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者
打工者,这是一个定义范围非常之光的名词,但是大多数还是指那些在工厂、工地里面工作的人们,通过这篇打工者日记希望大家对打工者的心声有一个更深的了解。
这是我第二次去鞍山买钢材。

第一次到鞍山临近夜晚,住在车站旁的蓝天宾馆。吃完饭已华灯初放,便去车站转了转,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站前广场鞍山标志性的钢结构造型,在水帘状喷泉的映衬下,显得比较大气,喷泉与彩灯的变幻,使鞍山站在大气中透着妩媚和热闹。
休息一宿,第二天赶早去钢材销售市场,途径鞍钢。早在孩提时从教科书上粗略了解,鞍钢是我国有名的钢厂,为我国建设事业挑过大梁,多少有些向往。想不到年过知天命时来到这里,便情不自禁地与出租车司机聊了起来,司机很为自己的故乡自豪,尽其所知告诉我:鞍山是一座钢城,鞍钢占全城绝大部分,厂房纵长20多里,坐车都要好大一阵呢。20多里?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我边听边往外看,恨不得把见到的定格到眼睛里,复印到脑海里。可惜,车一晃而过,只留下浮光掠影的印象,和惊人的大这样一个整体概念。
今天又一次途径鞍钢,虽说也是一晃而过,因为是第二次,印象比上次深些,印象最深的是两旁高大的烟囱,一二十里连绵不断,有的黑烟滚滚,有的白烟袅袅,升腾、交织、幻变。钢厂上空烟雾缭绕,虽气派十足,但污染严重。钢城因它发达也因它受害,这符合辩证法,有利就有弊嘛,很好地处理利弊的确是一大问题。
其次是高大的厂房。结构复杂的厂房构建,我这个外行人根本看不明白,何况是坐车观花呢。只见电缆电线密布如网,外观不同的各式厂房,鳞次栉比地排列着,斜架的、直立的送料塔,比比皆是,构成了整体构建的雄伟。还有那高高耸立的钢质(抑或铁质?)的门框,架上盏盏探照灯,展示着它的威风和神秘。
因为没有条件深入了解,对鞍钢只有这么零星的印象,而且说不清道不明。
为了弥补上次没去城里的遗憾,今天坐车转了一圈,发现鞍山的城市布局与大连极其相似,气派的城市大广场坐落在市中心,从广场的四面八方辐射出条条街道,通向市区各个角落,紧凑、简捷、不罗嗦,如同东北人的个性。如果你是个方向感差又懒于问路的人,迷了路走回来重新选择就是。好了,我的打工者日记就到此结束了。
推荐阅读 打工妹日记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