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语文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王维的边塞诗_王维的边塞诗[语文]”,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使至塞上》
作者:王维 年代: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老将行
王维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君.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立功勋.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和王维同代的高适岑参和()都以边塞诗出名
王昌龄
问题2:盛唐时期的边塞诗非常有名,王维的《使至塞上》就是其中之一.和王维同时代的高适、岑参和_________,都以写边塞诗著称.[语文科目]
王昌龄 边塞诗人
问题3:使至塞上由王维同时代的高适、岑参和谁都以写边塞诗著称?[语文科目]
王昌龄
问题4:白居易的边塞诗、怀古诗、行旅诗、思乡诗各5首与王维的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物诗悼亡诗王维的行旅诗、思乡诗3首白居易的边塞诗怀古诗行旅诗思乡诗5首,王维的边塞[语文科目]
山水诗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思乡诗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杂诗》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边塞诗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送别诗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元二使安西(一作渭城曲)》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咏物诗
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问题5:边塞诗在诗歌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其中王翰在( )中写道( ),王维在 便至塞上 中描写了战场特有的景点 急..[语文科目]
3、王翰及其《凉州词》
王翰(生卒年不详),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唐睿宗景云元年(七一O)考中进士,曾任驾部员外郎、仙州(今属河南)别驾等职,最后被贬为道州(今属湖南)司马,死于任所.王翰性情豪放,恃才不羁,喜欢结交文士,饮酒游乐.他写过许多诗,但保存下来的不多,《全唐诗》录其诗一卷,仅十四首.最著名的当数边塞诗《凉州词》.
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乐府曲,同王之涣的《凉州词》一样.边地荒凉艰苦的环境,紧张动荡的征战生活,使得边塞将士很难得到一次欢聚的酒宴.有幸遇到一次,那激昂兴奋的情绪,那开怀痛饮、一醉方休的场面,是不难想象的.这首诗正是这种生活和感情的写照.诗中的酒,是西域盛产的葡萄美酒;杯,相传是周穆王时代,西胡以白玉精制成的酒杯,有如“光明夜照”,故称“夜光杯”;乐器则是胡人用的琵琶;还有“沙场”、“征战”等等词语.所有这一切,都鲜明地表现出一种浓郁的边塞色彩和军营生活的风格.诗的头一句采用了叙事诗的手法,不仅写出了边塞将士痛饮美酒的大场面,而且还有细节刻划,借用神话之辞,使人如闻酒香,如见美酒.第二句紧承上句,写出了这些将士举杯时听到了急促的琵琶演奏声,显出了西部军营特有的风情.第三、四句写的是边塞将士们酣醉后的意态.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诗的语言是明快的,节奏是跳动跌宕的,反映出来的情绪是奔放的、狂热的,呈现出一种很强感染力的艺术氛围.这也是这首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不已的原因之一.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