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学习资料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手抄报_手抄报的文章有关健康的(文章;小知识;诗歌;……〕中...[英语]”,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文摘类的,内容不会太多,办手抄报1,2篇就够了
The Other Great Wall
Since the end of imperial rule, Chinese leaders have shared a colossal(巨大的, 庞大的) engineering ambition: to dam the mighty Yangtze River. In May, 87 years after Sun Yat-sen, the Chinese Nationalist leader, first proposed locating a dam downstream of the scenic Three Gorges, workers added the last blocks of concrete to raise the Three Gorges Dam to its full 610-foot height and 1.4-mile girth.
The dam demands superlatives(最高的): it is the world’s largest concrete structure and the largest dam in terms of water displacement, flood control and power generation. It is five times as wide as the Hoover Dam, and the reservoir(水库, 蓄水池) it has created stretches for about 400 miles, longer than Lake Superior. When it becomes fully functional in 2009, the dam’s 26 turbines(涡轮) should produce 84.68 billion kilowatt hours of electricity a year, meeting nearly one-tenth of China’s needs.
If it works as planned, the dam will also contain the summer rains that regularly flood settlements along the lower Yangtze, potentially saving tens of thousands of lives. Yet the costs are also enormous, even beyond the $25 billion price tag. The dam has changed the geographic(地理学的, 地理的) face of China, its reservoir forming a giant man-made lake amid stunning and once splendidly remote cliffs. Scores of cities and towns, some of them with artifacts(史前古器物) that date back 2,000 years, have disappeared. And at least 1.3 million people have been relocated.
Whatever the pros and cons, the dam is fast becoming a beacon(烟火, 灯塔) for tourists, a Great Wall across the Yangtze. The Chinese expect it to attract more than a million visitors this year. They come to see an engineering marvel, a hulking(笨重的, 粗陋的) edifice(大厦, 大建筑物) that consumes the river and then spits it out in a pressurized spray(加压喷雾) that arcs hundreds of feet into the sky. The “placid(平静的) lake” once promised in a poem by Mao Zedong has indeed replaced the muddy rapids. And the Three Gorges, though diminished in stature, have acquired a new kind of tranquillity.
How To Improve My English And Pronunciation Quickly And Easily?
Point 1 Be clear about why you want to learn English. Do you want it for your job, to help you get a job, to talk to English speakers, to help you study?
Point 2 Be clear about how good you want your English to be. How good do you want to be at speaking English, listening, reading, writing?
Point 3 Have a clear image of yourself when you have achieved the proficiency that you want. What will you see, what will you hear, how will you feel?
Point 4 If possible, enrol on a language course. If you can't, put yourself in situations where you can use English which leads on to .
Point 5 Look for opportunities to learn and use English. Speak English whenever you can. Listen to the radio and CDs in English, read and write in English. If you look for opportunities, you will find them.
Point 6 Write down new words and phrases in a notebook. Keep the notebook with you so you can look at it when you have a spare moment.
Point 7 Practise, practise, practise. There's an expression in English. If you don't want to lose it, use it. This is very true when it comes to learning foreign languages.
Point 8 Find a learning buddy or colleague. Find someone you can learn English with. Speak with each other. Send each other messages in English.
Point 9 Learn little and often. Make it a habit to learn English ten minutes each day. This is much better than learning for longer once a week.
And the final point At the beginning of a learning period, ask yourself, "What do I want to learn today?" At the end of a period, ask yourself, "What have I learnt today?"
There's a story about a teacher who told his students? You know you're making progress in English when you speak in English, think in English, and dream in English.
One day a student came into the class very excited and said, "Teacher, Teacher, last night I dreamt in English." The teacher said, "That's wonderful. What did you dream about?" And the student said, "I don't know, it was in English."
I don’t know. I don’t think there are easy ways to learn languages – I don’t think people who promise sudden ‘quick fix’ methods are to be believed. We learn slowly, and we learn by working hard.
As far as pronunciation is concerned,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listening! I think, often we try and pronounce things correctly before we can really hear what the differences are. How do we check out whether we’re doing that?
Record ourselves I think we need to record ourselves and we need to record what it is we’re repeating and listening to. So, the most useful thing perhaps is to listen to the radio with a tape recorder, to record a little bit of the radio, and then to say it ourselves, and to compare how we’ve said it, with the way it was said on the radio, in the language we’re learning.
It’s a slow process. We need to spend a lot of time rehearsing. I remember when I was learning, for instance, for hours and hours as I was walking or cycling, or whatever – I was trying to produce those sounds, difficult sounds that I was learning.
The more we do that, the more we pick up when we hear them. And of course the other thing about pronunciation is, as we improve our pronunciation, that also improves our comprehension. As we learn to make these distinction between similar sounds, we start hearing them – and that makes understanding easier.
Spelling is a problem One of the biggest problems in English is that the spelling gets in the way because there are so many ways of spelling the same sound. Also because letters may be written and not pronounced and because letters may be written and pronounced in a very unexpected way. When we learn to read, that can interfere with our pronunciation, and can cause problems in itself.
Is there a difference between pronunciation and fluency?
They’re quite different. Pronunciation is getting the sounds right, and of course it’s also getting the intonation and the rhythm right – it’s not just individual sounds, it’s pushing them all together.
