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语文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金铜仙人辞汉歌_金铜仙人辞汉歌欣赏其中"汉月"这一意象,好在哪里,表...[语文]”,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事情发生在三国时期而称月为“汉月”,它抒发的是一种怀旧的感情,正如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所诠释的:“因革之间,万象为之一变,而月体始终不变,仍似旧时,故称‘汉月’.”金铜仙人亲身感受过武帝的爱抚,亲眼看到过当日繁荣昌盛的景象.对于故主,他十分怀念,对于故宫,也有着深厚的感情.而此刻坐在魏官牵引的车子上,渐行渐远,眼前熟悉而又荒凉的宫殿即将隐匿不见,抚今忆昔,不禁潸然泪下.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求《金铜仙人辞汉歌》赏析[语文科目]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
三十六宫土花碧.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
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赏析)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据朱自清《李贺年谱》推测这首诗大约是元和八年(813),李贺因病辞去奉礼郎职务,由京赴洛,途中所作.其时,诗人“百感交并,故作非非想,寄其悲于金铜仙人耳”.
诗中的金铜仙人临去时“潸然泪下”表达的主要是亡国之恸.此诗写作时间距唐王朝的覆灭(907)尚有九十余年,诗人何以产生兴亡之感呢?这要联系当时的社会状况以及诗人的境遇来理解、体味.自从天宝末年爆发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一蹶不振.宪宗虽号称“中兴之主”,但实际上他在位期间,藩镇叛乱此伏彼起,西北边陲烽火屡惊,国土沦丧,疮痍满目,民不聊生.诗人那“唐诸王孙”的贵族之家也早已没落衰微.面对这严酷的现实,诗人的心情很不平静,急盼着建立功业,重振国威,同时光耀门楣,恢复宗室的地位.却不料进京以后,到处碰壁,仕进无望,报国无门,最后不得不含愤离去.《金铜仙人辞汉歌》所抒发的正是这样一种交织着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的凝重感情.
诗共十二句,大体可分成三个部分.前四句慨叹韶华易逝,人生难久.汉武帝当日炼丹求仙,梦想长生不老.结果,还是象秋风中的落叶一般,倏然离去,留下的不过是茂陵荒冢而已.尽管他在世时威风无比,称得上是一代天骄,可是,“夜闻马嘶晓天迹”,在无穷无尽的历史长河里,他不过是偶然一现的泡影而已.诗中直呼汉武帝为“刘郎”,表现了李贺傲兀不羁的性格和不受封建等级观念束缚的可贵精神.
“夜闻”句承上启下,用夸张的手法显示生命短暂,世事无常.它是上句的补充,使“秋风客”的形象更加鲜明、丰满,也为下句展示悲凉幽冷的环境气氛作了必要的铺垫.汉武帝在世时,宫殿内外,车马喧阗.如今物是人非,画栏内高大的桂树依旧花繁叶茂,香气飘逸,三十六宫却早空空如也,惨绿色的苔藓布满各处,荒凉冷落的面貌令人目不忍睹.
以上所写是金铜仙人的“观感”.金铜仙人是汉武帝建造的,矗立在神明台上,“高二十丈,大十围”(《三辅故事》),异常雄伟.魏明帝景初元年(237),它被拆离汉宫,运往洛阳,后因“重不可致”,而被留在霸城.习凿齿《汉晋春秋》说:“帝徙盘,盘拆,声闻数十里,金狄(即铜人)或泣,因留霸城.”李贺故意去掉史书上“铜人重不可致,留于霸城”(《三国志》注引《魏略》)的情节,而将“金狄或泣”的神奇传说加以发挥,并在金铜仙人身上注入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样,物和人、历史和现实便融为一体,从而幻化出美丽动人的艺术境界来.
中间四句用拟人法写金铜仙人初离汉宫时的凄婉情态.金铜仙人是刘汉王朝由昌盛到衰亡的“见证人”,眼前发生的沧桑巨变早已使他感慨万端,神惨色凄.而今自己又被魏官强行拆离汉宫,此时此刻,兴亡的感触和离别的情怀一齐涌上心头.“魏官”二句,从客观上烘托金铜人依依不忍离去的心情.“指千里”言道路遥远.从长安迁往洛阳,千里迢迢,远行之苦加上远离之悲,实在教人不堪忍受.“东关”句言气候恶劣.此时关东霜风凄紧,直射眸子,不仅眼为之“酸”,亦且心为之“酸”.它含有“马后桃花马前雪,教人哪得不回头”的意味,表现出对汉宫、对长安的深切依恋之情.句中“酸”、“射”二字,新奇巧妙而又浑厚凝重.特别是“酸”字,通过金铜仙人的主观感受,把彼时彼地风的尖利、寒冷、惨烈等情形,生动地显现出来.这里,主观的情和客观的物已完全揉合在一起,含义极为丰富.
