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语文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苏格拉底式问答法_什么是“苏格拉底”提问法[语文]”,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在和竞争对手的争辩中,经过一连串的提问和陈述,使对方的回答前后出现矛盾,这时再加以反驳,揭穿对方的荒谬之处,或者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苏格拉底式的提问,是怎样进行的?这种提问方式是怎样的?[语文科目]
苏格拉底式提问的原理如何?试看如下几点:
▲如果可能,试着去理解一种见解或看法的根本基础,并在以后的问题中遵循这些基础有可能产生的涵义.(比如,“你的信念依据是什么?你能更解释自己的思想,让我更好地理解你的观点吗?”)
▲一种思想只有和其他思想共同形成一个网络时,它才能完整地存在.因此,应该把所有的主张都当作引发更多思考的联结点,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比如,“如果你所说的属实,那X或Y不也如此吗?”)
▲所有的思想需要进一步完善.(比如,“你能详细说明你所说的话,让我更好地理解吗?”)
▲所有的问题都是环环相扣的,思考也是如此.因此,提出问题时,也不要忘了它们会引发的其他问题.(比如,“要回答这个复杂问题,还需要回答哪些相关问题?”)
由上述可知,做一个苏格拉底式的提问者,你才能卓有成效地对任何人和任何事提出问题,你才能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并检验我们对事物的理解.也可以说,这是做学问必须具备的方法能力.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用“对话”(提问)进行教育活动.他用讨论问题的方式与人交谈,但不把结论直接教给别人,而是指出问题所在,并一步步引导人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这种方法被后人称之为“苏格拉底方法”或称“产婆术”.
一位名叫欧谛德谟的青年,一心想当政治家,为帮助这位青年认清正义与非正义问题,苏格拉底运用启发式方法和这位青年进行了下面的对话(以下皆是苏问,欧答):
问:虚伪应归于哪一类?
答:应归入非正义类.
问:偷盗、欺骗、奴役等应归入哪一类?
答:非正义类.
问:如果一个将军惩罚哪些极大地损害了其国家利益的敌人,并对他们加以奴役这能说是非正义吗?
答:不能.
问:如果他偷走了敌人的财物或在作战中欺骗了敌人,这种行为该怎么看呢?
答:这当然正确,但我指的是欺骗朋友.
苏格拉底:那好吧,我们就专门讨论朋友间的问题.假如一位将军所统帅的军队已经丧失了士气,精神面临崩溃,他欺骗自己士兵说援军马上就到,从而鼓舞起斗志取得胜利,这种行为该如何理解?
答:应算是正义的.
问:如果一个孩子有病不肯吃药,父亲骗他说药不苦、很好吃,哄他吃下去了,结果治好了病,这种行为该属于哪一类呢?
答:应属于正义类.
苏格拉底仍不罢休又问:如果一个人发了疯,他的朋友怕他自杀,偷走了他的刀子和利器,这种偷盗行为是正义的吗?
答:是,他们也应属于这一类.
问:你不是认为朋友之间不能欺骗吗?
欧谛德谟:请允许我收回我刚才说过的话.
从这一段生动的对话可以看出,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的特点是:抓住学生思维过程中的矛盾,启发诱导,层层分析,步步深入,最后导出正确的结论.
再例如:苏格拉底与一个士兵讨论“什么是勇敢”时这样提问
苏:什么是勇敢
兵:勇敢就是在情况变得艰难时能坚守阵地
苏:但是,假如战略要求撤退呢
兵:假如这样的话,就不要使事情变得愚蠢.
苏:那么,你同意勇敢既不是坚守阵地也不是撤退
兵:我猜是这样,但是,我不知道
苏:我也不知道.或许它正好可以开动你的脑筋.对此你还有什么要说的
兵:是的,可以开动我的脑筋,这就是我要说的.
苏:那么,我们也许可以尝试地说,勇敢是在艰难困苦的时候的镇定--正确的判断
兵:对.
问题2:苏格拉底辩论法具体是什么样子的看富兰克林自传中涉及苏格拉底的辩证法,似乎是什么可以外圈子外扯一类的吧,但具体都是什么呢?
有一次,苏格拉底与一位青年学生讨论道德问题.苏格拉底问这位青年:“人人都说要做有道德的人,你能不能告诉我什么是道德呢?”那位青年回答说:“做人要忠诚老实,不能欺骗人,这是大家都公认的道德行为.”苏格拉底接着问道:“你说道德就是不能欺骗人,那么在和敌人交战的时候,我方的将领为了战胜敌人,取得胜利,总是想尽一切办法欺骗和迷惑敌人,这种欺骗是不是道德的呢?”那位青年回答道:“对敌人进行欺骗当然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骗自己人就是不道德的了.”苏格拉底接着问道:“在我军和敌人作战时,我军被包围了,处境困难,士气低落.我军将领为了鼓舞士气,组织突围,就欺骗士兵说,我们的援军马上就到,大家努力突围出去.结果士气大振,突围成功.你能说将军欺骗自己的士兵是不道德的吗?”那位青年回答说:“那是在战争的情况下,战争情况是一种特殊的情况.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能欺骗.”苏格拉底接着问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儿子生病了,父亲拿来药儿子又不愿意吃.于是,父亲就欺骗儿子说,这不是药,是一种好吃的东西,儿子吃了药病就好了.你说这种欺骗是不道德的吗?”那位青年只好说:“这种欺骗是符合道德的.”苏格拉底又问道:“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是道德的,那么什么才是道德呢?”那位青年回答说:“你把我弄糊涂了,以前我还知道什么是道德,我现在不知道什么是道德了.那么您能不能告诉我什么才是道德呢?”苏格拉底笑着回答道:“其实,道德就是道德本身.”