Fluency perhaps overlaps there a little bit. Fluency is saying things easily. Being fluent is more a question of being confident in the vocabulary, and how to put the words together in the grammar – being confident in that - …and just being confident in your ability to express yourself and having a go.
It’s those psychological factors much more than whether you can get your tongue around the individual sounds. In fact people whose pronunciation is poor, but who speak fluently and put it together and get it out reasonably quickly, are usually easier to understand than people who’re taking a lot of trouble over their pronunciation and therefore are slowing themselves down, and speaking one word at a time.
One piece of advice When you’re speaking, don’t think about the individual sounds and getting those right. Think about groups of words, and think about meaningful groups of words, and getting those out as quickly and as smoothly as you can.
其他回答
给你几个:
Green Tea
For some time, experts have been reading tealeaves, green tea leaves. Over the years science has looked into whether green tea helps prevent heart disease, even cancer. Many of...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环保手抄报文章
保护生态环境
一、全球10大环境问题
1、气候变暖
2、臭氧层破坏
3、生物多样性减少
4、酸雨蔓延
5、森林锐减
6、土地荒漠化
7、大气污染
8、水体污染
9、海洋污染
10、固体废物污染
二、我国环境状况
1、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以尘和酸雨危害最大,污染程度在加剧.
2、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及四川盆地.华中地区酸雨污染最重.
3、江河湖库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除部分内陆河流和大型水库外,污染成加重趋势,工业发达城镇附近的水域污染尤为突出.
4、七大水系(珠江、长江、黄河、淮河、海滦河、辽河、松花江)中,黄河流域、松花江、辽河流域水污染严重.
5、大淡水湖泊总磷、总氮污染面广,富营养化严重.
6、四大海区以渤海和东海污染较重,南海较轻.
7、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并呈加重趋势.
8、城市环境污染呈加重趋势.
9、城市地面水污染普遍严重,呈恶化趋势.绝大多数河流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10、全国2/3的河流和1000多万公顷农田被污染.
历年环境日主题
1974年:只有一个 地球
1975年:人类居住
1976年:水,生命的重要资源
1977年: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
1978年:没有破坏的发展
1979年:为了儿童和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
1980年:新的10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
1981年:保护地下水和人类和人类食物链;防止有毒化学品污染
1982年:纪念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10年,提高环境意识
1983年:管理和处理有害废弃物,防止酸雨
1996年:我们的地球、家园、居住地
1997年:为了地球上的生命
环境污染概述
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类不断的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但由于大气、水、土壤等的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会自然降低,这种现象叫做环境自净.如果排放的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质量就会发生不良变化,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这就发生了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有各种分类:
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按人类活动分: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
按造成环境污染的性质、来源分: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电磁波)固体废物污染、能源污染.
.
装饰语
(1)在温暖的摇篮——草原上小憩;(2)在慈祥的笑脸——天空下成长,(3)在爱的源泉——河流中沐浴
晋江自述
我是赫赫有名的晋江.我把自己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在几十万子孙后代的身上.如今,我的工业越来越发达,儿孙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红火,可我却今非昔比,千疮百孔,丑陋不堪,再也找不到几处净空、净土、净水了.
我在思索,在寻找,发现原来是因为许多富起来的儿孙不能善待我.你看:如林而立的烟囱口上呛人的浓烟滚滚升腾,笼罩住我的头;穿梭不息的车辆喷出的废气,无时无刻地向我扑来,熏得我的脸发黑;儿孙们的生活垃圾,工厂排出的废液,大部分渗入我的肌肤,流进我的血液,侵害我的躯体……
问题2:英语手抄报用的..文章..不要叙事的...要那种优美的..要英语的...中文54[英语科目]
先用铅笔轻轻地在版面上画上横线和竖线,横线和竖线的距离都是一个字的距离,这样就会有一个个小格子,每个格子是一个字,这样写之前就知道这个版能写多少字了,要先把字数定好.写完以后再把铅笔线擦掉.
出手抄报是非要打格子的,不但是为了控制字数,避免你说的那种抄到后面纸还剩很多或者抄到后面不够了的情况,还可以使得版面整齐,如果不打格子,字就会歪歪扭扭,不在一行上,会很难看的.
另外我们以前出手抄报的时候,一般都用水彩颜料调成很淡的颜色(一般是浅蓝色或者浅绿色),在纸上画上抽象的图案做背景,这样出出来的手抄报,比光用钢笔写的美观许多.
名人名言
Genius is formed in quiet,character in the stream of life.-----Goethe
天才形成于平静中,性格来自于生活的激流.-----歌德
Wherever valour true is found,truemodesty will there abound.-----W.S.Gilbert
真诚的勇敢,都包含谦虚.-----吉尔伯特
Life can only be understood backwards,But it must be lived forward.-----Kierkergaard
只有向后才能理解生活,但要生活好,则必须向
前看.-----克尔凯郭尔
名篇经典
A Night Mooring By Maple
-----Zhang Ji
Moon's down ,crows cry and Frost fills all the sky.By maples and boat lights,I sleepless lie.Outside Suzhou Hanshang Temple is in sight.Its ringing bells reach my boat at midnight.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008年帆板赛区-----
青岛 宣传词
Highlight Olympic Spirit and Culture.
弘扬奥运精神,传播奥运文化.
Green Olympics Green Qingdao.
绿色奥运,绿色青岛.