诗人时而正面摹写铜人的神态,时而又从侧面落笔,描绘铜人四周的景物,给它们涂上一层忧伤的色调.两种手法交互运用,使诗意开阖动荡,变幻多姿,而又始终围绕着一个“愁”字,于参差中见整饬,色调统一,题旨鲜明.“魏官”二句,侧重描写客体,“空将”二句则改写主体,用第一人称,直接抒发金铜仙人当时的思想感情:在魏官的驱使下离别汉宫,作千里之行.伴随着“我”的唯有天上旧时的明月而已.事情发生在三国时期而称月为“汉月”,它抒发的显然是一种怀旧的感情,正如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所诠释的:“因革之间,万象为之一变,而月体始终不变,仍似旧时,故称‘汉月’.”金铜仙人亲身感受过武帝的爱抚,亲眼看到过当日繁荣昌盛的景象.对于故主,他十分怀念,对于故宫,也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今坐在魏官牵引的车子上,渐行渐远,眼前熟悉而又荒凉的宫殿即将隐匿不见,抚今忆昔,不禁潸然泪下.“忆君”句中“泪如铅水”,比喻奇妙非凡,绘声绘色地写出了金铜仙人当时悲痛的形容——泪水涔涔,落地有声.这种感怀旧事、恨别伤离的神情与人无异,是“人性”的表现,而“铅水”一词又与铜人的身份相适应,婉曲地显示了他的“物性”.这些巧妙的表现手法,成功地塑造出金铜仙人这样一个物而人、物而神,独一无二,奇特而又生动的艺术形象来.
末四句写出城后途中的情景.此番离去,正值月冷风凄,城外的“咸阳道”和城内的“三十六宫”一样,呈现出一派萧瑟悲凉的景象.这时送客的唯有路边的“衰兰”,而同行的旧时相识也只有手中的承露盘而已.“衰兰”一语写形兼写情,而以写情为主.兰花之所以衰枯,不只因为秋风肃杀,对它无情摧残,更是愁苦的情怀直接造成.这里用衰兰的愁映衬金铜仙人的愁,亦即作者本人的愁,它比《开愁歌》中的“我生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更加婉曲,也更为新奇.
兰花的衰枯是情使之然.凡是有情之物都会衰老枯谢.别看苍天日出月没,光景常新,终古不变.假若它有情的话,也照样会衰老.“天若有情天亦老”这一句设想奇伟,司马光称为“奇绝无对”.它有力地烘托了金铜仙人(实即作者自己)艰难的处境和凄苦的情怀,意境辽阔高远,感情执着深沉,真是千古名句.
尾联进一步描述金铜仙人恨别伤离的情绪.他不忍离去,却又不得不离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离开故都越来越远.这时,望着天空中荒凉的月色,听着那越来越小的渭水流淌声,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滋味.“渭城”句从对面落笔,用“波声小”反衬出铜人渐渐远去的身影.一方面波声渺远,另一方面,道阻且长.它借助于事物的声音和形态,委婉而深沉地表现出金铜仙人“思悠悠,恨悠悠”的离别情怀,而这正是当日诗人在仕进无望、被迫离开长安时的心境.
这首诗是李贺的代表作品之一.它设想奇创,而又深沉感人;形象鲜明而又变幻多姿.怨愤之情溢于言外,却并无怒目圆睁、气峻难平的表现.遣词造句奇峭而又妥帖,刚柔相济,恨爱互生,参差错落而又整饬绵密.这确是一首既有独特风格,而又诸美同臻的诗作,在李贺的集子里,也找不出几首类似的作品来.
问题2:全诗
《金铜仙人辞汉歌》是唐代诗人李贺因病辞职由京赴洛途中所作的一首诗.其时唐王朝国运日衰,藩镇割据,兵祸迭起,民不聊生;而诗人那“唐诸王孙”的贵族之家也早已没落衰微,报国无门,处处碰壁.诗人有感于此,因而借金铜仙人辞汉的史事,来抒发兴亡之感、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它设想奇特,而又深沉感人;形象鲜明,而又变幻多姿;词句奇峭,而又妥帖绵密,是李贺的代表作品之一.特别是“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已成为传诵千古的名句.
