙
C、王之蔽甚矣重岩叠嶂,隐天蔽日D.皆朝于齐朝而往,暮而归
1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5、课文内容理解填空.(2分)
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接着写邹忌以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及其结果.
16、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这样的启示?
答案:12、⑴穿戴(2)偏爱13、B 14、满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或:一年以后,就是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15、切身经历齐王纳谏16、启示我们: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委婉得体.或:我们在劝说他人时力求语言委婉,用语得体,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得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
2008黄石市
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9——13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我君以鸟之故而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晏子春秋·晏子谏杀烛邹》)
11、下面几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1)时时而间进(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1)皆以美于徐公(2)骈死于槽枥之间
D、(1)使烛邹主鸟而亡之(2)吾欲之南海
1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13、两段选文都表现了进谏者的机智善辩,但各又有不同.甲文劝谏的目的是为了使齐威王,以富国强民;乙文晏子劝谏的目的是为了让景公,以免落下“爱鸟轻人”的罪名.甲文邹忌进谏时采用了的方法说服齐王,乙文晏子进谏时采用的方法,使景公明确了事情的荒谬以及后果的严重.(2分)
答案:11、B12、翻译:(1)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2)让各位诸侯听说这件事情后,认为我们的国君把鸟看得很重而把人看得很轻.13、广开言路(纳谏)不杀烛邹借事说理(以事喻理、类比法、推己及人,均可)正话反说(以退为进、归谬法,皆可)
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短文,完成11-14题.(15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慰问、吊唁).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品行不好),使臣受吏民之垢(谦虚的说法,意为担任楚国的宰相),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患祸隐伏在那里).”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越把自己看得低),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选自《贾谊集》)
11、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B、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C、一国吏民/皆来贺D、今/齐地方/千里
1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4分)
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③孙叔敖为楚令尹④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②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14、邹忌向齐王、“老父”向孙叔敖进言分别用了什么方法?在与人交往中,你更欣赏哪一种?请说说理由.(5分)
答案:11、(D)12、①偏爱②实在、确实③担任④离开13、①几个月过后,不时有人偶尔来进谏.②地位高而独揽大权的人,国君厌恶他.14、邹忌运用设喻的方法进谏齐王,含蓄委婉又形象生动,让对方易于接受自己的观点或意见.“老父”运用从反面讲道理(或直言不讳),向孙叔敖进言.直接陈述利害,可以产生“苦口良药”的劝说效果.
2008江西省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4题.(12分)
余谓侯①本以中州隽②人,抱忠仗义,章显闻于南邦③.齐虏巧负国④,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中,如挟毚兔⑤,束马衔枚,间关西奏淮⑥,至通昼夜不粒食: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用是简深知⑦,入登九卿,出节使二道,四立连率幕府⑧.顷赖士祸作,自潭⑨薄于江西,两地震惊,谈笑扫空之.(节选自洪迈《稼轩记》)
【注释】①侯:指辛弃疾.②隽:才智出众.③南邦:指南宋.④齐虏巧负国:指张安国降金.后文“赖士祸作”指赖文政发动武装暴动.⑤毚(chán)兔:狡兔.⑥间(jiàn)关:崎岖展转.奏:通“走”.⑦用是简深知:因此被皇帝察知.⑧“入登九卿”三句:指辛弃疾曾担任的职务.⑨潭:指潭州.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诵节奏.(1分)
懦士为之兴起
1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谓:(2)顷:(3)薄:
11、选出对画线句子“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中”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 )(2分)
A、辛弃疾亲自从五万金兵中捆缚了五十个骑兵出来.
B、辛弃疾赤手空拳带领五十骑兵冲入五万金兵中,擒获叛徒张安国.
C、辛弃疾带领五十骑兵从五万金兵中逃脱.
D、辛弃疾仅率五十骑兵就从五万金兵中擒获叛徒张安国.