Meeting in Beijing Sailing in Qingdao.
相约北京,扬帆青岛.
Set Olympic Sails and Build Our Beautiful Home.
扬奥运风帆,健美好家园.
英语短文
A School-report
The father was reading the school-report which had just been handed to him by his hopeful son.His brow was wrathful as he read:"English,poor,French,weak,mathematics,mathematics,Fair," and he gave a glance of disgust at the quaking lad."Wall,Dad." Said the son,"it is not as good as it might be,but have you seen that?" And he pointed to the next line,which read:"Health excellent."
学期总结
父亲正在读儿子刚刚交给他的学期总结,他的儿子满怀希望的看着他,而他则生气的读着学期总结:"英语,差;法语,中;数学,良."然后,他厌恶地看着那个正在抖动着身子的小子."恩,老爸."儿子说:"那没有达到本来应该达到的优秀水平,不过你没看到那儿?"他指着下一行,读到:"健康状况,优秀."
问题3:关于环保的文章,手抄报上用不需要长篇大论,只需500字左右就够了,[语文科目]
野性的呼唤
闵行二中
高二(1)班 李小力
指导老师:谢春苗
曾经,我就被一部有关动物的电视记录片深深地吸引.并不是因为难得见到这些凶猛的大型野生动物的新鲜感,而是那在莽原旷野中,驰骋天地间的自由与彪悍,是那捍卫生命、繁衍生息的勇猛搏斗和艰辛觅食的生命意志.
曾经,我见过一位摄影家从西藏拍摄的一幅照片,并为之振奋.那是雪地里一只双目凝视着远方的狼,那双在雪地里所独有的眼睛,坚定、深邃、英气逼人、摄人心魄.它的双目积聚着强大的力量,我想再奋勇无畏的人面对如此一双血腥的眼睛都会畏惧三分.它蓄势待发,随时攻击觅食或者反应攻击,捍卫自己生命的存在和尊严.不为别的,只为生存.
曾经,我观看过徐悲鸿的画展.一幅奔马图让人印象深刻.地面上扬起的尘土更突出了雄浑壮阔与豪迈.在铅灰色的乌云映衬下,越发荡起人潜在的一股力量,很莫名,只感到全身的血液在沸腾,就如同波涛汹涌,一发不可收拾.生命的存在,使它们凭籍着对生存的强烈渴望和不屈的生命意志,大范围地迁徒,艰苦地寻找水源和草场,在充满危险的静谧中顽强地生活着,构成茫茫草原上跳动的生命旋律,成为美丽草原上的生命风景线.
欣赏,是必然的.因为我们毕竟生活在钢筋水泥构筑成的空间里,有时感到很压抑,潜在的想宣泄一番,爆发出野生动物似的英豪气度.在无数次挣扎后,我们常常被这种野性的激情感染,渴望如它们一样盎然的生机勃勃,激扬奔放,不受任何束缚地去做回自我;聆听着它们强劲的生命节拍,在心灵深处回荡起强烈的回应和信念,终于领悟了人生.
正是由于自然界的包罗万象,有如此之多生灵尤其是野生动物的存在,才使人类在这个世界中不再孤独.它们不仅仅是人类的朋友,它们更是世界中与人类一样的平等的生命,有个性、有灵魂,更有无限的激情为自己生命的尊严而怒吼.自由、自信、奔放、激昂,生命本该如此.如果没有了野生动物,我们将与自然隔绝,到那时,我们该何去何从?人类的道路又会有多远?生命的真正含义该如何获取?我茫然了,无助袭上心头.只为人类自己的所作所为而感悲哀!
对于自然而言,每一个生灵都是平等的、自由的.自然界充满了残酷的竞争:有骄傲的胜利,有惨烈的失败,更有无情的死亡;有甘甜,更有艰辛和苦难;但是无论如何,不能也不会没有生命的激情.
自然竞争是残酷的、野性的,然而整个自然界是和谐的、完善的.人类来到世界,也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分子,向往野性,回归自然是人类内心深处埋藏着的本性.所以,我们更该约束自己,善待生灵,敬重生命,保护自然.地球上不能只剩下人类自己,地球也不只为人类而存在.
一幅画面在我眼前,一群充满野性的动物在呼唤!
问题4:阅读的手抄报的文章[语文科目]
手抄报内容
怎样提高阅读能力
就个人知识的获得来说,一般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亲自实践获得大量感性知识,然后通过思考上升为理性知识,这些构成了个人知识的一小部分来源.另一方面则是直接把人类在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继承过来,把社会的知识转化为个人的知识,这是中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或大部分来源,正如恩格斯所说:“每一个体都必须亲自去体验,这不再是必要的了;他的个体的经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由他的历代祖先的经验的结果来代替.”在继承知识的各条途径中,可以说阅读是一条主要途径.
实际上,在校学习时,仅仅依靠上课是无法理解全部知识的.可以说,学生时代的学习一天也离不开阅读,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要用书,离开书,离开阅读,学习就会十分困难.要知道,老师上完课就走了,而书籍却始终伴随着我们.
中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代,要珍惜这无忧无虑、精力充沛的宝贵时光.要充分利用这一阶段多读点书,多继承点人类的宝贵知识财富,为一生的事业打下雄厚的基础.同时在阅读活动中增长起来的阅读能力,将为一生中不断地自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要不断改进阅读的基本条件
阅读需要哪些条件呢?