金铜仙人辞汉歌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致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⑴. 茂陵刘郎秋风客⑵,夜闻马嘶晓无迹⑶. 画栏桂树悬秋香⑷,三十六宫土花碧⑸. 魏官舝车指千里⑹,东关酸风射眸子⑺.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⑻. 衰兰送客咸阳道⑼,天若有情天亦老⑽.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⑾.[1]
注释译文
【注释】 ⑴青龙元年:旧本又作九年,然魏青龙无九年,显误.元年亦与史不符,据《三国志·魏书·明帝纪》,公元237年(魏青龙五年)旧历三月改元为景初元年,徙长安铜人承露盘即在这一年.捧露盘仙人:王琦注引《三辅黄图》:“神明台,武帝造,上有承露盘,有铜仙人舒掌捧铜盘玉杯以承云表之露,以露和玉屑服之,以求仙道.”潸然泪下:《三国志·魏书·明帝纪》裴注引《汉晋春秋》:“帝徙盘,盘拆,声闻数十里,金狄(铜人)或泣,因留于霸城.” ⑵茂陵:汉武帝刘彻的陵墓,在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秋风客:犹言悲秋之人.汉武帝曾作《秋风辞》,有句云:“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⑶夜闻句:传说汉武帝的魂魄出入汉宫,有人曾在夜中听到他坐骑的嘶鸣. ⑷桂树悬秋香:八月景象. ⑸三十六宫:张衡《西京赋》:”离宫别馆三十六所.“土花:青苔. ⑹舝:同“辖”,穿在车轴两端孔内使车轮不脱落的键. 千里:言长安汉宫到洛阳魏宫路途之远. ⑺东关:车出长安东门,故云东关.酸风:令人心酸落泪之风. ⑻汉月:汉朝时的明月.君:指汉家君主,特指汉武帝刘彻. ⑼衰兰送客:秋兰已老,故称衰兰.客指铜人. ⑽天若句:意谓面对如此兴亡盛衰的变化,天若有情,也会因常常伤感而衰老. ⑾渭城:秦都咸阳,汉改为渭城县,此代指长安.
问题3:分析《金铜仙人辞汉歌》与《赤壁》借古讽今艺术手法的异同[语文科目]
相同点:《金铜仙人辞汉歌》与《赤壁》都用借典、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来借古讽今!.
不同点:《金铜仙人辞汉歌》用大量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比喻、拟人),而《赤壁》是借古物起兴!.(呵呵,作业交了哈,前些天没有看到,你应该是**理工08级**本的吧,加我啊,我们是同学哟)
问题4:唐朝诗人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全诗是什么[语文科目]
金铜仙人辞汉歌
李 贺
【原序】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①.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②.
魏官牵牛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③.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④.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⑤.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⑥.
【注释】
①茂陵:汉武帝墓,在今陕西兴平县东北.刘郎:指汉武帝刘彻.秋风客:悲秋之人.汉武帝曾写《秋风辞》.开头二句言已经死去多年的刘彻,经常骑马出入汉宫,夜来夜去,早上就不见踪迹.
②三十六宫:张衡《西京赋》说西京有离宫别馆三十六处.土花:青苔.二句形容汉宫的荒凉颓败.秋天虽也有桂花飘香,但无人赏玩,三十六宫之中到处都是青苔.
③千里:指把金人从长安移到洛阳,道路很远.东关:指金人去的方向.二句言魏国官员拉着车直向千里之外的洛阳,长安东门的风非常硬,直射铜人的眸子.
④汉月:指月亮.铅水:形容铜人的泪水.二句言铜人和明月相伴出了汉宫,这时铜人潸然流下铅泪.
⑤衰兰:正值秋季,所以说衰兰.二句言只有凋残的兰花在长安道上.如果天有感情,它也会衰老的.
⑥渭城:原为秦都城咸阳,离长安不远.二句言荒凉的月色中铜人携盘独出,长安渐渐地远了,渭水的波声也越来越小.
问题5: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 翻译
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
李贺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译文:
魏明帝(曹睿)于景初元年八月,下诏名宦官驾车西去长安取汉武帝以前用求长寿的捧露盘铜仙人,想把它立置在自己的殿前.宦官已经拆下了承露盘,铜仙人在装车临行前竟潸然泪下.唐朝王室后裔李长吉于是作诗歌《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的刘郎已是秋风过客,夜里常闻马鸣天亮不见踪影.
悬在画栏的桂花秋天飘香,三十六宫地上苔藓碧绿发亮.
魏官牵着车遥指千里洛阳,东关的烈风吹酸了仙女双眸.
唯有汉月空伴着出了宫门,想起君王晶莹的泪水如铅落.
咸阳道衰败的兰草送客行,天如有情上天也会愁得变老.
荒凉月夜里独携盘出宫去,咸阳城已远去渭水波声减小.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