12、选文围绕辛弃疾的军事才能写了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2分)
13、选文刻画了一个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英雄豪侠形象,其中描写辛弃疾率领部下日夜兼程急行军的句子是;表现辛弃疾面对暴乱的严峻形势却能指挥若定,尽显大将风采的句子是.(2分)
14、阅读全文并结合你学过的课文,谈谈你对辛弃疾的认识.(2分)
答案:9、懦士/为之/兴起(1分,画出其中一处即给分,其他处画线均不给分)10、(1)称(或认为)(2)不久(3)逼近(或靠近、迫近)(3分,每小题1分)11、D(2分)12、(1)勇擒叛徒张安国;(2)平定赖文政武装暴动.(2分,答到大意即可)13、至通昼夜不粒食谈笑扫空之(2分,每空1分)
14、(略)
2008浙江省丽水市
郑龙谏勿伤百姓
赵简子①出畋,命郑龙射野人②,“使毋惊吾鸟.”
龙曰:“吾先君晋文公③伐卫④,不戮一人;今君一畋,而欲杀良民,是虎狼也.”
简子曰:“人畋得兽,我畋得士.故缘木愈高者愈惧,人爵愈贵者愈危,可不慎乎!”
(选自《金楼子》)
【注】①赵简子:即赵鞅.春秋末年晋国正卿.②野人:农夫.③晋文公:即重耳.春秋时晋国国君.④卫:春秋时的卫国.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5分)
(1)邹忌修八尺有余
(2)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3)王之蔽甚矣
(4)赵简子出畋
(5)故缘木愈高者愈惧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人爵愈贵者愈危.
19、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4分)
20、同样是“谏”,邹忌和郑龙采用了什么不同的方法?
答案:17、(1)长,身高(2)确实(3)受蒙蔽而不明(4)打猎(5)攀援、爬(树)18、(1)我的妻子认为我比徐公美,是因为偏爱我啊.(2)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3)人的爵位(地位)越高就越危险.19、邹忌劝说齐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齐王.20、邹忌用的是曲谏--委婉规劝;郑龙用的是直谏--尖锐批评.
2008年沈阳市
完成8~11题.(17分)
8、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窥:蔽:
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10、在生活中,你有时也会遇到不切实际的赞美.请结合上文内容说说你应当如何正确对待这种赞美?(2分)
11、下面是《吕氏春秋·先己》中的一段文字,阅读后回答问题.(11分)
(1)夏后伯启与有扈①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不浅②,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③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④,钟鼓不修⑤,子女不饬⑥,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
(2)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⑦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注释】
①夏后伯启、有扈是古代人名②浅:狭,窄小③教:这里指教化④张:乐器上弦⑤修:设置⑥饬:通“饰”,修饰⑦论:评定
(1)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战:期年:
(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
②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①段的内容.(3分)
答案:8、察看;受蒙蔽9、邹忌身高有八尺多,容貌光彩美丽.10、面对不切实际的赞美,我们要冷静思考,实事求是.11、(1)作战满一年(2)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3)①这是(因为)我德行浅薄,教化不好(的缘故).“②所以想要战胜别人,就一定要先战胜自己.(4)夏后伯启吸取作战失败的教训,励精图治,严于律己,最终使有扈氏顺从.