(1)要掌握常用的字、词、句、段、篇的基本知识
阅读就是要通过与字、词、句、段、篇打交道,从中获取知识,如果不掌握这些知识,那么,阅读就变成看“天书”了.
中学生如能掌握5000个字,阅读一般文章就问题不大了.有的学生之所以阅读能力差,就是因为没掌握足够数量的字、词(主要是实词)和词组的表达概念,而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句是用词按一定的语法规律联结而成的语言单位,一般用来表达判断,表达相对完整的思想.对句的理解不单要求掌握词义,还要求掌握语法.没有语言,思维就不存在了,由此可见,阅读的重重困难,往往是由不识字词,看不懂句子的意思带来的.因此认真学好语文,在阅读中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科学家用他们的亲身体会,明确地指出了学好语文的重要性.
有一位数学家说:“很难想象一个文理不通、错字连篇的人,能把逻辑严谨的数学内涵表达出来.”著名数学家苏步青说:“我从小打好的语文基础,对我学习其他学科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我还觉得学好语文对训练一个人的思维很有帮助,可以使思想更有条理.这些,对我后来学好数学都有很大好处.”人们赞誉苏步青为“数学诗人”.
(2)要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
不掌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就会给阅读带来很多不方便,甚至困难重重.有人说,到了21世纪,如果不懂生物化学,不懂生态学,可能连报纸都看不懂.现在报上经常出现“生态平衡”、“生态系统”、“遗传工程”、“基因”等专用名词,不少人似懂非懂,就是因为缺乏高中生物的基础知识.可见,要想在现代化社会里提高阅读能力,必须尽快掌握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行.
(3)要会用工具书
在阅读时难免有些字不认识,也有的一时想不起来,这时,如果手头有《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和《汉语成语词典》等工具书,就可以及时地查一下,以扫除阅读中的障碍.当然,根据阅读的需要,准备一些相应的参考书籍,准备随时查找也是必要的.
如果工具书齐备,查找熟练,阅读起来就会顺利得多.当然,通过查找工具书,又可以使自己的知识进一步丰富起来.
(二)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读书
面对浩瀚的书海,如果读书没有目的和计划,将会无所适从.
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每天又要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因此,可供阅读的时间,尤其是课外阅读的时间并不多,如果读书再没有目的和计划,就会使宝贵的阅读时间得不到充分地有价值地利用.
中学生的阅读应以达到这样的目的为出发点:
有利于基础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发挥自己的特长,有利于弥补自己的弱点,有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
安排阅读计划时要注意:
围绕课本阅读一些有关的课外书.例如,读一些与课内学习有关的科技史,人物传记,这样有助于提高课内学习的兴趣,充实课内学习的内容,使思维更加活跃.
围绕自己的爱好或特点读一些有关的课外读物,一个爱好理科的学生,可以定期到阅览室读有关的报纸杂志,一个喜欢文科的学生,可以定期去读各种文学刊物,也可以利用假期阅读文学名著.
至于课外书的选择,可以请教老师,请教高年级的优秀生或同班的同学,也可以请教家长.把他们的好经验学过来,实在是一种省时间的好办法,选好一本书,就可以用较少的时间得到较大的收获.
书选好了,再把读书的时间分配好,不仅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也不至于冲击课内的学习.长期坚持下去,学习中的弱点就可以得到弥补,个人的特长就可以得到发展,既促进了课内的学习,又丰富了课外的精神生活.
不少学生读书缺乏目的和计划,一昧地从兴趣出发,常常看一些侦探小说、武侠小说,达到了爱不释手的地步,为看这些书而开夜车,不完成作业,结果严重干扰和影响了课内的学习,这是一种不好的读书倾向.
(三)要处理好博览和精读的关系
博览就是广泛地看书,目的是针对书的内容作一般了解,以发现书内精华的部分和急需的知识.广泛阅读可以博采众长,正如鲁迅所说:“如果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博览就是观大略,在短时间内阅读大量书籍,为精读创造条件.观大略的方法是:看目录,从目录中发现有用的内容,再翻阅有关部分,到书店选书就是用这种办法;看内容提示,看书的开头几段和结尾几段,以掌握书的大概内容;也可以用快速阅读法,就是用较快速度读一遍,了解大致的内容.
在博览的基础上,在同类的书中选出一本最好的进行精读.精读之后再阅读同类的其他书籍.精读时,要“细嚼慢咽”,要多动脑筋,要反反复复地读,还要认真做读书笔记.
数学家张广厚在谈起学习一本数学小册子时说:“这篇论文一共20多面,我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因为老用手摸这几页,白白的书边上,留下了一条明显的黑线.这样反复学习,对我们研究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的爱人说:‘这哪叫念书啊!简直和吃书一样.’”
精读过的书,要做到:一懂,就是对书的基本内容要达到理解的程度;二记,就是要记住所理解的内容;三会,就是会运用这些理解了的知识;四熟,就是能熟练地将从书本内学到的知识表达出来或运用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中学是基础教育,是打基础的阶段,因此要把精读的目标指向教科书和主要参考书.
(四)要勤于思考
爱因斯坦说:“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向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求的一切.”就是说,阅读时要抓住书中的精髓,实现由浅入深的转化.