这是其中一个例子
问题3:什么是苏格拉底式的提问?[物理科目]
苏格拉底式提问技巧
苏格拉底式提问以受过训练的实践、有意义的对话为依据.苏格拉底,希腊早期的哲学家/教师,认为受过训练的实践能激发学生通过逻辑的思维来验证观点、肯定他们的正确性.这一技巧要求教师表现出对主题并不知道,通过提问题的方式和学生进行对话.借助于这种“问答交流”,学生最大限度的掌握了有关这一话题的知识.
苏格拉底式提问技巧是一个探究深层含义的有效方式.它可以被运用于各个层次的学生,对于教师来说,它是一个很有帮助的教学手段.它可以运用于课程学习的不同阶段.通过运用苏格拉底式提问,教师可以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此期间,高级思维技巧在学生思维过程中被激发,比如:讨论、辩论、评估和分析.这些形式的问题对于学习来说可能是一种全新的方式,因此,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都进行训练.
运用苏格拉底式提问的技巧:
设计一些关键问题,使得对话有意义,并具有导向性
要给学生留出至少30秒的时间思考
关注学生的反映
问题应该具有探究性
通过写要点的方式定期总结,当然,这些要点一定是已经讨论过的
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讨论
让学生通过探究老师所提的问题,自己领会所学知识.
1、澄清疑问的提问方式
其他的小组会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样的反应?为什么?
你如何解决因________造成的困难?
相信 _____ 的人可能会有什么看法?
什么是可供选择的办法?
____ 和 ____的观点在哪些地方一致?哪些地方不一致?
问题4:苏格拉底方法与孔子的启发法[历史科目]
苏格拉底承认自己本来没有知识,而他又要教授别人知识.这个矛盾,他是这样解决的:这些知识并不是由他灌输给人的,而是人们原来具有的:人们已在心上怀了“胎”,不过自己还不知道,苏格拉底像一个助产婆,帮助别人产生知识.苏格拉底的助产术集中表现在他经常采用的“诘问式”的形式中,以提问的方式揭露对方提出的各种命题、学说中的矛盾,以动摇对方论证的基础,指明对方的无知;在诘问中,苏格拉底自己并不给予正面的积极的回答.这种“苏格拉底反诘法”是西方哲学史上最早的辩证法形式.
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是有教无类却因材施教,启发法上正如中学所学论语片段中的“循循善诱”“举一隅而以三隅反”“学思结合”还有“温故知新”,可能与你问的启发法不尽相符,孔子和服务全方位的苏格拉底比更锻炼学生独立思考从而参悟的能力,所以对个人的学习能力要求更高一些,产生的效果也更深层次一些.
两人都是以对话的方式启发学生.孔子的言论记录在《论语》中,苏格拉底未留下著作,他的行为和学说主要是通过他的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著作中的记载流传下来.
无用补充:孔子收学费 苏格拉底不收-0-
问题5:苏格拉底方法(问答法)有哪几个步骤组成的啊?那个步骤是要正确顺序的.补充一楼:步骤能不能详细地写出来啊,最好是按顺序写的~[语文科目]
苏格拉底创立的问答法被世界公认为“最聪明的劝诱法”.其原则是:与人辩论时,开始不要讨论分歧的观点,而着重强调彼此共同的观点,取得完全一致后,自然地转向自己的主张.具体的做法和特点是:开头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对方连连说:“是”,同时,尽力避免让他说不.一开始就说“是”字,会使整个心理趋向于肯定的一面.这时全身的组织都呈放松状态.情绪轻松,可以保持谈话间的和谐气氛.
在这种方法中,谈判者开始所问的问题,都是反对者所赞同的.在谈判者机智而巧妙的发问中,获得无数“是”的反应,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被诱导到我方在谈判中所希望得到的结沦中.它是著名的苏格拉底问答法的妙用.
让人作出“是”的反应,并非容易.所以,对提出的问题要经过思考,方法有以下几种:可以从对方的需要出发,从对方的角度提问;可以提出常识范围以内的问题;也可以巧妙诱使对方承认你的立场.
所以,有三步:
开始,不要讨论分歧的观点,而着重强调彼此共同的观点.
取得完全一致后,自然地转向自己的主张,同时,尽力避免让他说不.
巧妙诱使对方承认你的立场.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