问题3:请给15至20个陈述句改反问句的练习题加答案
1、这幅画不是我们班蔡颖画的吗? 2、不好好学习,怎能取得好成绩呢?3、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怎能不闻不问呢? 4、那奔驰的列车不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吗? 5、功课没做完,怎么能去看电影呢? 6、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难道这不是真理吗? 7、我们怎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呢? 8、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怎么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呢?9、小玲取得的优异成绩不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吗?10、我们怎能被困难吓倒呢?12、难道你们见过这样的总理吗?13、我的心绷紧紧的,这怎么能忍受呢?14、这潮湿冰冷的地面怎么能睡呢?15、我们是学生,怎能不遵守学校的纪律呢?16、那平静的“湖面”不是被它踩碎的吗?17、小姑娘天真的心灵,不正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吗? 18、这些树叶难道不是从这棵树上飘落下来的吗?19、咱们不是早就分好了吗?20、游览了长城,我怎能不受到教育呢?21、我们没有近道,和你们走的不是一条道吗?22、这个世界上怎么没有您最想要的东西呢?23、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来呢?24、这本书真好看,怎么不叫人喜欢呢?25、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不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吗?26、对于浪费能源的现象,我们怎么能容忍呢?27、网络丰富多彩,怎能不让我们大家恋恋不舍呢? 28、难道我们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吗?29、我们怎么不爱自己慈爱的母亲呢?30、犯了错误就不敢向老师、同学承认,这难道是一个少先队员应有的态度吗?31、作为少先队员怎能不讲文明,有礼貌呢? 32、这样肮脏、零乱的地方,怎么会让人觉得舒服呢? 33、这场比赛怎能让祖国再次蒙受屈辱呢? 34、像桑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难道不值得赞扬吗? 35、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强盛,我们怎能不努力学习呢?36、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怎能不闻不问呢? 37、我们现在不好好学习,长大了怎能参加祖国建设呢?38、任弼时同志不同意搬进新房子,他说,怎能以一个人牵动一个机关呢?39、沿着这条小路走,怎么不能到金明家呢?40、听到波涛的轰鸣和狂风怒号,桑娜怎么不感到心惊肉跳呢? 41、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学习吗?42、巍巍高山不是英雄坚强不屈的精神的象征吗?43、如果下面没有泉水,这么旱的天气,泥土怎么会这样湿呢?44、你用脏手随便抓东西吃,肚子怎么不会长蛔虫呢?45、登泰山看日出不是我很久以来最大的心愿吗?46、四周围黑洞洞的,难道不容易碰壁吗?47、对这种坏人坏事,我们怎能不闻不问呢?48、难道有比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更重要的事了吗?49、我们怎么会忘记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呢?50、我们怎能不把自己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呢?51、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能离开手术台呢?
问题4: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的几道练习题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A.触者必怒(触:) B.举州皆谓“灯”为“火”(举:) C.吏遂书榜(书:)D.许人入州治游观(许:)2.下列加点词语[语文科目]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A.触者必怒(触:干犯,冒犯 )
B.举州皆谓“灯”为“火”(举: 全 )
C.吏遂书榜(书: 书写 )
D.许人入州治游观(许: 允许 )
2.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
A.自讳其名/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自)
第一个自是自己的意思.第二个自是从的意思.
B.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举国上下(举)
C.吏遂书榜/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书)
D.触者必怒/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必)
3.文中哪一句话是成语“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直接出处?
【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4.“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一语的讽刺意义是什么?
【比喻统治者能够胡作非为,老百姓的正当言行却受到种种限制. 现比喻只许自己任意而为,不许他人有正当的权利.】
问题5:有个国王听闻有百姓饿死了,就笑说他们怎么不吃肉呢.是什么成语?[语文科目]
何不食肉糜
成语
出处:《晋书.惠帝纪》:“.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
同义词:饱汉不知饿汉饥.
肉糜:肉粥
帝:指晋惠帝司马衷
左右:侍从
尝:曾经
闻:听到
及:到
蒙蔽:昏聩痴顽
含义:如果听见别人对自己说出“晋惠帝曰:‘何不食肉糜’?”这种话来,那一定是在说自己的处境比对方优越,说话不切合实际,体谅不到对方的难处.含有讽刺、批评之意.
原文:
帝尝在华林园,闻虾蟆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私乎?”或对曰:“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其蒙蔽皆此类也.
释义:
司马衷曾经在华林园里游玩,听到虾蟆咕呱咕呱的叫声,就对侍从们说:“这叫唤的东西是官家的还是私人的?”侍从们说:“这叫唤的东西在官家地就是官家的,在私人地就是私人的.”到了天下灾荒的年岁,百姓饿死,司马衷竟然问:“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呢?”他的昏聩痴顽都是这种样子的.
注意:以上信息来自百度百科.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