英国诗人柯勒律曾把读者分为四类:第一类好比计时的沙漏漏沙,注进去,漏出来,到头来一点痕迹也没有留下;第二类好像海绵,什么都吸收,挤一挤,流出来的东西原封不动,甚至还脏了些;第三类像滤豆浆的布袋,豆浆都流了,留下的只是豆渣;第四类像开掘宝石的苦工,把矿渣甩一边,只要纯净的宝石.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阅读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华罗庚说:“高中程度的同志可以回想一下过去学过的小学算术、初中代数在脑子里还有那么多吗?没有那么多了.因为我们理解了,会运用了,这就是说书变薄了.”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阅读时要实现由多而杂到少而精的转化.
综上所述,阅读时,要竭尽全力,力求做到“留下宝石”,“引向深处”和“把书读薄”,为此,就要勤于思考.
具体说要做到以下几点:
(1)力求理解
读书应当边读边想,力求理解,弄懂书中所说的中心思想和基本原理,阅读时,应当每看一段就想一想,把道理弄懂;在全文读完之后,再串起来看一看,想一想,找到各段之间的联系,以便从整体上理解一篇文章,一节课文或一章内容.
(2)理清思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文章有思路,遵路识斯真.”意思是每一篇文章都体现着作者的思路,遵循这一思路阅读,才能理解文章的实质.可见理清思路对阅读多么重要.
在阅读自然科学著作时,对书上提出的原理、规律、定律、公式,不仅要理解结论,尤其要理清文章的思路,看看这些结论是怎么推导出来的.李政道博士说:“当读完一段之后,就应当把书合上,自己把思路走一下,如果走不出来,再去看书,想想自己为什么走不出来,别人为什么走通了.”阅读时,只记现成结论,而不考虑这些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那么思维能力就很难在阅读中提高.
(3)要能提出问题
阅读中发现的问题一般有两类:一类是根据自己所具备的知识,认为书中的一些见解不正确、不完整,提出异义或补充;一类是因为自己具备的知识还不够,因而有不懂的问题.中学生随着知识水平和能力的提高,阅读时发现第一类问题会逐渐增多,而第二类问题会慢慢减少.
一旦发现问题,再深入阅读有关书籍,并且深入思考,收获会更大,还有可能发现新的知识,获得新的见解.
(4)要独立回忆,学会准确表达
阅读后,要通过回忆再检查一下阅读的效果.对已经理解的内容要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写在读书笔记上,以备日后查用.钱伟长说过:“读一本书,只要清楚它的梗概,了解它的主要精神和主要问题,先把最重要的东西学到手,然后回顾一下,看自己解决一些什么问题,还有哪些没有解决?对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最好用小本子记录下来,以便以后解决.”
(五)要记好阅读笔记
威廉·李卜克内西在《忆马克思》一文中说:“只要有一点可能,他任何时候总要工作的.就是去散步,他也要带一本笔记簿,并且时时在上面写点什么.”为了写《资本论》,仅在 1850年 8月至 1853年 6月,马克思就摘录了70个不同作者的著作,写了24本有关政治经济学的笔记.在写《资本论》的过程中,他摘录的书有1500多本,写的笔记至少有100多本.
马克思在笔记的封面上写明做笔记的时间和地点,编上笔记的序号,有的还加上标题……每本笔记都编有页码,为了日后查阅方便,很多笔记都做了目录和内容提要.
黑格尔读书学习,也有一个独特的习惯,就是把读过的书,按语言学、美学、几何学、心理学等分类,把它们放到贴有标签的文件夹里.这样,当需要什么材料时,随时可以拿到.这种习惯,他坚持了一生.
鲁迅写作《中国小说史略》光摘抄的卡片就有5000张.
(1)加深理解,巩固记忆
做笔记的过程,就是一个加深理解、加强记忆的过程.有人说:“眼看千遍,不如手抄一遍.”就是做最简单的摘录,也需要动动脑筋,以摘录最精彩的地方,至于写体会,那就更要动脑筋了.因此,有了“要做笔记”的愿望,必然会促使你专心阅读.再加上与书籍相比,笔记自然要简明、深刻和概括得多,不仅利于理解,也利于记忆.
(2)利于积累资料,使知识“外贮”
经过长期阅读之后,就可以通过笔记积累起符合自己需要的大量资料,弥补头脑记忆的不足.因为用头脑记忆,往往不够准确和持久,难免忘记、记错或记混.如把资料分门别类保管好,则可以长期为学习及以后所从事的工作服务,只要不丢,就没有“忘记”的问题,只要使用之前看一看,这些“外贮”的资料又可转为“内贮”的记忆,使知识的运用得心应手.保尔·拉法格在回忆马克思时说:“他有这么一种习惯,隔一些时候就要重读一次他的笔记和书中做上记号的地方,来巩固他非常强而且精确的记忆.”
不少中学生在阅读时,轻信自己的记忆力,懒得动笔,以致到需要运用阅读的收获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忘记得一干二净,感到很后悔.
还有的中学生笔记记了不少,但不知道定期分类、整理,不知道妥善保存,因此当需要运用时,又因太乱而难以查找,使笔记成了“死材料”.
一般精读的书,可用笔记本做笔记,而博览的书,可用活页纸做笔记,然后定期分类、整理.
如果在中学时代,就学会做读书笔记,学会积累和整理资料,那么,天长日久,不仅可以促进课内的学习,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学会一套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能力,这必将给走上工作岗位后的自学带来极大的好处.
······································
说行天下 是非常不错的小说网站大全,你值得拥有.
问题5:急求“五四”青年节91周年的板报文,2到3篇,
五四的来源
五四运动,一般指1919年5月4日发生于中国北京的以青年学生为主和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课、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起因为巴黎和会中,列强肆意践踏中国主权把原德山东权益转让给日本,即山东问题.它和较早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一并成为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庞大影响深远的政治思想文化运动,对中国近代迄今之政治、社会、文化、思想影响甚巨. 在台湾教科书中,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多并为一谈,一般民众亦皆称两者合为“五四运动”,可视为广义的五四运动定义.
背景
《每周评论》关于山东问题
新思想的传播与白话文运动
西方思想在晚清尤其甲午战争之后大量传入中国并在年轻一辈中产生影响,但在民国初年这种影响随著《新青年》等刊物的发展以及白话文运动的推展,自由、反抗传统权威等思想,影响了学生以及一般市民.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人权、自由等大旗,从思想、政治、文化领域激发和影响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青年的爱国救国热情,从根本上为五四运动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和智力来源.
北京大学为首的高等教育发展
中国的教育制度在清末的新政中即学习西方及日本学制而改革,但了民初,高等教育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尤其在北京为首的北京大学在校长蔡元培的领导下,引进了开放的学风,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方针,李大钊、陈独秀、章士钊、胡适、辜鸿铭(英国文学)、刘师培、鲁迅(周树人,教中国小说史)、钱玄同(教音韵学)、吴梅(教戏曲史)、刘半农(教新文学)等被聘请于北大任教,同时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开放进步的思想和精神,这种思想和精神成为五四运动的重要动力.
民初以来的反日以及国耻情绪
1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条,北洋政府在5月9日,接纳了其中大多数的要求,这原本日方要求保密的协定,为新闻界所得知,激起了民族主义的情绪,使中国知识分子及民众对于日本以及“卖国”的政府强烈的不满,被认为这是国耻,同时也引发了不少反日的活动,这种情绪在五四运动中进一步发展而发挥作用. 1917年8月14日,北京政府向德国宣战,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参战国".1918年初,日本向段祺瑞控制下的北京政府提供了大量贷款,并协助组建和装备一支中国参战军,其贷款还被用于安福国会庞大的贿选开支.
9月,北京政府与日本交换了关于向日本借款的公文,作为借款的交换条件之一,又交换了关于山东问题的换文,其主要内容为: 1、"胶济铁路沿线之日本国军队,除济南留一部队外,全部均调集于青岛".2、关于胶济铁路沿线的警备:日军撤走,由日本人指挥的巡警队代替. 3、胶济铁路将由中日两国合办经营. 北京政府在换文中,对日本的提议"欣然同意".驻日公使章宗祥向日本政府亲递换文,后来北京学生痛殴.在中国对德宣战,与日本同为战胜国,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没有收回,反而被日本扩大了,这一换文成为巴黎和会上日本强占山东的借口.
一次大战期间工商阶层的发展
清末以来,中国的工商业虽有所发展,但在西方产品的输入情形下,中国本土工商业的发展仍然有限,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使欧洲各国产业无力东顾,中国的工商业获得很大的发展,参与工商业的人口持续增加,民族工业,尤其是轻工业得以巨大发展,城市中的工商阶层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也更形重要,在五四运动中,他们成为声援爱国学生的主要力量.
近因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巴黎和会不顾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此消息传到中国后,北京学生群情激奋,学生、工商业者、教育界和许多爱国团体纷纷通电,斥责日本的无礼行径,并且要求中国政府坚持国家主权.在这种情况下,和会代表提交了关于山东问题的说帖,要求归还中国在山东的德租界和胶济铁路主权,以及要求废除“二十一条”等合法条件.但结果,英、美、法、日、意等国不顾中国呼声,在4月30日终于签订《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仍然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送日本.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直接引发了中国人的不满.
天津学生支援北京
过程
5月1日,北京大学的一些学生获悉和会拒绝中国要求的消息.当天,学生代表就在北大西斋饭厅召开紧急会议,决定5月3日在北大法科大礼堂举行全体学生临时大会.
5月3日晚,北京大学学生举行大会,高师、法政专门、高等工业等学校也有代表参加.学生代表发言,情绪激昂,号召大家奋起救国.最后定出四条办法,其中就有第二天齐集天安门示威的计划.
5月4日,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他们打出“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宁肯玉碎,勿为瓦全”等口号,并且要求承办交通总长曹汝霖、货币局总裁陆宗舆、驻日公使章宗祥,学生游行队伍移至曹宅,痛打了章宗祥,并火烧曹宅,引发“火烧赵家楼”事件.随后,军警给予镇压,并逮捕了学生代表32人.
被学生烧掉的赵家楼学生游行活动受到广泛关注,各界人士给予关注和支持,抗议逮捕学生,北京军阀政府颁布严禁抗议公告,大总统徐世昌下令镇压.但是,学生团体和社会团体纷纷支持.11日,上海成立学生联合会.14日,天津学生联合会成立.广州,南京,杭州,武汉,济南的学生和工人也给予支持.5月19日,北京各校学生同时宣告罢课,并向各省的省议会、教育会、工会、商会、农会、学校、报馆发出罢课宣言.天津、上海、南京、杭州、重庆、南昌、武汉、长沙、厦门、济南、开封、太原等地学生,在北京各校学生罢课以后,先后宣告罢课,支持北京学生的斗争.
6月,由于学生影响不断扩大,《五七日刊》和学生组织宣传,学生抗议不断遭到镇压.3日,北京数以千计的学生涌向街道,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活动,被军警逮捕170多人.学校附近驻扎着大批军警,戒备森严.4日,逮捕学生800余人,此间引发了新一轮的大规模抗议活动.
6月5日,上海工人开始大规模罢工,以响应学生.上海日商的内外棉第三、第四、第五纱厂、日华纱厂、上海纱厂和商务印书馆的工人全体罢工,参加罢工的有两万人以上.6日、7日、9日,上海的电车工人、船坞工人、清洁工人、轮船水手,也相继罢工,总数前后约有六、七万人.上海工人罢工波及各地,京汉铁路长辛店工人,京奉铁路工人及九江工人都举行罢工和示威游行.
6日,上海各界联合会成立,反对开课、开市,并且联合其他地区,告知上海罢工主张.通过上海的三罢运动,全国22个省150多个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6月11日,陈独秀、高一涵等人到北京前门外闹市区散发《北京市民宣言》,声明如政府不接受市民要求,“我等学生商人劳工军人等,惟有直接行动以图根本之改造”.陈独秀因此被捕.各地学生团体和社会知名人士纷纷通电,抗议政府的这一暴行.面对强大压力,曹、陆、章相继被免职,总统徐世昌提出辞职.6月12日以后,工人相继复工,学生停止罢课.6月28日,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
扬州群众火烧日货支援学生
大事记
4月24日,梁启超致电国民外交协会,发布归还青岛通电.
4月29-30日,巴黎和会代表参加会议,凡尔赛和约关于山东问题条款【第156、157、158条】,德国在山东权益让与日本.
5月1日,中国谈判代表、外交总长陆征祥将此事电告北京政府,并称如不签约,则对撤废领事裁判权、取消庚子赔款、关税自主及赔偿损失等等有所不利.北京政府外交委员会(总统府智囊机构)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不签约.上海《大陆报》"北京通讯":"政府接巴黎中国代表团来电,谓关于索还胶州租借之对日外交战争,业已失败."
5月2日,北京政府密电中国代表可以签约.外交委员会事务长林长民在《晨报》、《国民公报》撰文:"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愿合四万万众誓死图之."蔡元培将外交失败转报学生.
5月3日,北京各界紧急磋商对策.当晚北大学生在北河沿北大法科礼堂召开学生大会,并约请北京13所中等以上学校代表参加,大会决定于4日(星期天)天安门举行示威游行.
5月4日上午10时,各校学生召开碰头会,商定游行路线.下午1时,北京学生3000余人从汇集天安门,现场悬挂北大学生"还我青岛"血书.队伍向使馆区进发,受到巡捕阻拦,学生代表求会见四国公使,仅美国使馆人员接受了学生的陈词书,英法意使馆均拒绝接受.随后发生学生大规模游行.
5月5日,北京各大专学校总罢课.清华学生宣布"从今日起与各校一致行动".蔡元培为首的校长团斡旋,被捕学生返校,学生复课.
5月7日,上海60多个团体举行国民大会.
5月9日,蔡元培出走.上海各学校全部罢课.
5月11日,上海学生联合会成立. 北京各大专学校教职联合会成立.
5月13日,北京各大专校长递交辞呈.
5月19日,北京25000名学生再次总罢课,之后开展演讲、抵制日货、发行爱国日刊等活动,组织"护鲁义勇队".
6月1日,政府查禁联合会.
6月3日,北京学生因政府为曹、章、陆辩护,举行大规模街头演讲,当日170多名学生被捕.
6月4日,北京学生出动比3日多一倍的人数上街演讲,当日700多名学生被捕.
6月5日,全国各大城市罢课、罢工、罢市,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被监禁的学生获释.
6月6-8日,罢工规模扩大.
6月9日,南京路工人示威.
6月10日,北京政府撤销曹、章、陆职务.
6月11日,总统提出辞职.
6月12日,商人开市.
6月17日,北京政府致电专使在和约上签字.
6月23日,徐世昌会见山东各界代表,表示政府已电令陆征祥从缓签字.
6月27日,京津学生,留日留美学生请愿.
6月28日,北京商学界代表再次请愿,中国全权代表陆征祥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后期斗争
巴黎和会中国代表拒绝签字是五四运动的一次胜利.随着学生游行结束,五四运动逐渐转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和革命活动.
参见五四运动大事记
学生代表
罗家伦(1896-1969),《北京学界全体宣言》起草人、五四游行总指挥.浙江绍兴人,字志希.倡导新文化运动、白话文运动.前国立中央大学校长、清华大学首任校长.逝世于台北.
傅斯年(1896-1950),山东聊城人,字孟真.研究历史语言.逝世于台北.
段锡鹏(1897-1948),北京大学学生会会长、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会长、全国学生联合会会会长.江西永新人,字书贻.逝世于上海.
许德珩(1890-1990),江西省九江市人.创立九三学社.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病逝于北京.
于方舟 (1900-1928),于方舟,原名兰渚,又名芳洲,生于河北省宁河县(现为天津宁河县).五四运动天津领导者之一,1928年去世.
郑振铎
闻一多
陈潭秋
马骏
张国焘(1897-1979),北京学生联合会讲演部部长.江西萍乡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者之一.
五四精神
五四运动,其主力是学生和青年,他们的爱国精神、为真理和正义而战的精神、不畏强暴和黑暗政治精神值得任何时代的青年和学生学习.
五四运动最早从北京大学发展出来的,五四精神所代表的忧国忧民、不畏强暴进行抗争的精神,其实也是北京大学一贯的校风特色.
爱国精神:五四运动的青年以爱国为己任,他们的行为都是以爱国我目的的,都是维护国家尊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的.
大胆精神:面对军阀政府,凭一腔热血,敢于斗争,不畏强权,不屈不挠.
独立精神:五四青年没有被人左右,用自己的思维和行动去做一切事情,显示了青年的独立和创进.
正义精神:五四运动之所以胜利就是因为他有正义性,正义的力量和精神支撑,因为正义,得到了正义力量的支持和拥护.
五四时期的相关团体
新民学会:共产党早期组织,1918年4月14日成立时,1920年底70余人.发起人毛泽东、蔡和森,包括李维汉、向警予、蔡畅、谢觉哉等.起初,“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1920年5月,毛泽东在上海半淞园主持在沪会员会议,讨论确定学会的态度是“潜在切实,不务虚荣,不出风头”.7月,旅居法国的会员在蒙塔尔集会,议定学会方针为“改造中国与世界",中国共产党正式建立后,新民学会便逐渐停止了活动.
少年中国学会:一些不满现状、主张社会改造的青年组成.根据马志尼在西方创造“少年意大利”创建.1918年6月30日发起,7月1日正式成立.发起人是王光祈、周太玄、李大钊、陈愚生、曾琦、雷宝菁、张梦九.王光祈是学会初期的主要负责人.学会存在达六年之久,先后入学会的有120多人.总会设在北京,在南京和成都设有分会,国内许多省份都有它的会员.在国外,旅居法国的会员最多.刊物:《少年中国》、《少年世界》和《星期日》.1925年五卅运动兴起后,学会分裂,无形解散,停止活动.
国民社:1918年5月,中国留学生因反对《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罢学归国后,在上海成立了学生救国团.1918年10月20日在北京成立国民社,1919年1月创刊《国民》杂志.国民社得到蔡元培、李大钊等的支持,团结了许多具有爱国思想的青年知识分子,会员近200名.
新潮社:《新潮》(英文名称是,即“文艺复兴”之意)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口号,与当时的《新青年》杂志相呼应.它是北大学生组织的一个社团,主要发起人是傅斯年、罗家伦.该社1918年1月19日开始成立,19年元旦创刊《新潮》月刊,1920年8月15日正式改成学会.成立时会员21人,1919年底发展到37人.“五四”后不久,傅、罗先后出国留学,新潮社即停止活动.
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北大学生组织的一个社会团,主要发起人是邓中夏、廖书仓等.1919年3月成立,1925年结束活动,会同曾发展到六七十人.
觉悟社:为打破天津男女学生的组织分开局面,1919年9月16日创建.当时社员有21人,男女各半.其中包括周恩来、邓颖超、郭隆真、马骏、刘清扬、谌志笃等.这个组织比较严密,对外废除姓名,发展新社员必须有三名以上社员介绍,由全体社员讨论决定,他们用抓阄办法决定每人的代号,周恩来就是“伍豪”;邓颖超就是“逸豪”.1920年1月该社创刊《觉悟》,其中周恩来撰写《觉悟的宣言》等.后来周恩来、郭隆真等因领导学生运动被捕,觉悟社转地下.
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北京大学学生高崇焕、邓中夏等十九人发起.
民治主义同志会: 1922年春天,由北京大学九个学生发起的.这九个人是王汝(后改名昆仑)、傅汝霖、钟汝中(后改名天心)、陈兆彬(后改名君朴)、邹德高(明初)、陈铭德、谭克敏、袁世斌、姜绍谟等.
孙文主义大同盟: 1927年1月26日广州成立,后改名孙文主义学会,因黄埔军校组织反共的孙文主义学会,又改为中山主义大同盟. 这个同盟是由八个青年发起的,即郭春涛、邓飞黄、李诚之、于振瀛、李世军、延国符、廖维藩、王炳钧,后来加入者有王立哉、范予遂、黄少谷(湖南人)等二百余人,后大部成员入汪精卫的改组派,并服务冯玉祥.
实践社: 发起人李寿雍、许孝炎、邓文(火军)等.除邓文于1926年同李大钊先生一同遇难外,其成员大部分均倾向于支持国民政府.
兴中学会: 发起人童冠贤、王次甫、王礼锡等.此派以不左不右自命,后来王次甫加入新政学系,童冠贤则在蒋战败时,“人弃我取”地当上了政府的立法院长.学会经费由商震供给.
诚学会: 是四川学生邹附初、陈铭德、郑献征等所组织,是企图插手四川政局的地方性组织.大部分是民治主义同志会会员,与四川军阀刘湘等有联系.
国民会议促成会:1925年5月1日在北京成立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